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盘活文本语言中发展童化思维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wangnan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叙事性课文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度解析,在文本语言鉴赏中发展学生的童化思维,这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叙事语言带有情节性、人物化特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词串演读、经典鉴赏、创编读写,让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动化处理,对文本语言进行个性鉴赏剖析,发动学生创意续写、仿写、自由创编故事情节,以有效激活学生童化思维,形成崭新的教学成长点。
  一、词串演读,在动化情节中启动童化思维
  所谓词串演读,是指利用关键词进行提纲设计,形成清晰的复述路线,为课堂演绎活动梳理思路,促进学生童化思维的形成。
  1.复述课文
  叙事性课文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有环境描写,都属于复述教学的良好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课文复述时,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自然进入复述情境之中。小学生表达能力还比较低下,面对叙事课文难以用自己的话讲述清楚,教师不妨让学生列出一些关键词,组成一组词,也就是词串,形成复述提纲。学生根据词串提示展开复述,能够形成清晰的操作思路。
  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去年的树》,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后,运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并指导学生先列出提纲:这则童话主要通过小鸟的行踪展开情节复述,它到过几个地方?不妨将其行踪路线用关键词进行串联,列出复述提纲。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相关学习操作,很快就进入故事情节之中。有学生列出复述提纲:分别—回来—不见树—树根—工厂—村子—油灯。教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复述提纲,巧妙地利用关键词展开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地助学支持。学生对童话故事有特殊的学习兴趣,在讲述过程中,其童化思维获得有效历练。
  2.课堂演绎
  课堂演绎是学生比较青睐的一种学习形式,故事性课文非常适合做课堂演绎操作,教师要对课堂演绎教学展开创新探索,让学生展开角色诵读、自行创编课本剧、自编自演课本剧、利用其它形式解读故事内涵,都属于课堂演绎范畴,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选择,让学生在多元互动中启动童化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教师让学生自行创编课本剧,并将课本剧提交到学习小组,集体选出脚本,以此作为小组演绎依据。学生听说要自行创编演绎课本剧,自然有浓厚的参与热情。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课堂演绎活动,学生接受度更高,教学互动呈现和谐性,训练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二、经典鉴赏,在语言解读中成长童化思维
  语言鉴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给学生布设鉴赏任务,传授鉴赏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语言感知机会,自然启动学生的童化思维。
  1.多元鉴赏
  学生对语言鉴赏存在一定畏惧感,大多数学生只会找修辞方法,一旦找不到修辞方法运用,便不知如何操作鉴赏。教师要针对鉴赏思维存在的偏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鉴赏提示。典词应用、佳句特点、情感色彩、结构主旨、表达方式等,都可以从语鉴赏的角度切入,教师不妨给学生以更多示范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把握鉴赏方法。
  语言鉴赏有方法支持,教师需要在这方面给学生更多帮助。如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师先让学生筛选课文中的经典描写片段,并展开语言鉴赏活动。学生开始梳理性阅读,很快就找到一些经典语句。如:“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这根胡子就在一点一点地变长。”“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学生开始鉴赏:这些描写得非常生动,带有夸张意味,给读者带来神奇的感觉。教师对学生鉴赏情况进行归结,对语言鉴赏方法给予启迪。
  2.优化互动
  课堂合作互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操作形式,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展开集体讨论、课堂辩论、知识竞答、诵读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口头作文等活动,让学生在多元互动之中感受文本语言特质,进而形成个性语言基础。小学生对学习互动有更多敏感性,教师注意对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探索,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主动性。
  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争辩话题:这老屋为了便利他人,选择站立不倒下。有人说,这是助人为乐的精神;也有人说,老屋已经处于风烛残年,没有办法支持自己,不可能不倒下。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说说理由。学生拿到话题之后,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自然形成两个阵营。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辩论,先是自由发言,学生踊跃参与,然后是对话辩论,学生直接展开交锋,最后是综合陈述,教师给出评价。整个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思想触动。
  三、创新读写,在编创应用中形塑童化思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关系密切,教师让学生深度解析文本内容,为文本续写故事,展开自由创作活动,都能够形塑学生的童化思维。
  1.续写故事
  叙事课文带有鲜明的情节性,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内容时,不仅要关注其语言特色,还要对故事走向展开创意探索,让学生发挥联想,对故事发展进行创意规划,无疑能够成功激活学生的童化思维,在故事续写操作实践中形塑语言个性,特别是童话类课文,可以给学生帶来丰富想象视角,对学生语言历练效果会更为显著。
  《不会叫的狗》是一篇童话故事,结尾部分给出了三种可能的结局,教师让学生任选一个角度展开故事续写活动:发挥你的想象力,结合全文内容和情节走向,为故事写一个可能的结局,注意情节的拓展要合理,语言表达与课文相一致。学生拿到续写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展开独立思考和练习操作。课堂展示阶段,教师指名让学生当场诵读续写内容,并发动学生展开互评活动。学生对故事情节走向有合理设计,课堂训练效果显著。
  2.自由创编
  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教师为学生布设自由创作学习任务,需要以课文为基本范例,要对课文内容、语言、结构等因素展开深入解析,以便找到创编的启动点。学生想象力呈现活跃性,教师具体引导时,需要给学生规划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打开自由想象的大门,走进更为丰富多彩的联想世界之中。
  学生结合阅读经历展开自由创作活动,这是最为常见的读写结合操作。如教学《带刺的朋友》,教师先与学生一起互动解读文本内容,然后给学生布设了自由创作任务:小刺猬是聪明的,在我们生活中还可以接触到更多有智慧的小动物,展开生活观察,针对亲身经历,描写一个聪明的小动物,注意借鉴课文写法。经过一番操作,学生自由创作纷纷诞生,教师让学生集体展示习作内容,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
  小学生对故事类课文内容有特殊阅读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布局,引导学生深入研讨文本语言,对叙事课文故事情节展开分析探究,通过多种语言解读学习,进而形成个性语言基础,在语言鉴赏中启动、成长、形塑童化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高庄小学(221134)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根本”的这一信条式教育命题,既是新课程理念中的关键词和核心语,又是新时期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和主抓手,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措施。那么,如何秉承这一核心理念并积极开展高质效的课程活动呢?一言以蔽之,就在于认真做到并努力做好“让学引思”这篇主题文章。  所谓“让学引思”,就是教师应始终坚持“生本学主”指导思想,善于把“让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题材是名人类文本,对于这类文本的教学,传统的教法往往是带领学生反复地去论证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人物的情感,实则不然。“言”与“意”,应是名人类课文教学的两翼。在教学中,应遵循写人叙事类文体的特征,以事为经线,用情作纬线,带领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体验中习语用文,达到“言”与“意”的同构共生。  《钱学森》一课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典型的名人类文章,展现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基础性的工具课程,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主要途径是大量的阅读。”然而就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来讲,小学语文教学并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同时还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贯彻“以学生发展
期刊
名人、伟人的思想品质及人格魅力永远熠熠生辉,光照后人。教学名人风采类课文,应根据课文内容及表达形式上的特点,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融人文熏陶与语言训练于阅读探究活动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下面我以苏教版第11册中的相关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与思考。  一、揣摩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崇高追求  “言为心声”,引用人物语言往往能够有力地反映人物的精神境界,增强说服力与感染力。《钱学森》
期刊
文章进入“教材”成为“课文”,多数情况下都会被编者根据编排体系等的需要进行“改动”,这也是统编教材在许多课文首页下面明白标注的“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的直接原因。笔者研读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一文时,发现与人教版中的文本相比有不少改动之处,而这些改动,一方面,相对于作者郑振铎先生的原作《海燕》中的相关内容来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回归;另一方面,更切合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的学习。  一、“开头
期刊
《搭石》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课)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语言清新,画面优美。作者刘章把镜头对准了山里村间小溪上的搭石,把平平常常的搭石当作家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借助平凡的事物表现了早些时候乡村里纯朴和谐的民风以及如溪流般绵延不绝的爱。由于搭石过于平常,所写的事只是乡亲们在搭石上走来走去的情景。深入细读文本,用心体会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是把搭石当成了家乡的一个微型舞台,课文着力描绘的就是在这个微型舞台
期刊
在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中,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高效途径。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内涵;在思维方面,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思辨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细读进行深入剖析,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本文就如何进行文本细读展开相应对策分析,希望能对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想要细读品味,请先给予空间  文本细读意味着打破了原填鸭式教育下,那种为应对考试从而加快课堂进度的教学方
期刊
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每位教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教学时,采取诸如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换词作比较等许多方法来让学生理解词语。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理解词义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是对词义的掌握是从整体来掌握,未能理解词语中每个字所表达的意思。针对这一点,我认为在理解词义的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咬文嚼字”地来理解词语的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词语
期刊
一堂有“味道”的语文课,应该是让听者满心满眼的好处难以诉说;一堂有味道的语文课,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适;一堂有味道的语文课,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自然;一堂有“味道”的语文课,听者不会去想教者哪里上的好,哪里用了什么教学技巧,听者只愿意一门心思的成为和文本合二为一的听众,沉浸在课堂语言文字本身不愿出来,教者的声音就是听者的情绪指挥棒,教者让听者紧张,听者就七上八下,教者让听者想
期刊
近期,为参加优质课评比而磨课,选文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试教后,在教研组教师们集体智慧的指引下,教学效果明显改观。  请看,改进前的教学片断:  师:请大家看看,这篇文言文共有几句话?  生:四句话。  师:你觉得四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总分关系。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第一句是总起句,后面三句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  师:再进一步看看是围绕哪个词语说的?  生: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