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画的发展

来源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fh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浓重的一笔,笔者将针对文人画的具体含义,文人画发展中体现出“书画一律”的特点,以及中国画中“书画同源”与文人画的关系进行讨论。同时也探讨了“六法”论,“南北宗”论对中国文人画产生的影响等。
  关键词:文人画 书画一律 六法 南北宗
  谈起中国古代文人画,目前在我国以探讨得比较多的问题为文人画中的“书画一律”之观点,以及中国文人画与西方绘画之比较较为常见。
  中国文人画中的“书画一律”,从字面上解析,可以简单地解答为,“书”即书法,即指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相通的。“书画一律”主要是指书法与绘画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上能产生共鸣,是一致的。
  古人很早就提出了“书画同源”的观点,认为中国书法与绘画的起源是一样的。书画同源也为中国文人画中关于书画一律观点奠定了理论依据。
  一、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历史由来
  (一)文人画的含义
  文人画即文人的绘画,最早文人画被称为“士夫画”,它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种类,也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它有别于传统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它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样式或风格体系,及其注重画家自身的笔墨趣味,不追求绘画的形似,同时也沿袭了我国古代绘画诗、书、画、印一体的特点。
  (二)文人画的起源
  中国文人画最早形成于宋代,发展到明清时达到了顶峰。最早提出“士夫画”这个词的正是北宋的苏轼,到了元初赵孟頫等人开始使用了“士夫画”的这个概念,且文人画画家的身份多为文人士大夫。到了明代晚期时,著名的书画理论家董其昌则更进一步提出了“文人之画”的概念,他以“南北分宗说”为基础,认为文人画就是南宗画。
  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家必须要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三)文人画的特点
  中国文人画在取材上有着一贯的特点,常为梅、兰、竹、菊,以及花鸟,山水或者木石等等。文人画家们多以这些绘画的题材借物寓情。他们崇拜拥有高尚情操的人,对当时社会中出现的腐败之气嗤之以鼻。同时他们也利用这些题材,画出自己的理想、抱负,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些苦闷。
  从文人画本身的风格特点上可以看出,文人画更为强调画家自身的笔墨情趣,舍弃形似,追求神似,即神韵。同时文人画对画家本身的文化造诣要求颇高,需要画家的文学,书法技艺及画中意境的营造等有一定的领悟。
  二、文人画中的“六法” 与“书画一律”的关系
  (一)书画一律之“书画同源”
  “书画一律”是指书法和绘画为相通之物,而“书画一律”的理论依据则来源于“书画同源”。“书画同源”指书法和绘画的起源是相同的,这种论点得到了许多赞同的声音。
  最早赞成“书画同源”的倡导者可以追溯到魏的曹植:盖画者,鸟书之流也[1]。唐代在理论和技术上都为人物画的出现作了一定的准备,张彦远则在历代名画录中记录到:周官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2]。
  (二)从“六法”到“书画一律”
  大家熟悉的“六法”论,是由南齐的谢赫提出,而“六法”的出现,直接成为了中国古代书画的技术风向标。何为“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3]。
  “六法”解释了一幅优秀的作品应当在神韵,用笔方法,象形,色彩,构图,临摹上都要具备一定的认识,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书法的学习,书法也是需要对用笔,神韵,临摹,构图上等具备一定的认知。
  “六法”的出现,有再一次的丰富了“书画同源”这一理论,证明了书法与绘画具备着一样的本质与相同的审美趣味。
  (三)文人画与“六法”
  文人画的精髓可以说是“重情重意”,这一点与“六法”的重点相似,“六法”开篇提起的“气韵生动”同样强调绘画的内在精气神,强调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意。谢赫曾说过:“卫协之画。虽不赅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众雄,旷代绝笔。”可谓清晰地表述了对绘画追求神韵的要求。
  三、“南北宗”对中国文人画的影响
  (一)“南北宗”论的形成
  “南北宗”论的倡导者是明朝的董其昌。此“南北宗”论是针对绘画而谈,它与佛教禅宗中的“南北宗”论亦有一定联系。禅宗中提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形成鲜明对比,对前者多为赞扬,强调人的内心想法,而绘画中的“南北宗”亦是如此。
  “南北宗”的理论形成同样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朝廷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很多官员选择避世,而董其昌就是其中之一,他退出官场后,醉心于绘画,并把唐代之后的山水绘画分成了“南北宗”。
  (二)“南北宗”论的特点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主要特点在于:山水画自唐以来就分为南北两个宗派。崇“南宗”贬“北宗”,“南宗”高于“北宗”。董其昌认为“南宗”绘画重意,而“北宗”绘画偏重于形,从而提倡“南宗”而贬低“北宗”。此外,他还认为山水画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表现形式、表现技法的问题,即用笔的方法,用墨以及着色的区别等。
  (三)“南北宗”论与“书画一律”之间的联系
  明代文人画的代表为“吴门画派”,吴门画派提倡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从技法上弱化对自然景物的写实描绘,重视笔墨技法上的创新与表现。“吴门画派”通过“南北宗”论扩大了当时的艺术影响力。
  “南北宗”的出现对于当时主攻工笔山水的画派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力,原本画风细腻扎实的浙派画家却被贬低为匠气颇重等。“南北宗”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出现在中国画的舞台上。
  “书画一律”论强调书法与绘画从本源上是相同的,而这种一致从某种意义上强调的是神韵,表达的情意上是一致的,而“南北宗”论下的绘画、书法作品中,同样透漏着“书画一律”这一的特点。   四、“书画一律”发展下的文人画
  (一)线条的艺术
  中国画向来是“线条的艺术”,它注重书法用笔也可以用“六法”中的“骨法用笔”来解释。郭若虚曾说过:“故说者谓王右军喜鹅,意在取其转项如人之执笔转腕以结字,此正与论画用笔同。故世之人多谓:善书者往往善画,盖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4]。”这他为了表明“书画一律”中书法和绘画在用笔上是共通的特点。文人画同样再一次实现了把“书画一律”中书法用笔的书写性、抒情性的特点使用到绘画中,并伴随着文人画进入了鼎盛时期。
  (二)“书画一律”对文人画的影响
  宋时,人们普遍都崇尚书画之风,其中,书法俨然摆脱掉前人严谨之余抒情达意却不够的特点,书法的这种发展,同样也使得人们把绘画参与到这种改变中来,大家都意识到,可以把绘画中抒情部分无限的扩大。
  宋代尚意,常把自身的想法植入到绘画作品中,如同在绘画中打上了自己的心灵印记,以此来表达画家内心的思想以及个人的修养和情操等。诗、书、画、印的统一,也完美的诠释了文人画对于以书入画的重要性,这样的特性使得文人画画家们必定是注重学识、修养、气质乃至自身的品格的人。大家所熟知的,苏轼的《枯木竹石图》和米芾的《珊瑚贴》,已然用行草入画抒情达意,发展至元初时,赵孟颊更是明确提出了“书画同笔”的理论。
  文人画到元代时,题材多变为梅、兰、竹、菊以及松、石等,由于元代的历史背景,使得文人大部分产生了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用书画来表达清高坚贞的品格。元四家中的倪瓒更是说到:“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5],他用画竹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结之气。
  文人画画家看重的“书画同源”,即“书画一律”。他们对于其中书画抒情达意的表达甚为注重。赵孟颊的书画中,以八法入画,以此来抒发自己知音难寻,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文人画发展到明清时,已经成为了主流绘画,并达到了顶峰,从“明四家”“四王”“四僧”“扬州八怪”等,无不体现着文人画“重情重意”的特点。清代时,文人画更是在风格上和笔墨上出现了大胆的创新,其中“四僧”中以朱耷、石涛最为突出。八大山人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且造形夸张,意境冷寂却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石涛的书法中,楷书中融入了隶书,笔法怪异中透着淳朴,从他的书画中就能看出此人洒脱叛逆的个性。
  简而言之,文人画的发展反映的是每个时代的发展,它适应时代的需要,无论文人画如何的变化,如何的创新,它自身的本质特征不会改变。文人画始终保持着以意入画,借物抒情的特点,同样文人画也延续了中国画“书画一律”的传统,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会使文人画在新的历史舞台上书写新的灿烂篇章。
  参考文献:
  [1][魏]曹植.画赞序[c].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2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C].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27
  [3][明]宋濂.画原[c].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95
  [4]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c].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55.
  [5]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J],绘学杂志,1992:2
  作者简介:
  冯丹,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013级在职研究生,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助理教师。研究方向:高职美术。
其他文献
摘要: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去繁就简,以精为美。但齐白石画作中的童趣从何而来呢。兴趣盎然,于是便拿来研究一番。一个人的作品如何,特点怎样,总是与他的生活、人生阅历分不开的,甚至起到决定性的因素。从画家的生平经历、画面表达,以及他的美学观点、绘画风格的来源,还有他对于后人学者而言的实践者的忠言来欣赏、看待这个艺术家具有重要意义。如此,一个真实的、有灵气的,并且富有灵魂的白石便真的呈现在我
期刊
作者简介:  郭璇,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期刊
作者简介:  杜星星,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期刊
摘 要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在整个西方绘画史的发展过程中,象作为做诶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始终贯穿于西方绘画的各个时期中,具有超越性、抽象等特征,在不同美术发展时期中,充当着画家与欣赏者之间思想交流的媒介。贾克梅蒂置身于西方艺术变革的激流中。  关键词:绘画艺术 贾克梅蒂 创作雕像 具象性 发展  一、具象性绘画的传承与发展  从达达主义到超现实主义,现代西方绘画走上了一条侧重观念的道
期刊
摘 要: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我国古代的蒙学在文字产生时就已经开始萌芽,而一直贯彻蒙学教育始终的是书法教育。然而,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书法的实用性已被钢笔和电脑取代,这给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带来巨大的隐患和危机。因此,书法教育尤为必要,而对于作为文化传承主要力量的中小学生来说,书法教学实践更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书法;文化传承;蒙学;中小学
期刊
陈林(原名陈琳),安徽合肥人。200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为教育部高校美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安徽省工笔画艺委会副主任,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当代“新工笔”代表画家。2000-2001年、2005年分别为美国中部华盛顿大学美术系访问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工笔创作与研究,作品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其中《红豆角·红蜻蜓》获2002年“纪念毛泽东
期刊
摘 要:阿文书法艺术蕴含着深刻的民族审美文化思想,由于其书法工具较特别,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阿文书法艺术在民间工艺用品上的使用,表现了回族独特的艺术观、审美观,能强烈感受到宗教信仰和民族融合所赋予它们的特色和魅力。  关键词:阿文书法 民间工艺 美术用品 回族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艺术规划课题,编号:14NXYCFB38]  阿文书法是阿拉伯文书法的简称,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之一。阿文书
期刊
记得有次与化建国闲聊,他说画画其实是件有趣和无趣的事情。初听之下,不禁愕然,同一件事情为何既有趣又无趣?或许是看出了我心中的疑惑,化建国给出了如下解释:绘画的语言和风格是难以控制的,受制于创作者的心情、阅历和修养,因此在创作中要不断调整,才能准确表达自己在某个阶段的内心感悟,这是有趣的。倘若一味重复自己,纵然技法娴熟精湛,却也像是从树上掉落的果子——烂透了,这便无趣了。  诚如斯言,人在不同的年龄
期刊
作者简介:  易玲,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徐菲,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期刊
“变涂”,又称犀皮、西皮、波罗漆、虎皮漆,是填漆技法的一种,此技法起于唐朝,在宋朝时十分流行,制作出的图案取决于表面起皱和点纹高低起伏的变化。此技法最早在我国古代称之为“彰髹”。  《髹饰录》中曾有扬明的注释:“凡一切造物,禽羽、兽毛、鱼鳞、介甲,有文彰者皆象之,而极仿模之工。巧为天真之文,故其类不可穷也。”这里“彰”的意思是在漆艺的制作中,利用禽羽、兽毛、鱼鳞、介甲等自然物在变涂当中充当起纹的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