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悲剧是个美学范畴。从古希腊美学中产生的,是古希腊美学家在对古希腊文学、特别是古希腊戏剧作品的理性考察中建立起来的。随着西方文学和西方美学理论的发展不断丰富,同时也不断发生演变。舍勒以现象学为基础,在他的价值论的基础上来分析悲剧性是什么,悲剧性产生的条件,从现象的角度来看待悲剧。虽然舍勒在文学理论涉入不深,但是他这一观点对悲剧美学理论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悲剧性;价值;内在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4-0180-02
悲剧从古希腊悲剧发展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从亚里士多德始,贺拉斯、黑格尔、高乃依、莱辛、叔本华、尼采等都对悲剧进行了讨论。“西方悲剧学说史,按其性质来说,它是历史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当然,历史美学有其较为丰富的内涵。它除了指严格意义上的思想和学说,还包括审美意识史、特别是艺术中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的演变史。长期以来悲剧被认为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很多的时候悲剧被比喻成是祟高的诗,它有一种冷峻而又壮丽的美。而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悲剧的讨论很多来自悲剧性的艺术形式。“虽然观察一下现存的各种悲剧形式对了解什么是悲剧性大有裨益,但是悲剧性现象却并非首先来自艺术表现本身”悲剧性现象在舍勒看来是判断什么是真正悲剧的先决条件。
舍勒认为从心理观察法来从悲剧性事件的观众或目击者来分析和描述激发悲剧性的“客观条件”,或是将悲剧性归结为一种“审美”现象,这些都不能有效说明和证明悲剧性到底为何,其本质是不能被这些所揭示的。“它仅仅回答了悲剧性是如何起作用的,却没能揭示究竟什么是悲剧性。”常常采取的归纳法也不能而要挖掘悲剧性其本质。舍勒说就算我们将形形色色是悲剧性的例子搜集起来,然后进行归纳,来考察这些例子有和“共同点”,也不能有效的证明我们何以在还没有等到来运用归纳好的结论之前,我们已经对已悲剧有了先觉。因此归纳法只能让我们知道哪些事情是悲剧性的,而不能明白悲剧性本身为何。
那么什么是悲剧性呢?悲剧性本身和具有悲剧性的形而上的,宗教的“说明”不同,悲剧不“说明”时间,舍勒说它是一种“固定、深刻的印象”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见解直接来自于他的现象学观点。悲剧性在这里不再是一个后天经验的事实,不再是一个能通过一定方法和手段来归纳证明的性质和一个说明世界的方式(这里谈论的是悲剧性而不是一个特定的悲剧事件或人物),这里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种先天的还原现象来对待。
悲剧或说具有悲剧性的事物均存在于价值和价值关系的领域中,而且是运动着的。作为价值,或说在价值道德领域,有一种价值上的绝对先天存在,而构成价值关系的诸价值间也存在着等级差别。舍勒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五种价值等级又分别与五种不同感受相关。而且,还有各种自发‘感受状态’,依附在不同的价值感受上。”根据基本的两类价值感受,舍勒将价值分为五个层次,最高的为神圣价值和非神圣价值。其次是所有的精神价值,而在这之下又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美到丑的审美价值,一是从公正到不公正的判决价值,一是真理认识的哲学价值。再次是生命价值,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在某个机体内被感受到,一是可以作为外部对象的外观被感受到。第四层面是涵盖了有用性和无用性。最后是感官价值,价值在感官感受中被给予。这五个层次又具有先天结构,一个是横向的同一等级间的互动,因为同一等级间包含了积极价值和非积极价值,因而存在着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另一个先天结构是纵向的,是这五个层次之间是互动的,可以朝更高或更低等级转换。悲剧性正是在一种较高的积极价值向反向的非积极价值转化或者朝更加低级的等级转化时产生的。
因而悲剧性存在的位置是与价值及其关系密不可分的。“无价值的宇宙中,如严谨的物理力学构想的宇宙中,是无悲剧可言的。唯独存在着高、低、贵、贱的地方才有悲剧性事件。”然而价值本身并非悲剧性。作为价值载体的人、物、事,其悲剧性往往是通过其附着的价值运动而展现的。“这里关键不是证明,而是使人看见,是展示” 因而,价值运动是悲剧性存在的一个先决条件(这里的运动主要是时间上的,而非空间上的。如事物的发生、形成、消失和灭亡)。但是并非一切的价值运动都可以产生悲剧性,当一个处于低级的价值被一个高级价值的力量所摧毁,这个时候是不可能出现悲剧性的,唯独出现的只是道德评判。因此应该是处在一个相对高度的积极价值遭到了一个同样积极的价值的毁灭才可能出现悲剧性。《安提戈涅》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证来说明这一点。“黑格尔主张,《安提戈涅》这样的剧本精髓在于两个个人之间的冲突,他们代表了互相对立的伦理原则——具有不可抵抗的力量的个人或社会职责。这种冲突必结束于两者之一的死亡,或两者同归于尽,最后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产生新的融合。对于对的对抗。”可以看到要产生悲剧性,价值运动的最后结局就是一种价值“无论如何必然毁灭。”而毁灭这一价值的必然是一种同等的价值。因为倘若善人征服了恶,正义战胜了不公正这样是不能产生悲剧性的。因而在同一等级下的价值间的摩擦和运动中,悲剧性才可能。通过以上的证明,舍勒得出“悲剧性首先是相当高级的积极价值的载体之间爆发的矛盾:悲剧性是在积极价值及其载体内部起支配作用的‘冲突’。” 若干积极价值在载体中进行斗争,其必然结果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必然的毁灭,不然无法出现悲剧性。
可以说在时间里运动是悲剧性的必然条件,若无时间性(或成为历史性)悲剧性无从产生。那么空间性在悲剧性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舍勒进一步讲如要达到悲剧性的极致,需要“同一力量一方面促使某事物实现它本身或另一事物的相当高的积极价值,另一方面同时又是这个作为价值载体的事物惨遭灭顶之灾的原因。”也就是说某种有效性促使某种相当高的价值得以实现的同时,又使得在这一行动中的隶属于此价值之上的存在条件被破坏和祛除。他举例伊卡洛斯身装蜡翼飞行,在接近太阳处蜡被融化,而他坠海而死。从这一悲剧性的例证来看,创造了价值和毁灭了价值的因果序列在悲剧性的作用和过程中有种本质联结。因而悲剧性所出现的空间是在价值关系和因果关系的特殊联系中。在事物的因果联系中是不会考虑有关的价值,然而在价值的发展中,也不会从自身的角度提出统一的要求,舍勒认为这便是每个世界的“本质特征”。就如“太阳在善与恶的上空照耀”一样。当一个事物按照因果发展了一段时间,如在这段时间内,价值也是同向发展,过段时间的“偶然”事件便会提醒人们因果和价值不是内在的统一,总朝同一方向发展。这种非内在的统一,提供了悲剧性的可能性。
这里的因果并非是一种制约性的,舍勒说可暂将其定义为因果必然性。然而这种必然性是在另外的意义上成立的,这是一种“内在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不是受到外来力量的干扰而产生不好的结果。一个人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体质差,遇到了外部刺激便死亡,这样的情况人们是不能感受到悲剧性的,我们对这个任务所产生的情感也并非观看悲剧时产生的悲哀。“悲剧性的悲哀可谓是纯粹的、无肉体感受、无激动之情的,在某种意义上和‘满意’相联系的悲哀。”因而这里的因果必然性应该是这样一种内在的必然性:即使有无数的外来的力量进入某人物或事件中(即使是人才可作出的“自由”行动),而其仍然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在自然进程中,必然性可以在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之下,朝着可预期的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悲剧却因在这之上的必然性。无论何种的自由和意志,虽然进入到所有的因果领域,但是悲剧性的必然性依旧如故。也即是说,毁灭是由其内部必然性所致,虽有外在的自由意志力的参与,最终还是不能改变发展结局。因而“无论是自然主义、决定论还是主张‘人类意志自由’不受自然事件限制的理性主义都无力使人理解悲剧性。”
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交错运动造成了悲剧的可能性,这些都是悲剧产生的条件。然而当一个悲剧成为可能之后,悲剧性该具有怎样的性质呢?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伴随着悲剧性的必然会是价值的毁灭。而要构成悲剧性,价值的毁灭是必然的。由此我们可以说,悲剧性必然伴随着价值毁灭的必然性。但是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观看悲剧的时候,虽然我们知道价值毁灭已成事实,但是仍然对全部“无法估计”。如果我们知道了毁灭的必然性,又对其发展有着全面的预期,那么这出悲剧就失去吸引力,悲剧所存在的意义也被打了折扣。当我们观看一出悲剧的时候,当我们以估计会顺着毁灭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的时候,突然间出现了似乎“有利的转机”,这种转机是作家们钟爱的,用这种转机来减少和打破我们产生的“事情可以估计”的印象,然而无论这种转机在初期看起来多么诱人,它总是不能改变悲剧性的最终发展方向,因而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往往最后被价值毁灭的必然性所取代。因此,我们看到了,无论发生多大的转机,悲剧还是无可避免的降临。由此,可以从悲剧性的本质要求中看到价值在完成和实现悲剧性的过程中,其积极的价值的毁灭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舍勒深刻地分析了价值在促成悲剧性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悲剧性对价值的摧毁性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对悲剧性的分析可以促进我们对价值人生的思考,正如舍勒自己所说“无力发现悲剧性的时代是渺小的。”
参考文献:
[1]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发展概述.
[2]舍勒.舍勒选集——论悲剧性现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3]曼弗雷德·S·弗林斯.舍勒的心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4]大卫·邓比.伟大的书——西方经典的当代阅读[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关键词:悲剧性;价值;内在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4-0180-02
悲剧从古希腊悲剧发展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从亚里士多德始,贺拉斯、黑格尔、高乃依、莱辛、叔本华、尼采等都对悲剧进行了讨论。“西方悲剧学说史,按其性质来说,它是历史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当然,历史美学有其较为丰富的内涵。它除了指严格意义上的思想和学说,还包括审美意识史、特别是艺术中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的演变史。长期以来悲剧被认为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很多的时候悲剧被比喻成是祟高的诗,它有一种冷峻而又壮丽的美。而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悲剧的讨论很多来自悲剧性的艺术形式。“虽然观察一下现存的各种悲剧形式对了解什么是悲剧性大有裨益,但是悲剧性现象却并非首先来自艺术表现本身”悲剧性现象在舍勒看来是判断什么是真正悲剧的先决条件。
舍勒认为从心理观察法来从悲剧性事件的观众或目击者来分析和描述激发悲剧性的“客观条件”,或是将悲剧性归结为一种“审美”现象,这些都不能有效说明和证明悲剧性到底为何,其本质是不能被这些所揭示的。“它仅仅回答了悲剧性是如何起作用的,却没能揭示究竟什么是悲剧性。”常常采取的归纳法也不能而要挖掘悲剧性其本质。舍勒说就算我们将形形色色是悲剧性的例子搜集起来,然后进行归纳,来考察这些例子有和“共同点”,也不能有效的证明我们何以在还没有等到来运用归纳好的结论之前,我们已经对已悲剧有了先觉。因此归纳法只能让我们知道哪些事情是悲剧性的,而不能明白悲剧性本身为何。
那么什么是悲剧性呢?悲剧性本身和具有悲剧性的形而上的,宗教的“说明”不同,悲剧不“说明”时间,舍勒说它是一种“固定、深刻的印象”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见解直接来自于他的现象学观点。悲剧性在这里不再是一个后天经验的事实,不再是一个能通过一定方法和手段来归纳证明的性质和一个说明世界的方式(这里谈论的是悲剧性而不是一个特定的悲剧事件或人物),这里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种先天的还原现象来对待。
悲剧或说具有悲剧性的事物均存在于价值和价值关系的领域中,而且是运动着的。作为价值,或说在价值道德领域,有一种价值上的绝对先天存在,而构成价值关系的诸价值间也存在着等级差别。舍勒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五种价值等级又分别与五种不同感受相关。而且,还有各种自发‘感受状态’,依附在不同的价值感受上。”根据基本的两类价值感受,舍勒将价值分为五个层次,最高的为神圣价值和非神圣价值。其次是所有的精神价值,而在这之下又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美到丑的审美价值,一是从公正到不公正的判决价值,一是真理认识的哲学价值。再次是生命价值,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在某个机体内被感受到,一是可以作为外部对象的外观被感受到。第四层面是涵盖了有用性和无用性。最后是感官价值,价值在感官感受中被给予。这五个层次又具有先天结构,一个是横向的同一等级间的互动,因为同一等级间包含了积极价值和非积极价值,因而存在着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另一个先天结构是纵向的,是这五个层次之间是互动的,可以朝更高或更低等级转换。悲剧性正是在一种较高的积极价值向反向的非积极价值转化或者朝更加低级的等级转化时产生的。
因而悲剧性存在的位置是与价值及其关系密不可分的。“无价值的宇宙中,如严谨的物理力学构想的宇宙中,是无悲剧可言的。唯独存在着高、低、贵、贱的地方才有悲剧性事件。”然而价值本身并非悲剧性。作为价值载体的人、物、事,其悲剧性往往是通过其附着的价值运动而展现的。“这里关键不是证明,而是使人看见,是展示” 因而,价值运动是悲剧性存在的一个先决条件(这里的运动主要是时间上的,而非空间上的。如事物的发生、形成、消失和灭亡)。但是并非一切的价值运动都可以产生悲剧性,当一个处于低级的价值被一个高级价值的力量所摧毁,这个时候是不可能出现悲剧性的,唯独出现的只是道德评判。因此应该是处在一个相对高度的积极价值遭到了一个同样积极的价值的毁灭才可能出现悲剧性。《安提戈涅》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证来说明这一点。“黑格尔主张,《安提戈涅》这样的剧本精髓在于两个个人之间的冲突,他们代表了互相对立的伦理原则——具有不可抵抗的力量的个人或社会职责。这种冲突必结束于两者之一的死亡,或两者同归于尽,最后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产生新的融合。对于对的对抗。”可以看到要产生悲剧性,价值运动的最后结局就是一种价值“无论如何必然毁灭。”而毁灭这一价值的必然是一种同等的价值。因为倘若善人征服了恶,正义战胜了不公正这样是不能产生悲剧性的。因而在同一等级下的价值间的摩擦和运动中,悲剧性才可能。通过以上的证明,舍勒得出“悲剧性首先是相当高级的积极价值的载体之间爆发的矛盾:悲剧性是在积极价值及其载体内部起支配作用的‘冲突’。” 若干积极价值在载体中进行斗争,其必然结果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必然的毁灭,不然无法出现悲剧性。
可以说在时间里运动是悲剧性的必然条件,若无时间性(或成为历史性)悲剧性无从产生。那么空间性在悲剧性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舍勒进一步讲如要达到悲剧性的极致,需要“同一力量一方面促使某事物实现它本身或另一事物的相当高的积极价值,另一方面同时又是这个作为价值载体的事物惨遭灭顶之灾的原因。”也就是说某种有效性促使某种相当高的价值得以实现的同时,又使得在这一行动中的隶属于此价值之上的存在条件被破坏和祛除。他举例伊卡洛斯身装蜡翼飞行,在接近太阳处蜡被融化,而他坠海而死。从这一悲剧性的例证来看,创造了价值和毁灭了价值的因果序列在悲剧性的作用和过程中有种本质联结。因而悲剧性所出现的空间是在价值关系和因果关系的特殊联系中。在事物的因果联系中是不会考虑有关的价值,然而在价值的发展中,也不会从自身的角度提出统一的要求,舍勒认为这便是每个世界的“本质特征”。就如“太阳在善与恶的上空照耀”一样。当一个事物按照因果发展了一段时间,如在这段时间内,价值也是同向发展,过段时间的“偶然”事件便会提醒人们因果和价值不是内在的统一,总朝同一方向发展。这种非内在的统一,提供了悲剧性的可能性。
这里的因果并非是一种制约性的,舍勒说可暂将其定义为因果必然性。然而这种必然性是在另外的意义上成立的,这是一种“内在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不是受到外来力量的干扰而产生不好的结果。一个人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体质差,遇到了外部刺激便死亡,这样的情况人们是不能感受到悲剧性的,我们对这个任务所产生的情感也并非观看悲剧时产生的悲哀。“悲剧性的悲哀可谓是纯粹的、无肉体感受、无激动之情的,在某种意义上和‘满意’相联系的悲哀。”因而这里的因果必然性应该是这样一种内在的必然性:即使有无数的外来的力量进入某人物或事件中(即使是人才可作出的“自由”行动),而其仍然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在自然进程中,必然性可以在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之下,朝着可预期的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悲剧却因在这之上的必然性。无论何种的自由和意志,虽然进入到所有的因果领域,但是悲剧性的必然性依旧如故。也即是说,毁灭是由其内部必然性所致,虽有外在的自由意志力的参与,最终还是不能改变发展结局。因而“无论是自然主义、决定论还是主张‘人类意志自由’不受自然事件限制的理性主义都无力使人理解悲剧性。”
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交错运动造成了悲剧的可能性,这些都是悲剧产生的条件。然而当一个悲剧成为可能之后,悲剧性该具有怎样的性质呢?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伴随着悲剧性的必然会是价值的毁灭。而要构成悲剧性,价值的毁灭是必然的。由此我们可以说,悲剧性必然伴随着价值毁灭的必然性。但是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观看悲剧的时候,虽然我们知道价值毁灭已成事实,但是仍然对全部“无法估计”。如果我们知道了毁灭的必然性,又对其发展有着全面的预期,那么这出悲剧就失去吸引力,悲剧所存在的意义也被打了折扣。当我们观看一出悲剧的时候,当我们以估计会顺着毁灭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的时候,突然间出现了似乎“有利的转机”,这种转机是作家们钟爱的,用这种转机来减少和打破我们产生的“事情可以估计”的印象,然而无论这种转机在初期看起来多么诱人,它总是不能改变悲剧性的最终发展方向,因而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往往最后被价值毁灭的必然性所取代。因此,我们看到了,无论发生多大的转机,悲剧还是无可避免的降临。由此,可以从悲剧性的本质要求中看到价值在完成和实现悲剧性的过程中,其积极的价值的毁灭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舍勒深刻地分析了价值在促成悲剧性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悲剧性对价值的摧毁性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对悲剧性的分析可以促进我们对价值人生的思考,正如舍勒自己所说“无力发现悲剧性的时代是渺小的。”
参考文献:
[1]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发展概述.
[2]舍勒.舍勒选集——论悲剧性现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3]曼弗雷德·S·弗林斯.舍勒的心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4]大卫·邓比.伟大的书——西方经典的当代阅读[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