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已成为城市专业气象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保险业以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天然优势,在预防与减化城市气候气象灾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气象部门与保险业在风险评估、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深化气象与保险的多模式合作,是推动专业气象服务深度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气象;保险;专业气象服务;合作
中图分类号:F8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329-01
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风险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已成为城市专业气象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气象部门为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风险,以及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逐渐拓宽了专业气象服务领域,其中保险业以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天然优势,在预防与减化城市气候气象灾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国务院于2014年8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将保险机制纳入国家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并将开发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型专业气象服务提上日程。充分发挥气象部门与保险业在风险评估、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深化气象与保险的多模式合作,是推动专业气象服务深度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深化气象保险合作的可行性
1、保险业在气象保险方面的理念转变
纵观我国保险业与气象服务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保险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应对商业化竞争和“夺盘”上,对现代气象信息在防减风险方面的运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现象远远不能满足越来越频发的气象灾害对我国气象保险服务方面的需求。近年来,我国保险业逐渐转变理念,不断寻求与气象服务等方面的深层合作。一方面,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逐渐扩大,外资保险公司的引入,不但带来了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理念和经营理念,也迫使我国保险业积极寻求与专业气象服务等合作,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气象保险服务方面的需求增加,促使保险也在气象防灾技术服务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气象信息技术与专业服务在保证保险市场有序竞争、防减可能遇到的风险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正是意识到这种作用的重要性,使保险业与气象服务的深化合作大有可为。
2、具备开展气象保险深化合作的现实基础
气象服务的高速发展态势,使开展气象与保险的深化合作具备现实基础。以应用较为广泛的农业气象服务为例,目前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已发展了一百多个种类,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气象服务的高速发展还表现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在天气指数保险以及气象衍生品服务等方面的成熟经验,我国在气象技术、银保模式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各种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的今天,气象服务的高速发展为其与保险业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一方面,专业气象服务所提供的精确天气信息与预测技术,能够与保险业在探索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方面深化合作。另一方面,先进的气象科技是保险业与气象服务相结合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已建立起以气象科技为主的高科技队伍,为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气象服务的不断深化需要与保险合作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不断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会引起生态环境、生产布局与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生产以及所需资源长期稳定的获得和利用有着严重威胁,也给社会经济与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有效的天气风险管理能减少天气风险带来的损失,减弱或消除社会所面临的天气风险。这就需要气象服务与保险业不断深化合作,以形成更加有效的气候风险应对与管理机制。这种探索不仅能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能开拓专业气象服务新领域,提高保险业与专业气象服务的凝聚力和发展“合力”,形成专业气象服务与保险业在社会经济效益方面的共赢局面。
二、从气象与保险的合作促进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
1、建立保险专业气象服务体系
建立保险专业气象服务体系,是深化保险业与气象服务的合作,促进专业气象服发展的重要举措。以黄冈市为例,逐步建立包括风险评估、事故调查、防灾培训、灾损分析等各个方面在内的专业气象服务体系。一是风险评估。保险公司在承担保险项目之前,需要在专业气象服务的配合下进行风险评估,初步估算损失率。二是事故调查。立足“早”“查”“防”的气象灾害事故防治理念,形成有气象部门与保险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小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确定保险责任。三是防灾培训。黄冈市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科学减灾,依法应对”等防灾培训活动,在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防灾培训时,加入了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知识运用等的技能培训。四是灾损分析。气象与保险相结合下,保险公司的财产损失、事故原因等可通过气象部门积累的统计信息予以分析,并提供减免风险的相应对策。
2、以气象指数保险为合作重点
目前专业气象服务与保险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已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得到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以气象指数保险为合作重点,有利于提高市场影响力,为专业气象服务与保险业的深度合作积累经验。例如黄冈市气象服务中心针对梅雨、雷暴、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积极探索气象保险指数为重点的多部门深化合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农业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气象与保险的深度合作,形成新型的气象保险产品,从长远看,其涉及领域可以从重大工程建设到普通商家的经营,从户内活动到户外活动。随着条件的成熟,通过建立专门的“气象保险产品研发中心”,在进一步深化气象服务与保险业结合的情况下,达到防减气候风险的目的。
3、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的巨灾保险模式
一方面,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的巨灾保险模式,需要气象部门与保险部门联合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探究包括数据分析、风险评估等功能在内的完善的巨灾保险模式。黄冈市气象服务中心将与保险业联合开展针对风雪灾害、冰冻灾害、强降雨等气象灾害的课题研究,探索适合黄冈市的巨灾保险路径,为居民的财产和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和补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通过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将先进理念转化为技术支持,在巨灾保险模式中,要融入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管理,全面、深入的促进保险服务与专业气象服务的有机结合,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提供有益经验。
4、强化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强化专业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要逐步实现气象服务与保险业信息共建与共享。例如黄冈市在农业保险的预防与减损过程中,将专业气象服务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与农业保险在这方面的服务信息系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对农业气象灾害多方面、多角度的预防与减损,从而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性、针对性与科学性。黄冈市气象服务中心借鉴先进经验,积极开发格点化要素预报系统,提高精细化气象预报能力,通过气象服务与保险业合作,共同参与
社区管理,强化专业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政府的气候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智能化水平。
三、结语
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深化气象保险合作,促进专业气象服务的深入发展,已经在我国上海等一些城市取得到了很好的探索和实践,并得到了市场和政府的认可。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颁行,对保险业与气象服务的深度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加强与保险监管部门的合作,深化气象事业改革,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促发展,在气象与保险的深度融合方面做出更多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振林.推动气象与保险的深度融合[J].中国保险报,2014(12):1-3.
[2]周正强.保险气象服务探讨[J].保险研究,2014(6):29-31.
[3]赵规划,李鹤华.气象与保险“联姻” 可行性探索[J].河南气象,2014(11):2-4.
[关键词]气象;保险;专业气象服务;合作
中图分类号:F8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329-01
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风险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已成为城市专业气象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气象部门为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风险,以及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逐渐拓宽了专业气象服务领域,其中保险业以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天然优势,在预防与减化城市气候气象灾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国务院于2014年8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将保险机制纳入国家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并将开发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型专业气象服务提上日程。充分发挥气象部门与保险业在风险评估、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深化气象与保险的多模式合作,是推动专业气象服务深度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深化气象保险合作的可行性
1、保险业在气象保险方面的理念转变
纵观我国保险业与气象服务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保险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应对商业化竞争和“夺盘”上,对现代气象信息在防减风险方面的运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现象远远不能满足越来越频发的气象灾害对我国气象保险服务方面的需求。近年来,我国保险业逐渐转变理念,不断寻求与气象服务等方面的深层合作。一方面,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逐渐扩大,外资保险公司的引入,不但带来了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理念和经营理念,也迫使我国保险业积极寻求与专业气象服务等合作,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气象保险服务方面的需求增加,促使保险也在气象防灾技术服务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气象信息技术与专业服务在保证保险市场有序竞争、防减可能遇到的风险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正是意识到这种作用的重要性,使保险业与气象服务的深化合作大有可为。
2、具备开展气象保险深化合作的现实基础
气象服务的高速发展态势,使开展气象与保险的深化合作具备现实基础。以应用较为广泛的农业气象服务为例,目前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已发展了一百多个种类,对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气象服务的高速发展还表现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在天气指数保险以及气象衍生品服务等方面的成熟经验,我国在气象技术、银保模式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各种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的今天,气象服务的高速发展为其与保险业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一方面,专业气象服务所提供的精确天气信息与预测技术,能够与保险业在探索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方面深化合作。另一方面,先进的气象科技是保险业与气象服务相结合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已建立起以气象科技为主的高科技队伍,为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气象服务的不断深化需要与保险合作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不断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会引起生态环境、生产布局与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生产以及所需资源长期稳定的获得和利用有着严重威胁,也给社会经济与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有效的天气风险管理能减少天气风险带来的损失,减弱或消除社会所面临的天气风险。这就需要气象服务与保险业不断深化合作,以形成更加有效的气候风险应对与管理机制。这种探索不仅能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能开拓专业气象服务新领域,提高保险业与专业气象服务的凝聚力和发展“合力”,形成专业气象服务与保险业在社会经济效益方面的共赢局面。
二、从气象与保险的合作促进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
1、建立保险专业气象服务体系
建立保险专业气象服务体系,是深化保险业与气象服务的合作,促进专业气象服发展的重要举措。以黄冈市为例,逐步建立包括风险评估、事故调查、防灾培训、灾损分析等各个方面在内的专业气象服务体系。一是风险评估。保险公司在承担保险项目之前,需要在专业气象服务的配合下进行风险评估,初步估算损失率。二是事故调查。立足“早”“查”“防”的气象灾害事故防治理念,形成有气象部门与保险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小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确定保险责任。三是防灾培训。黄冈市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科学减灾,依法应对”等防灾培训活动,在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防灾培训时,加入了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知识运用等的技能培训。四是灾损分析。气象与保险相结合下,保险公司的财产损失、事故原因等可通过气象部门积累的统计信息予以分析,并提供减免风险的相应对策。
2、以气象指数保险为合作重点
目前专业气象服务与保险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已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得到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以气象指数保险为合作重点,有利于提高市场影响力,为专业气象服务与保险业的深度合作积累经验。例如黄冈市气象服务中心针对梅雨、雷暴、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积极探索气象保险指数为重点的多部门深化合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农业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气象与保险的深度合作,形成新型的气象保险产品,从长远看,其涉及领域可以从重大工程建设到普通商家的经营,从户内活动到户外活动。随着条件的成熟,通过建立专门的“气象保险产品研发中心”,在进一步深化气象服务与保险业结合的情况下,达到防减气候风险的目的。
3、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的巨灾保险模式
一方面,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的巨灾保险模式,需要气象部门与保险部门联合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探究包括数据分析、风险评估等功能在内的完善的巨灾保险模式。黄冈市气象服务中心将与保险业联合开展针对风雪灾害、冰冻灾害、强降雨等气象灾害的课题研究,探索适合黄冈市的巨灾保险路径,为居民的财产和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和补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通过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将先进理念转化为技术支持,在巨灾保险模式中,要融入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管理,全面、深入的促进保险服务与专业气象服务的有机结合,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提供有益经验。
4、强化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强化专业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要逐步实现气象服务与保险业信息共建与共享。例如黄冈市在农业保险的预防与减损过程中,将专业气象服务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与农业保险在这方面的服务信息系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对农业气象灾害多方面、多角度的预防与减损,从而提高农业保险的有效性、针对性与科学性。黄冈市气象服务中心借鉴先进经验,积极开发格点化要素预报系统,提高精细化气象预报能力,通过气象服务与保险业合作,共同参与
社区管理,强化专业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政府的气候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智能化水平。
三、结语
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深化气象保险合作,促进专业气象服务的深入发展,已经在我国上海等一些城市取得到了很好的探索和实践,并得到了市场和政府的认可。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颁行,对保险业与气象服务的深度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加强与保险监管部门的合作,深化气象事业改革,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促发展,在气象与保险的深度融合方面做出更多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振林.推动气象与保险的深度融合[J].中国保险报,2014(12):1-3.
[2]周正强.保险气象服务探讨[J].保险研究,2014(6):29-31.
[3]赵规划,李鹤华.气象与保险“联姻” 可行性探索[J].河南气象,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