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课堂教学历来讲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尤其是突破难点,对许多初入行者而言,往往有“盲人瞎马,不得其道”之感!笔者凭多年的教学经验,小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①分散讲授法;②重叠复习法;③铺垫导学法;④实践探究法。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难点突破
中学课堂教学历来讲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尤其是突破难点,对许多初入行者而言,往往有“盲人瞎马,不得其道”之感!笔者凭多年的教学经验,小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呈献于诸君。既期与同仁分享,更期抛砖引玉,以求达人指正。
1 分散讲授法
大凡传授一个难点知识,切莫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侥幸心理,否则便“囫囵吞枣,不知其味”。教师可在备课时对所授知识点进行剖析,将其分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逐一研究,最后集中掌握要点。即做到知识分散与时间分散。
(1)按系统分散知识:许多知识点都是由更多更小的知识点。“集聚”而成的,它们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但这种体系的划分往往因人的认识不同而不同。教师的任务就是从便于学生理解的角度出发,最合理地将知识“大包”分散为知识“小包”。
(2)按顺序分散时间:知识点被分散后,什么时间教授什么是要讲究“顺序”的。“顺序”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老师对“小包”知识及其联系的研究。哪些是“表”,哪些是“里”;哪些是“浅”,哪些是“深”。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打开“小包”,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 重叠复习法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一个知识点尤其是难点,一次学习后就能记住甚至掌握是很难的,需要多次复习才能有效果。教学中可采用“重叠复习”的方法来解决。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可在下一节课里用一段时间来“重叠”复习。当然这种“重叠复习”不能是生硬的重复,而是有机地与当前的课程内容相结合。如作为引入新课的起点或在新课相关提问中推出都可以。而且,只要老师感觉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好,在今后的许多课程里只要有与此相关的内容,都可以“重叠”组织复习,达到古人云“学而时习之”应有的效果。
3 铺垫导学法
铺垫导学法是指在难点出现前便对相关知识作一些引导性预习、为今后完全掌握该知识铺路搭桥的方法。从教学技术上讲可分为“知识铺垫”和“心理铺垫。
(1)知识铺垫:教材中各章节内容的安排都具有一定的系统,而且各知识点之间总有千丝百缕的联系。有经验的老师总能宏观地把握教材,在即将遇到难点的时候,便在当前内容中寻找与后续难点相关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先切入难点的边缘,多角度地让学生的思维在不经意间提前接触有关知识。这种提前对知识进行铺垫的方法对攻克难点大有好处,就好像给需跨上大桥的人们 架设了一座座引桥。当然,教师在铺垫知识时所选择的角度和所涉及的深度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
(2)心理铺垫:指对即将来临的难点知识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心理暗示。如让学生了解“有一个这样的知识点”;“它有什么特征”;“它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而学生往往产生:“真的吗,那到底是什么呢?” 之类的心理反应。若然你的心理暗示能让学生从表象上认识知识点并且产生悬念,就能激发学生主动钻研难点知识的兴趣,其功效是不可估量的。让暗示引起悬念,悬念激发兴趣,兴趣必定产生力量。毫无疑问,善用“心理铺垫”是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
4 实践探究法
化抽象为具体,便可化腐朽为神奇!人们的认知总是遵循一条规律:看得见——摸的着——想得到。历来教育学家都强调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的克服自在其中。“实践探究法”从操作上可分为“实验探究”和“生活探究”。
(1)实验探究法: 以实验教学突破难点是自然学科相对社会学科的优势。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分组实验”,让一个问题的结果在学生自己的操作、观察中展现出来,对于进一步理解其原理当然事半功倍!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不仅会认真做好教材规定的实验,还会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一些新的实验来解决。当然,实验教学不是简单的事。其设计的科学性;操作的规范性;现象的可靠性,缺一不可。否则就可能闹出牛头不对马嘴的笑话。
(2)生活探究法:对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触角难以企及的问题,生活中其实已有答案。那么就让学生们走进社会和大自然去寻求结果吧!语文老师为了学生认识“春天”,带着他们去“踏青”,感觉红花、绿叶、阳光;化学老师让学生在家里切豆腐、吃果冻,目的是要他们理解“凝胶”的形态。在计算机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已经能制作虚拟的“课件”,把大量的“抽象”变成“具体”,如看不见的“磁力线”、摸不着的“电子云”。多媒体的普及为这种方法开拓出几乎无限的空间。
常言道:教无定则。不同人、不同地、不同时均教法不同。笔者以上几种不成熟的做法亦非一成不变,必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方更见其效。如能给年轻同仁们带来些许帮助,幸甚!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难点突破
中学课堂教学历来讲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尤其是突破难点,对许多初入行者而言,往往有“盲人瞎马,不得其道”之感!笔者凭多年的教学经验,小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几种方法,呈献于诸君。既期与同仁分享,更期抛砖引玉,以求达人指正。
1 分散讲授法
大凡传授一个难点知识,切莫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侥幸心理,否则便“囫囵吞枣,不知其味”。教师可在备课时对所授知识点进行剖析,将其分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逐一研究,最后集中掌握要点。即做到知识分散与时间分散。
(1)按系统分散知识:许多知识点都是由更多更小的知识点。“集聚”而成的,它们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但这种体系的划分往往因人的认识不同而不同。教师的任务就是从便于学生理解的角度出发,最合理地将知识“大包”分散为知识“小包”。
(2)按顺序分散时间:知识点被分散后,什么时间教授什么是要讲究“顺序”的。“顺序”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老师对“小包”知识及其联系的研究。哪些是“表”,哪些是“里”;哪些是“浅”,哪些是“深”。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打开“小包”,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 重叠复习法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一个知识点尤其是难点,一次学习后就能记住甚至掌握是很难的,需要多次复习才能有效果。教学中可采用“重叠复习”的方法来解决。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可在下一节课里用一段时间来“重叠”复习。当然这种“重叠复习”不能是生硬的重复,而是有机地与当前的课程内容相结合。如作为引入新课的起点或在新课相关提问中推出都可以。而且,只要老师感觉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好,在今后的许多课程里只要有与此相关的内容,都可以“重叠”组织复习,达到古人云“学而时习之”应有的效果。
3 铺垫导学法
铺垫导学法是指在难点出现前便对相关知识作一些引导性预习、为今后完全掌握该知识铺路搭桥的方法。从教学技术上讲可分为“知识铺垫”和“心理铺垫。
(1)知识铺垫:教材中各章节内容的安排都具有一定的系统,而且各知识点之间总有千丝百缕的联系。有经验的老师总能宏观地把握教材,在即将遇到难点的时候,便在当前内容中寻找与后续难点相关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先切入难点的边缘,多角度地让学生的思维在不经意间提前接触有关知识。这种提前对知识进行铺垫的方法对攻克难点大有好处,就好像给需跨上大桥的人们 架设了一座座引桥。当然,教师在铺垫知识时所选择的角度和所涉及的深度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
(2)心理铺垫:指对即将来临的难点知识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心理暗示。如让学生了解“有一个这样的知识点”;“它有什么特征”;“它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而学生往往产生:“真的吗,那到底是什么呢?” 之类的心理反应。若然你的心理暗示能让学生从表象上认识知识点并且产生悬念,就能激发学生主动钻研难点知识的兴趣,其功效是不可估量的。让暗示引起悬念,悬念激发兴趣,兴趣必定产生力量。毫无疑问,善用“心理铺垫”是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
4 实践探究法
化抽象为具体,便可化腐朽为神奇!人们的认知总是遵循一条规律:看得见——摸的着——想得到。历来教育学家都强调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的克服自在其中。“实践探究法”从操作上可分为“实验探究”和“生活探究”。
(1)实验探究法: 以实验教学突破难点是自然学科相对社会学科的优势。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分组实验”,让一个问题的结果在学生自己的操作、观察中展现出来,对于进一步理解其原理当然事半功倍!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不仅会认真做好教材规定的实验,还会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一些新的实验来解决。当然,实验教学不是简单的事。其设计的科学性;操作的规范性;现象的可靠性,缺一不可。否则就可能闹出牛头不对马嘴的笑话。
(2)生活探究法:对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触角难以企及的问题,生活中其实已有答案。那么就让学生们走进社会和大自然去寻求结果吧!语文老师为了学生认识“春天”,带着他们去“踏青”,感觉红花、绿叶、阳光;化学老师让学生在家里切豆腐、吃果冻,目的是要他们理解“凝胶”的形态。在计算机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已经能制作虚拟的“课件”,把大量的“抽象”变成“具体”,如看不见的“磁力线”、摸不着的“电子云”。多媒体的普及为这种方法开拓出几乎无限的空间。
常言道:教无定则。不同人、不同地、不同时均教法不同。笔者以上几种不成熟的做法亦非一成不变,必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方更见其效。如能给年轻同仁们带来些许帮助,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