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工作,不少档案管理人员受到工作性质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健康偏差,这种情况已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阐明高校在改善档案职业者心理健康状况,为档案职业者进行心理调适方面有着各种优势,鼓励高校参与帮助档案职业人员减轻心理压力、预防心理偏差,为社会培育输送档案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人员 心理调适
心理健康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人的行为起着驱动和制约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到行为的效果。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对人的精神、生活、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一、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与意义
档案管理部门是各单位基础服务部门,它承担着纪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责任。高校档案部门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支基础服务力量,在提高学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快学校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作用。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也能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心理现状、表征及原因分析
(一)心理现状及表征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是校内档案工作系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整体素质影响着社会对档案事业的认可程度,而业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则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受到工作性质的影响,高校档案工作者同样存在心理偏差的情况。
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心理问题从一开始在内心产生到后来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是一个压抑-消极-抑郁的逐渐加重的过程。
(二)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保密性强使个人才华难有显露的机会,工作人员自我效能感降低,引起极大的思想压力;2.档案事业的复杂性和周期长这两个特点使得工作人员的成就容易被忽视,体验不到工作的成功感,因为缺乏成就感和被认同感而产生沮丧和挫折心理;3.相对校内教师、科研人员来说,档案工作者进修深造机会少,职称、职务晋升难,个人提升受到限制;同时专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档案工作者带来巨大工作压力。
三、利用高校资源进行心理调适之策略
高校是人才教育培养中心,但并非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作为社会公共组织,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应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贡献力量。因此,高校参与帮助档案职业人员减轻心理压力、预防心理偏差,为社会培育输送档案人才责无旁贷。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参与预防、调适档案职业人员心理问题。
(一)依托心理学科优势,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心理干预
通过收集心理信息,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心理偏差的对象,尽可能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心理偏差也是心理危机的一种,它可以治疗更可以预防。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咨询、心理测试、课程建设、健康讲座等方式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宣传和教育,让档案工作者充分了解心理危机知识、在相关领域建立合理的认知,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偏差预警理念,让他们在积极关心、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扭转渐变的心理偏差趋势,以达到预防产生职业心理问题。
(二)合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采用阅读疗法
高校档案工作者由于自卑、焦虑和挫折感,加上因为工作的局限性造成人际交往减少,以致在心理上产生难以负载的压力。阅读治疗是指利用读图书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即病人通过独立阅读有书籍或在心理医师指导下阅读,缓解或消除紧张不安,促进心健康,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实验证明阅读疗法在治疗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好心理状态,预防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产生;促进人们智力水平的提高、个体人格的完善。档案工作者可以通过阅读好书美文来帮助自己纠正心理偏差,逐步走出困境。
(三)利用环境资源,提高调适效果
高校里面绿树成荫、落瑛满地、宁可富有朝气。琅琅的读书声、校道上年轻人亮丽的身影和毫无拘束的笑声、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校园文化。自成一格的优美环境对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工作环境中的档案工作者可以起到减轻沉闷、消除孤寂情绪的作用,帮助他们重新恢复和增强与他人沟通的信心和兴趣。
四、对高校参与档案工作者心理调适的建议
虽然在帮助档案工作者进行心理调适方面高校有着各种优势,但在细节处仍然需要注意。
(一)对心理偏差案例做到结合实际,具体分析
档案职业的心理问题同样由心理压力造成,但这种工作上的压力与高校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学习压力和情感压力有实质性的区别,因此心理学专业的人员为档案管理者提供建议时,要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科学、专业的角度进行引导,以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二)做好图书专业和心理学识的培训工作。好书可以令人精神愉悦,但要达到“治疗”的效果,就必须有针对性地挑选书籍。高校图书馆应该培训兼具图书专业知识和初级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咨询馆员,为需求者有的放矢地推荐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的读物,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有作用。
(三)调适过程注重隐私保护。由于部分患者不愿面见接受治疗,高校在参与调适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要使患者免去面对面咨询的尴尬,同时又保证交流通畅,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改善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一个整洁明亮的工作环境,能够使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工作效率都大大提升。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改善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他们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改善档案职业者心理健康状况,为档案职业者进行心理调适方面有着各种优势。高校应该充分运用本校资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为档案管理员进行心理调适方面形成一个可广泛推广的操作细则,积极为社会培育、输送健康的档案管理人材贡献自身力量。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人员 心理调适
心理健康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人的行为起着驱动和制约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到行为的效果。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对人的精神、生活、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一、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与意义
档案管理部门是各单位基础服务部门,它承担着纪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责任。高校档案部门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支基础服务力量,在提高学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快学校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作用。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也能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心理现状、表征及原因分析
(一)心理现状及表征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是校内档案工作系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整体素质影响着社会对档案事业的认可程度,而业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则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受到工作性质的影响,高校档案工作者同样存在心理偏差的情况。
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心理问题从一开始在内心产生到后来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是一个压抑-消极-抑郁的逐渐加重的过程。
(二)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保密性强使个人才华难有显露的机会,工作人员自我效能感降低,引起极大的思想压力;2.档案事业的复杂性和周期长这两个特点使得工作人员的成就容易被忽视,体验不到工作的成功感,因为缺乏成就感和被认同感而产生沮丧和挫折心理;3.相对校内教师、科研人员来说,档案工作者进修深造机会少,职称、职务晋升难,个人提升受到限制;同时专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档案工作者带来巨大工作压力。
三、利用高校资源进行心理调适之策略
高校是人才教育培养中心,但并非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作为社会公共组织,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应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贡献力量。因此,高校参与帮助档案职业人员减轻心理压力、预防心理偏差,为社会培育输送档案人才责无旁贷。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参与预防、调适档案职业人员心理问题。
(一)依托心理学科优势,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心理干预
通过收集心理信息,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心理偏差的对象,尽可能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心理偏差也是心理危机的一种,它可以治疗更可以预防。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咨询、心理测试、课程建设、健康讲座等方式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宣传和教育,让档案工作者充分了解心理危机知识、在相关领域建立合理的认知,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偏差预警理念,让他们在积极关心、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扭转渐变的心理偏差趋势,以达到预防产生职业心理问题。
(二)合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采用阅读疗法
高校档案工作者由于自卑、焦虑和挫折感,加上因为工作的局限性造成人际交往减少,以致在心理上产生难以负载的压力。阅读治疗是指利用读图书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即病人通过独立阅读有书籍或在心理医师指导下阅读,缓解或消除紧张不安,促进心健康,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实验证明阅读疗法在治疗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好心理状态,预防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产生;促进人们智力水平的提高、个体人格的完善。档案工作者可以通过阅读好书美文来帮助自己纠正心理偏差,逐步走出困境。
(三)利用环境资源,提高调适效果
高校里面绿树成荫、落瑛满地、宁可富有朝气。琅琅的读书声、校道上年轻人亮丽的身影和毫无拘束的笑声、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校园文化。自成一格的优美环境对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工作环境中的档案工作者可以起到减轻沉闷、消除孤寂情绪的作用,帮助他们重新恢复和增强与他人沟通的信心和兴趣。
四、对高校参与档案工作者心理调适的建议
虽然在帮助档案工作者进行心理调适方面高校有着各种优势,但在细节处仍然需要注意。
(一)对心理偏差案例做到结合实际,具体分析
档案职业的心理问题同样由心理压力造成,但这种工作上的压力与高校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学习压力和情感压力有实质性的区别,因此心理学专业的人员为档案管理者提供建议时,要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科学、专业的角度进行引导,以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二)做好图书专业和心理学识的培训工作。好书可以令人精神愉悦,但要达到“治疗”的效果,就必须有针对性地挑选书籍。高校图书馆应该培训兼具图书专业知识和初级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咨询馆员,为需求者有的放矢地推荐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的读物,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有作用。
(三)调适过程注重隐私保护。由于部分患者不愿面见接受治疗,高校在参与调适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要使患者免去面对面咨询的尴尬,同时又保证交流通畅,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改善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一个整洁明亮的工作环境,能够使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工作效率都大大提升。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改善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他们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改善档案职业者心理健康状况,为档案职业者进行心理调适方面有着各种优势。高校应该充分运用本校资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为档案管理员进行心理调适方面形成一个可广泛推广的操作细则,积极为社会培育、输送健康的档案管理人材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