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在庆先生《韩握论稿》评介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韩偓论稿》是吴在庆先生从事韩偓研究近三十年来学术成果的结集。该书的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材料广搜简取;其二,观点新颖可信;其三,以史证诗;其四,辨析由浅入深,实事求是。
  关键词:《韩偓论稿》 考证 学术特色
  韩偓,既是晚唐的坚贞忠臣,又是唐末颇有建树与影响的重要诗人。《四库全书总目》对其诗作了客观的评价:“虽局于风气浑厚不及前人,而忠愤之气时时溢于语外。性情既挚,风骨自遒,慷慨激昂,迥异当时靡靡之响。其在晚唐,亦可谓文笔之鸣凤矣。’,。退管韩诗具有如此价值,但却只有少数学者予以其长期的关注。吴在庆先生师承周祖譔先生,是其中用力颇勤的一位。近年来,中华书局将先生历年研究韩偓的文章汇集为《韩偓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出版。这不仅体现了先生的治学成果,而且也使韩诗价值得以重新彰显。该书内容丰富,文献广博,论题精当,角度独特,甄辨有力。总的来说,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材料:广搜简取
  “广搜”是指搜集资料时,尽可能占有所有可见材料;“简取”是指运用资料时,删繁汰伪。广搜简取的材料处理方式,在吴在庆先生《韩偓诗解读及相关问题辨释》、《韩偓<感事三十四韵>诗笺释论考》、《韩偓诗解献疑》、《韩偓<隰州新驿>诗之作年意旨考论》和《韩偓若干诗歌系年考》等多篇论文中均有体现。下面就以《韩偓若干诗歌系年考》里《中秋寄杨学士》一诗系年考辩为例,看看先生在论文中是如何运用“广搜简取”方式来处理材料的。
  首先,对于解读诗歌主旨大意起关键作用的“杨学士”和“甲子”二词,先生不厌其烦地罗列了大量与之相关的材料,如:杜甫《春归》诗、谷子敬《城南柳》诗、高启《樵》诗、《全唐文》、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唐集质疑·韩偓南依记》、陶敏《全唐诗人名汇考》等等。其次,先生在充分研读、整合、精炼这些材料后,提出“杨学士”当为杨赞图,而非是前人所说的杨凝式;“甲子”当释为“岁月”。紧接着,先生指出前人系年出错均是因错解“杨学十”和“甲子”二词意思所致。最后,先生贯通全诗,从而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系年时间。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广搜简取的材料处理方法大大增加了先生论文的说服力。
  此外,吴先生在搜集、使用材料时,尤其偏爱史书资料。在多篇论文中,先生均充分利用《资治通鉴》、两《唐书》中的相关史料,考辩韩偓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相关历史事件、相关人物的活动,使诗人韩偓所经历、所闻见、所感触的深层次的史实真相,透过诗句的表象展现出来。如在《解读几首韩偓诗的史料依据——兼谈韩偓诗与<资治通鉴>、两<唐书>的关系》一文中,先生明确表示解读诗句中的真相绝不是靠冥想和猜测,还须依靠相关的历史史籍。
  二.观点:新颖可信
  一.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在于能够提出一种新颖而又确实可信的观点,而非是囿于旧说,人云亦云。《论稿》里论文的观点,总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然而,吴在庆先生的观点非是为新而新,而是在充分扬弃前代学者的学术成果基础上发新声。先生总是在陈列、对比前人观点,并辅以大量的考证工作之后,继承其中合理的观点。他以此为敲门砖,或是把相关问题推人到更深入细致的层次,或是纠正前人不合理观点,均为学界扫除了相关问题的争端,有力地推进了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韩偓梅花诗句意诗旨考论》一文对《梅花》诗主旨的考证中,吴在庆先生先把前人的观点陈列出来,从中获取其他学者对这首诗的解读观点。更为可贵的是,先生能在前人观点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解读诗意,完善了前人观点中的瑕疵部分。再如《韩偓<隰州新驿>诗之作年意旨考论》一文,先生在考查《隰州新驿》诗作年时,征引前人见解,结合史实进一步论证,对引用的观点做出客观评述,独辟蹊径,从诗题与诗歌内容这两个角度分析此诗作年,进而断出前人见解有误,得出新解。
  三.考证:以史证诗
  “以史证诗”、“以诗证史”这一解释诗歌的方法历来已有,经陈寅悟先生的创新运用后,一直为后世学者所继承发扬。在这本学术论文集中,吴先生也大量运用了这种方法阐释诗歌。贬滴是古代文人所常常遭遇的,但韩偓与一般文人所不同的是:他的被贬是昭宗为权奸所胁迫,爱莫能助的情况下发生的。诗人受权奸排挤的悲愤、对昭宗的依恋忠恳之情、对朝廷国事的关注等复杂情感,在诗中有所排遣释放。因此,韩偓的诗歌用了不少的典故(古典)婉曲地写当时时事(今典),且所言之“古典”与所欲述之“今典”均多难于明晰,不易于从浩瀚的史载中揭橥而出。所谓“古典”是相对于诗人所处时代而言,即发生于晚唐之前的典故事实;所谓“今典”是相对于我们当代的读者而言,即诗人所处时代发生的事情。查明一首诗歌语句中的“古典”并不难,易对我们所造成困惑的,是诗人当时所处时代的历史时事。在这种难以辨清诗歌意旨的情况下,吴在庆先生继承与发展陈寅格先生“古典字面,今典实指”的诗歌释证方法,对韩偓的诗歌语词作具体笺释,并以史释诗证诗,甚至以诗释诗加以考论评鉴,准确疏通诗意,较明确地呈现当时的时势和诗人的真实意蕴,使韩偓诗歌本来的主旨清晰地显示在讀者面前。如《韩偓<感事三十四韵>诗笺释论考》在考索胡震亨《唐音统签》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前提下,指出《感事三十四韵》写于唐朝灭亡,朱全忠称帝的时代背景之下。且此文在笺释《感事三十四韵》首句“紫殿承恩岁,金銮人直年”时,运用前人诗句和《新唐书》、《梦溪笔谈》,阐释“紫殿”、“承恩岁”“金銮”、“人直年”这些涉及韩偓仕履的“今典”。
  四.辨析:由浅入深,实事求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吴在庆先生初步接触有关韩偓的诗文与研究资料,写成《唐才子传校笺·韩偓传》、《韩偓小传》。随着材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先生开始研读韩偓诗文,探讨诗人创作与生平之间的联系。2015年中华书局版的《韩偓集系年校注》一书是先生在韩偓研究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经过这次系统化梳理的积淀,先生对韩偓及其诗歌的研究日益深化,集中体现在选题的全面与细化层面上。   先生的论题涵盖以下四个方面:考索诗人生平,笺释诗歌内容和意旨,辨伪诗文及其系年,辨释前人解读。韩偓生平的考证,是诗歌研究的基础,也是考索诗歌编年的前提。《韩偓贬滴途中的遭遇与心态》、《韩偓贬官前后的心态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文在断定韩偓生平经历的基础上,对影响韩偓的重大经历——贬祩一特殊事件进行单独考察,进而发现贬祩一事件是韩偓生命中的一次转折。这一转折,改变了他的政治命运、个人生活,使他的思想、情感和心态产生了相应的变化。韩惺诗歌创作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在内容、情感、风格乃至表现手法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吴在庆先生独具慧眼,以小见大,由浅人深,以诗人生平这个小点作为突破点,把握韩惺诗风的变化走向,加深了读者对其人其诗的认识,更具说服力。且若欲对韩偓诗文集进行编年,笺释诗句和主旨是必然的。《韩偓咏梅诗解读》、《韩偓的两首禽鸟诗探究》、《韩偓<感事三十四韵>诗笺释考论》等文对学界争议比较大的一些诗歌进行集中考证,为整体的编年铺平了道路。同时,先生对韩偓诗歌解读的研究也集中体现了细化和深化的倾向。由早期对韩偓三首咏梅诗的解读,细化为后期对其中一首《梅花》诗的考论;由《隰州新驿》、《感事三十四韵》、《失鹤》、《鹊》等诗的个案研究到后来上升到深层次的总结和解决韩偓诗歌解读问题。
  吴在庆先生在具体的考证中,溯本求源,实事求是,结合多种考证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一套严密的考证思路,在《论稿》中屡见不鲜。如《韩偓梅花诗句意考论》在解读“自向深冬著艳阳”意旨时,首先列出了陈香先生的见解:韩偓于“偏远之地”“依附王审知”。然吴在庆先生通过考索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新五代史》等与此句诗有关的史实记载,发现陈说欠妥。故在上述史实基础上,引前人诗句,释“向”、“深冬”、“著”、“艳阳”,解出此句诗的寓意。由此可见,先生对具体诗歌意旨的考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环环相扣,力求论证和观点的严密性和理据性。
  对韩偓诗文进行辨伪,是韩偓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如若一些诗文本身就是伪作,那接下来对其的探究则是无价值的。故吴在庆先生对此也是颇为关注。在《韩偓疑伪诗文考辨》中,对于引自韩偓《金銮密记》和《全唐诗》韩偓卷外诗的真伪,作者秉持怀疑态度,并加以考辨甄别。论文的前三个部分,对误署于韩偓名下的诗文加以甄辨,确为后人所误记。第四部分,作者在引述前人认为唐末冯贽的《云仙杂记》和《云仙散录》不可征信的基础上,疑《云仙杂记》和《云仙散录》引录的四则韩偓《金銮密记》内容有误,惜未有确证加以辨定,故置出所疑之处,供后人补充论证。实事求是精神可见一斑。
  当然,此书也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吴在庆先生近三十年的韩偓研究,是一个由浅到深的动态变化过程。然此书22篇论文的编排顺序,不但未能体现出这一点,反而给读者纷杂繁复之感。这一缺J憾,相信作者和编者均曾有过思考。如何合理地去弥补,着实不易。
  参考文献
  [1]吳在庆.《韩偓论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7.
  [2]吴在庆.《韩偓集系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北京:三联书店,2001.
  [4]陈寅恪.读缡潜鸫穂M].北京:三联书店,2001.
  [5]刘万川.文史合研 务求真实 淡泊名利更创新境——吴在庆先生的为人与治学[J].天中学刊,2018,(3):1-6.
其他文献
我们都是人生长河中的渡舟人,心怀希望,梦想远方。或是看到沿途美景便伫步不前,或是漂向物欲的横流渐行渐远。惟有坚守信念、勿忘初心的勇敢者才会抵达幸福,沐浴成功。  携梦远行,回眸心灵的曙光。  2013年一则新闻曾引起广泛的关注,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放弃香港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回到高中母校复读,只为重新选择——北大中文系。网友对此莫衷一是,而她却从容地说:“我只为追求更纯粹的国学。”2014年,她又一
阳光强烈,路人用各式各样的面巾遮蔽了脸,只露出一致通透的明亮眼睛。  我和雍贝转经回来,步子懒散,在街边寻找歇脚喝茶的店子。一拐弯,又走进了一个巷口。有个店铺,名字叫小六。门面用老树皮做成,从钉下的钉眼仍旧能感受到釘子还具有很强的节奏感。门口晒着几盆海棠,开着深深浅浅的红花。门内偶尔传出几声吉他伴奏的安静没有起伏的歌声,我们随声进入店内,弹吉他的男子坐在店正中一把较高的旋转椅上,他轻轻摇摆,兀自弹
内容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了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一位理想女性形象——凯瑟琳·巴克莱。她勇敢地追求爱情,清楚地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她对待死亡时有着非凡地勇敢和镇定。她的悲剧结局也感动了众多读者,并且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因此,本文总结道凯瑟琳是海明威定义中的理想女性,并且反映了那个年代女性真实形象和生活。  关键词:海明威;凯瑟琳;理想女性形象;战争;死亡  挣扎、血腥、死亡在海明威每个作品
青稞生长着理由  青藏有了青稞  同时就有了坚定的决心  一茬青稞  犹如五百年前的时光那样形成  它在旷野里有秩序的站立  从钻出土地就在抒情  铺展开粮食的声音  阳光有意走进  几只鹰从大片的青稞地里起飞  鹰冲到天空的对面  它证实不了一切  只有蓝天一再深刻  这种深刻让鹰以及其它事物  形成了一个与另一个细节  那些低头吃草的牛羊  它们不会讲存在的逻辑  不需要去懂得人与人之间的  
事件回放<<<<  2020年4月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据悉,包括地铁内进食、手机外放音乐、乞讨等七种行为列入“乘客行为黑名单”。  时事鲜评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地铁成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8年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共有24个省份的35座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71条,运营里
内容摘要:文学欣赏是以艺术的形式来把握世界,以情感来理解和把握世界。文学鉴赏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激发学生的语言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文学欣赏 策略探析  简而言之,文学欣赏是一种通过聆听或阅读文学作品而产生审美体验的精神活动,人们以艺术的形式理解和掌握世界的情感,
内容摘要:近年来,智能终端的教育应用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中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平板电脑走进课堂,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提高阅读质量,必须开拓思维空间。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有创意、多角度的全方位阅读。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对于iPad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平板iPad教学模式 语文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王月圣小说中方言要素的呈现方式:方言土语和普通话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方言要素丰富,包含大量富有表现力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语气词等;方言要素的呈现特点主要体现为方言要素直接入文。王月圣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还善于把原生态的方言片语提炼成准确而富有意蕴的文学语言。王月圣小说中的表现力强的方言词语有:方言名词(人名、地名、物品名称等一般方言名词)、方言动词(一般动词和熟语类动词)、方言
同居在古代,似乎并没有如此暧昧,就是老老实实地“住在一起”,即使是李白的 《长干行》,“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都显得那么春光明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提起这个词的时候,不再那么光明正大,有些长街巷陌角落中窃窃私语的味道。所以沈从文、丁玲和胡也频三人在北京和上海单纯性质地合住时,许多人还是把这解释成桃色的“大被同眠”。  也有人同居是为了体验家庭生活,比如金岳霖。1920年,学政治学的金岳霖
降边嘉措,藏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人。出版长篇小说《格桑梅朵》(汉文、藏文版),主要从事藏族文学的研究和翻译,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项目的负责人和学科牵头人。  徐琴,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和“文化地理视域下的当代藏族文学研究”。  降边嘉措先生是当代藏族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格桑梅朵》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