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莓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营养丰富,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同时草莓果实鲜红美艳,柔软多汁,甘酸宜人,是水果中难得的色香味俱佳者,被誉为“水果皇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草莓市场需求正在迅速膨胀,发达国家草莓销量在鲜果中一直稳居前三位,草莓也是价格最高的水果之一,被称为“贵族水果”。近年来,我国草莓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全世界草莓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草莓也成为我国水果发展最快的新兴果种。然而,市场需求缺口依然巨大,草莓价格连年攀升;因此,发展草莓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现以安徽省阜阳地区大棚草莓栽培为例,阐述草莓大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在安徽阜阳地区,草莓利用大棚覆盖进行栽培,一般可在11月中下旬开始上市,陆续采收到次年5月份,采收期长达6个月,亩产量可达2500公斤,上市正值水果生产淡季,又逢元旦、春节,单价较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1.栽植地的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土壤性能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黑褐色沙壤土,微酸性或中性的地块。同时要着重于防寒、保温,选择向阳避风,空旷,没有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阴的地块。
2.栽植地的规划东西延长向,对称式排列,大棚宽7米,长75~80米左右,棚头间距3~4米,棚间距3米左右。
3.品种选择选择休眠期短,休眠浅,花芽形成容易,抗低温、抗病、早熟、丰产优质的鲜食草莓品种。如:丰香、红颜、童子一号等,阜阳地区栽培品种多为丰香。
4.整地作垄栽植地忌重茬。应选择东西走向,宽7米,长75~80米左右。两种植地之间应留间距3米左右。8月初平整土地,每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腐熟饼肥150公斤,三元硫酸钾型复合肥和磷肥各50公斤,适当施生物菌肥4~5公斤。土壤采取不同方向深耕25厘米以上,耙匀整平作垄,采取南北向深沟高畦,畦面宽55厘米,畦沟宽20厘米,沟深20厘米,畦面要求尽量平整,以便随时浇水或追肥。
5.定植秧苗长到4叶1心时即可移栽,一般假植苗在9月上旬,不假植在8月下旬移栽。宜选择阴天或下午4点以后带土坨移栽,减少根系损伤,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每畦栽两行,行距30~35厘米,株距10~15厘米,每亩栽10000~12000株。定植时要注意定植方向,应把弓背向外,将来花序抽向畦两侧,通风透光,果实着色好,便于采摘。
6.田间管理
(1)覆膜与扣棚:草莓活棵后,将滴管铺在畦中间。畦面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地膜后立即破膜提苗,苗边缘展平压实。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还可以防止土壤对果实污染,提高商品质量。也可显著减少杂草生长。夜间气温(最低气温)降到8~10℃的时候,开始覆盖大棚,一般在霜降节气时开始扣棚。进入冬季,要注意天气变化,外界最低气温零度时加盖草帘,0~5℃时加盖防护膜。
(2)温、湿度管理:在盖膜初期,促进花芽发育,白天28~30℃,超过30℃要及时放风,夜间保持8~10℃。现蕾期白天25~28℃,夜间10~12℃。开花期白天23~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白天20~25℃,夜间6~8℃。采果期,白天20~25℃,夜间5~7℃。室温高低通过揭盖草帘和扒放风口的大小来调节。开花期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相对湿度在60%~80%。
(3)水、肥管理:栽后7天内,前3天内早晚各浇一次水,后4天每天浇一次水,活棵后根据墒情确定浇水,原则是不旱不浇。从现蕾开始15天追肥一次,共追肥3次,以后每月追肥1次,每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5~10公斤,或硫酸钾型复合肥8~10公斤,随浇水追施。
(4)植株管理:每株草莓叶片保持8~10张,及时去除老、病、黄叶,减少养分消耗,确保养分集中供应果实,改善通风透光情况。在开花前,每个花序保留10~15朵花,幼果着色时及时疏去畸形果和病虫果,以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果率。每花序果实采收结束后,要及时摘除花茎,以节约养分。在植株整个生长期内都要及时摘除匍匐茎。
7.放蜂传粉在草莓开花3~5天把蜂箱放入棚内,按1株草莓1只蜜蜂的比例放养,蜂箱离地面15厘米,出入口向阳光射入方向,放蜂后棚温保持在22度左右,放蜂期间不能使用任何农药。
8.主要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病菌随种苗越冬,从叶面侵入,随风、水传播。主要危害叶、花、果梗和果实。发病初期,叶面上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加重,叶缘向上卷起,叶片呈汤勺状,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粉状物和暗色污斑。花蕾受害,花瓣不能正常开放,幼果不能正常膨大。果实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气温15~27℃,湿度在40%~80%的条件下有利病害发生。栽种过密,偏施或重施氮肥,病害严重。农抗120、百菌清、粉锈宁、甲托、世高、福星、农丰灵、仙生等药剂均可,注意交替用药。发病重时可用百菌清3两加粉锈宁2两掺锯末熏,7~8天一次,连续3次。
(2)灰霉病:发生普遍,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可减产50%,在采收后可继续为害,引起烂果。主要危害叶、花、果梗和果实。在叶上发病时,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时病部微呈轮纹。干时病部褐色干腐,湿润时叶面背部出现乳白色茸毛状菌丝团。果实受害,最初出现油渍状淡褐色小斑点,进而斑点扩大,全果变软,出现灰色霉状物。田间湿度是决定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过度密植,偏施或重施氮肥,造成枝叶繁茂,行间郁闭,土壤湿度大,有利病害发生;通风不及时,滴露重,发病也重;连作田重茬田发病也重。扑海因、农利灵、福美双、施佳乐、达科灵、速克灵等喷雾,注意交替用药。严重时用速克灵烟剂半斤熏蒸,7~8天一次,连续3次。
(3)畸形果:果型不正,过肥或过瘦,扁平,呈鸡冠状,都属畸形。由授粉不完全引起。外部因素:授粉昆虫少;温度不适,开花授粉期,如果温度低于10℃,不利花药的开裂和授粉,高于45℃引起授粉不良;开花期间喷药,可引起当天和次日开的花形成畸形果。内部因素:品种雌雄发育不良;花朵处于花序不同位置,雌雄发育不一致,导致授粉不完全。对此,应选育育性高的品种,育性低的品种要适当搭配育性高的品种;放蜂,合理调控棚室温度,疏花疏果;减少用药次数,一定需要用药,要避开花期,在花前或花后用药。
(4)白化果:在草莓生产中时有发生。果实褪绿后不能正常着色,果肉呈杂色、粉红色和白色,果面上的种子周围有一圈轻度红色,红色以外仍是白色。果实没味、果软、外观差,并很快腐烂。不是病菌引起的,是由光照不足,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生长过旺,温度不适等造成。生产上应加强管理,合理调控温度,合理搭配肥料使用。
9.采收当果实表面着色70%以上时即可采收,采收所用容器要浅,底部要平,内衬海绵或其他软的衬垫物。采收一般应在傍晚天气转凉后进行。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萼片及果面,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危害。采收时轻摘轻放轻运,勿随意翻动。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农广校
李士听王燕娜 张宏 谭峰
在安徽阜阳地区,草莓利用大棚覆盖进行栽培,一般可在11月中下旬开始上市,陆续采收到次年5月份,采收期长达6个月,亩产量可达2500公斤,上市正值水果生产淡季,又逢元旦、春节,单价较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1.栽植地的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土壤性能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黑褐色沙壤土,微酸性或中性的地块。同时要着重于防寒、保温,选择向阳避风,空旷,没有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阴的地块。
2.栽植地的规划东西延长向,对称式排列,大棚宽7米,长75~80米左右,棚头间距3~4米,棚间距3米左右。
3.品种选择选择休眠期短,休眠浅,花芽形成容易,抗低温、抗病、早熟、丰产优质的鲜食草莓品种。如:丰香、红颜、童子一号等,阜阳地区栽培品种多为丰香。
4.整地作垄栽植地忌重茬。应选择东西走向,宽7米,长75~80米左右。两种植地之间应留间距3米左右。8月初平整土地,每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腐熟饼肥150公斤,三元硫酸钾型复合肥和磷肥各50公斤,适当施生物菌肥4~5公斤。土壤采取不同方向深耕25厘米以上,耙匀整平作垄,采取南北向深沟高畦,畦面宽55厘米,畦沟宽20厘米,沟深20厘米,畦面要求尽量平整,以便随时浇水或追肥。
5.定植秧苗长到4叶1心时即可移栽,一般假植苗在9月上旬,不假植在8月下旬移栽。宜选择阴天或下午4点以后带土坨移栽,减少根系损伤,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每畦栽两行,行距30~35厘米,株距10~15厘米,每亩栽10000~12000株。定植时要注意定植方向,应把弓背向外,将来花序抽向畦两侧,通风透光,果实着色好,便于采摘。
6.田间管理
(1)覆膜与扣棚:草莓活棵后,将滴管铺在畦中间。畦面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地膜后立即破膜提苗,苗边缘展平压实。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还可以防止土壤对果实污染,提高商品质量。也可显著减少杂草生长。夜间气温(最低气温)降到8~10℃的时候,开始覆盖大棚,一般在霜降节气时开始扣棚。进入冬季,要注意天气变化,外界最低气温零度时加盖草帘,0~5℃时加盖防护膜。
(2)温、湿度管理:在盖膜初期,促进花芽发育,白天28~30℃,超过30℃要及时放风,夜间保持8~10℃。现蕾期白天25~28℃,夜间10~12℃。开花期白天23~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白天20~25℃,夜间6~8℃。采果期,白天20~25℃,夜间5~7℃。室温高低通过揭盖草帘和扒放风口的大小来调节。开花期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相对湿度在60%~80%。
(3)水、肥管理:栽后7天内,前3天内早晚各浇一次水,后4天每天浇一次水,活棵后根据墒情确定浇水,原则是不旱不浇。从现蕾开始15天追肥一次,共追肥3次,以后每月追肥1次,每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5~10公斤,或硫酸钾型复合肥8~10公斤,随浇水追施。
(4)植株管理:每株草莓叶片保持8~10张,及时去除老、病、黄叶,减少养分消耗,确保养分集中供应果实,改善通风透光情况。在开花前,每个花序保留10~15朵花,幼果着色时及时疏去畸形果和病虫果,以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果率。每花序果实采收结束后,要及时摘除花茎,以节约养分。在植株整个生长期内都要及时摘除匍匐茎。
7.放蜂传粉在草莓开花3~5天把蜂箱放入棚内,按1株草莓1只蜜蜂的比例放养,蜂箱离地面15厘米,出入口向阳光射入方向,放蜂后棚温保持在22度左右,放蜂期间不能使用任何农药。
8.主要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病菌随种苗越冬,从叶面侵入,随风、水传播。主要危害叶、花、果梗和果实。发病初期,叶面上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加重,叶缘向上卷起,叶片呈汤勺状,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粉状物和暗色污斑。花蕾受害,花瓣不能正常开放,幼果不能正常膨大。果实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气温15~27℃,湿度在40%~80%的条件下有利病害发生。栽种过密,偏施或重施氮肥,病害严重。农抗120、百菌清、粉锈宁、甲托、世高、福星、农丰灵、仙生等药剂均可,注意交替用药。发病重时可用百菌清3两加粉锈宁2两掺锯末熏,7~8天一次,连续3次。
(2)灰霉病:发生普遍,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可减产50%,在采收后可继续为害,引起烂果。主要危害叶、花、果梗和果实。在叶上发病时,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时病部微呈轮纹。干时病部褐色干腐,湿润时叶面背部出现乳白色茸毛状菌丝团。果实受害,最初出现油渍状淡褐色小斑点,进而斑点扩大,全果变软,出现灰色霉状物。田间湿度是决定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过度密植,偏施或重施氮肥,造成枝叶繁茂,行间郁闭,土壤湿度大,有利病害发生;通风不及时,滴露重,发病也重;连作田重茬田发病也重。扑海因、农利灵、福美双、施佳乐、达科灵、速克灵等喷雾,注意交替用药。严重时用速克灵烟剂半斤熏蒸,7~8天一次,连续3次。
(3)畸形果:果型不正,过肥或过瘦,扁平,呈鸡冠状,都属畸形。由授粉不完全引起。外部因素:授粉昆虫少;温度不适,开花授粉期,如果温度低于10℃,不利花药的开裂和授粉,高于45℃引起授粉不良;开花期间喷药,可引起当天和次日开的花形成畸形果。内部因素:品种雌雄发育不良;花朵处于花序不同位置,雌雄发育不一致,导致授粉不完全。对此,应选育育性高的品种,育性低的品种要适当搭配育性高的品种;放蜂,合理调控棚室温度,疏花疏果;减少用药次数,一定需要用药,要避开花期,在花前或花后用药。
(4)白化果:在草莓生产中时有发生。果实褪绿后不能正常着色,果肉呈杂色、粉红色和白色,果面上的种子周围有一圈轻度红色,红色以外仍是白色。果实没味、果软、外观差,并很快腐烂。不是病菌引起的,是由光照不足,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生长过旺,温度不适等造成。生产上应加强管理,合理调控温度,合理搭配肥料使用。
9.采收当果实表面着色70%以上时即可采收,采收所用容器要浅,底部要平,内衬海绵或其他软的衬垫物。采收一般应在傍晚天气转凉后进行。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萼片及果面,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危害。采收时轻摘轻放轻运,勿随意翻动。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农广校
李士听王燕娜 张宏 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