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被骗纺织企业虽然是给不同的贸易公司供货,而牵着贸易公司的另一头却是同一个美国买家——Joe Zhang。
“纺企杀手”并不高明的诈骗手段却导致中国上百家纺织企业总共被骗6.8亿元。在追债无果,索赔无门之后,不少企业接连倒闭……
近日,几个受骗企业负责人通过网络开展“人肉搜索”,暴露了连环骗局的导演者Joe Zhang的诈骗圈套。
纺织企业被骗6.8亿元
“官司判下来,输了,以前赚的钱全赔给了厂家。”杨深(化名)欲哭无泪。这个在浙江搞贸易的老板现在成了服装生产厂家追债的对象。早前,他接了一张美国买家的530万元订单。他将这订单下发给这些厂家生产服装,本以为能赚个盆满钵满,结果服装生产出来,也发往了美国,钱却没有收回来。
2006年10月,通过中间人介绍,杨深认识了“在美国专门给大型零售商供货的”买家Joe Zhang,审阅了进口资质之后,杨深接下了其480万元的订单,并下发给五个工厂生产。2007年春节前,服装发往美国;春节过后,对方又下了第二笔50万元的订单,并支付了5万美元的预付款。
然而,大订单没有换来大回报。等了四个月,两笔共530万元的货款始终未见身影。“讨了两年债,至今毫无进展。” 杨深说。
杨深并非唯一“倒霉的人”。富阳某服装生产商王先生,也因为一笔美国订单的货款未到位,2007年底资金链出现问题,工厂倒闭了;同一个月,接到订单的绍兴某纺织企业被欠五百多万元后,付不起八百多名工人的工资,也关门大吉;泰州一王姓纺织企业的老板,被欠金额高达1500万元……
连连出现怪事,纺织行业的人士梳理发现,这些被骗纺织企业虽然是给不同的贸易公司供货,而牵着贸易公司的另一头却是同一个美国买家——JoeZhang。
上海信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永红证实了这样的判断。他最近接到的几起案子也很“蹊跷”——不同的供货商起诉不同的贸易公司,但是这些贸易公司的服务对象都是美国的买家,而这些买家的实际控制人都是Joe Zhang 。
调查发现,从2002年开始, Joe Zhang创办的多个美国公司,通过上海等地贸易公司或个人充当中间商,在江、浙、沪等地以下服装订单为名,骗取了国内上百家纺织企业近500个集装箱的牛仔裤、休闲裤、针织女套装等服装产品,货款价值6.8亿元。
针对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陷入或正在陷入Joe Zhang设置的骗局,4月初,江苏省进出口商会在掌握充足证据后,向会员企业发出了风险提示。
“纺企杀手”张福铭
导致这么多纺织企业被骗的幕后人物Joe Zhang究竟是谁?
根据江苏省进出口商会以及众多被骗企业的调查, Joe Zhang就是张福铭。张福铭在纺织界是个“人物”。他是上海人,54岁,1998年被上海市经侦总队通缉后偷渡美国。现在业内人士直呼其为“纺企杀手”。
据了解,张福铭在美国注册的May Fashions Corp公司,是为欺骗国内纺织企业于2007年专门注册的。从2002年开始,张福铭就分别以17Production、Explore Trading Inc.等公司的名义,跟中国企业进行交易。这些公司是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注册的,张福铭再以公司的名义在纽约百老汇第七大道(服装公司集中街道)租赁办公室进行活动。一旦被供应商发现问题,张福铭便开始百般搪塞,拖延,躲避,实在逃不过去,便一边注册新公司,一边将原有公司换一个公司名称,换一个办公室,换一个国内代理,继续行骗。所以张福铭的公司寿命长则不超过24个月,短命的也就一年左右。
由于众多被骗纺织企业前往美国追债,张福铭在纽约的办公室和仓库已人去楼空。
张福铭把纺织企业以每套49~56元成本生产的大批服装诈骗到美国后,以每套24~40元不等的价格,整集装箱批发给一些中间商,从而赚取高额利润。
张福铭每套服装所花的成本为16~20元,这个成本实际就是他的诈骗成本,具体包括开信用证费用、信用证违约金、少量预付款、海运费、关税、仓储费和办事费用等。以此推算,张福铭6年诈骗生涯,实际获利超过两亿元。
曾赴美国考察的杨深表示,张福铭下单的服装多为弹力毛圈布和天鹅绒面料的女式跑步套装,没有任何品牌。“这些款式在美国一年四季都好销,不怕库存。
看上去很简单的骗局
“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骗局。”一位被骗纺织企业负责人这样说。
张福铭首先是给纺织企业抛出蛋糕——他开出的价格一般比普通采购价高出一倍左右。这样的高额进价往往会减弱纺织企业的防范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张福铭的美国公司总是通过中间商为其联系中国的纺织企业——由中间商与这些企业进行前期洽谈、打样,敲定价格、交货期等工作。之后,再由美国公司出面签订合同。同一货单,美国公司往往同时向两个甚至多个企业下订单。此举也为日后金蝉脱壳埋下伏笔。
在付款方式上,张福铭的美国公司诈骗的第一单总是以L/C即信用证为付款方式,但公司开具的L/C是由该公司事先就与开证银行约定的——仅用于订货而不需兑付。信用证开出不久,该公司就会向银行支付少量违约金而取消信用证。纺织企业一旦签订了销售合同,订下了材料,就等于进入了生产程序,产品上了流水线,就无法将其停下。
张福铭的美国公司的第二单往往会以所谓T/T作为付款方式,即先付20%作为合同预付款,收到货后付清余额。张福铭的美国公司及其代理公司往往也不会付整张订单金额的20%,而仅是少量追加款。收到这笔款以后工厂会将货物运进海关仓库,并按合同放提单。但从此它就再也不会收到一分钱了——张福铭的美国公司及其代理公司拒付款的理由,通常是服装质量和尺寸问题。
也有纺织企业发现上当受骗了,将已发出的产品扣在美国的港口,但这种方式往往带来高额的码头仓储费。纺织企业不得不将货物交给张福铭的美国公司以及代理公司。
欲哭无泪的结局
对于张福铭的美国公司的诈骗行为,很少有企业诉诸法律或者选择报案。一家受骗企业指出,张福铭的美国公司的整个操作环节都是通过其代理人完成的,取证难度很大。此外,张福铭远在美国,根据目前国内的司法程序,很难从他那里追回货款。
2007年7月,吴永红代理了上海田村秀制衣有限公司与上海富月贸易有限公司合同纠纷。吴永红说,在追不到货款的情况下,生产商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起诉代理商。不过,张福铭在国内的代理商大多只拿佣金,且公司的规模不大,即使拍卖代理商的资产也拿不回多少钱。比如,上述案件中,上海田村秀制衣有限公司虽然胜诉,但张福铭的代理商上海富月贸易有限公司早已资不抵债,其资产已经转移到另外的公司。
为了去讨债,在过去的两年,杨深找调查公司,亲赴美国,已经花了200万元,但依然没有结果。事实上,欲去美国取证的很多被骗纺织企业因为签证问题其负责人根本无法前往。
目前,上百家的纺织企业正试图集合起来,收集证据。在互联网上,一个由几个受骗企业负责人组建的博客里,不断更新着张福铭及其国内主要代理商的资料,提醒不要再有新的纺织企业受骗。
“纺企杀手”并不高明的诈骗手段却导致中国上百家纺织企业总共被骗6.8亿元。在追债无果,索赔无门之后,不少企业接连倒闭……
近日,几个受骗企业负责人通过网络开展“人肉搜索”,暴露了连环骗局的导演者Joe Zhang的诈骗圈套。
纺织企业被骗6.8亿元
“官司判下来,输了,以前赚的钱全赔给了厂家。”杨深(化名)欲哭无泪。这个在浙江搞贸易的老板现在成了服装生产厂家追债的对象。早前,他接了一张美国买家的530万元订单。他将这订单下发给这些厂家生产服装,本以为能赚个盆满钵满,结果服装生产出来,也发往了美国,钱却没有收回来。
2006年10月,通过中间人介绍,杨深认识了“在美国专门给大型零售商供货的”买家Joe Zhang,审阅了进口资质之后,杨深接下了其480万元的订单,并下发给五个工厂生产。2007年春节前,服装发往美国;春节过后,对方又下了第二笔50万元的订单,并支付了5万美元的预付款。
然而,大订单没有换来大回报。等了四个月,两笔共530万元的货款始终未见身影。“讨了两年债,至今毫无进展。” 杨深说。
杨深并非唯一“倒霉的人”。富阳某服装生产商王先生,也因为一笔美国订单的货款未到位,2007年底资金链出现问题,工厂倒闭了;同一个月,接到订单的绍兴某纺织企业被欠五百多万元后,付不起八百多名工人的工资,也关门大吉;泰州一王姓纺织企业的老板,被欠金额高达1500万元……
连连出现怪事,纺织行业的人士梳理发现,这些被骗纺织企业虽然是给不同的贸易公司供货,而牵着贸易公司的另一头却是同一个美国买家——JoeZhang。
上海信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永红证实了这样的判断。他最近接到的几起案子也很“蹊跷”——不同的供货商起诉不同的贸易公司,但是这些贸易公司的服务对象都是美国的买家,而这些买家的实际控制人都是Joe Zhang 。
调查发现,从2002年开始, Joe Zhang创办的多个美国公司,通过上海等地贸易公司或个人充当中间商,在江、浙、沪等地以下服装订单为名,骗取了国内上百家纺织企业近500个集装箱的牛仔裤、休闲裤、针织女套装等服装产品,货款价值6.8亿元。
针对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陷入或正在陷入Joe Zhang设置的骗局,4月初,江苏省进出口商会在掌握充足证据后,向会员企业发出了风险提示。
“纺企杀手”张福铭
导致这么多纺织企业被骗的幕后人物Joe Zhang究竟是谁?
根据江苏省进出口商会以及众多被骗企业的调查, Joe Zhang就是张福铭。张福铭在纺织界是个“人物”。他是上海人,54岁,1998年被上海市经侦总队通缉后偷渡美国。现在业内人士直呼其为“纺企杀手”。
据了解,张福铭在美国注册的May Fashions Corp公司,是为欺骗国内纺织企业于2007年专门注册的。从2002年开始,张福铭就分别以17Production、Explore Trading Inc.等公司的名义,跟中国企业进行交易。这些公司是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注册的,张福铭再以公司的名义在纽约百老汇第七大道(服装公司集中街道)租赁办公室进行活动。一旦被供应商发现问题,张福铭便开始百般搪塞,拖延,躲避,实在逃不过去,便一边注册新公司,一边将原有公司换一个公司名称,换一个办公室,换一个国内代理,继续行骗。所以张福铭的公司寿命长则不超过24个月,短命的也就一年左右。
由于众多被骗纺织企业前往美国追债,张福铭在纽约的办公室和仓库已人去楼空。
张福铭把纺织企业以每套49~56元成本生产的大批服装诈骗到美国后,以每套24~40元不等的价格,整集装箱批发给一些中间商,从而赚取高额利润。
张福铭每套服装所花的成本为16~20元,这个成本实际就是他的诈骗成本,具体包括开信用证费用、信用证违约金、少量预付款、海运费、关税、仓储费和办事费用等。以此推算,张福铭6年诈骗生涯,实际获利超过两亿元。
曾赴美国考察的杨深表示,张福铭下单的服装多为弹力毛圈布和天鹅绒面料的女式跑步套装,没有任何品牌。“这些款式在美国一年四季都好销,不怕库存。
看上去很简单的骗局
“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骗局。”一位被骗纺织企业负责人这样说。
张福铭首先是给纺织企业抛出蛋糕——他开出的价格一般比普通采购价高出一倍左右。这样的高额进价往往会减弱纺织企业的防范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张福铭的美国公司总是通过中间商为其联系中国的纺织企业——由中间商与这些企业进行前期洽谈、打样,敲定价格、交货期等工作。之后,再由美国公司出面签订合同。同一货单,美国公司往往同时向两个甚至多个企业下订单。此举也为日后金蝉脱壳埋下伏笔。
在付款方式上,张福铭的美国公司诈骗的第一单总是以L/C即信用证为付款方式,但公司开具的L/C是由该公司事先就与开证银行约定的——仅用于订货而不需兑付。信用证开出不久,该公司就会向银行支付少量违约金而取消信用证。纺织企业一旦签订了销售合同,订下了材料,就等于进入了生产程序,产品上了流水线,就无法将其停下。
张福铭的美国公司的第二单往往会以所谓T/T作为付款方式,即先付20%作为合同预付款,收到货后付清余额。张福铭的美国公司及其代理公司往往也不会付整张订单金额的20%,而仅是少量追加款。收到这笔款以后工厂会将货物运进海关仓库,并按合同放提单。但从此它就再也不会收到一分钱了——张福铭的美国公司及其代理公司拒付款的理由,通常是服装质量和尺寸问题。
也有纺织企业发现上当受骗了,将已发出的产品扣在美国的港口,但这种方式往往带来高额的码头仓储费。纺织企业不得不将货物交给张福铭的美国公司以及代理公司。
欲哭无泪的结局
对于张福铭的美国公司的诈骗行为,很少有企业诉诸法律或者选择报案。一家受骗企业指出,张福铭的美国公司的整个操作环节都是通过其代理人完成的,取证难度很大。此外,张福铭远在美国,根据目前国内的司法程序,很难从他那里追回货款。
2007年7月,吴永红代理了上海田村秀制衣有限公司与上海富月贸易有限公司合同纠纷。吴永红说,在追不到货款的情况下,生产商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起诉代理商。不过,张福铭在国内的代理商大多只拿佣金,且公司的规模不大,即使拍卖代理商的资产也拿不回多少钱。比如,上述案件中,上海田村秀制衣有限公司虽然胜诉,但张福铭的代理商上海富月贸易有限公司早已资不抵债,其资产已经转移到另外的公司。
为了去讨债,在过去的两年,杨深找调查公司,亲赴美国,已经花了200万元,但依然没有结果。事实上,欲去美国取证的很多被骗纺织企业因为签证问题其负责人根本无法前往。
目前,上百家的纺织企业正试图集合起来,收集证据。在互联网上,一个由几个受骗企业负责人组建的博客里,不断更新着张福铭及其国内主要代理商的资料,提醒不要再有新的纺织企业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