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能使学生心理处于最低焦虑状态,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特定情景,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认知课本的内容和知识要点,拓宽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景教学法”的含义
情景是指某个场合的具体情况和景象。政治课情景教学法,就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强调智能的发展,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实施立体结构,设置课堂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一种开放的双向探讨,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和指导行为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教学方法。
二、“情景教学法”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最早的提出者皮亚杰认为:智慧不是起源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个体对周围环境的行为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景下在多媒体创设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三、“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1.创设需要情景,“以需生思”,形成探究的认识心理
兴趣来源于需要。社会和学校向学生提出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学生已有的身心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形成学生发展的内因。事物是发展的,人的需要也会不断变化,一种需要满足了,另一种新的需要又产生。学生正是在这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身心水平,获得自身的发展。在授课时教师要根据社会和教育要求,为培养学生尚未出现或正在形成的需要而提供诱因,激发学生需要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例如在讲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欣赏了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空的视频,展现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过程。同时,我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遗憾:我国的航天客机完全都是从国外购买的,我们没有自己的大飞机,用个比喻,我们需要生产出两亿双鞋子或一亿条裤子才能换回一架大飞机,未来我国需要两千四百多架大飞机,难道还要靠从国外购买吗?这时的课堂上学生们的爱国情感油然升起,渴望知识的需求猛然迸发,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我们制造自己的大飞机。”课堂气氛走向高潮。
2.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思”,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从现代思维科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生疑(设疑)——质疑——释疑——再生疑的动态过程。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教师的任务就是科学地运用好这个循环锁链,精心设疑,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智力潜能。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讲授“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课时,我给出学生一则资料,“2007年7月18日,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的袭击。据当地官方最新统计,截至20日下午济南市遇难人数已升至26人,失踪6人,受伤171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达12.3亿元。一场急雨,竟然给一个繁华的都市酿成如此大灾?除了气象原因,还应考虑到什么因素?”学生们看了资料,沉默良久,终于怀着沉重的心情,一一的提出了“城建防灾减灾体系底子不牢”、“城市应急机制脆弱”以及呼吁“现在是考量一个城市防灾减灾的硬件系统的时候了,但愿济南‘雨祸’能给所有北方干旱少雨的城市敲响一记警钟”。
3.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以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传说、寓言、成语、笑话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录像、音乐等,能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4.创设实践体悟型情景,升华所学知识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会思维的过程。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发展思维的过程,达到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利用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目的。实践体悟型的教学情景能让每位学生都亲自参与,积极思考,可以充分暴露和展现学生思维进程中的矛盾,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去解决矛盾,同时使学生深化知识、升华思想、内化行动。
总之,情景教学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政治课的教学信度,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
(责任编辑 罗国干)
一、“情景教学法”的含义
情景是指某个场合的具体情况和景象。政治课情景教学法,就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强调智能的发展,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实施立体结构,设置课堂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一种开放的双向探讨,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和指导行为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教学方法。
二、“情景教学法”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最早的提出者皮亚杰认为:智慧不是起源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个体对周围环境的行为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景下在多媒体创设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三、“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1.创设需要情景,“以需生思”,形成探究的认识心理
兴趣来源于需要。社会和学校向学生提出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学生已有的身心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形成学生发展的内因。事物是发展的,人的需要也会不断变化,一种需要满足了,另一种新的需要又产生。学生正是在这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身心水平,获得自身的发展。在授课时教师要根据社会和教育要求,为培养学生尚未出现或正在形成的需要而提供诱因,激发学生需要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例如在讲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欣赏了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空的视频,展现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过程。同时,我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遗憾:我国的航天客机完全都是从国外购买的,我们没有自己的大飞机,用个比喻,我们需要生产出两亿双鞋子或一亿条裤子才能换回一架大飞机,未来我国需要两千四百多架大飞机,难道还要靠从国外购买吗?这时的课堂上学生们的爱国情感油然升起,渴望知识的需求猛然迸发,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我们制造自己的大飞机。”课堂气氛走向高潮。
2.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思”,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从现代思维科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生疑(设疑)——质疑——释疑——再生疑的动态过程。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教师的任务就是科学地运用好这个循环锁链,精心设疑,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智力潜能。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讲授“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课时,我给出学生一则资料,“2007年7月18日,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的袭击。据当地官方最新统计,截至20日下午济南市遇难人数已升至26人,失踪6人,受伤171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达12.3亿元。一场急雨,竟然给一个繁华的都市酿成如此大灾?除了气象原因,还应考虑到什么因素?”学生们看了资料,沉默良久,终于怀着沉重的心情,一一的提出了“城建防灾减灾体系底子不牢”、“城市应急机制脆弱”以及呼吁“现在是考量一个城市防灾减灾的硬件系统的时候了,但愿济南‘雨祸’能给所有北方干旱少雨的城市敲响一记警钟”。
3.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以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传说、寓言、成语、笑话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录像、音乐等,能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4.创设实践体悟型情景,升华所学知识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会思维的过程。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发展思维的过程,达到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利用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目的。实践体悟型的教学情景能让每位学生都亲自参与,积极思考,可以充分暴露和展现学生思维进程中的矛盾,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去解决矛盾,同时使学生深化知识、升华思想、内化行动。
总之,情景教学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政治课的教学信度,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
(责任编辑 罗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