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既是传授美术知识、训练美术技能的过程,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过程。遵循学生心理特征、美术教学规律的原则,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则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并治疗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心理学;阳光心理
作者简介:张晶(1975-),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江苏 苏州 215104)潘丽敏(1979-),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市聋哑学校,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江苏 苏州 215006)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阳光心理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训练,同时需要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内心达到健康状态,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美术教师应该思考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阳光的心理,让每个学生成为健康、快乐的阳光少年。本文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通过美术教学构建温馨、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不但进入社会的成年人在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就连在校的学生们也要承受来自学习的压力,使得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美术课程具有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功能。
美术教师需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在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美术教案。认知心理学指出,心理状态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它对学习效率具有调节和支配的作用,要想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保持适应的心理状态,美术教师就需要在编写教案时遵循认知心理学规律,设计最佳教学环境,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在适宜的心理状态环境下愉快地体验。首先,美术教师自身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美术教师教学语言表达生动、美术技能示范娴熟、艺术知识丰富,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美术技法、探索创作美术作品;最后,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关注每个学生,通过师爱从根本上多角度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师爱构筑阳光春风般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温暖、关心、理解和热爱,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通过美术活动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远大的动机给人确立人生目标,浓厚的兴趣让人热烈地去追求,自觉的意志行动、稳定的意志品质则使人勇敢、坚强、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地去战胜困难,成为一个能够创造事业和幸福的成功者。美术活动要求持续的观察、行动,没有好的意志品质是不行的。学生的意志力发展还处于不够完善、不够稳定的状态中,这就给美术教育中意志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走出校园后都时时面临着生活的考验。作为美术教师,应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承受挫折的心理。美术教学中有很多的作业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需要学生自己解决。例如在绘制油画时,很多学生经常画的不理想,色彩层次运用不当,有时一幅油画画好后不满意,需要涂掉再画,来回很多次,最后还是失败了,从头再来。通过类似的作品创作过程,就使学生养成遇到困难先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好习惯,增强了学生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但是,美术教师在安排美术作业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挫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难度要适中,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这项任务的,这样才不至于适得其反。美术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艺术作品的创作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经受失败的打击,许多的艺术家都是遭受了种种挫折和打击才取得了成功。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力、遇到困难的承受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借助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它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都说成功始于自信,一个自信十足的人,能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因为自信心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而走向成功。
1.美术教学中鼓励为主
有些学生在学习绘画时,对自己的绘画水平信心不足而无从下手,时常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类学生往往胆小、畏惧、心理素质脆弱、想象力差,做任何事情都比较被动,是严重缺乏自信的表现。针对这些学生,老师要及时去发现和引导,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调节好他们学习时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对这些学生的作品应尽量予以肯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非常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否则,就会导致他们失去信心。
2.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美术活动是真正的自主活动,使学生不会受到挫折感的伤害。美术表现过程则是个人修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过程。所以,应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进行艺术表现,而并不是创作出像某大师那样的作品才是艺术表现。因此,通过艺术自由表达的作用,学生可以体验快乐、培养自信,塑造和谐的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运用美术表现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学生的心理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善与恶、利己与利他、理性与非理性、自信与不自信等等。这种个性的发展不是一个随着身体成熟而成熟的过程,而是与后天的教育密不可分。而美术教育正是能够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之一,因为作画时需要采用整体把握、去粗取精、去丑存美、局部服从整体而又要保留个性的方法。因此,当学生的个性在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时,这对学生将是莫大的鼓舞,他们会排除心理上的外部压力,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各种兴趣活动中去,使潜能和兴趣特长得到最佳的发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创作,力求每节课都留给学生一些想象、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例如在色彩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作画选用的色彩越鲜艳越好。其实色彩折射的往往是学生的性格和兴趣。有的学生喜欢简单、朴素的色彩;有的则对浓烈的色彩感兴趣;有的喜欢用抽象的方式来表现;而有的则注重写实的方法。这都不会影响他们在作画时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将自己的情感跃然纸上,使得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得以充分发挥。
五、通过美术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辨识能力。神秘的自然界、多彩的社会生活、浩瀚的书海中蕴藏着太多的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令人不齿的假、恶、丑。进行美术教育,就要肩负起教会学生分辨美丑的重任,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解读美,寻找美,发现美,进而运用美的规律、美的标准来表现美、创造美。同时,注意用科学的态度、客观的眼光反思欠美的地方,以完善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在美术欣赏课上欣赏维纳斯女神雕像及一些人体绘画或雕塑作品时,由于某些学生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淫秽画刊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一方面,他们在欣赏人体绘画作品时会窃窃发笑,忸怩不安,觉得很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可能去偷看淫秽画刊,登录黄色网站,甚至津津乐道。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勇敢地让孩子们接触类似人体艺术作品时,应注意引导其正确欣赏,启发他们对艺术作品美学价值的理解,充分激活孩子的艺术细胞。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及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充分运用美术教育独特的教育内容、灵活的教育方式、多渠道的教育途径,不仅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同时又能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使之趋向美与纯洁,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颗阳光般的心。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0.
[3]高颖,李明,杨广学.艺术心理治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赵赟)
关键词:美术教育;心理学;阳光心理
作者简介:张晶(1975-),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江苏 苏州 215104)潘丽敏(1979-),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市聋哑学校,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江苏 苏州 215006)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阳光心理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训练,同时需要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内心达到健康状态,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美术教师应该思考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阳光的心理,让每个学生成为健康、快乐的阳光少年。本文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通过美术教学构建温馨、宽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不但进入社会的成年人在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就连在校的学生们也要承受来自学习的压力,使得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美术课程具有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功能。
美术教师需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在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美术教案。认知心理学指出,心理状态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它对学习效率具有调节和支配的作用,要想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保持适应的心理状态,美术教师就需要在编写教案时遵循认知心理学规律,设计最佳教学环境,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在适宜的心理状态环境下愉快地体验。首先,美术教师自身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美术教师教学语言表达生动、美术技能示范娴熟、艺术知识丰富,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美术技法、探索创作美术作品;最后,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关注每个学生,通过师爱从根本上多角度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师爱构筑阳光春风般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温暖、关心、理解和热爱,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通过美术活动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远大的动机给人确立人生目标,浓厚的兴趣让人热烈地去追求,自觉的意志行动、稳定的意志品质则使人勇敢、坚强、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地去战胜困难,成为一个能够创造事业和幸福的成功者。美术活动要求持续的观察、行动,没有好的意志品质是不行的。学生的意志力发展还处于不够完善、不够稳定的状态中,这就给美术教育中意志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走出校园后都时时面临着生活的考验。作为美术教师,应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承受挫折的心理。美术教学中有很多的作业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需要学生自己解决。例如在绘制油画时,很多学生经常画的不理想,色彩层次运用不当,有时一幅油画画好后不满意,需要涂掉再画,来回很多次,最后还是失败了,从头再来。通过类似的作品创作过程,就使学生养成遇到困难先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好习惯,增强了学生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但是,美术教师在安排美术作业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挫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难度要适中,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这项任务的,这样才不至于适得其反。美术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艺术作品的创作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经受失败的打击,许多的艺术家都是遭受了种种挫折和打击才取得了成功。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力、遇到困难的承受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借助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它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都说成功始于自信,一个自信十足的人,能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因为自信心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而走向成功。
1.美术教学中鼓励为主
有些学生在学习绘画时,对自己的绘画水平信心不足而无从下手,时常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类学生往往胆小、畏惧、心理素质脆弱、想象力差,做任何事情都比较被动,是严重缺乏自信的表现。针对这些学生,老师要及时去发现和引导,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调节好他们学习时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对这些学生的作品应尽量予以肯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非常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否则,就会导致他们失去信心。
2.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美术活动是真正的自主活动,使学生不会受到挫折感的伤害。美术表现过程则是个人修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过程。所以,应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进行艺术表现,而并不是创作出像某大师那样的作品才是艺术表现。因此,通过艺术自由表达的作用,学生可以体验快乐、培养自信,塑造和谐的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运用美术表现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学生的心理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善与恶、利己与利他、理性与非理性、自信与不自信等等。这种个性的发展不是一个随着身体成熟而成熟的过程,而是与后天的教育密不可分。而美术教育正是能够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之一,因为作画时需要采用整体把握、去粗取精、去丑存美、局部服从整体而又要保留个性的方法。因此,当学生的个性在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时,这对学生将是莫大的鼓舞,他们会排除心理上的外部压力,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各种兴趣活动中去,使潜能和兴趣特长得到最佳的发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创作,力求每节课都留给学生一些想象、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例如在色彩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作画选用的色彩越鲜艳越好。其实色彩折射的往往是学生的性格和兴趣。有的学生喜欢简单、朴素的色彩;有的则对浓烈的色彩感兴趣;有的喜欢用抽象的方式来表现;而有的则注重写实的方法。这都不会影响他们在作画时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应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将自己的情感跃然纸上,使得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得以充分发挥。
五、通过美术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辨识能力。神秘的自然界、多彩的社会生活、浩瀚的书海中蕴藏着太多的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令人不齿的假、恶、丑。进行美术教育,就要肩负起教会学生分辨美丑的重任,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解读美,寻找美,发现美,进而运用美的规律、美的标准来表现美、创造美。同时,注意用科学的态度、客观的眼光反思欠美的地方,以完善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在美术欣赏课上欣赏维纳斯女神雕像及一些人体绘画或雕塑作品时,由于某些学生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淫秽画刊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一方面,他们在欣赏人体绘画作品时会窃窃发笑,忸怩不安,觉得很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可能去偷看淫秽画刊,登录黄色网站,甚至津津乐道。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勇敢地让孩子们接触类似人体艺术作品时,应注意引导其正确欣赏,启发他们对艺术作品美学价值的理解,充分激活孩子的艺术细胞。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及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充分运用美术教育独特的教育内容、灵活的教育方式、多渠道的教育途径,不仅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同时又能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使之趋向美与纯洁,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颗阳光般的心。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0.
[3]高颖,李明,杨广学.艺术心理治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