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几年的教学学习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早期的代表主要是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它认为“师生合作是学校人际中最基本的方面”;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的“合作学习”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构建了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而在90年代初,我国学者提出的“合作教学论”所涉及的则是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立体互动合作,即全员合作。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搭配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间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小组长职责是在教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展开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因此,小组长要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作用
(1)转变师生地位,让学生更主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中心支配地位变为引领者、指导者,不再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然而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客观存在的局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有时甚至是更加重要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是否得法往往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能否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上很多学生对几何的认识都是来源教师单向的讲解,有条件的学校最多选用多媒体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这使学生对几何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模糊不清的阶段。
众所周知,几何来源于生活,对几何的认识,需要学生反复交流、讨论、探索、推理、体会,才能真正理解几何定理的真实含义。如果没有让学生自己充分讨论、反复论证,而只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定理,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定理只能是几何证明的空中楼阁,小组合作学习在几何教学上,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学生可进行组内自主交流、合作、探索,依靠群体智慧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再由教师将各组的结果汇总,进行集中讲解、点评,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实现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十指有长短。一个班级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成绩较差、性格较内向或者非常好动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不爱发言、没听懂、不敢提问等情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榜样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这样,即提高了监管力度,成了真正的管的过来,又减少了学困生的顾虑和拘谨情绪,使其能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并在优生的帮助下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更能使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情绪、实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讲课时,不管问题的难易程度,都会存在没有完全学懂的学生,比如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学困生可能无法全部掌握,有些学生不会列方程但会解方程,有些学生不会解方程,但可能会验根,如果只是单纯机械的把问题交给学生,基础差的学生根本没办法单独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自然差的就更差。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负责给小组内学困生讲解,并监督组员学习,检查组员的学习效果,争取使组内学生百分百掌握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从而使课堂教学成效最大化。
五、学生空间更大,学习方法更优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师生间、学生间交流过少,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形成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局面的师生单维交流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也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小组合作的课堂把空间还给学生,师生间、学生间都能充分的交流、探索,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之间对于某个问题的答案还可以相互交换意见,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在讲到象限内点到X,Y轴的距离时,我让班上的第三排作為x轴,第四列作为Y轴,使其形成一个形象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随机抽起一个学生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标,并说出到X,Y轴的距离,由各组小组长负责记录数据。学生们兴趣高涨,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快速、准确的回答老师问题,最后,学生们还通过小组记录的数据进行讨论,总结出诸如“到X轴看Y,到Y轴看X”等等的经典话语。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吸收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和经验,自然就学会了一题多解,使知识融会贯通。学习勾股定理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知任意两边求第三边”、“把含未知数的项往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挤”、“做梯形就是做辅助线”等一些老师都想不到的经典话语,这都是学生通过讨论获得的知识。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得到内心的体验,又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并让全班性的大讨论和小组内的小讨论交互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让学生学会选择、判断最为有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从而优化了学习方法。
六、比赶超,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总是那几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导致堂课教学死气沉沉缺乏生气,这种情况尤其在数学教学中表现明显,这样的课堂学习效率可想而知。根据不完全调查发现,大多数厌学学生都有“自己不学自己的事”思维倾向。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被分成或4人或6人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合作奖”“先进小组奖”等。这样,实现小组成员间荣誉捆绑,从而使学生产生“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荣誉感播种同龄人之间的情谊,在互相帮助、相互学习的小组活动中,享受共同得到的体验,并在集体荣誉感的鞭策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厌学学生认真、努力学习,再通过小组之间竞争,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有效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单维交流模式,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交流模式。同时,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即照顾了学生的差异性,又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搭配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间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小组长职责是在教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展开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因此,小组长要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作用
(1)转变师生地位,让学生更主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中心支配地位变为引领者、指导者,不再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然而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客观存在的局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有时甚至是更加重要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是否得法往往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能否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上很多学生对几何的认识都是来源教师单向的讲解,有条件的学校最多选用多媒体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这使学生对几何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模糊不清的阶段。
众所周知,几何来源于生活,对几何的认识,需要学生反复交流、讨论、探索、推理、体会,才能真正理解几何定理的真实含义。如果没有让学生自己充分讨论、反复论证,而只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定理,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定理只能是几何证明的空中楼阁,小组合作学习在几何教学上,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学生可进行组内自主交流、合作、探索,依靠群体智慧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再由教师将各组的结果汇总,进行集中讲解、点评,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实现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十指有长短。一个班级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成绩较差、性格较内向或者非常好动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不爱发言、没听懂、不敢提问等情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榜样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这样,即提高了监管力度,成了真正的管的过来,又减少了学困生的顾虑和拘谨情绪,使其能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并在优生的帮助下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更能使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情绪、实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讲课时,不管问题的难易程度,都会存在没有完全学懂的学生,比如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学困生可能无法全部掌握,有些学生不会列方程但会解方程,有些学生不会解方程,但可能会验根,如果只是单纯机械的把问题交给学生,基础差的学生根本没办法单独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自然差的就更差。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负责给小组内学困生讲解,并监督组员学习,检查组员的学习效果,争取使组内学生百分百掌握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从而使课堂教学成效最大化。
五、学生空间更大,学习方法更优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师生间、学生间交流过少,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形成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局面的师生单维交流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也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小组合作的课堂把空间还给学生,师生间、学生间都能充分的交流、探索,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之间对于某个问题的答案还可以相互交换意见,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在讲到象限内点到X,Y轴的距离时,我让班上的第三排作為x轴,第四列作为Y轴,使其形成一个形象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随机抽起一个学生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标,并说出到X,Y轴的距离,由各组小组长负责记录数据。学生们兴趣高涨,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快速、准确的回答老师问题,最后,学生们还通过小组记录的数据进行讨论,总结出诸如“到X轴看Y,到Y轴看X”等等的经典话语。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吸收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和经验,自然就学会了一题多解,使知识融会贯通。学习勾股定理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知任意两边求第三边”、“把含未知数的项往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挤”、“做梯形就是做辅助线”等一些老师都想不到的经典话语,这都是学生通过讨论获得的知识。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得到内心的体验,又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并让全班性的大讨论和小组内的小讨论交互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让学生学会选择、判断最为有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从而优化了学习方法。
六、比赶超,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总是那几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导致堂课教学死气沉沉缺乏生气,这种情况尤其在数学教学中表现明显,这样的课堂学习效率可想而知。根据不完全调查发现,大多数厌学学生都有“自己不学自己的事”思维倾向。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被分成或4人或6人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合作奖”“先进小组奖”等。这样,实现小组成员间荣誉捆绑,从而使学生产生“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荣誉感播种同龄人之间的情谊,在互相帮助、相互学习的小组活动中,享受共同得到的体验,并在集体荣誉感的鞭策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厌学学生认真、努力学习,再通过小组之间竞争,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有效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单维交流模式,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交流模式。同时,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即照顾了学生的差异性,又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