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基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和教读是授人以鱼的过程,而课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则是授人以渔的过程。教育是为了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而不仅仅是走个过场,完成教学任务了事的敷衍塞责。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是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要担负起来的教学任务之一!
关键词:朗读指导 抑扬顿措 强调 表达 体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必修技能;朗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朗读,顾名思义,就是朗声读书,即把书本上的内容大声读出来。它不仅要求我们认清字,读准音,更需要我们在读通句段篇章的基础之上,将文中所蕴涵、表达的情感,用声音较生动地传达出来。
朗读中,需要朗读者将声音自然而然地从声腔里释放出来,而不是憋足气,使出洪荒之力似的吼读;也不是像百米冲刺一样,争先恐后地抢读;亦不是像念佛诵经一样,叽里呱啦、声音模糊地唱读;更不是像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颂诗读文一样,极尽所能、拖声摇摇地拖读;更不能像认生字一样,逐个文字同一板调、毫无轻重缓急地清楚顿读。朗读,需要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句子中的字词的属性、短语的结构,句子的语气和文章的体裁,并把握句段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可以用声音较准确地传达出文字里蕴涵的意思和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来。
要让学生做到通畅流利、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必要的朗读示范,还有一些必要的指导是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践行,才可以逐渐培养成学生自己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的能力的。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语气、语调的充分把握
语调指的是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语调,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按语气归类,句子大致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不同的句子所表达的语气不同,读的时候所要强调的部分也不同。比如陈述句中的肯定句读起来就比较平和,否定句就需要强调被否定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疑问句中需要强调所问的内容,也就是疑问词和所要强调的部分得重读;感叹句需要强调表感叹的语气词和程度副词;祈使句需要把句子最前面表示动作的词语读重些。在朗读时,如能根据不同的句子,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和语气的轻重缓急,并能准确地用声音表达出来,听起来便具有音韵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准确地传达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意思,表达出不同语句的思想情感。
二、句子节奏的准确划分
不论是朗读诗歌,还是朗读其他句段、篇章,都需要对每个句子的停顿有一个较准确的把握。要让学生把握好句子的节奏,知道哪些地方能停顿,哪些地方不能停顿,是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词语、短语划分的指导和训练的,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感受中去体悟方法,积累经验,形成语感,并做到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能力。
停顿主要有句读停顿、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
句读停顿比较简单,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根据书面标点停顿即可。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时停顿的重要依据。有时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标点符号停顿长短的规律,哪些符号停顿的时间较长,哪些符号停顿的时间较短,都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灌输和练习感知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不断的比较和训练之中,自然而然就有了相关标点符号停顿时间长与短的意识,并形成一种能自己把握尺度的停顿习惯。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所做的短暂停顿。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更好地表达清楚意思和情感,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短语,并学习一定的语法常识,以便准确划分各种类型的短语,有助于学生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且能准确地传达出句段篇章所蕴含的意义,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
语法停顿还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词语积累、结构的辨认、短语的划分,及区分主次的训练,乃至修饰语和中心词间的重读指导训练。一般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中,表修饰的词语要重读;表示动作的短语里边,动词要重读。教学中,可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词性、句子成分和短语类型的归类划分,比如有“的”的短语多半是名词性短语,而且“的”字后邊要稍作停顿;有“地”的短语几乎都是动词性短语,“地”字后边要稍作停顿;而有“得”的短语,不是动词性短语,就是形容词性短语,且“得”后不做停顿。对于那些较长的句子,可以通过对短语进行句子内部分节的停顿训练,来让学生学会并掌握那些没有标点的长句如何停顿的方法,以避免读破句。
感情停顿也就是语意停顿,它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读者的心理和所体悟到的字词句段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所需,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可以是欢快明朗,也可以忧愁迟疑、亦可以是寂寞感伤,还可以是恬淡闲适,可以是激愤质疑,可以是期待思念等等。
同样的字句,因为停顿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可能都不同,比如:
(一)姐姐看见弟弟笑了。
1.姐姐看见弟弟,笑了。
2.姐姐看见 弟弟笑了。
(二)衣服不卖给顾客。
1.衣服,不卖给顾客。
2.衣服不卖,给顾客。
(三)二乘以三加九是多少?
1.二 乘以三加九,是多少?
2.二乘以三 加九,是多少?
(四)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么样? 1.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么样?
2.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么样?
3.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么样?
三、重读强调的合理运用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需要加以特别强调,提高声音朗读的字、词或短语。重音是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来突出字、词或短语在句段或篇章中的特殊意义的,它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分语法重音、强调重音和感情重音。在平常的朗读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重音指导和训练,尤其是让学生懂得如何用声音去区分一个短语需要强调的部分,如何用声音去区分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是朗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指导环节,比如动词需要重读,修饰语需要重读,且短语中“的”前的部分要重读,“地”
和“得”后边的部分要重读,而助词轻声字“的、地、得”等,不能拖得太长,以免喧宾夺主,让朗读显得毫无重点和气势可言,甚至严重影响到文意的表达。
在平常朗读文段篇章的时候,根据不同文章的体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朗读强调,让学生在读文中去悟情,再在悟情中用声音朗读出相关句段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是尤为必要的。
四、注意语速的快慢缓急
在朗读时,适当掌握句段中字词的快慢缓急,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強语言的表达效果。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决定了朗读的速度,其中内容是主要的。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体裁掌握语速、表达情感,除了要让学生对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有足够的辩识能力,还要在朗读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童话故事,需要让学生有角色代入感,记人记事的文章,需要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恰如其分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并用声音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
在朗读指导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如何用声音去演绎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特殊魅力,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读得投入而有感情,老师或听众听得舒服且陶醉,不会让学生、老师和听众在震耳欲聋的吼读中倍受煎熬,不会争前恐后的抢读声中晕头转向,不会在叽里呱啦的唱读声中感受唱读难辨的厌恶迷茫,也不会在一字一顿、一板一眼的顿读中感知拉锯式的磨叽拖延,更无需在拖声摇摇的拖读声中感觉心脏被迫收缩的压抑折磨。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中,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所体悟到的文字里的意义、思想和情感,并在不断的朗读练习中找到张开嘴巴,放开嗓子,字正腔圆、流利通畅、身心投入、声情并茂地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自信与乐趣。
没有声音的语言,是文字,或手语、表情等,有声音做介质的文字,才是经常用来交流的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的升级版。而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看似无足轻重,却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语文素养一个重要手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基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和教读是授人以鱼的过程,而课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则是授人以渔的过程。教育是为了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而不仅仅是走个过场,完成教学任务了事的敷衍塞责。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是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要担负起来的教学任务之一!
关键词:朗读指导 抑扬顿措 强调 表达 体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必修技能;朗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朗读,顾名思义,就是朗声读书,即把书本上的内容大声读出来。它不仅要求我们认清字,读准音,更需要我们在读通句段篇章的基础之上,将文中所蕴涵、表达的情感,用声音较生动地传达出来。
朗读中,需要朗读者将声音自然而然地从声腔里释放出来,而不是憋足气,使出洪荒之力似的吼读;也不是像百米冲刺一样,争先恐后地抢读;亦不是像念佛诵经一样,叽里呱啦、声音模糊地唱读;更不是像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颂诗读文一样,极尽所能、拖声摇摇地拖读;更不能像认生字一样,逐个文字同一板调、毫无轻重缓急地清楚顿读。朗读,需要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句子中的字词的属性、短语的结构,句子的语气和文章的体裁,并把握句段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可以用声音较准确地传达出文字里蕴涵的意思和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来。
要让学生做到通畅流利、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必要的朗读示范,还有一些必要的指导是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践行,才可以逐渐培养成学生自己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的能力的。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语气、语调的充分把握
语调指的是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语调,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按语气归类,句子大致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不同的句子所表达的语气不同,读的时候所要强调的部分也不同。比如陈述句中的肯定句读起来就比较平和,否定句就需要强调被否定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疑问句中需要强调所问的内容,也就是疑问词和所要强调的部分得重读;感叹句需要强调表感叹的语气词和程度副词;祈使句需要把句子最前面表示动作的词语读重些。在朗读时,如能根据不同的句子,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和语气的轻重缓急,并能准确地用声音表达出来,听起来便具有音韵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准确地传达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意思,表达出不同语句的思想情感。
二、句子节奏的准确划分
不论是朗读诗歌,还是朗读其他句段、篇章,都需要对每个句子的停顿有一个较准确的把握。要让学生把握好句子的节奏,知道哪些地方能停顿,哪些地方不能停顿,是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词语、短语划分的指导和训练的,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感受中去体悟方法,积累经验,形成语感,并做到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能力。
停顿主要有句读停顿、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
句读停顿比较简单,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根据书面标点停顿即可。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时停顿的重要依据。有时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标点符号停顿长短的规律,哪些符号停顿的时间较长,哪些符号停顿的时间较短,都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灌输和练习感知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不断的比较和训练之中,自然而然就有了相关标点符号停顿时间长与短的意识,并形成一种能自己把握尺度的停顿习惯。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所做的短暂停顿。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更好地表达清楚意思和情感,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短语,并学习一定的语法常识,以便准确划分各种类型的短语,有助于学生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且能准确地传达出句段篇章所蕴含的意义,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
语法停顿还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词语积累、结构的辨认、短语的划分,及区分主次的训练,乃至修饰语和中心词间的重读指导训练。一般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中,表修饰的词语要重读;表示动作的短语里边,动词要重读。教学中,可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词性、句子成分和短语类型的归类划分,比如有“的”的短语多半是名词性短语,而且“的”字后邊要稍作停顿;有“地”的短语几乎都是动词性短语,“地”字后边要稍作停顿;而有“得”的短语,不是动词性短语,就是形容词性短语,且“得”后不做停顿。对于那些较长的句子,可以通过对短语进行句子内部分节的停顿训练,来让学生学会并掌握那些没有标点的长句如何停顿的方法,以避免读破句。
感情停顿也就是语意停顿,它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读者的心理和所体悟到的字词句段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所需,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可以是欢快明朗,也可以忧愁迟疑、亦可以是寂寞感伤,还可以是恬淡闲适,可以是激愤质疑,可以是期待思念等等。
同样的字句,因为停顿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可能都不同,比如:
(一)姐姐看见弟弟笑了。
1.姐姐看见弟弟,笑了。
2.姐姐看见 弟弟笑了。
(二)衣服不卖给顾客。
1.衣服,不卖给顾客。
2.衣服不卖,给顾客。
(三)二乘以三加九是多少?
1.二 乘以三加九,是多少?
2.二乘以三 加九,是多少?
(四)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么样? 1.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么样?
2.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么样?
3.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么样?
三、重读强调的合理运用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需要加以特别强调,提高声音朗读的字、词或短语。重音是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来突出字、词或短语在句段或篇章中的特殊意义的,它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分语法重音、强调重音和感情重音。在平常的朗读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重音指导和训练,尤其是让学生懂得如何用声音去区分一个短语需要强调的部分,如何用声音去区分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是朗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指导环节,比如动词需要重读,修饰语需要重读,且短语中“的”前的部分要重读,“地”
和“得”后边的部分要重读,而助词轻声字“的、地、得”等,不能拖得太长,以免喧宾夺主,让朗读显得毫无重点和气势可言,甚至严重影响到文意的表达。
在平常朗读文段篇章的时候,根据不同文章的体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进行不同的朗读强调,让学生在读文中去悟情,再在悟情中用声音朗读出相关句段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是尤为必要的。
四、注意语速的快慢缓急
在朗读时,适当掌握句段中字词的快慢缓急,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強语言的表达效果。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决定了朗读的速度,其中内容是主要的。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体裁掌握语速、表达情感,除了要让学生对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有足够的辩识能力,还要在朗读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童话故事,需要让学生有角色代入感,记人记事的文章,需要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恰如其分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并用声音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
在朗读指导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如何用声音去演绎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特殊魅力,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读得投入而有感情,老师或听众听得舒服且陶醉,不会让学生、老师和听众在震耳欲聋的吼读中倍受煎熬,不会争前恐后的抢读声中晕头转向,不会在叽里呱啦的唱读声中感受唱读难辨的厌恶迷茫,也不会在一字一顿、一板一眼的顿读中感知拉锯式的磨叽拖延,更无需在拖声摇摇的拖读声中感觉心脏被迫收缩的压抑折磨。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中,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所体悟到的文字里的意义、思想和情感,并在不断的朗读练习中找到张开嘴巴,放开嗓子,字正腔圆、流利通畅、身心投入、声情并茂地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自信与乐趣。
没有声音的语言,是文字,或手语、表情等,有声音做介质的文字,才是经常用来交流的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的升级版。而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看似无足轻重,却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语文素养一个重要手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基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和教读是授人以鱼的过程,而课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则是授人以渔的过程。教育是为了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而不仅仅是走个过场,完成教学任务了事的敷衍塞责。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是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要担负起来的教学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