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搞好社区重性精神病人有效管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筛查出的9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管理中,接受相应的社区管理措施,参考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教育等,比较两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行为发生情况,同时观察患者肇事肇祸、自杀现象,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肇事肇祸、自杀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中,实施有效管理及防治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减少突发事件、维持社会秩序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社区 重性精神病患者 有效管理 措施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366-01
重性精神病是指患者出现的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妄想、幻觉、行迹紊乱、严重思维障碍等症状,其社会生活能力明显受损,需要接受医学干预,主要包括分开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同时对社会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1],因此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有效管理的措施及效果,笔者对我社区9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社区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筛查的9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3.26±5.33)岁,所有患者均由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检查,同时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及相关诊疗规范,结合患者既往病史、精神状况检查、辅助检查及体检等明确诊断。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接受有效系统的社区管理,具体如下。①登记患者的详细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家庭住址等,同时上报给上级精防机构,根据患者提供疾病的相关诊断、治疗相关信息,由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后,确诊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②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体检,主要包括体重、体格检查、血压、转氨酶、血常规、心电图、血糖等,并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理化检查结果等选择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尽量选择早期、安全、全程、适量、个体化、有效的药物。间隔3个月对患者血常规进行复查,间隔6个月对患者的心电图、肝功能、生化全套等进行观察,1年后对患者体重、身高、血压等进行常规观察,并根据复查情况对药物使用进行调整。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可出现WBC降低、急性肌张力障碍、PT升高、嗜睡、焦虑、类帕金森症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认识到服药的重要性,严禁私自停药。③对于病情较为稳定,能够正常交谈患者,医护人员与其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告知其疾病可控可治,减轻患者的自卑情绪,同时将与医生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使其能够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收集到的患者详细社会信息,对其出现精神病的症结明确,并给予相应的引导及干预,引导患者主动讲述自身内心要求、体验等。④精神病患者社会康复能力较差,因此需要鼓励其积极接受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当患者出现进步时,对其进行鼓励。根据患者的特长、爱好等引导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及健身运动,并引导患者学会自主安排生活,自我解脱,保持舒畅的心情。加强对患者的危机干预,及时发现并对患者的危险性行为进行评估,对于情绪激动及处于应激事件患者,需要提供危机干预及热线服务,并进行追踪服务。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良好患者均明显多于参考组(P<0.05),患者肇事肇祸、自杀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表一:
表一 观察组与参考组干预后情况
2.2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2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4.4%,参考组出现8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17.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不仅承受着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需要忍受重新适应社会、精神压力、歧视等,通过社区管理,定期随访,并给予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药物控制病情,为实现患者回归社会提供了基础,患者疾病康复环境更加有利,同时疾病能够更好的防控[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搞好社区重性精神病人有效管理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社会治安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筱璇,郑晓聪,扬惠青,等.惠州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7B):30-33.
[2]翟长平,昊延海,邓家佩,等.农村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管理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2178.
【关键词】 社区 重性精神病患者 有效管理 措施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366-01
重性精神病是指患者出现的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妄想、幻觉、行迹紊乱、严重思维障碍等症状,其社会生活能力明显受损,需要接受医学干预,主要包括分开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同时对社会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1],因此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有效管理的措施及效果,笔者对我社区9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社区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筛查的9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3.26±5.33)岁,所有患者均由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检查,同时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及相关诊疗规范,结合患者既往病史、精神状况检查、辅助检查及体检等明确诊断。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接受有效系统的社区管理,具体如下。①登记患者的详细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家庭住址等,同时上报给上级精防机构,根据患者提供疾病的相关诊断、治疗相关信息,由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后,确诊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②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体检,主要包括体重、体格检查、血压、转氨酶、血常规、心电图、血糖等,并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理化检查结果等选择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尽量选择早期、安全、全程、适量、个体化、有效的药物。间隔3个月对患者血常规进行复查,间隔6个月对患者的心电图、肝功能、生化全套等进行观察,1年后对患者体重、身高、血压等进行常规观察,并根据复查情况对药物使用进行调整。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可出现WBC降低、急性肌张力障碍、PT升高、嗜睡、焦虑、类帕金森症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认识到服药的重要性,严禁私自停药。③对于病情较为稳定,能够正常交谈患者,医护人员与其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告知其疾病可控可治,减轻患者的自卑情绪,同时将与医生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使其能够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收集到的患者详细社会信息,对其出现精神病的症结明确,并给予相应的引导及干预,引导患者主动讲述自身内心要求、体验等。④精神病患者社会康复能力较差,因此需要鼓励其积极接受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当患者出现进步时,对其进行鼓励。根据患者的特长、爱好等引导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及健身运动,并引导患者学会自主安排生活,自我解脱,保持舒畅的心情。加强对患者的危机干预,及时发现并对患者的危险性行为进行评估,对于情绪激动及处于应激事件患者,需要提供危机干预及热线服务,并进行追踪服务。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良好患者均明显多于参考组(P<0.05),患者肇事肇祸、自杀现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表一:
表一 观察组与参考组干预后情况
2.2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2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4.4%,参考组出现8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17.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不仅承受着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需要忍受重新适应社会、精神压力、歧视等,通过社区管理,定期随访,并给予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药物控制病情,为实现患者回归社会提供了基础,患者疾病康复环境更加有利,同时疾病能够更好的防控[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合理用药、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搞好社区重性精神病人有效管理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社会治安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筱璇,郑晓聪,扬惠青,等.惠州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7B):30-33.
[2]翟长平,昊延海,邓家佩,等.农村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管理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