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独特地、新颖地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其目的是得到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理论、新看法。本文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诱发兴趣 动手操作 创设情景 激发潜能
一、诱发参与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就变得积极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好奇的材料,然后让儿童去解决问题。”同时,实践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探索和创新的内部动机。因此,在数学课外活动课中,教师应创设情景,有目的地设疑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
例:在《数的整除》这节活动课中,因为数的整除的概念多,在活动时有些学生感到很难解答,但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来进行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活动。整个活动变得丰富而有趣,学生在快乐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价值,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击鼓声为号,当鼓声停止时,“花”停在谁手中,就由谁抽答题卡,回答所抽问题,若不能回答,就公布题目,让其他同学抢答。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智力活动,而且促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溶于一体,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创新思维。
二、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做是发明,是创造,是试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实际操作是把知识物化的过程,对掌握知识有一定的效果和实际作用。数学课是操作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以及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等有效参与的机会,鼓励求异创新,使学生在活动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在“看谁的点子多”这一活动课中,用157米的绳子圈地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占地多。学生分成小组圈地,这时圈成的有各种各样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等。问:究竟是哪一组占地多?让学生各自算出所在组圈地的占地面积。通过计算、讨论、比较得出:当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既克服了困难、掌握了知识,又进一步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创设活动情景,锻炼创新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其实,每个思维正常的人都有创造潜能,只是没有经过科学的训练而无法使之完全释放出来。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借助环境的刺激作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寓教于乐,以趣促思,良好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数学活动课在选材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实际,结合课外活动的“活”字,尽量选用富有探索性、创造性、开拓性的内容,并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会思维、积极思维、善于思维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鸡兔同笼”这一活动课中,教师出示题目:今有鸡兔同笼,计其头共29个,计其足共94只,问鸡兔各有多少?题目出现后,学生一开始会认为是“偏题、怪题”而不知如何解答。但如果教师把“偏、怪、难”的假象去掉,还它的本来面目,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联系实际分组讨论,就能找出题目中隐藏着的两个条件: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教师的适时激趣、引导,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动脑想、动口说,因此学生在长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创新潜能,诱发创新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认为: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的入门,是创新的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成熟程度不同,在自我意识、思想、情感、意志、行为及个性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各自潜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活动空间,促使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以达到激发其潜能、诱发其创新的目的。
例如:在“谁最有创意”这一节活动课中,出示: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了全程的,照这样的速度,还需要几小时到达乙地?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迅速列出下面几种解答方法:①4÷-4;②1÷(÷4)-4;③4×[(1-)÷];④(1-)÷(÷4);⑤4×(1÷)-4;⑥4÷[÷(1-)];⑦400÷(400×÷4)-4;⑧400×(1-)÷(400×÷4)……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各种方法的解题理由,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随后出示“根据条件提问题”:根据“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这两个条件,通过联想提出问题并解答,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对该题进行多种问题的补充并进行相应的解答。在多次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掌握求异创新的方法规律,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数学活动课能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拓宽。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就能得到发挥、创新精神就能得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也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组稿编辑:黄耀南】
( 作者单位:515900广东省南澳县山顶小学)
【关键词】诱发兴趣 动手操作 创设情景 激发潜能
一、诱发参与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就变得积极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好奇的材料,然后让儿童去解决问题。”同时,实践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探索和创新的内部动机。因此,在数学课外活动课中,教师应创设情景,有目的地设疑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
例:在《数的整除》这节活动课中,因为数的整除的概念多,在活动时有些学生感到很难解答,但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来进行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活动。整个活动变得丰富而有趣,学生在快乐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价值,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击鼓声为号,当鼓声停止时,“花”停在谁手中,就由谁抽答题卡,回答所抽问题,若不能回答,就公布题目,让其他同学抢答。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智力活动,而且促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溶于一体,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创新思维。
二、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做是发明,是创造,是试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实际操作是把知识物化的过程,对掌握知识有一定的效果和实际作用。数学课是操作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以及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等有效参与的机会,鼓励求异创新,使学生在活动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在“看谁的点子多”这一活动课中,用157米的绳子圈地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占地多。学生分成小组圈地,这时圈成的有各种各样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等。问:究竟是哪一组占地多?让学生各自算出所在组圈地的占地面积。通过计算、讨论、比较得出:当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既克服了困难、掌握了知识,又进一步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创设活动情景,锻炼创新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其实,每个思维正常的人都有创造潜能,只是没有经过科学的训练而无法使之完全释放出来。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借助环境的刺激作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寓教于乐,以趣促思,良好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数学活动课在选材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实际,结合课外活动的“活”字,尽量选用富有探索性、创造性、开拓性的内容,并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会思维、积极思维、善于思维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鸡兔同笼”这一活动课中,教师出示题目:今有鸡兔同笼,计其头共29个,计其足共94只,问鸡兔各有多少?题目出现后,学生一开始会认为是“偏题、怪题”而不知如何解答。但如果教师把“偏、怪、难”的假象去掉,还它的本来面目,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联系实际分组讨论,就能找出题目中隐藏着的两个条件: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教师的适时激趣、引导,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动脑想、动口说,因此学生在长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创新潜能,诱发创新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认为: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的入门,是创新的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成熟程度不同,在自我意识、思想、情感、意志、行为及个性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各自潜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活动空间,促使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以达到激发其潜能、诱发其创新的目的。
例如:在“谁最有创意”这一节活动课中,出示: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了全程的,照这样的速度,还需要几小时到达乙地?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迅速列出下面几种解答方法:①4÷-4;②1÷(÷4)-4;③4×[(1-)÷];④(1-)÷(÷4);⑤4×(1÷)-4;⑥4÷[÷(1-)];⑦400÷(400×÷4)-4;⑧400×(1-)÷(400×÷4)……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各种方法的解题理由,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随后出示“根据条件提问题”:根据“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这两个条件,通过联想提出问题并解答,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对该题进行多种问题的补充并进行相应的解答。在多次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掌握求异创新的方法规律,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数学活动课能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拓宽。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就能得到发挥、创新精神就能得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也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组稿编辑:黄耀南】
( 作者单位:515900广东省南澳县山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