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明确水稻品种适宜侧位施肥用量。[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氮肥用量进行水稻钵苗穴播同步侧位深施试验,研究其对黄海分公司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当氮肥施用量与常规相同时,即为225 kg/hm2,其平均增产3.89%,增收效益1 005元/hm2。[结论]该研究为黄海分公司水稻钵苗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侧位施肥;水稻钵苗;氮肥用量
中图分类号S5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3-012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3.039
氮肥施用量与施用方法是水稻高产的重要技术,苗期基肥的施用量及施用方法不仅影响水稻前期秧苗素质,更是影响水稻最终产量的关键技术[1-3]。氮肥用量过高会导致氮肥利用率低,造成肥料浪费多,另外无法利用的肥料排入河道,不仅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环境,而且增加了每年清理河道水草的作业费用,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成为关键环节[4-5]。
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是一种既能够保持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原有性能,又能够将颗粒肥同时施于秧苗侧位的复式作业机器[6]。其应用不但能节省用工成本和肥料施用量,而且可以提高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丰富了机插秧技术的内涵[7]。为降低黄海分公司氮肥施用量,同时保证其水稻的稳产、高产,笔者通过研究不同用量的侧位施肥试验,探索水稻苗期科学施肥方法,以期为氮肥用量的降低和水稻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隆粳968,黄海分公司种植的粳稻品种,由大华种业黄海分公司提供。5月10日钵盘育秧,6月5日机插秧,行株距30 cm×14 cm,23.7万穴/hm2,每穴3~5株。小区面积540 m2(36 m×15 m),小区间间隔60 cm,筑埂。为便于考察记载,各参试品种均安排在路边。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5—10月在江苏省农垦农业科学研究院黄海农科所25#03试验田进行。土壤为黏性壤土,前茬为大麦,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9.6 g/kg,全氮含量1.72 g/kg,速效磷含量13.23 mg/kg,速效钾含量119.4 mg/kg。
据黄海农场气象资料显示,2017年5月下旬降雨量较历年少;7月上旬至8月上旬降水量均比2016年高,7月下旬平均气温为30.4 ℃,比历年高3.1 ℃,降水量比历年高16.4 mm,日照时数多1.12 h;9月上旬降雨量较历年多83.6 mm,温度较历年低0.9 ℃,日照时数较历年少2.4 h。
对水稻的影响表现:分蘖拔节期,温度高,长势较好,分蘖较足。灌浆期,持续高温多雨影响水稻灌浆,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成熟期,连续阴雨,温度较低,水稻倒伏。
1.3试验方法设5个处理,不设重复,试验设计见表1。
6月26日施第一次分蘖肥(尿素150 kg/hm2);7月3日施第2次分蘖肥(尿素187.5 kg/hm2),7月31日施第一次穗肥(尿素112.5 kg/hm2),8月10日施第2次穗肥(尿素112.5 kg/hm2)。
1.4测定项目与方法
群体动态:每小区定3点,每点定10穴,调查各处理的茎蘖动态等。产量测定:各试验小区进行3点取样,取回植株进行考种,包括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含水率及千粒重。成熟期各小区收割测定实产。
1.5数据分析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LSD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水稻茎蘖及成穗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的基本苗在109.5万~119.1万/hm2。由于每个处理施用氮肥方式及用量不同,高峰苗之间均存在差异,但不显著。从高峰苗可以看出,处理①最高,为597.0万/hm2,与CK相比增加了4.24%,处理②最低,为533.4万/hm2;在有效穗方面, 处理④的有效穗最小,为286.5万/hm2,与CK相比降低了5.82%,处理①最高,为320.4万/hm2,与CK相比增加了5.32%,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分蘖率方面,处理①的分蘖率最高,为422.29%,同时发现,基肥未施用氮肥,分蘖期施用氮肥时,其分蘖率高于CK。在成穗率方面,处理②的成穗率最高,为58.01%,处理④成穗率最低。与常规施肥相比,处理①的高峰苗、有效穗、成穗率均明显提高。说明氮肥做基肥或侧位施肥对水稻有效穗数及成穗率有一定影响,但无显著差异。
2.2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在株高方面,处理②株高为111.7 cm,与CK相比增加2.7 cm,且与其他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与处理③和处理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基肥施用量对水稻株高有显著影响。
在实粒数方面,处理②最多,达136.00粒,与CK相比增加7.58%,处理④最低为124.90粒;在千粒重方面,各处理的千粒重在24.14~24.58 g,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③最低为24.14 g,處理④最高为24.58 g;在结实率方面,CK的结实率最高,为96.63%。
2.3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较大,其中处理①产量最高,达9 038.4 kg/hm2,与CK相比增加了3.89%;而处理④的产量最低,为8 108.4 kg/hm2,与CK相比降低了6.80%。说明在基肥施用量相同时,采用侧位施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同时侧位施肥量较CK减少75 kg/hm2时,其水稻产量仍有较小幅度的增加,但当侧位施肥量较CK减少150 kg/hm2时,其水稻产量明显低于CK。在所有处理中,处理④的减产幅度较大,平均产量仅8 108.4 kg/hm2,比CK减产6.80%,主要是实粒数和有效穗不足造成的。 3结论与讨论
针对目前黄海分公司水稻栽培氮肥施用量高、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该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氮肥用量进行侧位施肥试验,研究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共设置了4个处理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基肥采用侧位施用,当氮肥施用量与常规相同时,即225 kg/hm2,其平均增产3.89%,新增效益1 005元/hm2;当侧位施用氮肥量与常规相比减少75 kg/hm2,即为150 kg/hm2,其平均增产1.68%,新增效益577.5元/hm2;当侧位施用氮肥量与常规对照相比减少较多时,其产量及效益均有所下降。
侧位同步氮肥施用量在150~225 kg/hm2时,考虑水稻产量及效益,侧位同步施肥优于常规施肥,在氮肥量低于150 kg/hm2时,其产量及效益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建议在侧位施肥试验上进一步完善氮肥施用比例,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结合该试验结果,侧位施肥在水稻试验中达到预期增产增效的目的,同时降低氮肥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适用于现阶段水稻生产。
参考文献
[1] 闫湘,金继运,梁鸣早.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增产效应与肥料利用效率[J].土壤,2017,49(6):1067-1077.
[2] 吴正贵,柯健,何荣川,等.太湖地区水稻控释肥机插侧条施肥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3):69-71.
[3] 李俊周,邵鹏,彭廷,等.施氮量对杂交水稻Y两优886产量、稻米品质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7,32(6):50-54.
[4] 贺云梅,时佩佩,何爱萍,等.氮肥运筹对钵苗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9):49-50,62.
[5] 徐启来,秦龙,杨松.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6):26-27.
[6] 邹记.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7(9):79-81.
[7] 顾敏京,左文刚,严漪云,等.氮肥管理对秸秆全量还田双季晚稻土壤固定态铵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7,38(2):69-74,81.
[8] 陳新,景闻,陈雷,等.水稻侧深施肥机插秧技术试验[J].江苏农机化,2014(2):25-26.
[9] 陈雄飞,罗锡文,王在满,等.水稻穴播同步侧位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6):1-7.
关键词侧位施肥;水稻钵苗;氮肥用量
中图分类号S5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3-012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3.039
氮肥施用量与施用方法是水稻高产的重要技术,苗期基肥的施用量及施用方法不仅影响水稻前期秧苗素质,更是影响水稻最终产量的关键技术[1-3]。氮肥用量过高会导致氮肥利用率低,造成肥料浪费多,另外无法利用的肥料排入河道,不仅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环境,而且增加了每年清理河道水草的作业费用,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成为关键环节[4-5]。
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是一种既能够保持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原有性能,又能够将颗粒肥同时施于秧苗侧位的复式作业机器[6]。其应用不但能节省用工成本和肥料施用量,而且可以提高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丰富了机插秧技术的内涵[7]。为降低黄海分公司氮肥施用量,同时保证其水稻的稳产、高产,笔者通过研究不同用量的侧位施肥试验,探索水稻苗期科学施肥方法,以期为氮肥用量的降低和水稻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隆粳968,黄海分公司种植的粳稻品种,由大华种业黄海分公司提供。5月10日钵盘育秧,6月5日机插秧,行株距30 cm×14 cm,23.7万穴/hm2,每穴3~5株。小区面积540 m2(36 m×15 m),小区间间隔60 cm,筑埂。为便于考察记载,各参试品种均安排在路边。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5—10月在江苏省农垦农业科学研究院黄海农科所25#03试验田进行。土壤为黏性壤土,前茬为大麦,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9.6 g/kg,全氮含量1.72 g/kg,速效磷含量13.23 mg/kg,速效钾含量119.4 mg/kg。
据黄海农场气象资料显示,2017年5月下旬降雨量较历年少;7月上旬至8月上旬降水量均比2016年高,7月下旬平均气温为30.4 ℃,比历年高3.1 ℃,降水量比历年高16.4 mm,日照时数多1.12 h;9月上旬降雨量较历年多83.6 mm,温度较历年低0.9 ℃,日照时数较历年少2.4 h。
对水稻的影响表现:分蘖拔节期,温度高,长势较好,分蘖较足。灌浆期,持续高温多雨影响水稻灌浆,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成熟期,连续阴雨,温度较低,水稻倒伏。
1.3试验方法设5个处理,不设重复,试验设计见表1。
6月26日施第一次分蘖肥(尿素150 kg/hm2);7月3日施第2次分蘖肥(尿素187.5 kg/hm2),7月31日施第一次穗肥(尿素112.5 kg/hm2),8月10日施第2次穗肥(尿素112.5 kg/hm2)。
1.4测定项目与方法
群体动态:每小区定3点,每点定10穴,调查各处理的茎蘖动态等。产量测定:各试验小区进行3点取样,取回植株进行考种,包括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含水率及千粒重。成熟期各小区收割测定实产。
1.5数据分析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LSD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水稻茎蘖及成穗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的基本苗在109.5万~119.1万/hm2。由于每个处理施用氮肥方式及用量不同,高峰苗之间均存在差异,但不显著。从高峰苗可以看出,处理①最高,为597.0万/hm2,与CK相比增加了4.24%,处理②最低,为533.4万/hm2;在有效穗方面, 处理④的有效穗最小,为286.5万/hm2,与CK相比降低了5.82%,处理①最高,为320.4万/hm2,与CK相比增加了5.32%,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分蘖率方面,处理①的分蘖率最高,为422.29%,同时发现,基肥未施用氮肥,分蘖期施用氮肥时,其分蘖率高于CK。在成穗率方面,处理②的成穗率最高,为58.01%,处理④成穗率最低。与常规施肥相比,处理①的高峰苗、有效穗、成穗率均明显提高。说明氮肥做基肥或侧位施肥对水稻有效穗数及成穗率有一定影响,但无显著差异。
2.2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在株高方面,处理②株高为111.7 cm,与CK相比增加2.7 cm,且与其他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与处理③和处理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基肥施用量对水稻株高有显著影响。
在实粒数方面,处理②最多,达136.00粒,与CK相比增加7.58%,处理④最低为124.90粒;在千粒重方面,各处理的千粒重在24.14~24.58 g,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③最低为24.14 g,處理④最高为24.58 g;在结实率方面,CK的结实率最高,为96.63%。
2.3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较大,其中处理①产量最高,达9 038.4 kg/hm2,与CK相比增加了3.89%;而处理④的产量最低,为8 108.4 kg/hm2,与CK相比降低了6.80%。说明在基肥施用量相同时,采用侧位施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同时侧位施肥量较CK减少75 kg/hm2时,其水稻产量仍有较小幅度的增加,但当侧位施肥量较CK减少150 kg/hm2时,其水稻产量明显低于CK。在所有处理中,处理④的减产幅度较大,平均产量仅8 108.4 kg/hm2,比CK减产6.80%,主要是实粒数和有效穗不足造成的。 3结论与讨论
针对目前黄海分公司水稻栽培氮肥施用量高、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该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氮肥用量进行侧位施肥试验,研究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共设置了4个处理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基肥采用侧位施用,当氮肥施用量与常规相同时,即225 kg/hm2,其平均增产3.89%,新增效益1 005元/hm2;当侧位施用氮肥量与常规相比减少75 kg/hm2,即为150 kg/hm2,其平均增产1.68%,新增效益577.5元/hm2;当侧位施用氮肥量与常规对照相比减少较多时,其产量及效益均有所下降。
侧位同步氮肥施用量在150~225 kg/hm2时,考虑水稻产量及效益,侧位同步施肥优于常规施肥,在氮肥量低于150 kg/hm2时,其产量及效益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建议在侧位施肥试验上进一步完善氮肥施用比例,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结合该试验结果,侧位施肥在水稻试验中达到预期增产增效的目的,同时降低氮肥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适用于现阶段水稻生产。
参考文献
[1] 闫湘,金继运,梁鸣早.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增产效应与肥料利用效率[J].土壤,2017,49(6):1067-1077.
[2] 吴正贵,柯健,何荣川,等.太湖地区水稻控释肥机插侧条施肥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3):69-71.
[3] 李俊周,邵鹏,彭廷,等.施氮量对杂交水稻Y两优886产量、稻米品质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7,32(6):50-54.
[4] 贺云梅,时佩佩,何爱萍,等.氮肥运筹对钵苗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9):49-50,62.
[5] 徐启来,秦龙,杨松.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6):26-27.
[6] 邹记.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7(9):79-81.
[7] 顾敏京,左文刚,严漪云,等.氮肥管理对秸秆全量还田双季晚稻土壤固定态铵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7,38(2):69-74,81.
[8] 陳新,景闻,陈雷,等.水稻侧深施肥机插秧技术试验[J].江苏农机化,2014(2):25-26.
[9] 陈雄飞,罗锡文,王在满,等.水稻穴播同步侧位深施肥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