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了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一位理想女性形象——凯瑟琳·巴克莱。她勇敢地追求爱情,清楚地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她对待死亡时有着非凡地勇敢和镇定。她的悲剧结局也感动了众多读者,并且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因此,本文总结道凯瑟琳是海明威定义中的理想女性,并且反映了那个年代女性真实形象和生活。
  关键词:海明威;凯瑟琳;理想女性形象;战争;死亡
  挣扎、血腥、死亡在海明威每个作品中出现。在这个残忍的世界,男人们挣扎着,甚至流血牺牲。女性也是如此。当然她们的形象和男性不同。女性希望追求男性所拥有的。海明威笔下的女性是现实的,这是那个历史时期的女性所具有的性格,她们并不是活在男性的阴影下。RogerWhitlow认为:“Catherine hasthe perception to understandwhat
  she must do to restoreherself”(凯瑟琳懂得如何重新站起来。)本文从凯瑟琳对待爱情、战争和死亡的态度来诠释她如何成为海明威典型的理想女性形象。
  一.凯瑟琳对待爱情的态度
  戰争夺去了凯瑟琳的初恋,但并没有摧毁她对爱再一次追求的勇气。凯瑟琳和亨利的爱情从一次调情开始。当时,亨利对待这份感情并不是很严肃,和她约会总比天天晚上回家好。我知道我并喜欢凯瑟琳,而且也没有要爱上她的打算。但是凯瑟琳强烈地感觉到他们之间在第二次约会后会发生改变。她预感到他们将会开启一段不一样的生活。
  在意识到战争的本质后,凯瑟琳开始寻找更好地生活的方法。她爱上亨利之后,她充分享受着两人在一起的时光。她忘记了一些烦恼,充分享受每一分钟。在意大利米兰,亨利告诉凯瑟琳不久他就要必须敢去前线了。但是凯瑟琳回复他说他们到那时再去想这个事,现在就应该充分享受在一起快乐的时光。这就是凯瑟琳想要的生活。他们的爱情为战争带来的伤口疗伤。从这里看,凯瑟琳的形象就是海明威想要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Sandra Whipple sDainier称凯瑟琳是海明威的Unknown Soldier(无名战士)。
  凯瑟琳对亨利的爱是无私地,并且教会了亨利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男人。亨利也因此彻底改变,并且爱上了凯瑟琳。比起上帝,凯瑟琳更相信爱情,这是她生命的真正的体现。因战争即将打响,亨利决定尽快娶凯瑟琳,但是凯瑟琳并不是很着急。在那个年代,婚姻是对女性的保护。但是凯瑟琳非常相信她和亨利的爱情,并不害怕抛弃传统的道德束缚。她在乎的是爱情,并不是婚姻。这让我们读者看到一个非常体贴、充满爱、有想法的凯瑟琳。
  凯瑟琳慢慢地成为了亨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成为亨利从前线逃跑后的避风港。尽管他们之间的谈话并不多,但是我们能感觉到凯瑟琳无处不在。“没有你,我便没有了全世界。”当亨利重返前线,凯瑟琳也是他脑海中不断浮现的安慰和坚持下去的力量来源。
  二.凯瑟琳对待战争的态度
  “Horrific devastation”(可怕的灾难)是海明威对战争的描述。《永别了,武器》是其最直白的反战小说。海明威不仅是谴责战争,更是声讨那个荒废的世界。亨利这个形象是那个世界血腥杀戮的一个反映。那是一个似乎不能容忍任何人有一丝幸福和安全的世界。
  亨利对战争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很幼稚、不成熟。相比之下,凯瑟琳对待战争的态度比亨利要更加成熟和智慧。亨利总认为当夏天来临的时候战争就会结束。凯瑟琳说亨利的想法很不真实。之后,亨利想要摆脱战争,凯瑟琳说战争无法摆脱尽管之后亨利在战争中受伤,并且经历了战争的残忍后,他也没有像凯瑟琳那样意识到战争的本质,他仍然希望可以在军衔上有所上升。当他问凯瑟琳对他假如可以升军衔的想法时,凯瑟琳毫不思索地说道不没什么感觉。凯瑟琳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本质,并且对所谓的“英雄”很不屑。她知道军衔意味着在那个荒谬的战争中意味着更多的摧毁和屠杀。
  然而,很多批判学者认为凯瑟琳这个所谓的理想女性形象对亨利来说是个噩梦。Leo Gurko说她是对爱过于执着和依附的,认为战争比爱情要更为重要。Theodore Bardacke批判凯瑟琳是让亨利成为逃兵的罪魁祸首,并且从那时起悲剧就开始了。
  对于这些负面的看法,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下战争。我们只有对战争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对凯瑟琳和亨利的逃离战争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评判。二十年后,海明威在回忆世界大战的时候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地球上最大的、最凶残的、最混乱的屠杀。《永别了,武器》故事的背景是在那个无情的世界。那里战争的胜利者得不到任何东西,按规矩行事的人会失去更多。凯瑟琳认识到了这点,并且知道在这里生活只会给她带来更多的不幸。是她让亨利逐渐认识到了战争的本质,并且憎恨战争,最终决定逃离战争。她的行为表现了她的成熟和智慧。她的决心和镇静使她成为海明威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
  三.凯瑟琳对待死亡的态度
  在《永别了,武器》的开头,凯瑟琳对待死亡的态度已非常明确的,她认为死亡是一切的终止。在小说的最后一章,凯瑟琳把战争称为“a dirty trick”(一个可恶的恶作剧)。也正是死亡让她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的爱的温暖。她前未婚夫的战争中的死亡让她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地去爱。所以当她遇到亨利时,她知道她需要追随这份强烈的感情,因为它随时可能因为死亡而逝去。
  当她自己面对死亡时,她微笑着并且安慰亨利说道懦夫会死一千次,勇敢的人只有一次、我会每晚来陪你的。她仍然表现了自己的镇定和尊严。她的死亡感染了亨利,让他对爱、对死亡有了更深地理解。
  综上所述,因为具有了女性形象的精髓的最重要的特征,凯瑟琳是海明威理想的女性形象之一。凯瑟琳在小说中是一个现代、独立的年轻女性。凯瑟琳不仅有传统女性的优点——温柔、有智慧、有勇气、有意志力、独立。当她和心仪的男人在一起时,她憧憬和他关系融洽,并且用心付出。是凯瑟琳的爱使亨利有面对战争、悲剧和死亡这件事的勇气,并且感受到真爱的力量。凯瑟琳有尊严地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诠释了她的智慧和成熟,更努力着享受简简单单的生活,并为自己的存在创造意义。凯瑟琳不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具有反抗精神。凯瑟琳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她是海明威笔下塑造的一个最精彩成功的形象之一。
  她的足智多谋使她成为自信的、有能力的女人。她的温柔和服从是表面现象。她的成熟、机智、勇气和信念是海明威想真正传达给读者的精神。她坚定的意志力、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她对生活生命的深刻理解,她对战争的理解和面对悲剧的勇气都使她成为理想女性形象的代表。她的“grace under pressure”(重压下的优雅)也是一个理想女性形象的标志。
  战争摧毁了世界,但是之后总会有坚强的人站起来。黑暗的世界让人们体无完肤,但是到最后,他们的精神因这些经历而变得更加强大。
其他文献
你说:那个地方再热闹,你也不要去羡慕,因为热闹会散去的。这个地方再难受,你也别轻易离开,因为难受会过去的。  生活从来不是一场文浅事明的叙述,比如,你的离开。有些离别不是一场庄重而冗长的告别就能消散知觉。因为不管时间过了多久,那些我们曾以为永恒的静默,总会在岁月某个瞬间燃烧。  一  你有最朴素的生活,你有最空灵的梦想,你喜欢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可是你还是走出了这草木一秋的时光。  后事在亲朋的协
内容摘要: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朝鲜语依旧语系未定。但是朝鲜语与维吾尔语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近同现象”,二者间仅仅因为缺少“同源词”而无法归入同一语系。本文从“民族起源地相邻”、“蒙古征服下的一元化时代”两个方面出发,对两种语言间存在的诸多近同之处的可能性原因给出相关的人文历史方面的解释。  关键词:维吾尔语 朝鲜语 阿尔泰语系 民族起源 元朝  目前,大量资料文献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对比都
内容摘要:《阿Q正传》尽显鲁迅先生卓越的写作功底和语言驾驭能力,被视为小说创作的典范,并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当然要数英语版本,而其中又以杨宪益与戴乃迭版,以及威廉·莱尔尤为突出。本文以小说创作中涉及的几个关键因素为出发点,对这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发现各自可取与可商榷之处。  关键词:阿Q正传 英语译本 小说创作  一、引言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为背景,描绘了在当时落后农村未庄的种种人
内容摘要: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都是大有帮助的,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最好的道德素质榜样,找到知识获取的专业渠道。而教师自身專业素质部分重要的不仅仅是教学水平的高低,自身的师德建设是否有效往往是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师德建设 农村中小学 解决办法   一.对于师德的基本认识   教育关乎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传承。对于农村
我想在暮春时  撷取一串落花  来珍藏曾绚烂一时的芳华  我想在深秋时  捡起一片红叶制成书签  以铭记它曾将大地渲染  珍藏从前日色车马慢悠悠  珍藏渡不过的八里渡船头  珍藏那些诗意与芬芳别問缘由
内容摘要:口语交际是人类的基本技能,幼儿少儿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因此,应结合幼儿特点和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生动的方法加强幼儿少儿口语训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掌握口语技能。因此,本文從培养幼儿少儿的倾听习惯、合理点评幼儿口语训练、采用多样化的口语训练方法等方面,探究了开展幼儿少儿口语训练的途径。  关键词:幼儿少儿  口语  语言学习和训练对幼儿少儿的成长、发展和教育具有重要作
内容摘要:《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期无名氏的作品。虽然是不同作者所作,但由于它们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该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精神内蕴。本文通过分析《古诗十九首》中的时空描写,来探讨其所表现的汉末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时空承载着生命,在时空描写的背后展现给我们的是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时间 空间 生命意识 觉醒  《古诗十九首》最早是著录在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
内容摘要: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在现代诗歌当中,其抒情化与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赢得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在审美价值上也有着诸多可考究之处。现代诗歌中的设问及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充分体现诗人的主体精神、烘托出诗歌的灵动之美以及为读者布置领悟空间三个方面。  关键词:诗歌 主体精神 现代 设问 审美价值  现代诗歌中经常会出现设问的情况,而设问从一定程度上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我们在研究设问时,通常会将设问分为两
我们都是人生长河中的渡舟人,心怀希望,梦想远方。或是看到沿途美景便伫步不前,或是漂向物欲的横流渐行渐远。惟有坚守信念、勿忘初心的勇敢者才会抵达幸福,沐浴成功。  携梦远行,回眸心灵的曙光。  2013年一则新闻曾引起广泛的关注,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放弃香港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回到高中母校复读,只为重新选择——北大中文系。网友对此莫衷一是,而她却从容地说:“我只为追求更纯粹的国学。”2014年,她又一
阳光强烈,路人用各式各样的面巾遮蔽了脸,只露出一致通透的明亮眼睛。  我和雍贝转经回来,步子懒散,在街边寻找歇脚喝茶的店子。一拐弯,又走进了一个巷口。有个店铺,名字叫小六。门面用老树皮做成,从钉下的钉眼仍旧能感受到釘子还具有很强的节奏感。门口晒着几盆海棠,开着深深浅浅的红花。门内偶尔传出几声吉他伴奏的安静没有起伏的歌声,我们随声进入店内,弹吉他的男子坐在店正中一把较高的旋转椅上,他轻轻摇摆,兀自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