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文言文,这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给文言文教学引一口活水,让古代的语言活在现代的表达里,用现代的技术激活古代的场景,用现代的观点解读古代的思想,让文言文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一、让古代的语言活在现代的表达里
文言文,作为一种有别于现代文的特殊的文章,它的特殊性要求教学者在教学中首先扫清语言障碍,学生才具备进入文本的基础。要扫清语言障碍,字词的教学不可忽视。
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等知识点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很容易就滋生出畏难情绪,所以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想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就无从谈起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掌握一些讲解文言字词的技巧,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联系起来,让学生巧学文言文。
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便言多令才”的“令”是“美好的”的意思,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令尊”“令堂”“令爱”“令郎”等现在依然使用的敬称,学生自然就容易记住了。
文言文虽然古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可以寻觅到它们的影子。部分文言文中的成语、称谓、谦敬辞等在某些生活场合中依然在使用。要让学生意识到学文言文与今天的说话、生活还是有关联的,这样他们才会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意义。
二、用现代的技术激活古代的场景
古人的生活离我们太遥远,距离带来的陌生感让学生对古代的人事提不起兴趣,更别说去赏析文言文了。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技术创设情境,激活古代的场景,则能拉近学生与作者以及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解读课文时便能更快捷更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生动的形式、逼真的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地将文本与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媒介关联起来,赋予古文现代气息,向学生展示一个鲜活缤纷的世界,给他们架设起走向古人的桥梁。
比如讲《孔雀东南飞》的时候,用一组精美的漫画插图向学生展示动人的故事情节,视觉的冲击很快就会引起学生探究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兴趣。讲《琵琶行》时,让学生听《十面埋伏》的琵琶奏乐,让古战场那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琵琶的表现力有一个听觉上的领悟,之后再展开对课文中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的分析便容易多了。讲《蜀道难》时,向学生展示一段蜀道地形地貌的视频,再配以课文那时而舒缓时而紧凑的朗读,让学生不由得对蜀道的惊险刺激唏嘘不已。讲《鸿门宴》时,节选电影中的相关镜头让学生观看,跌宕起伏的情节扣人心弦,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印象深刻。有了这样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学生的思维就变得立体了。
现代技术为现代课堂提供了许多便利,课堂因此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教师要善于发现文言文中的现代因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习的成效自然就提高了。
三、用现代的观点解读古代的思想
文言文蕴含了作者深邃的哲思,这是我们学习的精髓所在。然而,历史的长河隔开了古人与今人的生活时空,我们再读古人的文章,即使解决了语言的障碍,重现了古代的生活场景,也依然还会存在思想上的隔阂。百家讲坛的于丹解读《论语》,易中天解读《三国》,听众甚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是用现代的理念来解读古代的事件,深入浅出,容易理解。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助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进行。
例如,在讲苏轼的作品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序》、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和刘艳琴的《来生便嫁苏东坡》等文章,学生通过阅读名家学者的文章,对苏东坡的经历、词作风格以及性格情怀的了解变得更全面深刻,更具体可感,掌握起来也变得更容易。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艳琴的《来生便嫁苏东坡》,这篇文章在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相比其他研究作品,这篇文章的感染力尤为强烈,因为它是女作者真性情和实才学的外露,是作者对东坡的款款深情、对东坡的了解和崇拜的凝聚,它成功地使一千多年前的东坡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学生读完后不但被作者的情思感动了,对东坡的性情和才情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还仿照这篇文章写了一篇题为《来生便嫁某某某》的作文,他们各自锁定了历史长河中的某个人物,从各个角度去解读人物的形象,古人古文在他们眼里也变得可爱和亲近了。
文言文学习并不那么可怕,文言文教学也并不那么艰难。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探索教学方式,积极地从现实生活中引一口活水,相信一定能够改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果。
一、让古代的语言活在现代的表达里
文言文,作为一种有别于现代文的特殊的文章,它的特殊性要求教学者在教学中首先扫清语言障碍,学生才具备进入文本的基础。要扫清语言障碍,字词的教学不可忽视。
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等知识点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很容易就滋生出畏难情绪,所以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想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就无从谈起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掌握一些讲解文言字词的技巧,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联系起来,让学生巧学文言文。
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便言多令才”的“令”是“美好的”的意思,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令尊”“令堂”“令爱”“令郎”等现在依然使用的敬称,学生自然就容易记住了。
文言文虽然古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可以寻觅到它们的影子。部分文言文中的成语、称谓、谦敬辞等在某些生活场合中依然在使用。要让学生意识到学文言文与今天的说话、生活还是有关联的,这样他们才会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意义。
二、用现代的技术激活古代的场景
古人的生活离我们太遥远,距离带来的陌生感让学生对古代的人事提不起兴趣,更别说去赏析文言文了。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技术创设情境,激活古代的场景,则能拉近学生与作者以及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解读课文时便能更快捷更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生动的形式、逼真的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地将文本与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媒介关联起来,赋予古文现代气息,向学生展示一个鲜活缤纷的世界,给他们架设起走向古人的桥梁。
比如讲《孔雀东南飞》的时候,用一组精美的漫画插图向学生展示动人的故事情节,视觉的冲击很快就会引起学生探究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兴趣。讲《琵琶行》时,让学生听《十面埋伏》的琵琶奏乐,让古战场那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琵琶的表现力有一个听觉上的领悟,之后再展开对课文中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的分析便容易多了。讲《蜀道难》时,向学生展示一段蜀道地形地貌的视频,再配以课文那时而舒缓时而紧凑的朗读,让学生不由得对蜀道的惊险刺激唏嘘不已。讲《鸿门宴》时,节选电影中的相关镜头让学生观看,跌宕起伏的情节扣人心弦,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印象深刻。有了这样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学生的思维就变得立体了。
现代技术为现代课堂提供了许多便利,课堂因此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教师要善于发现文言文中的现代因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习的成效自然就提高了。
三、用现代的观点解读古代的思想
文言文蕴含了作者深邃的哲思,这是我们学习的精髓所在。然而,历史的长河隔开了古人与今人的生活时空,我们再读古人的文章,即使解决了语言的障碍,重现了古代的生活场景,也依然还会存在思想上的隔阂。百家讲坛的于丹解读《论语》,易中天解读《三国》,听众甚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是用现代的理念来解读古代的事件,深入浅出,容易理解。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助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进行。
例如,在讲苏轼的作品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序》、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和刘艳琴的《来生便嫁苏东坡》等文章,学生通过阅读名家学者的文章,对苏东坡的经历、词作风格以及性格情怀的了解变得更全面深刻,更具体可感,掌握起来也变得更容易。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艳琴的《来生便嫁苏东坡》,这篇文章在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相比其他研究作品,这篇文章的感染力尤为强烈,因为它是女作者真性情和实才学的外露,是作者对东坡的款款深情、对东坡的了解和崇拜的凝聚,它成功地使一千多年前的东坡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学生读完后不但被作者的情思感动了,对东坡的性情和才情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还仿照这篇文章写了一篇题为《来生便嫁某某某》的作文,他们各自锁定了历史长河中的某个人物,从各个角度去解读人物的形象,古人古文在他们眼里也变得可爱和亲近了。
文言文学习并不那么可怕,文言文教学也并不那么艰难。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探索教学方式,积极地从现实生活中引一口活水,相信一定能够改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