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8月17日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某边防连风和日丽、彩旗飘扬,鼓乐喧天。守防官兵用特殊的方式夹道欢迎与他们鸿雁传书300余封的“爱兵之父”——杨进群的到来。
杨进群老师刚跳下车,便被久候的官兵所包围,大家争相与杨老师握手、交谈。抚摸着战士们一双双粗糙的双手,看着被长年的山风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而呈现出的一张张黝黑的面庞,杨进群的眼窝噙满了泪水。这感人一幕,浓缩着一位老父亲对国防建设的挚爱和深情。
乌拉斯台边防连驻守在北塔山深处的一个山谷里,这里年平均气温15℃,最低气温达到—48℃,年无霜期仅为130余天,在这与外界近乎隔绝的环境里,守防官兵最难排解的忧愁是寂寞。作为一名边防军人的父亲和长期从教的经历,杨进群深知家书在边防军人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的重要。
2001年年底,杨舂阳放弃了报考大学的机会、应征人伍到了祖国西北边陲某边防部队服役。儿子到了边防,杨进群的心便伴随着儿子一同守护起了祖国的漫漫边境线。他常常站立在共和国版图前,凝视着祖国西北边陲漫漫的戈壁大漠和纵横交错的雪山峡谷,一看就是大半天。
父子相约,每周至少给对方写一封信。由此,儿子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尽在父亲掌握之中。儿子来信讲,边疆的严冬冰封雪裹,奇寒无比,执勤巡逻常常是在“无人区”,没有任何依托条件,就只好天当被子地当床,餐风露宿,有时,睡觉前还是满天星斗,一觉醒来棉被上却已落了厚厚一层霜雪。盛夏,戈壁滩上像着了火,地表温度时常在60~C以上,炙热难耐,更使人难耐的是灼热的山风。山风来时,吹在脸上,让人呼吸都十分困难,可为了练好马上乘骑技能,战士们在戈壁滩上一待就是3个多小时,口干舌燥,嗓子直冒烟,脊背像是点着了火。
儿子信中述说的西北边陲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戍边生活,使杨进群不由自主地开展了爱国爱军的行动。为了拓展知识面,他每晚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军事新闻》,并自费订阅了《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樊襄日报》等报刊,读书看报占去了他大部分空闲时间,有些重要文章,或剪贴或抄写在笔记本上。为写好每一封家书,他都要打草稿,然后再增删或修改,有的甚至是三易四易其稿。
2003年3月份,杨进群从电视上得知部队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40周年学习活动,他取了工资直奔新华书店,购买了《雷锋故事》,《雷锋日记》等书籍70余册,连夜打包,并附言“新时期里学雷锋,领袖教导记心中,爱岗敬业守边防,提高素质不放松”一同寄往边防部队。边防部队政治机关还将他写的这封信,全文刊登在政治处主办的《政工简报》上,供官兵在组织教育时作为参考资料。杨舂阳所在连队还专门举行了授书仪式。
为消除官兵训练紧张心理,去年元月份,杨进群为连队官兵创办了《希望》文摘精粹手抄小报。小报中有军营生活、成功之路,家乡新闻、精品格言等栏目。油墨飘香的《希望》小报给战士们带来了欢乐与开心,聪明和智慧,关心和帮助,勇气和力量,它陪伴着战士们度过了每个快乐的周末。在连队,《希望》小报受到最高礼遇,每当收到小报后,官兵们都爱不释手,争相传阅、摘记、背诵,并将每期小报装订成册,精心收藏于连队荣誉室的展览柜里。官兵爱小报、盼小报、读小报,受教育的同时,更为杨进群老师为边防所倾注的关爱所折服。
“有国必有边,有边必设防,兵厉则国泰,国泰则民安。”对此,杨进群心明如镜。今年4月份,杨进群从《解放军报》了解到,全军正在广泛开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叶,囤特色军事变革”,为帮助官兵十丁牢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想理论基础,他将“新军事变革”、“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等基本概念编印成小报,印发官兵。边防团党委因势利导,在官兵中广泛开展了“我为叮赢献一计”活动,大家积极联系各自工作岗位献计献策,提出了“发挥好现有装备作战效能”、“加强心理战、宣传战、论战的研究”等10多条合理化建议。
边防连指导员岳文团告诉记者,两年来连队有4名官兵立功,14名战士受奖8名战士入党,21名战:亡入团。1998年以来,连队连续6年被新疆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和“先进党支部”。
8月,祖国西北边睡乌拉斯台的早晚已有了明显的秋意。时钟已指向深夜12:45分,杨进群和儿子杨春阳伴着寒风上哨了,
杨春阳手握电筒,一手牵着父亲的手,生怕他脚下有半点闪火。父子俩手拉—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哨楼上爬,显得十分吃力。山下到哨楼这t38个台阶,他们用了20多分钟才走完。
夜空里没有星星,旷野里一片漆黑。杨舂阳习惯性地朝着四周观察。杨进群裹着棉大衣,站在一旁看着儿子,目光里充满了温情。没有言语,父子俩默默在寒风中坚守着。此时,他们置入了一种幸福和甜蜜之中。
杨进群老师刚跳下车,便被久候的官兵所包围,大家争相与杨老师握手、交谈。抚摸着战士们一双双粗糙的双手,看着被长年的山风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而呈现出的一张张黝黑的面庞,杨进群的眼窝噙满了泪水。这感人一幕,浓缩着一位老父亲对国防建设的挚爱和深情。
乌拉斯台边防连驻守在北塔山深处的一个山谷里,这里年平均气温15℃,最低气温达到—48℃,年无霜期仅为130余天,在这与外界近乎隔绝的环境里,守防官兵最难排解的忧愁是寂寞。作为一名边防军人的父亲和长期从教的经历,杨进群深知家书在边防军人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的重要。
2001年年底,杨舂阳放弃了报考大学的机会、应征人伍到了祖国西北边陲某边防部队服役。儿子到了边防,杨进群的心便伴随着儿子一同守护起了祖国的漫漫边境线。他常常站立在共和国版图前,凝视着祖国西北边陲漫漫的戈壁大漠和纵横交错的雪山峡谷,一看就是大半天。
父子相约,每周至少给对方写一封信。由此,儿子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尽在父亲掌握之中。儿子来信讲,边疆的严冬冰封雪裹,奇寒无比,执勤巡逻常常是在“无人区”,没有任何依托条件,就只好天当被子地当床,餐风露宿,有时,睡觉前还是满天星斗,一觉醒来棉被上却已落了厚厚一层霜雪。盛夏,戈壁滩上像着了火,地表温度时常在60~C以上,炙热难耐,更使人难耐的是灼热的山风。山风来时,吹在脸上,让人呼吸都十分困难,可为了练好马上乘骑技能,战士们在戈壁滩上一待就是3个多小时,口干舌燥,嗓子直冒烟,脊背像是点着了火。
儿子信中述说的西北边陲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戍边生活,使杨进群不由自主地开展了爱国爱军的行动。为了拓展知识面,他每晚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军事新闻》,并自费订阅了《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樊襄日报》等报刊,读书看报占去了他大部分空闲时间,有些重要文章,或剪贴或抄写在笔记本上。为写好每一封家书,他都要打草稿,然后再增删或修改,有的甚至是三易四易其稿。
2003年3月份,杨进群从电视上得知部队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40周年学习活动,他取了工资直奔新华书店,购买了《雷锋故事》,《雷锋日记》等书籍70余册,连夜打包,并附言“新时期里学雷锋,领袖教导记心中,爱岗敬业守边防,提高素质不放松”一同寄往边防部队。边防部队政治机关还将他写的这封信,全文刊登在政治处主办的《政工简报》上,供官兵在组织教育时作为参考资料。杨舂阳所在连队还专门举行了授书仪式。
为消除官兵训练紧张心理,去年元月份,杨进群为连队官兵创办了《希望》文摘精粹手抄小报。小报中有军营生活、成功之路,家乡新闻、精品格言等栏目。油墨飘香的《希望》小报给战士们带来了欢乐与开心,聪明和智慧,关心和帮助,勇气和力量,它陪伴着战士们度过了每个快乐的周末。在连队,《希望》小报受到最高礼遇,每当收到小报后,官兵们都爱不释手,争相传阅、摘记、背诵,并将每期小报装订成册,精心收藏于连队荣誉室的展览柜里。官兵爱小报、盼小报、读小报,受教育的同时,更为杨进群老师为边防所倾注的关爱所折服。
“有国必有边,有边必设防,兵厉则国泰,国泰则民安。”对此,杨进群心明如镜。今年4月份,杨进群从《解放军报》了解到,全军正在广泛开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叶,囤特色军事变革”,为帮助官兵十丁牢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想理论基础,他将“新军事变革”、“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等基本概念编印成小报,印发官兵。边防团党委因势利导,在官兵中广泛开展了“我为叮赢献一计”活动,大家积极联系各自工作岗位献计献策,提出了“发挥好现有装备作战效能”、“加强心理战、宣传战、论战的研究”等10多条合理化建议。
边防连指导员岳文团告诉记者,两年来连队有4名官兵立功,14名战士受奖8名战士入党,21名战:亡入团。1998年以来,连队连续6年被新疆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和“先进党支部”。
8月,祖国西北边睡乌拉斯台的早晚已有了明显的秋意。时钟已指向深夜12:45分,杨进群和儿子杨春阳伴着寒风上哨了,
杨春阳手握电筒,一手牵着父亲的手,生怕他脚下有半点闪火。父子俩手拉—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哨楼上爬,显得十分吃力。山下到哨楼这t38个台阶,他们用了20多分钟才走完。
夜空里没有星星,旷野里一片漆黑。杨舂阳习惯性地朝着四周观察。杨进群裹着棉大衣,站在一旁看着儿子,目光里充满了温情。没有言语,父子俩默默在寒风中坚守着。此时,他们置入了一种幸福和甜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