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力在反思中的生长

来源 :学习与科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pr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指出:发展学生的学力,培养谋生机、求发展,会创新、懂实践,适应社会进步需要的现代公民和人才。如何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不断积累和完善,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培养和提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力,这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为理论依据,从“教”“学”“做”三方面阐述,结合平时教学中反思的实例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
  关键词:教 学 做 反思
  无论是在教学论抑或课程论的学术领域,还是实践课堂教学情境中,人们已经更多地关注老师如何“教”转变到学生如何“学”。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陶行知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教”“学”“做”三者完美融合之后,产生的效力之一是学力。何为“学力”?按照《辞源》的解释,即“学问之所至也”。在现代教学中理解为使学生的学习、学习的进步从先进的教学观念成为有效的操作,与宇宙间所有的事物与运动一样,一种学习发生的“力”。它既是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的真实体现,又是学习者终生学习,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是每一个新时代数学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数学认知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很不重视,喜欢做难题,误以为会做难题什么都可以解决了。所以题海战术成了普遍学生认为最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的途径,分析其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部分老师指导思想有偏差,以“我今天教了些什么,教会学生了没有”为教学模式,而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我今天学了些什么,学会了没有”为教学理念;第二,许多学生对课后作业仅停留在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不讲究完成质量,更谈不上去“举一反三”,没有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对于量的积累没有促成质的转变。因此教师的主导性在这里就不可或缺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做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做到如何来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探索、归纳、总结、反思,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反思是促成三个环节达成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反思,学生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不断成长。
  重视反思,使学生经历从“无疑——有疑——无疑----新疑”的学习环节,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不断积累和完善,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培养和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在无形中生成数学学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讨。
  一、“学力”在“教”的引领下生成
  教学做中第一环就是“教”。陶先生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教师无论怎么教学首先要吃透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立足基础知识,而最终是高于教材,走出教材,创新教材。在某些定理、性质、公式、法则的探究中,要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创设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氛围。
  例如,在学习《两数和的平方》的一节中,在推导出公式:(a+b)2=a2+2ab+b2后,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反思:
  ①式中的a、b可以表示什么?
  ②你能解决:(a-b)2=?怎样计算?
  ③式子:(-a-b)2=(a+b)2吗?为什么?
  ④能推导出(a+b+c)2等于多少吗?等等。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交流、讨论,可以说利用代数式的意义、和与差的统一、整体思想等等,对以上问题不难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一通百通。这也是通过反思所带来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慢慢形成数学学力。
  二、“学力”在“学”的氛围中培养
  课堂是学生“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不能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到有压力,不能让学生感到回答错问题有风险,应让其尽情绽放,鼓励学生不要怕说错,勇于质疑(即“无疑——有疑”)。
  下面一段实录是学生在学习完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1,2,3即(“SAS”、“ ASA”、“ SSS”)后的一节探究课片断.教师提出,当具备“AAA”或“SSA”的条件,那么这两个三角形还全等吗?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说明.(思考片刻)
  学生甲说:对于“AAA”的条件,两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邊长不等的任意两个等边三角形”;
  学生乙补充说:如图1,在△ABC中,当DE∥BC时,虽有三个角对应相等,但△ADE与△ABC不全等.
  师:刚才两个同学的回答都非常好,并都举出了反例来说明, 的确对于具备“AAA”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不一定全等的。那么对于“SSA”的条件,同学们又怎样理解这个条件呢?谁能用语言叙述一下?
  学生1:是两条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师:对,那么具备这样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同学们思考。(不一会儿)
  学生2(很自信地站起来):我认为是全等的,因为它具备了三个条件,而且还有一条边参与.
  其他同学有的点头表示默认,有的不吭声.
  学生3: 我认为不全等。比如,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上板画出如图2),虽然有AB=AC=DE=DF,且∠A=∠E,显然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学生4(反驳道):你刚才举的例子不妥,因为一个是两边夹角,而另一个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此时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有的说全等,有的说不全等,议论声一片.
  但具备条件的而又不全等的两个三角形还是举不出例子来。
  学生虽然没有举出例子来,但学生的争辩来自于他们的思考,来自于他们的反思.不论他们的看法是否正确,其反思精神值得肯定.同时激活了其他同学进行反思的意志。
  师: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请同学们按下列步骤画图,①画∠ABC=40°;②在BA边上取一点D,使得BD=4cm,在BC边上取一点E,使得DE=3cm,(注意:E的位置有两种可能)连结DE(如图3),③用剪刀把△BDE剪下来,同桌进行比较,显然有两种结论,有的全等,有的不全等。
  通过同学们的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并且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解,印象十分深刻,在这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力。
  三、“学力”在“做”的时机中发展
  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问题.“以问题为起点,到结论为终点”(即“有疑——无疑”)的模式应被打破.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应带着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走出教室.(即“无疑——新疑”),因此,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反思机会,让学生有创新的体验.
  例如:如图4,△ACD、△AB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D=∠EAB=90°,将△ACE以点A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90°后得△ABD.则点A在∠EFD的角平分线吗?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时难以解决,便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通过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利用“等积法”可求得EC与BD边上的高相等,再利用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即可解决。
  从图形变换入手,将图4中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绕顶点旋转任意角度,那么上述结论会变吗?引出问题2进行反思。
  问题2:如图5,将图4中的△ACD绕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此时,EC与BD有什么关系? 点A在∠EFD的角平分线吗?
  继续从观察联想入手,从两个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联想到一般的等腰三角形,那么以上结论哪个仍然呢?从而引出问题3进行反思。
  问题3:如图6,在△ACD和△ABE中,∠CAD=∠EAB,AB=AE,AC=AD,CE交BD于点F,交AB于点G,请你说出两个符合命题条件的结论。
  此问虽然具有开放性,但有了前二问题的铺垫,因此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对第三问不难得到解决。
  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中,让我们体会到了许多事物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蕴含着动中不变的东西,这也是数学学习中常常遇到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如何挖掘出了每个命题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这需要靠老师的智慧,要想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必须教会从题海中及时归纳总结基本的解题规律和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当然数学反思包括学生对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知识体系的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规律的反思,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的反思,对结论或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反思等等,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需要老师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逐步渗透,创造机会,营造反思的氛圍,当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老师要有意无意的让学生来进行反思,尝试归纳、总结,包括知识点的支撑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和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的智慧窗才能被打开,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训练和拓展,学生的数学学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心五 《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魏国栋,吕达 《普通中学新课程解析》[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马玉琪《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金林祥,张雪蓉编.陶行知教育名著[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在实现立德树人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劳动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受机制体制不完善、重视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制约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发展,影响教育的实效性。本文针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探性提出几点有效对策,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对策  劳动教
期刊
摘 要: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积极转化后进生,帮助后进生增强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实现后进生向优等生的转化,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本文在分析后进生形成原因的前提下,对转化后进生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教育 后进生 转化成因  物理教学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大学都是一个难点,
期刊
摘 要:曾经在课堂上说过的话,给孩子们的引导,看到自己所做的事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然后发芽长大,若干年后看到孩子们心中的理想之树开花结果,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翻开2019年日历的第一页,蓦然惊觉今年已是我走上讲台的整整二十年了了!回想这二十年的中学英语教师生涯,感慨万千。在这二十年,我用心耕耘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当孩子们踏上去远方的路,看着他们的背影,咀嚼着在一
期刊
摘 要: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根据此种情况,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幼儿 绘画 教育  一、绘画应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允许幼儿随兴趣自由涂鸦。  
期刊
摘 要:人们对小学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音乐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音乐是一种语言,音乐教学是传播音乐知识的主要途径,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是,从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等。游戏教学属于新型教学模式,在游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发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探究为中心的学科,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让学生主动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让科学课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这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德育教育开展将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将产生重要意义。本文中主要对新时代的小学德育教育开展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德育;开展方法  前言:随着近年来我国的新课改不断深入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也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促使学生养成正确思想道德的关
期刊
2019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每年的高考试题必然备受各个一线教师的关注。对于英语学科而言,亦是如此。因此,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有必要对高考英语试题进行分析,通过准确判断高考英语试题的难度、结构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来准确地判断新一轮的高三英语复习策略。基于此,本文主要就2019年全国卷Ⅲ英语试题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出2020年高三英语复习备考的策略,以期能够为高三英语复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摘 要: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作为教师,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相比,一般不承担教学任务,其育人功能蕴含于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作为管理干部,其岗位职责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辅导员的这种角色定位对于学生来说是种全新的概念,不同于他们以往接触的任何教师,使其在如何處理与这种不教课的教师的关系方面出现困惑,而对于辅导员个人来说,在自身定位时易出现重管理、轻教育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安全教育虽然已引起各学校的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学生的安全教育目前还是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将针对怎样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校园安全 意义 措施  校园安全教育是维护校园稳定与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目前,在学校管理方面,安全意识正在不断加强,但校园安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