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笔者结合一位青年教师的《坐井观天》教学片段浅析如何通过提问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片段】
师: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现在请你们分组讨论一下,要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生:井里原来有水,青蛙那时候还是小蝌蚪,后来井里没水了,小蝌蚪也变成了青蛙,它只好坐在井里了。
生:我想,青蛙如果跳出去,肯定会被蛇吃掉,而它待在井里,却很安全。
生:井里肯定很舒服,再加上青蛙妈妈会照顾它,所以它才赖在井里,不肯出去。
师:是的,你们想象得都非常丰富。或许青蛙坐在井里是比外面安全。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它始终认为天有多大?
生:井口那么大。
师:所以说,青蛙才不想跳出去。你们说,青蛙究竟要怎么做才能不会出错呢?
【评析】
教师首先提出了问题:“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从内容来看,这个问题相对很重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揭示文章的主题。但是从教学环节来看,出现在导入中,则有些不伦不类,毕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相对肤浅,无法引出深层次的思考。但是当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熟悉,对其寓意有一定的理解后,再呈现这个问题,加之教师引导到位,则有可能生成精彩,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遗憾的是在教学片段中,对于此问题,教师虽有引导,但是没有紧扣文本,而是让学生进行想象。虽然这种开放性问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想象也很丰富,有的认为是井里舒服,有的认为是井里安全,但是这对于学生理解其寓意并没有多大帮助。也许课堂看上去很“热闹”,学生回答也很精彩,但是却缺乏内涵,缺乏深度,对于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作用不大。毕竟课堂教学带有一定目的性,相应的教学环节、内容也必须为教学目标而服务,因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好的提问不一定是最精彩的,但一定是最适合课堂需要的。
上述片段中学生的回答与教学目标有点不太协调。从实用角度来分析,既没有语用训练,也没有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进行。再从课堂教学时间把握来看,更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发挥,随意猜测。所以,针对“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这一具有文学色彩的问题,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引导学生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这才是重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问”的实效。
当然,该青年教师这种处理方式也许实用,但缺乏一定的艺术性。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引导方式是能够推促课堂教学精彩生成。比如针对这一问题,一是可以在学生回答后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青蛙有了快乐、安全,但是它失去了什么?二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青蛙知道不知道井外有天呢?如果没有,或者认为这个世界只有井里,自然也不会主动去跳。这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让学生明白定势思维才是最可怕的。而要有所创新,前提就是必须要打破常规。青蛙也只有敢于跳出到井外,才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此升华,其课堂境界自然便不一样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其寓意,更重要的是还能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有效培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针对学生疑惑,教师需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判断,然后紧扣教学目标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导”出課堂精彩,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推促教师专业成长。如果一味“迁就”学生“生成”,也许课堂热闹,但教学却低效。
(作者单位:江苏建湖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教学片段】
师: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现在请你们分组讨论一下,要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生:井里原来有水,青蛙那时候还是小蝌蚪,后来井里没水了,小蝌蚪也变成了青蛙,它只好坐在井里了。
生:我想,青蛙如果跳出去,肯定会被蛇吃掉,而它待在井里,却很安全。
生:井里肯定很舒服,再加上青蛙妈妈会照顾它,所以它才赖在井里,不肯出去。
师:是的,你们想象得都非常丰富。或许青蛙坐在井里是比外面安全。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它始终认为天有多大?
生:井口那么大。
师:所以说,青蛙才不想跳出去。你们说,青蛙究竟要怎么做才能不会出错呢?
【评析】
教师首先提出了问题:“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从内容来看,这个问题相对很重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揭示文章的主题。但是从教学环节来看,出现在导入中,则有些不伦不类,毕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相对肤浅,无法引出深层次的思考。但是当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熟悉,对其寓意有一定的理解后,再呈现这个问题,加之教师引导到位,则有可能生成精彩,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遗憾的是在教学片段中,对于此问题,教师虽有引导,但是没有紧扣文本,而是让学生进行想象。虽然这种开放性问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想象也很丰富,有的认为是井里舒服,有的认为是井里安全,但是这对于学生理解其寓意并没有多大帮助。也许课堂看上去很“热闹”,学生回答也很精彩,但是却缺乏内涵,缺乏深度,对于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作用不大。毕竟课堂教学带有一定目的性,相应的教学环节、内容也必须为教学目标而服务,因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好的提问不一定是最精彩的,但一定是最适合课堂需要的。
上述片段中学生的回答与教学目标有点不太协调。从实用角度来分析,既没有语用训练,也没有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进行。再从课堂教学时间把握来看,更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发挥,随意猜测。所以,针对“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这一具有文学色彩的问题,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引导学生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这才是重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问”的实效。
当然,该青年教师这种处理方式也许实用,但缺乏一定的艺术性。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引导方式是能够推促课堂教学精彩生成。比如针对这一问题,一是可以在学生回答后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青蛙有了快乐、安全,但是它失去了什么?二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青蛙知道不知道井外有天呢?如果没有,或者认为这个世界只有井里,自然也不会主动去跳。这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让学生明白定势思维才是最可怕的。而要有所创新,前提就是必须要打破常规。青蛙也只有敢于跳出到井外,才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此升华,其课堂境界自然便不一样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其寓意,更重要的是还能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有效培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针对学生疑惑,教师需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判断,然后紧扣教学目标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导”出課堂精彩,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推促教师专业成长。如果一味“迁就”学生“生成”,也许课堂热闹,但教学却低效。
(作者单位:江苏建湖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