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学区一直关注“人的发展”,始终将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不断以创新的思路、有力的行动,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统筹兼顾教育发展的质量。学区管委会、党总支积极落实上级关于“双名工程”的工作要求,并在学区总体规划及学年、学期工作计划中将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加以落实,制定具体、明确的“双名工程”年度计划和实际有效的推进措施。正是由于对“双名工程”的高度重视,才使得学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干部教师的管理、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四名”促“双名”,实现机制有效对接
为有效落实“双名工程”,学区于2009年特别将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四名工程”的实施方案及评选条件进行了修订,为向“区域化教育均衡”目标的迈进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1995年,学区启动了“四名工程”,即努力推动区内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科建设。经过18年的发展,安贞里学区的这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对“人的发展是学校工作核心”的认识,2009年,为了更好地与市、区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优机制对接,学区实施科学、动态、分层评优与管理的模式,在构建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将“四名工程”的评价、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四名工程”更直接地指向队伍建设,也营造了学校干部、教师、辅导员、后勤人员等全员参与评选的氛围,突出了以人为本。今年,修订后的“四名工程”产生了新一轮的“四名人物”(名长、名干、名师、名教辅人员);已经逐步运行的动态评价、考核机制,每年都要对“名长、名干、名师、名辅”进行考核,使之不再只是荣誉,更助推名师们的可持续发展。
“五格”促发展,实现“五四”完美结合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的精神及朝阳区教育系统“十一五”时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打造安贞里学区教育教学优质品牌,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体系管理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落实“四名工程”,学区启动教师“五格”入位工作,分梯队、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养,关注全体教师的培养过程。为使教师更加健康发展,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奠定基础,我们于2011年8月学区制定《安贞里学区教师 “五格”入位实施方案》,并对“标准”“方案”的可行性及各校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教师意见。通过此项工作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制的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学区所属各校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各校成立教师专业能力“五格”入位审核小组,召开全体教师会,解读“五格”入位实施方案,学习“五格”入位标准。为落实此项工作,各校分梯队、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养,关注全体教师的培养过程,帮助教师对照标准进行自我入位,各校审核后上报学区备案。
学区“教师专业能力‘五格’入位”工作,是引领各校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是对原有教师评价方案及“四名工程”的一种调整和补充,有利于学区和各校分层培养、分层管理,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的深入开展。
多措并举,促进队伍建设质量提升
1.以科研为先导,依托课题搭设研究平台
发挥学区“双名”项目指导团队的引领作用,对学区名师、名长的发展进行规划与个别指导,发挥学区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名长带干”“名师带教”“市骨支教”等途径,为优秀干部、骨干教师提供展示与指导的平台,加快区域内的中青年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有效发展。经过三年的探索和研究,学区“名校长工程”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学区紧抓朝阳区“十二五”课题开题契机,将此课题有效转化为朝阳区“十二五”规划办第一批立项课题,并于2012年5月完成朝阳区课题开题论证会。
2.搭建平台,为人才提供展示空间
充分发挥市区级骨干引领示范作用。2011年学区与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名师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名校教学观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四届名师论坛活动。活动聘请了多名全国知名的教育家、特级教师参与,围绕队伍建设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及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学区部分市区级骨干教师与专家同台进行课堂展示,并得到专家的具体指导。在2011年教委对市级骨干教师的考核中,我学区的6名市级骨干教师成绩均为优秀。
“创优杯”课堂大赛,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展示、交流的平台。每年学区都要组织“创优杯”课堂大赛,学区所属各校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纷纷选派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德、综实七大学科及德育学科的优秀教师参赛。比赛过程中,教师们突出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和学科特点,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区借此项工作为校际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对各校的常态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对各校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区选派骨干教师担当学区科任学科大组组长,通过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研究能力、组织带动能力。
为干部、教师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学区连续两年召开以“聚焦课堂、优化管理、科学提质”为主题的市级教学现场会,组织北京市教育专家、市区的教研员走进安贞里学区、走进课堂、亲临指导。
连续三年开展与酒仙桥学区、温榆河双语学校的学区间的“联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为教师搭设优质的学习、交流、展示平台,获奖率达100%。
学区引领、助推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学区成立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专项研究,逐步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打造德育骨干教师队伍;制定《安贞里学区班主任工作研究室工作规划》和《安贞里学区班主任工作研究室制度》,为不同层面教师搭设多元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班主任工作研究室”为班主任搭建学术交流、教艺切磋、智慧分享的互动平台,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发展。2011年底,学区召开了王立苹个人成长推介会暨安贞里学区名班主任工作坊启动仪式。 在第八届“朝阳杯”班会活动课中,学区教学设计的获奖率占52.6%,进入复赛的选手占36.8%。各校在认真修改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准备班会实录,最终获得朝阳区第八届“朝阳杯”班会课一等奖的有6人,占参加复赛选手的42.9%。
3.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学校积蓄发展力量
学区关注后备干部的选拔与使用,加强学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以不断适应学区、学校发展的需要。几年来,通过后备干部考核、答辩等形式选拔了一批素质优良、服务意识强的后备干部。制定《安贞里学区关于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的实施意见》,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干部推荐、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学区级的后备干部人才库,并为其提供外出学习、专题培训、异地挂职、教育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机会,3年来为学校和全区培养、输送校级管理干部13名。
采用激励措施,激发干部教师成长动力
学区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成长和生活,结合学区“阳光工程”的实施,定期开展教师关爱活动,发展教师社团,通过开展教师社团展示活动,凝心聚力,培养教师阳光心态。关注人才健康,积极组织干部教师参加市区安排的体检。严格执行政策,对经过考核合格的市区级骨干、区优秀青年教师,给予月奖励和学年奖励,结合绩效奖励方案,各校对学区级骨干教师等也依据方案按月给予奖励。组织优秀干部、骨干教师赴福建、上海、广州等地学习、考察,拓宽其视野,丰富其教育观念,激发他们更大的工作热情。多种激励手段,极大地激发了人才自我成长的动力。
人才数量逐年增长,教师整体素质有效提高
2009年以来,学区每年7月都会选拔一批学区级的年度人物、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3年来,学区共产生优秀年度人物118人次、骨干教师190人次、优秀青年教师73人次,2012年产生新一轮“四名”人物24名;在有人员调出的情况下,学区依然新增市级骨干4名,2012年学区共推荐101人参与区级骨干三类人员的评审,经朝阳区评定,最终4人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37人被评为骨干教师、39人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占学区推荐总人数的72%,通过率在各学区中名列首位。2013年,学区内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29%,比2010年增加了10%。经过学区调研和各校申报,到2015年,各校的骨干人群比例将达到45%,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夯实基础,扎实推进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年来,在朝阳区“双名工程”的引领下,在学区“五四工程”及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学区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不断摸索并逐步形成一整套具有实效的工作机制,为更多的干部、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同时关注干部教师心理健康,采取多种形式激发、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继续向着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的目标奋进,共同谱写安贞里学区队伍建设的华彩乐章。
□ 编辑 吴君
“四名”促“双名”,实现机制有效对接
为有效落实“双名工程”,学区于2009年特别将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四名工程”的实施方案及评选条件进行了修订,为向“区域化教育均衡”目标的迈进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1995年,学区启动了“四名工程”,即努力推动区内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科建设。经过18年的发展,安贞里学区的这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对“人的发展是学校工作核心”的认识,2009年,为了更好地与市、区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优机制对接,学区实施科学、动态、分层评优与管理的模式,在构建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将“四名工程”的评价、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四名工程”更直接地指向队伍建设,也营造了学校干部、教师、辅导员、后勤人员等全员参与评选的氛围,突出了以人为本。今年,修订后的“四名工程”产生了新一轮的“四名人物”(名长、名干、名师、名教辅人员);已经逐步运行的动态评价、考核机制,每年都要对“名长、名干、名师、名辅”进行考核,使之不再只是荣誉,更助推名师们的可持续发展。
“五格”促发展,实现“五四”完美结合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的精神及朝阳区教育系统“十一五”时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打造安贞里学区教育教学优质品牌,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体系管理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落实“四名工程”,学区启动教师“五格”入位工作,分梯队、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养,关注全体教师的培养过程。为使教师更加健康发展,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奠定基础,我们于2011年8月学区制定《安贞里学区教师 “五格”入位实施方案》,并对“标准”“方案”的可行性及各校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教师意见。通过此项工作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制的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学区所属各校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各校成立教师专业能力“五格”入位审核小组,召开全体教师会,解读“五格”入位实施方案,学习“五格”入位标准。为落实此项工作,各校分梯队、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养,关注全体教师的培养过程,帮助教师对照标准进行自我入位,各校审核后上报学区备案。
学区“教师专业能力‘五格’入位”工作,是引领各校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是对原有教师评价方案及“四名工程”的一种调整和补充,有利于学区和各校分层培养、分层管理,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的深入开展。
多措并举,促进队伍建设质量提升
1.以科研为先导,依托课题搭设研究平台
发挥学区“双名”项目指导团队的引领作用,对学区名师、名长的发展进行规划与个别指导,发挥学区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名长带干”“名师带教”“市骨支教”等途径,为优秀干部、骨干教师提供展示与指导的平台,加快区域内的中青年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有效发展。经过三年的探索和研究,学区“名校长工程”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学区紧抓朝阳区“十二五”课题开题契机,将此课题有效转化为朝阳区“十二五”规划办第一批立项课题,并于2012年5月完成朝阳区课题开题论证会。
2.搭建平台,为人才提供展示空间
充分发挥市区级骨干引领示范作用。2011年学区与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名师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名校教学观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四届名师论坛活动。活动聘请了多名全国知名的教育家、特级教师参与,围绕队伍建设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及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学区部分市区级骨干教师与专家同台进行课堂展示,并得到专家的具体指导。在2011年教委对市级骨干教师的考核中,我学区的6名市级骨干教师成绩均为优秀。
“创优杯”课堂大赛,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展示、交流的平台。每年学区都要组织“创优杯”课堂大赛,学区所属各校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纷纷选派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德、综实七大学科及德育学科的优秀教师参赛。比赛过程中,教师们突出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和学科特点,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区借此项工作为校际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对各校的常态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对各校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区选派骨干教师担当学区科任学科大组组长,通过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研究能力、组织带动能力。
为干部、教师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学区连续两年召开以“聚焦课堂、优化管理、科学提质”为主题的市级教学现场会,组织北京市教育专家、市区的教研员走进安贞里学区、走进课堂、亲临指导。
连续三年开展与酒仙桥学区、温榆河双语学校的学区间的“联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为教师搭设优质的学习、交流、展示平台,获奖率达100%。
学区引领、助推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学区成立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专项研究,逐步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打造德育骨干教师队伍;制定《安贞里学区班主任工作研究室工作规划》和《安贞里学区班主任工作研究室制度》,为不同层面教师搭设多元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班主任工作研究室”为班主任搭建学术交流、教艺切磋、智慧分享的互动平台,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发展。2011年底,学区召开了王立苹个人成长推介会暨安贞里学区名班主任工作坊启动仪式。 在第八届“朝阳杯”班会活动课中,学区教学设计的获奖率占52.6%,进入复赛的选手占36.8%。各校在认真修改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准备班会实录,最终获得朝阳区第八届“朝阳杯”班会课一等奖的有6人,占参加复赛选手的42.9%。
3.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学校积蓄发展力量
学区关注后备干部的选拔与使用,加强学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以不断适应学区、学校发展的需要。几年来,通过后备干部考核、答辩等形式选拔了一批素质优良、服务意识强的后备干部。制定《安贞里学区关于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的实施意见》,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干部推荐、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学区级的后备干部人才库,并为其提供外出学习、专题培训、异地挂职、教育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机会,3年来为学校和全区培养、输送校级管理干部13名。
采用激励措施,激发干部教师成长动力
学区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成长和生活,结合学区“阳光工程”的实施,定期开展教师关爱活动,发展教师社团,通过开展教师社团展示活动,凝心聚力,培养教师阳光心态。关注人才健康,积极组织干部教师参加市区安排的体检。严格执行政策,对经过考核合格的市区级骨干、区优秀青年教师,给予月奖励和学年奖励,结合绩效奖励方案,各校对学区级骨干教师等也依据方案按月给予奖励。组织优秀干部、骨干教师赴福建、上海、广州等地学习、考察,拓宽其视野,丰富其教育观念,激发他们更大的工作热情。多种激励手段,极大地激发了人才自我成长的动力。
人才数量逐年增长,教师整体素质有效提高
2009年以来,学区每年7月都会选拔一批学区级的年度人物、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3年来,学区共产生优秀年度人物118人次、骨干教师190人次、优秀青年教师73人次,2012年产生新一轮“四名”人物24名;在有人员调出的情况下,学区依然新增市级骨干4名,2012年学区共推荐101人参与区级骨干三类人员的评审,经朝阳区评定,最终4人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37人被评为骨干教师、39人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占学区推荐总人数的72%,通过率在各学区中名列首位。2013年,学区内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29%,比2010年增加了10%。经过学区调研和各校申报,到2015年,各校的骨干人群比例将达到45%,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夯实基础,扎实推进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年来,在朝阳区“双名工程”的引领下,在学区“五四工程”及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学区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不断摸索并逐步形成一整套具有实效的工作机制,为更多的干部、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同时关注干部教师心理健康,采取多种形式激发、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继续向着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的目标奋进,共同谱写安贞里学区队伍建设的华彩乐章。
□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