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毕业生找工作似乎暂时停止了,可这又是下年的发起点,对2007年毕业生来说,他们马上又要继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后尘拼杀到职场了。本文关注的2006年大学生找工作的成本调查,读者朋友就当做参考吧。
“校内的招聘会和社会上的招聘会我都去,还去了一次石河子,三个月差不多花了2000多块钱了。”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张今年就要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她给记者简单地列出了自己花销的“明细账”:150元一份的简历做了4份,30元的简历做了10份;“高级文秘证”书本费50元,考试费180元,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培训费200元,买衣服、化妆品800元,做头发50元,获取信息、招聘会门票费、交通费100多元,手机话费每月200元左右。小张说自己的花销属于比较正常的:“从简历到服装,大家都很注重包装自己。”
简历、衣着是笔不小的花费
简历的打印和复印费是求职的第一笔费用。一般而言,A4纸黑白打印一张五角,彩色打印一元左右,复印则2角到3角不等。一份简历5到10页,最多要花费20元左右。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系小胡则把自己的照片作为简历的封面,然后将自己的获奖证书全部拍成照片,附在了简历里。这样用人单位对她的能力有了直观的印象。装帧则采用如外企内部公文一样的,一份就要150元。
“每年这个时候,主要就是赚毕业生制作简历的钱。”毗邻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大学的几家复印社,最近生意颇是红火,一家复印社的员工这样告诉记者,“现在大学生都事先做好简历,拷贝在光盘里,拿到我们这里打印,每次印个20份左右,花费在十几元到一两百元的都有。现在很多学生也知道节省了。不少学生制作两种简历,一种是最基本的情况介绍,就用一般的纸;一种制作得比较精美,不但是彩色的,还要求铜版纸印刷。”
包装费:至于“外形”包装,职业套装是大学生求职时的“首选装备”,大多数学生会购买西装或职业套装。师大中文系的小董光买西装就花了860元,除此之外还要购置衬衣、领带、皮鞋等。女生还买职业套装、高跟鞋、再加化妆品、做个漂亮发型等,费用就更高了。
各种敲门砖的费用
很多大学生依据不同的专业,从毕业前一年就开始考各种资格证。新疆农业大学的小林,去年11月份已经开始找工作,她说:“在我们学校里,有很多应届毕业生考‘教师资格证’证书,考这样的证书要400多块钱,不过多一个证书,工作相对来说就好找一点”。按照目前的价格,参加一个普通语言类培训班学费是68元,各类英语培训学校也不便宜,四级要200多元、六级要300多元。其他的短期资格证培训班,学费都在几十到数百元不等。
除了大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相关专业的上岗资格认证外,外语、计算机两个专业的等级证书,成为大学生求职必不可少的砝码。
“找工作花些钱是很正常的事情,什么事情都要有投资,虽然参加招聘会找工作花了很多钱,但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是对这笔投资最好的回报。”新疆财经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小冯这样说。
异地赶场招聘会更花钱
不少应届毕业生都认为:“多参加一些招聘会,找到工作的机会自然就能更多一点。”很多毕业生不得不在各类招聘会之间赶场。有的大学生一个甚至要赶三场招聘会。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至今没找到“婆家”的毕业生“逢会必到”。“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希望能从事平面设计一类的工作。但很多时候,我又总举棋不定,总觉得再多看几家,会有更好的选择。”新疆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小王,至今仍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场,她说:“好在都在市区,门票和路费钱花得不算太多,一个周末下来,所有费用加在一起最多也不过百十来块钱。”
很多家在乌市的大学生都表示,还是愿意在本地,或者昌吉、米泉工作,而一些外县学生则到乌市赶场,纷纷有疆内外县学子从伊犁、喀什、阿拉尔赶到乌鲁木齐,大部分挤住在同学的宿舍里,有一些则租半个月的房子,以便于去参加乌市及周边城市的招聘会。“昌吉的招聘会我也经常去。”喀什师范学院毕业生小娟正准备去昌吉、米泉碰碰运气:“我可以住同学那里,这样就能节省一点费用,毕竟不能再买半价学生票了。”
“有到乌市参加招聘会的;有在网上投简历后,收到面试通知的。路费、食宿费都是不小的开支,有时候面试单位还要求交面试费。动辄就是近千元。”小娟告诉记者,她的一些考往内地同学也开始了“回乡”的应聘之旅。据记者了解,在农大的招聘会上,还有来自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的新疆学子。
隐性成本知多少
开销并未到此为止,还有些是没有计算在正常开销中的“隐性成本”。由于许多学生“脚踩几只船”,往往是“先签一家,再看一家”,遇到自认为更好的单位,立刻又和新单位签订就业合同。按照规定,这种“飞高枝”的行为,学生必须交纳数千元不等的违约金。有关部门统计,这种给自己带来“灰色账”的违约行为,近年来越来越多。
此外,还有不少大学生遭遇到了“求职陷阱”,白白地浪费了不少钱。前不久,有关部门披露,有55%的大学生求职者遭遇过各种黑中介、骗子公司―――白干了工作拿不到钱,还要交纳各种名目的中介费、报名费、培训费。除此之外,还有看不见的另一些“隐性成本”―――托人情、疏通关系,更是令人咋舌。在调查中,一些毕业生还告诉记者,如果时间和精力也可以折现的话,那么这个“就业成本”真是大之又大,无法计算。
动辄数千元的费用,来源是哪里?
能通过自己打工,完全积攒出“成本”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还是采取和家长“共同分担”的方式。在采访中,一些大学生表示,他们几乎都向家长“伸手”过,而且基本上有85%以上的费用还是由父母来“支付”。
新疆师范大学的郑敏告诉记者,印刷简历的小费用,自己还能应付,但是涉及外出应聘、购置服装等“大宗”消费只能向家人“求援”了:“我还和妈妈立过一个口头协议,这算我向家里借的,工作以后再还上。”
不菲的“就业成本”对于几乎没有固定收入渠道,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不甚理想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堪的重负。一位来自喀什的大学生,在新疆师范大学音乐系四年的大学时光里,主要依靠当钢琴家教、打零工来维持学习生活。然而,在找工作的这数个月中,她前前后后共花了近3000元钱,这相当于她家一年的收入。
找份工作到底花多少钱?已经工作一年的小王说的话也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认为,找工作必要的开支是正常的,但也不是越花哨越好,真正在找工作中起作用的还是大学期间锻炼出来的综合能力。
“校内的招聘会和社会上的招聘会我都去,还去了一次石河子,三个月差不多花了2000多块钱了。”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张今年就要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她给记者简单地列出了自己花销的“明细账”:150元一份的简历做了4份,30元的简历做了10份;“高级文秘证”书本费50元,考试费180元,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培训费200元,买衣服、化妆品800元,做头发50元,获取信息、招聘会门票费、交通费100多元,手机话费每月200元左右。小张说自己的花销属于比较正常的:“从简历到服装,大家都很注重包装自己。”
简历、衣着是笔不小的花费
简历的打印和复印费是求职的第一笔费用。一般而言,A4纸黑白打印一张五角,彩色打印一元左右,复印则2角到3角不等。一份简历5到10页,最多要花费20元左右。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系小胡则把自己的照片作为简历的封面,然后将自己的获奖证书全部拍成照片,附在了简历里。这样用人单位对她的能力有了直观的印象。装帧则采用如外企内部公文一样的,一份就要150元。
“每年这个时候,主要就是赚毕业生制作简历的钱。”毗邻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大学的几家复印社,最近生意颇是红火,一家复印社的员工这样告诉记者,“现在大学生都事先做好简历,拷贝在光盘里,拿到我们这里打印,每次印个20份左右,花费在十几元到一两百元的都有。现在很多学生也知道节省了。不少学生制作两种简历,一种是最基本的情况介绍,就用一般的纸;一种制作得比较精美,不但是彩色的,还要求铜版纸印刷。”
包装费:至于“外形”包装,职业套装是大学生求职时的“首选装备”,大多数学生会购买西装或职业套装。师大中文系的小董光买西装就花了860元,除此之外还要购置衬衣、领带、皮鞋等。女生还买职业套装、高跟鞋、再加化妆品、做个漂亮发型等,费用就更高了。
各种敲门砖的费用
很多大学生依据不同的专业,从毕业前一年就开始考各种资格证。新疆农业大学的小林,去年11月份已经开始找工作,她说:“在我们学校里,有很多应届毕业生考‘教师资格证’证书,考这样的证书要400多块钱,不过多一个证书,工作相对来说就好找一点”。按照目前的价格,参加一个普通语言类培训班学费是68元,各类英语培训学校也不便宜,四级要200多元、六级要300多元。其他的短期资格证培训班,学费都在几十到数百元不等。
除了大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相关专业的上岗资格认证外,外语、计算机两个专业的等级证书,成为大学生求职必不可少的砝码。
“找工作花些钱是很正常的事情,什么事情都要有投资,虽然参加招聘会找工作花了很多钱,但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是对这笔投资最好的回报。”新疆财经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小冯这样说。
异地赶场招聘会更花钱
不少应届毕业生都认为:“多参加一些招聘会,找到工作的机会自然就能更多一点。”很多毕业生不得不在各类招聘会之间赶场。有的大学生一个甚至要赶三场招聘会。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至今没找到“婆家”的毕业生“逢会必到”。“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希望能从事平面设计一类的工作。但很多时候,我又总举棋不定,总觉得再多看几家,会有更好的选择。”新疆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小王,至今仍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场,她说:“好在都在市区,门票和路费钱花得不算太多,一个周末下来,所有费用加在一起最多也不过百十来块钱。”
很多家在乌市的大学生都表示,还是愿意在本地,或者昌吉、米泉工作,而一些外县学生则到乌市赶场,纷纷有疆内外县学子从伊犁、喀什、阿拉尔赶到乌鲁木齐,大部分挤住在同学的宿舍里,有一些则租半个月的房子,以便于去参加乌市及周边城市的招聘会。“昌吉的招聘会我也经常去。”喀什师范学院毕业生小娟正准备去昌吉、米泉碰碰运气:“我可以住同学那里,这样就能节省一点费用,毕竟不能再买半价学生票了。”
“有到乌市参加招聘会的;有在网上投简历后,收到面试通知的。路费、食宿费都是不小的开支,有时候面试单位还要求交面试费。动辄就是近千元。”小娟告诉记者,她的一些考往内地同学也开始了“回乡”的应聘之旅。据记者了解,在农大的招聘会上,还有来自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的新疆学子。
隐性成本知多少
开销并未到此为止,还有些是没有计算在正常开销中的“隐性成本”。由于许多学生“脚踩几只船”,往往是“先签一家,再看一家”,遇到自认为更好的单位,立刻又和新单位签订就业合同。按照规定,这种“飞高枝”的行为,学生必须交纳数千元不等的违约金。有关部门统计,这种给自己带来“灰色账”的违约行为,近年来越来越多。
此外,还有不少大学生遭遇到了“求职陷阱”,白白地浪费了不少钱。前不久,有关部门披露,有55%的大学生求职者遭遇过各种黑中介、骗子公司―――白干了工作拿不到钱,还要交纳各种名目的中介费、报名费、培训费。除此之外,还有看不见的另一些“隐性成本”―――托人情、疏通关系,更是令人咋舌。在调查中,一些毕业生还告诉记者,如果时间和精力也可以折现的话,那么这个“就业成本”真是大之又大,无法计算。
动辄数千元的费用,来源是哪里?
能通过自己打工,完全积攒出“成本”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还是采取和家长“共同分担”的方式。在采访中,一些大学生表示,他们几乎都向家长“伸手”过,而且基本上有85%以上的费用还是由父母来“支付”。
新疆师范大学的郑敏告诉记者,印刷简历的小费用,自己还能应付,但是涉及外出应聘、购置服装等“大宗”消费只能向家人“求援”了:“我还和妈妈立过一个口头协议,这算我向家里借的,工作以后再还上。”
不菲的“就业成本”对于几乎没有固定收入渠道,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不甚理想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堪的重负。一位来自喀什的大学生,在新疆师范大学音乐系四年的大学时光里,主要依靠当钢琴家教、打零工来维持学习生活。然而,在找工作的这数个月中,她前前后后共花了近3000元钱,这相当于她家一年的收入。
找份工作到底花多少钱?已经工作一年的小王说的话也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认为,找工作必要的开支是正常的,但也不是越花哨越好,真正在找工作中起作用的还是大学期间锻炼出来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