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上好一节课呢?关键取决于教师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备好自己,其次备好教材,最后备好学生。读书是最好的备课,所以教师要多学习,以书为师,成为教育永恒的爱心。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备好自己;备好教材;备好学生;提高效率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还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一节课能否上好,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效率。只有备好课,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激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爱好,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有了动力才会达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对教师在教学中争取主动,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理论,都有重要意义。
如何备课呢?经过多年课堂教学总结,我认为有三点,备好自己,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1 备好自己
教学效果的好坏,相关因素很多。教师的态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的素质和良好的形象将会陶冶学生的情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有激情导入新课,一下子扣动学生心弦,调动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才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对教育持一颗热忱的心,一份强烈的责任感,激发学生敬佩的心理和求知的欲望,就会有很好的效率。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往往和教师拥有着同样的信息源,有时甚至超过了教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有开阔的思路,教师首先要有全新的视野,而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高万祥说过:“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教师因读书铸就的备课灵魂,便成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完善自我,以书为师,这不但是教师素养的体现,也是客观发展的要求。
2 备好教材
备好教材,是掌握本学科新课程的基本精神,熟悉教材的目标和任务,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抓住教材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师要钻研教材,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语言美等;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确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
在剖析教材的过程中,还要掌握每篇文章在整个单元计划中的作用,同时对每篇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作者思路、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只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要运用“实、精、活”的教学原则,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弄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又是什么知识的基础?本节教材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培养什么能力?又该怎样培养?
如,在备《军神》一课时,经过钻研,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军神”“神”在哪儿?通过初读,我知道了刘伯承的“神”:他在不使用麻醉的情况下做摘除右眼坏死的手术,表现了他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而术后,刘伯承对沃克医生说,他一直在数刀数,并且数出是七十二刀,这儿又体现了什么呢?我再反复读课文: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他抓破了。在如此痛苦的情况下,他竟然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数清刀数!这不正是他“神”之体现?有了这样的理解,教学方法也就有了,引领学生重走我的阅读之路,引领他们由表及里地读刘伯承,领悟他的“神”。这真是这法那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有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除了告诉学生阅读的方式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泛读、速读、浏览等以外,还要教会学生根据内容特点选择阅读的方法,如《桂林山水》等语言精炼、词藻华丽的写景类文章,可采用感情朗读;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如《草船借箭》等思想内容深刻,要思考的问题多,故宜采用小声读。以读为本,练就口才,从而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琅琅上口,积累好词佳句,出口成章,学习普通话,初步学好祖国语言文字,表达也逐渐流利了,很是令人欣慰。
备好方法就是依据课堂教学规律,选择恰当的方法。若不选择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时期的诗人、哲学家朱熹所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所以备好方法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而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方法;根据教学设备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灵活性、启发性。
在备《白杨》这篇课文时。我发现教学难点借物喻人的表达含深刻义,感悟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那该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有所感悟呢?当研读到“白杨从来就那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那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时,仔细一想,父亲这番话看似赞扬白杨,其实他赞颂的却是像白杨一样的人。体现兵团以及支边人员参加建设新疆,开发西部时的豪言壮志。在此,教学时,我就要启发学生体会人物精神,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光荣的使命,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当好边疆建设者的后一代,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备课是一种进程,随时序而进,其实是有始无终的,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预设是备课的开始,而在目标达成的实际操作中对预设的调整、修正,对课堂新情况的随机应变是备课的继续和提升,而课后的总结则是对整个备课的缝合和沉淀,是备课的后续和完善,并且这还将在新的备课活动中延续、再提升。所以,教学后记要与教学同步,要长期积累。因为它是对自身教学实践信息的反馈,是教育火花的记录,其特点是有感而发,因诱而出。它能把教学失误变为宝贵的教学经验,能成为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成为进行教学研究的具体可靠的材料,成为完善教学过程的提示语。
3 备好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设,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及表现。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状态,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平日里表现的对所学学科的态度等,应随时注意,并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从而在备课过程中考虑进去,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及时提出要求,予以鼓励、帮助或引导。
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即备课时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要注意上、中、下三类学生。对先进生要严,对后进生要宽。以中等学生为主要对象,使上等学生学得多一点,对后进学生要循循善诱。精心设计,细致安排,做到既统一要求,又区别对待。
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对教学的期望。一是注意学生在学习上的爱好、特长及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二是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掌握了学生情况后,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再结合本课重点难点来引导、点拨。因此,学生对这一课学得趣味盎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正如这位教育家所说,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多样,能根据学生质疑问难巧妙应变,轻轻点拨,让课堂活起来,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欲望,这样就会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备好自己;备好教材;备好学生;提高效率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还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一节课能否上好,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效率。只有备好课,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激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爱好,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有了动力才会达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对教师在教学中争取主动,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理论,都有重要意义。
如何备课呢?经过多年课堂教学总结,我认为有三点,备好自己,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1 备好自己
教学效果的好坏,相关因素很多。教师的态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的素质和良好的形象将会陶冶学生的情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有激情导入新课,一下子扣动学生心弦,调动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才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对教育持一颗热忱的心,一份强烈的责任感,激发学生敬佩的心理和求知的欲望,就会有很好的效率。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往往和教师拥有着同样的信息源,有时甚至超过了教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有开阔的思路,教师首先要有全新的视野,而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高万祥说过:“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教师因读书铸就的备课灵魂,便成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完善自我,以书为师,这不但是教师素养的体现,也是客观发展的要求。
2 备好教材
备好教材,是掌握本学科新课程的基本精神,熟悉教材的目标和任务,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抓住教材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师要钻研教材,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语言美等;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确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
在剖析教材的过程中,还要掌握每篇文章在整个单元计划中的作用,同时对每篇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作者思路、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只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要运用“实、精、活”的教学原则,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弄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又是什么知识的基础?本节教材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培养什么能力?又该怎样培养?
如,在备《军神》一课时,经过钻研,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军神”“神”在哪儿?通过初读,我知道了刘伯承的“神”:他在不使用麻醉的情况下做摘除右眼坏死的手术,表现了他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而术后,刘伯承对沃克医生说,他一直在数刀数,并且数出是七十二刀,这儿又体现了什么呢?我再反复读课文: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他抓破了。在如此痛苦的情况下,他竟然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数清刀数!这不正是他“神”之体现?有了这样的理解,教学方法也就有了,引领学生重走我的阅读之路,引领他们由表及里地读刘伯承,领悟他的“神”。这真是这法那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有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除了告诉学生阅读的方式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泛读、速读、浏览等以外,还要教会学生根据内容特点选择阅读的方法,如《桂林山水》等语言精炼、词藻华丽的写景类文章,可采用感情朗读;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如《草船借箭》等思想内容深刻,要思考的问题多,故宜采用小声读。以读为本,练就口才,从而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琅琅上口,积累好词佳句,出口成章,学习普通话,初步学好祖国语言文字,表达也逐渐流利了,很是令人欣慰。
备好方法就是依据课堂教学规律,选择恰当的方法。若不选择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时期的诗人、哲学家朱熹所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所以备好方法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而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方法;根据教学设备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灵活性、启发性。
在备《白杨》这篇课文时。我发现教学难点借物喻人的表达含深刻义,感悟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那该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有所感悟呢?当研读到“白杨从来就那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那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时,仔细一想,父亲这番话看似赞扬白杨,其实他赞颂的却是像白杨一样的人。体现兵团以及支边人员参加建设新疆,开发西部时的豪言壮志。在此,教学时,我就要启发学生体会人物精神,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光荣的使命,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当好边疆建设者的后一代,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备课是一种进程,随时序而进,其实是有始无终的,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预设是备课的开始,而在目标达成的实际操作中对预设的调整、修正,对课堂新情况的随机应变是备课的继续和提升,而课后的总结则是对整个备课的缝合和沉淀,是备课的后续和完善,并且这还将在新的备课活动中延续、再提升。所以,教学后记要与教学同步,要长期积累。因为它是对自身教学实践信息的反馈,是教育火花的记录,其特点是有感而发,因诱而出。它能把教学失误变为宝贵的教学经验,能成为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成为进行教学研究的具体可靠的材料,成为完善教学过程的提示语。
3 备好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在吃透教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设,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及表现。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状态,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平日里表现的对所学学科的态度等,应随时注意,并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从而在备课过程中考虑进去,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及时提出要求,予以鼓励、帮助或引导。
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即备课时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要注意上、中、下三类学生。对先进生要严,对后进生要宽。以中等学生为主要对象,使上等学生学得多一点,对后进学生要循循善诱。精心设计,细致安排,做到既统一要求,又区别对待。
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对教学的期望。一是注意学生在学习上的爱好、特长及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二是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掌握了学生情况后,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再结合本课重点难点来引导、点拨。因此,学生对这一课学得趣味盎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正如这位教育家所说,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多样,能根据学生质疑问难巧妙应变,轻轻点拨,让课堂活起来,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欲望,这样就会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