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无痕 交际有声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lov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时,情境创设应自然、不着痕迹,如踏雪无痕、春风拂面,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预设好的情境中。在这个“无痕”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让口语交际变得真实有效。下面笔者就以 “打电话”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在“无痕”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有声有色的口语交际训练。
  一、身临其境,让倾听训练“踏雪无痕”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从这段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倾听是口语交际中首要的一个环节。倾听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获取信息,进而思考,从而再作出判断。它既是所有学习中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片段一】
  (课前谈话环节)
  老师的电话响起。
  师:对不起!我接个电话,请稍等!(师接听电话)
  师:喂!你好!我就是丛老师。请问你是哪位?噢!是陈晓露啊!你找老师有什么事吗?祝我生日快乐,是吗?好,谢谢!再见!
  (生都侧着耳朵听师接电话)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接了个电话,从老师的话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今天是您的生日。
  生:是陈晓露给您打的电话,她祝您生日快乐。
  师:你听得真仔细。那在老师打电话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老师很有礼貌。
  师:我说了什么让你觉得有礼貌?
  生:您说了“你好”和“谢谢”。
  生:您还说了“请问”和“再见”。
  师:你们都很善于倾听。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笔者没有俗套地请学生回忆平时听别人打电话的情景,也没有刻意去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而是很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接听电话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教师接打电话的内容听得清清楚楚。学生全然不知他们正处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之中,此时的倾听训练已完全融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从课堂的现场效果来看,学生听得认真、听得清楚、听得颇有收获。
  二、渐入佳境,习交际方法“润物无声”
  口语交际源于日常生活,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生活经验、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从而有效地学习和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的主意都不错,我们就用班费给他在麦香村面包房预订一个大蛋糕,这就来订。那有谁知道麦香村面包房的电话吗?
  生:(齐)不知道。
  师:那怎么办?应该问谁?
  生:(恍然大悟)老师,我知道了,打电话,问114。
  师:说得对,打114,会打吗?
  生:会!
  师:别着急,咱们同桌两人先练一练。一人扮演接线员,一人做小朋友,想想应该怎样说。练完之后,等会儿老师请你来打114。
  (生练习后,师选派代表拨打114。)
  生:喂,你好!阿姨,我想咨询一下,双甸麦香村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哦,知道了,谢谢阿姨!阿姨再见!
  生:(放下电话)丛老师,114没有双甸麦香村的电话。
  师:哦,可能麦香村面包房的号码没有在114登记。这该怎么办呢?谁有可能知道呢?
  生:丛老师,我上次看到程老师从麦香村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可能程老师知道麦香村的电话。
  师:太好了!那我们给程老师打电话问问吧。谁来打这个电话?
  生:喂,程老师,您好!我是吴悠。我们想到麦香村订个蛋糕给小亮,您知道麦香村的电话号码吗?好的,您慢点说,我拿笔记一下。谢谢程老师,再见!
  生:丛老师,我问到了麦香村的电话号码。
  师:刚才,我们通过拨打电话,找到了面包房的电话,你们真能干。现在,我们就可以打这个电话来给小亮预订蛋糕了。那我们又该怎样跟面包房的阿姨说话呢?应该说些什么呢?
  (在小组内练习,演一演这一情景。练习后,再推选学生拨通真实电话,预订蛋糕。)
  生:喂,你好,请问是麦香村吗?叔叔,我想预订一个水果蛋糕,16寸的。多少钱?好的,请您中午12点送到双甸小學103班来,好吗?谢谢叔叔!叔叔再见!
  师:同学们可真是太能干了。让我们为自己的出色表现鼓鼓掌吧。
  在这个片段中,笔者设计了三次打电话的环节:打114、打给程老师、打给蛋糕店叔叔。这三次打电话分别是在三个不同的情境之中:不知道蛋糕店的电话,打114;114查不到,只好问曾经买过蛋糕的程老师;问到号码后,打电话订蛋糕。这三个情境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学生入情入境,可以说已经忘了自己的身份,他们此刻只是一群想办法要为小伙伴订蛋糕的人。这个内驱力调动了他们的多种感官,去思考、去表达、去交流、去应对。于是他们打了咨询电话,知道了要怎样跟接线员阿姨交流(咨询电话);他们给程老师打了电话,懂得了给老师打电话也没什么好害怕的(普通电话);他们给蛋糕店叔叔打电话,作为“小大人”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预订(预订电话)。在这环环相扣的三个情境中,学生克服了口语交际的胆怯心理,互相启发和帮助,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多个回合的交流,学生一步深入一步地双向互动,渐入佳境,交际由比较简单、肤浅到交际得丰富、深入。
  三、学无止境,应回归生活“花开有声”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把口语交际从课堂延伸到广阔的生活天地之中,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做一个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受人欢迎的学生。这也是口语交际的最终目的。
  【教学片段三】
  师: 电话铃响起。我们一起来接这个电话,好吗?
  动画人物喜羊羊:喂,请问,这是双甸小学103班的学生吗?
  生:(齐)是。
  喜: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
  生:打电话。
  喜:打电话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说清楚,有礼貌。
  喜: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喜:真不错!我送大家一首儿歌,好吗?
  生:打电话,先拨号,电话号码拨准确。 拿起电话说“您好”,抓紧时间说事情。 使用文明礼貌语,不要占线把天聊。 紧急情况110,急救中心120, 查询号码114,发生火灾119。 使用公话要爱护,特殊号码勿乱拨。 通话结束说“再见”,注意电话要放好。
  喜:小朋友回去有事给你的伙伴或亲戚打个电话,好吗?
  生:好!
  喜:小朋友再见!
  生:喜羊羊再见!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笔者设计了接听喜羊羊电话的情境,以接打电话的方式,教给学生打电话的儿歌,并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给家人或朋友打个电话。从课本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回归了生活,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真正实现了口语交际和生活的无痕对接。
  “无痕”的情境创设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声”的口语交际更是水到渠成,自然发生。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用心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得口语交际贴近、回归儿童的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双甸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娣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笔者结合一位青年教师的《坐井观天》教学片段浅析如何通过提问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片段】  师: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现在请你们分组讨论一下,要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生:井里原来有水,青蛙那时候还是小蝌蚪,后来井里没水了,小蝌蚪也变成了青蛙,它只好坐在井里了。  生:我想,青蛙如果跳出去,肯定会被蛇吃掉,而它待在井里
《索溪峪的“野”》的作者是著名散文作家曹敬庄。在教材编排中,编者将其定位为略读课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跟随作者的“心”声一起感受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以便体验作者那种身处大自然的畅快心情。简而言之,可以说作者着实过了一把“野”瘾:山野,水野,物野,人也野。笔者重点扣住“野”,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文进行了解读。  一、整体感知课文之“野”  题目是课文的核心,更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索溪”,
如此分享  豆妈:豆豆,妈妈做的早饭喜欢吗?  豆豆:嗯。  豆妈:有点诚意好吗!  豆豆:好——吃——  豆妈转身去拿纸巾,发现豆豆在猛喝豆妈的牛奶。  豆妈:豆豆,你怎么不喝自己的,喝我的干嘛啦?  豆豆:妈妈,老师说,我们应该学会分享。  豆妈:那我怎么不见你把喜欢的东西和我分享?  豆豆:妈妈,你不应该和小孩子太计较的。  上海市宝山区红星幼儿园  幼儿:肖智杰口述 妈妈:左琳记录  买警
老街上的人,都喜欢在屋子前种一种神奇的花,它在每天吃晚饭的时候盛开,在太阳出来的时候收拢,所以大家都叫它“夜饭花”,挪威鼠米多的家门口也种上了这神奇的花。  米多可喜欢夜饭花了,每天要看好几次。瞧!午饭后,米多又去看夜饭花了。烈日下的夜饭花把花朵收得紧紧的,像一个个小手雷。“如果能采一朵当手雷,那样子该有多英勇!”但米多才舍不得!  咦?纺织娘怎么在哭啊?米多赶紧跑过去问。?“纺织娘,你为什么哭啊
开学啦!三位小朋友要上幼儿园,请问怎么走才能到达幼儿园呢?请你选择相应的班级路线,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走,试试吧!  从哪条颜色的路能走到小班呢?  一位刚上一年级的小姐姐很想回幼儿园看看,但是她只能走计算得数为8的路线,你知道怎么走吗?  有几条去大班的路呢?  我是中班的小哥哥!看看谁走得快! 比一比  (训练观察能力,学会比较)  比比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呢?最矮的请涂□最高的请涂■ 
【摘 要】中职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工作要在前置评估上下功夫,遴选项目管理的合作企业,增强针对性;在按需服务上动脑筋,推进校企合作的项目定制,彰显有效性;在校企合作运行服务方面求创新,实行项目管理的分层次实施、分层次评价,力求规范,真正实现“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校企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校企合作;粗放管理;项目管理;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语文“教什么”与“怎么教”,一直是困扰教师的热点问题。“教什么”涉及内容层面, “怎么教”侧重于方法层面,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由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下面我以《月光启蒙》一课为例,探寻基于三种不同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内容研制与教学方法选择。  一、基于课文教:以课乐教,文本奥秘没有得到挖掘  根据《教师教学用书》提示,我将《月光启蒙》的重点教学内容定为品味语言文字和母亲的
近年来,我发现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中常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当他们完成一篇习作后,没有几个学生能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写;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评习作时,没有几个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习作理解教师讲评的意图。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是由于学生习作的思维不强造成的。下面谈谈我自己培养学生习作思维的几点做法:  一、说文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教师示范说文、师生共同说文、学生独立说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说文训练。  1. 教
《母鸡》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这只母鸡总是“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实在是让人心生厌烦。但是后来,作者为什么不讨厌它了呢?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读起来除了让人感到亲切舒服之外,更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所折服。从作者的情感变化来看,厘清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课文的写
趣味“數”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