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住宅商品化制度的改革,住宅已作为一种商品呈现在购买者的面前,为了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设计出能够适应购买者家庭人口结构、家庭生命周期以及家庭生活方式等未来变化的住宅空间势在必行。本文对其阐述。
关键词:住宅建筑 设计案例
中图分类号:TU113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住宅形式的演变历程
1、 从建国起到改革开放前大约30年时间里,新制度的建立对城市住宅的政策性干预,促使城市住宅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对基本住房的需求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低下,人口众多,住宅的建设量受限制,因此出现了居住面积小、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此时住宅空间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将有限的居住空间划分成更多的房间,以满足男女分室、长幼分室等的基本需求,属于单纯对“量”的增长的低等需求。这一时期的建筑受到苏联的影响,住宅采用单元式平面,走廊式布局,为了降低造价,住宅一般加大进深,减小开间尺寸。另外,这一时期住宅还增加了独立房间,改善了厨卫条件。有独立的厨房,但需使用公共的卫生间,服务设施比较齐备,但较为拥挤(如图1)
图1 1949年一1978年典型住宅平面
2、 到了20世纪末期,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均居住面积也逐年上升,从1979年的3.9m2到1989年的9.8m2增长了2.5倍。所以这一阶段的空间应变设计的目的是在拥有一定居住面积基础上,开始向居住质量方向转移。如图2所示,这一时期住宅的特点是:住宅开始重视起居空间的作用,食寝分离,就餐空间开始从“混合空间”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为空间,这种独立就餐空间主要是通过把住宅中部的走廊扩大成“小方厅”来实现的。另外,每户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且厨房、卫生间面积适当加大(厨房不小于4m2) .
图21979年一1989年典型住宅平面
3、1990年至2010年,伴随着人们居住观念和住房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现代居住文化产生新的追求,并对我国的住宅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住宅建设进入“质”、“量”并举发展时期,由追求数量转为讲求质量、由粗放型向精品型转换,并开始重视住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如图3所示,这一时期住宅的特点表现为:充分利用面积和空间,住宅功能独立化,形式多样化;客厅逐渐变大,房间要有直接采光,做到明厅、明卧和明厨甚至还包括明卫。
图3 1990年一2010年典型住宅平面
4、2010年至今,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家庭结构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住宅的建设及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住宅发展实行合理的控制,在注重住宅的面积、质量和资源相平衡的同时,突出住宅设计的应变性设计是我们今后着重探讨的话题。
二、实例分析及评估
1、住宅空间应变设计案例
本文以一建筑面积44.6m2,使用面积近40m2的单身公寓为例(如图4),通过隔断、家具以及高科技三种方法的运用,来分析家庭短周期应变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住宅空间内厨卫空间由于管道位置固定原因不能隨意更换位置,所以设计时应考虑住宅中厨卫空间的位置以及如何布置厨卫空间最为合理或最为节省面积。如在住宅面积有限的家庭,为了获得更大的可自由划分的空间,在设计时一般会将厨卫空间集中布置。本案的单身公寓,居住面积有限,不可能同时拥有普通住宅所具备的六个构成空间,这就使得除了必须的独立空间外,其他空间要最大限度的融合在一起,共享同一空间。如图5所示,为了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居住者同一空间多种功能需求,本案通过①一③隔断墙将卫生行为空间以及家务行为空间两个独立空间集中布置于公寓入户门的位置,其余的公共行为空间、私人行为空间等不做具体的划分,共用一个空间。
图4住宅原始户型图
图5住宅空间构成图
图6为单身公寓的平面布置图,由于卫生行为空间和家务行为空间具有位置固定的特殊属性,很难做出较大的变化,所以本案例将重点放在余下的空间内。通过隔断、家具以及高科技手段三种方法实现单身公寓的短周期应变。
图6短周期应变分布区域图
(1)通过隔断实现空间应变
如图7所示,隔断①为具有书架功能的隔断,有效地分隔了两侧的空间,书架的高度灵活可变,通过隔断的高低变化可将两侧的空间做半隔离或完全隔离。隔断②为褶皱隔断,在方案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褶皱隔断的开合,打开或关闭储物空间和学习空间。
图7利用隔断实现空间应变
(2)通过家具变化实现空间应变
如图8所示,①为多功能床,通过折叠满足人们昼夜的生活变化,为朋友的聚会以及休闲娱乐提供了充足的空间;②为折叠餐桌,案例中将餐厅设置在距离厨房最近的区域,所用空间属于多功能区域。用餐时将其打开,用餐完毕可折叠收藏;③为带滑轮可伸展桌子,居住者办公学习时作为学习桌使用,当朋友聚餐时,可将桌子伸展开,移到居室中心位置。
图8利用家具实现空间应变
(3)利用高科技手段
为方便居住者休闲娱乐,在厨房与床子中间安装滑动轴,将投影设备安装在滑动轴上,通过连接笔记本或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或图案的调换,实现空间界而的变化。这样做可省去电视机及相关家具的使用节省了大量的空间,真正实现“家庭影院”。
图9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空间应变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通过隔断、家具及高科,技手段均能使单身公寓空间及功能发生迅速改变。图10图4-9为居住者通过短周期)应变手段使空间实现各种功能。居住者白天可以在家工作,工作之余坐在沙发进行休闲娱乐,如打开投影设备观看各种节目(如图10 );夜晚,居住者看书学习后,可将沙发打开形成床,躺在床上观看节目(如图11 );周末休息时,朋友可以经常聚在一起聊天、玩游戏,聚餐(如图12)
图10白天(休闲+工作)
图11夜晚(学习+休息)
图12周末(聚餐+游戏)
2、家庭长周期应变设计案例
本案例住宅户型建筑面积约70m2,使用面积近60m2,主人为经济条件不宽裕新婚夫妇,他们希望住宅能够长期居住,不想再次换房。所以本方案在设计时,希望通过调整住宅套型、房间之间的关系以及细部构造三种方法来应对家庭长周期应变,并配合一些短周期应变手法,来满足这个家庭从新婚夫妇到新生儿呱呱坠地再到孩子长大上学直至青年夫妇老去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住宅的需求。为更加清晰明一了的解释如何应变,案例中以家庭各个阶段的生活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分析。
(1)新婚期室内空间分隔
新婚夫妇购置的住宅,整个空间开间较大,除了卫生间和厨房的位置固定外,其余面积可进行自由分割。60m2的使用面积对于两人生活来说较为充足,在住宅设计中可以考虑囊括住宅空间六个构成区域(如图13所示),分别为公共行为空间(起居室和餐厅)、私人行为空间(主卧和客卧)、卫生行为空间、家务行为空间(厨房)、交通行为空间(过道)以及室内外过渡空间(阳台)。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按照以上功能分区布置了新婚夫妇的住宅平面图。
图13住宅空间构成图
新婚初期,只有新婚两个人夫妇两人居住,对空间的要求相对简单,在使用面积60m2的限制下,要求房间拥有主卧、客卧、起居室、餐厅、卫生间以及厨房必备功能空间。图14中①一⑦为新增墙体可将原住宅空间划分成以上几个功能空间。
图14新婚时期室内空间布置图
(2)育婴期室内空间分隔
这一时期,女主人身体虚弱,家务繁多,除了夫妇的父母过来照顾外,也会请保姆照顾家里的日常生活。所以,这一时期需要增加两个房间,即老人房和保姆房。见图15,为保证住宅满足居住需求,在空间设计时,可将次卧室与老人房和保姆房的位置做空间置换。将原来的次卧改变为起居室,这时可将隔墙②拆除,隔墙③向主卧推移,扩大起居室的面积。另外,将原起居室的位置通过隔墙⑧分隔成两部分的,与隔墙④围合成保姆房。增加隔墙⑨,与隔墙⑧围合成老年房。
图15育婴时期室内空间布置图
(3)学习期室内空间分隔
这一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具备认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保姆房在这一阶段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独立的学习空间和玩耍空间,儿童房和书房取代老人房和保姆房成为学习期室内所必备的功能间。在设计时,为了扩展空间,避免拥堵感可将原①移到②的位置:延長隔墙④使之与儿童室和卫生间之间的墙体在一条直线上,通过安装推拉门,形成书房。此外,这一时期孩子正处于学习期,为了孩子方便读书可将儿童室与书房通过褶皱隔断分隔开。由此,完成学习期室内空间分隔。如图16所示。
图16学习时期室内空间布置图
(4)老年期室内空间分隔
这一时期,男女主人开始迈入老年生活,身体因为年龄的关系,需要保姆的照顾,子女也会经常回来。所以需将原有的儿童房和书房转变为保姆房和供子女休息的客卧。如图17所示,这一时期住宅格局的变化主要变现为首先,隔墙④向内收缩一部分,再次增加隔墙⑧将客卧和保姆房分隔;其次,储存空间由主卧内转到主卧外,原因在于老年人与年纪轻时相比,对衣服的需求量明显减少,储存间向外可以放供他人放置物品,如⑤所示:再次,考虑到老年人进出卫生间的方便性,封闭原隔断⑥上的门,改为对着入户门的墙体的推拉门。最后,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在出入口设计时要考虑轮椅的尺寸,门宽要方便轮椅进出。
图17老年时期室内空问布置图
结语:
本文分别对单身公寓和新婚家庭的二居室住宅进行应变设计。前者通过隔断、家具以及高技术手段实现单身公寓白天、夜晚以及周末等短时间变化,满足居住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居住者对住宅功能性、舒适性以及个性化的需求。后者以新婚家庭的四个显著时期为例,通过长周期应变的几种手段在新婚期、育婴期、学习期以及老年期中的运用,分析满足家庭生命周期变化的住宅形式。
参考文献:
[1]曾虎.小户型住宅多样性空间设计策略研.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文.2009:7
[2]杨小东.普适住宅一针对每个人的通用居住构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4
关键词:住宅建筑 设计案例
中图分类号:TU113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住宅形式的演变历程
1、 从建国起到改革开放前大约30年时间里,新制度的建立对城市住宅的政策性干预,促使城市住宅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对基本住房的需求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低下,人口众多,住宅的建设量受限制,因此出现了居住面积小、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此时住宅空间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将有限的居住空间划分成更多的房间,以满足男女分室、长幼分室等的基本需求,属于单纯对“量”的增长的低等需求。这一时期的建筑受到苏联的影响,住宅采用单元式平面,走廊式布局,为了降低造价,住宅一般加大进深,减小开间尺寸。另外,这一时期住宅还增加了独立房间,改善了厨卫条件。有独立的厨房,但需使用公共的卫生间,服务设施比较齐备,但较为拥挤(如图1)
图1 1949年一1978年典型住宅平面
2、 到了20世纪末期,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均居住面积也逐年上升,从1979年的3.9m2到1989年的9.8m2增长了2.5倍。所以这一阶段的空间应变设计的目的是在拥有一定居住面积基础上,开始向居住质量方向转移。如图2所示,这一时期住宅的特点是:住宅开始重视起居空间的作用,食寝分离,就餐空间开始从“混合空间”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为空间,这种独立就餐空间主要是通过把住宅中部的走廊扩大成“小方厅”来实现的。另外,每户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且厨房、卫生间面积适当加大(厨房不小于4m2) .
图21979年一1989年典型住宅平面
3、1990年至2010年,伴随着人们居住观念和住房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现代居住文化产生新的追求,并对我国的住宅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住宅建设进入“质”、“量”并举发展时期,由追求数量转为讲求质量、由粗放型向精品型转换,并开始重视住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如图3所示,这一时期住宅的特点表现为:充分利用面积和空间,住宅功能独立化,形式多样化;客厅逐渐变大,房间要有直接采光,做到明厅、明卧和明厨甚至还包括明卫。
图3 1990年一2010年典型住宅平面
4、2010年至今,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家庭结构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住宅的建设及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住宅发展实行合理的控制,在注重住宅的面积、质量和资源相平衡的同时,突出住宅设计的应变性设计是我们今后着重探讨的话题。
二、实例分析及评估
1、住宅空间应变设计案例
本文以一建筑面积44.6m2,使用面积近40m2的单身公寓为例(如图4),通过隔断、家具以及高科技三种方法的运用,来分析家庭短周期应变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住宅空间内厨卫空间由于管道位置固定原因不能隨意更换位置,所以设计时应考虑住宅中厨卫空间的位置以及如何布置厨卫空间最为合理或最为节省面积。如在住宅面积有限的家庭,为了获得更大的可自由划分的空间,在设计时一般会将厨卫空间集中布置。本案的单身公寓,居住面积有限,不可能同时拥有普通住宅所具备的六个构成空间,这就使得除了必须的独立空间外,其他空间要最大限度的融合在一起,共享同一空间。如图5所示,为了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居住者同一空间多种功能需求,本案通过①一③隔断墙将卫生行为空间以及家务行为空间两个独立空间集中布置于公寓入户门的位置,其余的公共行为空间、私人行为空间等不做具体的划分,共用一个空间。
图4住宅原始户型图
图5住宅空间构成图
图6为单身公寓的平面布置图,由于卫生行为空间和家务行为空间具有位置固定的特殊属性,很难做出较大的变化,所以本案例将重点放在余下的空间内。通过隔断、家具以及高科技手段三种方法实现单身公寓的短周期应变。
图6短周期应变分布区域图
(1)通过隔断实现空间应变
如图7所示,隔断①为具有书架功能的隔断,有效地分隔了两侧的空间,书架的高度灵活可变,通过隔断的高低变化可将两侧的空间做半隔离或完全隔离。隔断②为褶皱隔断,在方案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褶皱隔断的开合,打开或关闭储物空间和学习空间。
图7利用隔断实现空间应变
(2)通过家具变化实现空间应变
如图8所示,①为多功能床,通过折叠满足人们昼夜的生活变化,为朋友的聚会以及休闲娱乐提供了充足的空间;②为折叠餐桌,案例中将餐厅设置在距离厨房最近的区域,所用空间属于多功能区域。用餐时将其打开,用餐完毕可折叠收藏;③为带滑轮可伸展桌子,居住者办公学习时作为学习桌使用,当朋友聚餐时,可将桌子伸展开,移到居室中心位置。
图8利用家具实现空间应变
(3)利用高科技手段
为方便居住者休闲娱乐,在厨房与床子中间安装滑动轴,将投影设备安装在滑动轴上,通过连接笔记本或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或图案的调换,实现空间界而的变化。这样做可省去电视机及相关家具的使用节省了大量的空间,真正实现“家庭影院”。
图9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空间应变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通过隔断、家具及高科,技手段均能使单身公寓空间及功能发生迅速改变。图10图4-9为居住者通过短周期)应变手段使空间实现各种功能。居住者白天可以在家工作,工作之余坐在沙发进行休闲娱乐,如打开投影设备观看各种节目(如图10 );夜晚,居住者看书学习后,可将沙发打开形成床,躺在床上观看节目(如图11 );周末休息时,朋友可以经常聚在一起聊天、玩游戏,聚餐(如图12)
图10白天(休闲+工作)
图11夜晚(学习+休息)
图12周末(聚餐+游戏)
2、家庭长周期应变设计案例
本案例住宅户型建筑面积约70m2,使用面积近60m2,主人为经济条件不宽裕新婚夫妇,他们希望住宅能够长期居住,不想再次换房。所以本方案在设计时,希望通过调整住宅套型、房间之间的关系以及细部构造三种方法来应对家庭长周期应变,并配合一些短周期应变手法,来满足这个家庭从新婚夫妇到新生儿呱呱坠地再到孩子长大上学直至青年夫妇老去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住宅的需求。为更加清晰明一了的解释如何应变,案例中以家庭各个阶段的生活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分析。
(1)新婚期室内空间分隔
新婚夫妇购置的住宅,整个空间开间较大,除了卫生间和厨房的位置固定外,其余面积可进行自由分割。60m2的使用面积对于两人生活来说较为充足,在住宅设计中可以考虑囊括住宅空间六个构成区域(如图13所示),分别为公共行为空间(起居室和餐厅)、私人行为空间(主卧和客卧)、卫生行为空间、家务行为空间(厨房)、交通行为空间(过道)以及室内外过渡空间(阳台)。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按照以上功能分区布置了新婚夫妇的住宅平面图。
图13住宅空间构成图
新婚初期,只有新婚两个人夫妇两人居住,对空间的要求相对简单,在使用面积60m2的限制下,要求房间拥有主卧、客卧、起居室、餐厅、卫生间以及厨房必备功能空间。图14中①一⑦为新增墙体可将原住宅空间划分成以上几个功能空间。
图14新婚时期室内空间布置图
(2)育婴期室内空间分隔
这一时期,女主人身体虚弱,家务繁多,除了夫妇的父母过来照顾外,也会请保姆照顾家里的日常生活。所以,这一时期需要增加两个房间,即老人房和保姆房。见图15,为保证住宅满足居住需求,在空间设计时,可将次卧室与老人房和保姆房的位置做空间置换。将原来的次卧改变为起居室,这时可将隔墙②拆除,隔墙③向主卧推移,扩大起居室的面积。另外,将原起居室的位置通过隔墙⑧分隔成两部分的,与隔墙④围合成保姆房。增加隔墙⑨,与隔墙⑧围合成老年房。
图15育婴时期室内空间布置图
(3)学习期室内空间分隔
这一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具备认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保姆房在这一阶段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独立的学习空间和玩耍空间,儿童房和书房取代老人房和保姆房成为学习期室内所必备的功能间。在设计时,为了扩展空间,避免拥堵感可将原①移到②的位置:延長隔墙④使之与儿童室和卫生间之间的墙体在一条直线上,通过安装推拉门,形成书房。此外,这一时期孩子正处于学习期,为了孩子方便读书可将儿童室与书房通过褶皱隔断分隔开。由此,完成学习期室内空间分隔。如图16所示。
图16学习时期室内空间布置图
(4)老年期室内空间分隔
这一时期,男女主人开始迈入老年生活,身体因为年龄的关系,需要保姆的照顾,子女也会经常回来。所以需将原有的儿童房和书房转变为保姆房和供子女休息的客卧。如图17所示,这一时期住宅格局的变化主要变现为首先,隔墙④向内收缩一部分,再次增加隔墙⑧将客卧和保姆房分隔;其次,储存空间由主卧内转到主卧外,原因在于老年人与年纪轻时相比,对衣服的需求量明显减少,储存间向外可以放供他人放置物品,如⑤所示:再次,考虑到老年人进出卫生间的方便性,封闭原隔断⑥上的门,改为对着入户门的墙体的推拉门。最后,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在出入口设计时要考虑轮椅的尺寸,门宽要方便轮椅进出。
图17老年时期室内空问布置图
结语:
本文分别对单身公寓和新婚家庭的二居室住宅进行应变设计。前者通过隔断、家具以及高技术手段实现单身公寓白天、夜晚以及周末等短时间变化,满足居住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居住者对住宅功能性、舒适性以及个性化的需求。后者以新婚家庭的四个显著时期为例,通过长周期应变的几种手段在新婚期、育婴期、学习期以及老年期中的运用,分析满足家庭生命周期变化的住宅形式。
参考文献:
[1]曾虎.小户型住宅多样性空间设计策略研.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文.2009:7
[2]杨小东.普适住宅一针对每个人的通用居住构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