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并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来打造学生自己的生命底色。
关键词:课外;阅读;引领;习惯
一、激发兴趣,促进阅读
(1)活动激趣。教师针对学生喜爱的阅读内容,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例如,开学初,教师利用学生们暑假读的课外书在班级内开展了一次“好书推荐”的活动,学生们拿着自己最爱读的课外书走上了讲台,《小故事大智慧》《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昆虫记》……书的种类可真不少,看着学生们介绍时那得意自豪的神情,听着他们绘声绘色的精彩片段朗读,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们仍意犹未尽。
(2)评比激趣。在班级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策划并积极开展“新星闪烁”等生动有趣的综合性评比活动。师生制订周密、操作性强的评比方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活动、家庭等三个方面的表现入手,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比,并选出学生代表进行监督。推选出“进步星”“新苗星”“成长星”若干名进行表彰,并把这些优秀学生的照片贴在班级荣誉栏内,大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各个小组推荐各方面表现突出的若干名同学,参与 “读书班星”的综合评比活动。将获得殊荣的同学的先进事迹以及个人照片,由监督小组推荐校报刊登和在学校网站上传加以宣传,扩大影响力。同时把学生星级评比活动推向家委会,要求家长监督并引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启“新闻坊”“谈天说地”等读书汇报活动,将学生课外阅读推入高潮。
二、创设空间,拓展阅读
要使学生有课外读物可读,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空间,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
(1)建立课外阅读的空间。对普通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优越的阅读条件。有的农村学校没有图书室,没有互联网,学生家里没有很多藏书,仅有的一两本课外书也是学生过生日时大人们买的礼物。甚至有的四年级学生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可是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为学生创建班级图书角,作为课外阅读的基地。班级的图书角里已经有了七十八册图书,人均将近二册图书。再指定专人负责借阅,周一的中午借书,还书的时间则不限制。到了下学期,再和其他班级的图书角交换图书。图书角的建立,把分散的图书集中了起来,使学生们一下子拥有了很多的图书,达到了资源共享。我要求每人每周至少读一本,可以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可以写一写读书的体会,写得好的经教师批阅后再抄到“班级优秀作文簿”上。
(2)推荐课外读物。根据教学的需要推荐课外读物。①推荐与文本内容有关的书籍。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向学生介绍《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一书,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巩固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②推荐与文本体裁相同的读物。这是由点及面的延伸。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感受童年的快乐。
三、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泛读法。尼采说:“读书,是在别人的知识与心灵中散步。”读书可以说是无止境的,但读书也有一定的境界。教师要将听、说、读、写训练有机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应尽量多读些有益的书,对于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或者浅显易懂的书,只要“随便翻翻”就行,大致了解其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精彩的情节或自己需要参考的内容,必须认真仔细翻阅其内容;有时也可以只阅读文章的摘要或提示,或者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段,使其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也可以采用快速阅读法,以较快的速度把全篇浏览一遍,大概了解文章内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读书笔记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学生读好书,读懂书,读了有用,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指导学生随时把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摘录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会表达事物的方法。还可以结合个人现实经历写些读后感及体会,来提高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有些课文还可以学习续编故事,改编故事,像《小摄影师》一文,在课堂教学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当小摄影师忘记了带胶卷没为高尔基拍照成功之后,当天晚上会不会再一次去找高尔基拍照?这样,通过续编故事的追问,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开发,从而使学生阅读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兴华.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途径[J].文教资料,2010(36) .
[2]张玉芬.让阅读成为开启心智的钥匙[J].新课程(综合版),2012(9).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沟头小学)
关键词:课外;阅读;引领;习惯
一、激发兴趣,促进阅读
(1)活动激趣。教师针对学生喜爱的阅读内容,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例如,开学初,教师利用学生们暑假读的课外书在班级内开展了一次“好书推荐”的活动,学生们拿着自己最爱读的课外书走上了讲台,《小故事大智慧》《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昆虫记》……书的种类可真不少,看着学生们介绍时那得意自豪的神情,听着他们绘声绘色的精彩片段朗读,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们仍意犹未尽。
(2)评比激趣。在班级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策划并积极开展“新星闪烁”等生动有趣的综合性评比活动。师生制订周密、操作性强的评比方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活动、家庭等三个方面的表现入手,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比,并选出学生代表进行监督。推选出“进步星”“新苗星”“成长星”若干名进行表彰,并把这些优秀学生的照片贴在班级荣誉栏内,大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各个小组推荐各方面表现突出的若干名同学,参与 “读书班星”的综合评比活动。将获得殊荣的同学的先进事迹以及个人照片,由监督小组推荐校报刊登和在学校网站上传加以宣传,扩大影响力。同时把学生星级评比活动推向家委会,要求家长监督并引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启“新闻坊”“谈天说地”等读书汇报活动,将学生课外阅读推入高潮。
二、创设空间,拓展阅读
要使学生有课外读物可读,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空间,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
(1)建立课外阅读的空间。对普通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优越的阅读条件。有的农村学校没有图书室,没有互联网,学生家里没有很多藏书,仅有的一两本课外书也是学生过生日时大人们买的礼物。甚至有的四年级学生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可是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为学生创建班级图书角,作为课外阅读的基地。班级的图书角里已经有了七十八册图书,人均将近二册图书。再指定专人负责借阅,周一的中午借书,还书的时间则不限制。到了下学期,再和其他班级的图书角交换图书。图书角的建立,把分散的图书集中了起来,使学生们一下子拥有了很多的图书,达到了资源共享。我要求每人每周至少读一本,可以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可以写一写读书的体会,写得好的经教师批阅后再抄到“班级优秀作文簿”上。
(2)推荐课外读物。根据教学的需要推荐课外读物。①推荐与文本内容有关的书籍。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向学生介绍《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一书,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巩固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②推荐与文本体裁相同的读物。这是由点及面的延伸。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感受童年的快乐。
三、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泛读法。尼采说:“读书,是在别人的知识与心灵中散步。”读书可以说是无止境的,但读书也有一定的境界。教师要将听、说、读、写训练有机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应尽量多读些有益的书,对于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或者浅显易懂的书,只要“随便翻翻”就行,大致了解其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精彩的情节或自己需要参考的内容,必须认真仔细翻阅其内容;有时也可以只阅读文章的摘要或提示,或者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段,使其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也可以采用快速阅读法,以较快的速度把全篇浏览一遍,大概了解文章内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读书笔记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学生读好书,读懂书,读了有用,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指导学生随时把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摘录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会表达事物的方法。还可以结合个人现实经历写些读后感及体会,来提高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有些课文还可以学习续编故事,改编故事,像《小摄影师》一文,在课堂教学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当小摄影师忘记了带胶卷没为高尔基拍照成功之后,当天晚上会不会再一次去找高尔基拍照?这样,通过续编故事的追问,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开发,从而使学生阅读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兴华.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途径[J].文教资料,2010(36) .
[2]张玉芬.让阅读成为开启心智的钥匙[J].新课程(综合版),2012(9).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沟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