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塑造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新的知识技术、思维方式运用于生产过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知识呈爆炸性发展的时代,创新教育渐渐地成为教育的核心思想。培养具有高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已迫在眉睫。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 教育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重中之重课题“新常态下高水平特色大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间性改革”,课题编号:2015JSJG005;南京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重点课题“基于我校办学特色的新能源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4A02;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31-02
  国际竞争基本可概括为技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而技术和知识的根源为人。所以可以说,企业、区域甚至国家间的竞争其实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品质又与高校教育的品质密不可分。通过高校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创新思维,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新的知识技术、思维方式运用于生产过程,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国已经有200多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创新城市的目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才是关键。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向社会输送创新人才。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紧邻在义务教育之后,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质量人才的标准。同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也成为了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想要打造高校品牌,使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学校必然会创新发展,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地高质量地培养创新人才。这样的高校才能有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然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如今国家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大力扶持高技术产业。提高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多数企业的努力目标,甚至不少企业已经把创新能力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一部分。而且在全球五百强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大约需要数倍于传统产业的人数。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型人才在企业中有非常大的需求。因此,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生就业竞争的重要砝码。
  2.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创新活动是一个互动性过程。交流互动,学习互动,促进互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向科技更为发达的国家学习是开展创新活动非常重要的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且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这让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给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国内的许多人才出国深造学习,国外也有不少人才来到中国,带来先进的技术经验,成为领域内科技创新的示范人物。但是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中西方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生产水平。这些差异无疑加大了国内外交流的困难。目前,国内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出国学习深造或者进行学术交流。科研人员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也因为资金的缺乏而受到限制,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国内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计划。
  近年来,国家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开放办学自主权、宏观调控教育的实施。同时,在体制制定、资金管理、教师聘任、学术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设置、招生等方面,高校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加强。这些措施对创新培养计划的实施很有帮助。近年来,高校一直在扩招,高等教育也逐步变得普遍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时会受到国家教育资金不足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科研器材紧张,经费不足,而且用来引进人才的资金不及时到位,一些教学项目和实践活动不能按期完成。学校开放的办学自主权使得学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变成生存问题。教学思想被教育产业化侵蚀,导致学校在短期内无法顾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因此,在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上,国家在宏观调控的同时,同样要加强对学校措施落实与否的监督,督促学校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与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对照, 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 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极大加强, 培养出的拔尖创新人才还严重不足”[1]。在我国,学生普遍学习勤奋,应试能力较强,但创新能力与西方国家学生却有着较大差距。其主要特征为思维敏捷但具有局限性、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怀疑批判的学习态度;尽管有创新意识,但缺少相应的实践技能,不能做出有效的实践来体现自己的创新意识;尽管拥有技术特长, 但知识结构过于单一, 没有开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目光。
  3.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受到了学者的高度关注[2-5]。高校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内在精神品格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常常是共性有余,個性不足。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化倾向较为严重,片面追求统一和相互效仿。相同的教学大纲、学制、课程安排存在于各个高校。这种统一的教育、办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限制了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计划。如今许多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办学过程中努力进行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尝试,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盲目升格后学校品牌与真实水平不符的问题以及高校合并后成本增加、效益降低、个性泯灭这些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问题。因此,为了高质量的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应当努力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自主定位。   教育理念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影响人才质量的核心因素。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高技术人员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才是社會进步的根本。而且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人才的频繁流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的需求间的供求关系变得更加不协调。传统的教育是以知识的传承为主,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当作最为重要的部分。现在的教育理念则是强调如何培养人才创新意识,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
  学术与科研活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养成优秀的科学素质,培养科研能力和树立科研意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这三种特性的培养,单一的课程是远远行不通的,必须通过综合学习多门课程才能在日积月累中养成。许多高校通过举办各种学术、科研活动来营造浓厚的学术和科技研究氛围,这样不仅向学生提供了接触更多学术和科技信息的机会,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兴趣。青年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巨大,若得以正确引导,他们完全具有成为科研得力助手的可能。
  学生个人因素也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的影响因素。培养创新人才,实际上是学生和老师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学生是主体。作为主体,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知识,建立创新思维,积极实践,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比如浓厚的科研兴趣、坚定的科研信念、面对失败时顽强的意志以及无私的为科学奉献的精神等。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促进创新人才质量的提高,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结束语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敢于探索和尝试,积极地进行改革,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周济.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周济部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6,11:13-19.
  [2]黄文彬,戎思淼,李铁军.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途径[J]. 科教导刊(下旬),2015,02:178-180.
  [3]郑秀梅,司有宝,付丽艳,李广军. 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实践与思考[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4,05:77-80.
  [4]张艳鸽,郑直,崔占奎. 开放平台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4.
  [5]兰建军,曹生现,伦向敏,关硕. 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实施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7:67-68.
  作者简介:
  陈登宇(1985—),男,讲师,博士,南京林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从事新能源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其他文献
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建筑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施工材料,其施工的性能和质量也随着土木建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土木建筑中广泛使用的建筑施工材料,人们也给
【摘要】教师素养的提升,专业的发展是世界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保障和源泉。  【关键词】教师素养 专业化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80-01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有其固有的职业能力、文化素养标准及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职业的规范、守则和法律要求。教师素养的
在世界上,恶性肿瘤的类型众多,但肺癌却是我们常见的。因癌症导致死亡的肿瘤类型中,无论是在男性当中,还是在女性中,肺癌都位居前列。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的所有类型中所占比例较大
【摘要】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课程表现形式。作为热点之一的微课,正在推进信息技术与专业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本文结合微课的功能特性、实践策略及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微课 计算机专业 课程教学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的:肥胖为目前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流行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病人容易发生高血压;然而,心脏作为心血管系统中的重要器官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医学院校的改革也不断优化和完善,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医学英语的词汇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和前提,是对国际上医学的动态进行了解的基石,对整个医学英语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而词汇组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对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词汇组块理论的教学应用进行分析,以便促进医学英语的发展。  【关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9-02  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创新惯穿于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枢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脚步,丰富了社会发展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创新就要被陶汰,就要被消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实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数据处理也随之日益重要、复杂。虚拟化技术作为云计算的一项核心技术,如何通过该技术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实现对信息资源更为高效、灵活、安全地使用与管理,如何通过数据中心快速创建服务、管理业务、信息共享等已成为当前人们极为关注的重点。故本文就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中的应用加以探究,以为其应用效率的提升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 应用探究  【
GIS作为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学科,其课程既有自身教学的内在特点和要求,也要顺应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需求。本文从传统的GIS教学的局限和问题出发,探讨了在GIS课程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以GIS应用的实际问题为核心,采用PBL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效。为高校GIS教学的改革和优化提供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