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供给侧改革是全面深化经济发展,科学布局产业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本文立足樟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从构建农业经济发展目标体系、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力三个方面,阐述了供给侧改革下樟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化与调整。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农村经济发展 优化 调整
“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更是县域经济着眼国家经济战略发展,谋划“十三五”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樟树作为全国百强县,扎实的工业基础、牢固的农业发展,决定了樟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大力深化农村经济发展,是樟树市“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借力供给侧改革,优化与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从“产业+产品”的目标构建,到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再到政府推动力的形成,一系列组合拳的出击,让樟树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具有樟树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2016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56.33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33.16亿元。在笔者看来,供给侧改革下优化与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过程,内外条件的创设、发展基礎的夯实,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以“产业+产品”的目标体系,盘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樟树是全国粮食种植大县,依托粮食产区发展潜力,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农业发展体系,一直是樟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布局。2016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1.67万亩,总产53.82万吨。坚持以“产业+产品”作为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就是要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农业农品经济效益的不断扩大,走“中高端”农产品的供给路线,走“绿色发展”的产业道路,将会是盘活樟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着力点。
1.制定农业经济产业发展路线。传统单一、零散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显然无法适应“供给侧”改革下的市场经济环境。制定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的路线,就是要以“绿色经济”为主线,“特色经济”为色调,依托农业经济发展资源,构建具有樟树特色的农村经济产业。通过山林、田湖的资源优势,提高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活力;通过转变传统粗放式发展,构建以休闲旅游、新型农村合作经营为主体的农村经济主体,更适合当前樟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比如日益发展起来的阁山镇黄家巷三层楼农家乐和阁山的爱农湖生态主题乐园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铺设产品价值效益化道路。农产品的价值构建,是提高农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樟树市传统种植、养殖业的产品价值效益低端化,进而难以在市场中形成有力竞争。为此,铺设产品价值效益最大化的道路,就是要通过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提高农业发展科技含量的过程,提高“中高端”农产品供给,提高樟树农业的竞争力。
二、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强化农业产业链的效益辐射力度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全国范围内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调。但如何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在供给侧改革下的优化与调整。樟树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以“阁山农业两区”为核心,投资20亿,建设江枳壳农业发展项目、蓝莓有机农业发展项目、中药材植物园、广来健康有机水稻、圣果农业果园谷,逐步建立起了具有樟树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1.拓展农业产业发展纵深。传统农业产业拘囿于田间,尚未形成产业链条向纵深发展。樟树应在“农业两区”建设的推进之下, 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全覆盖,强化农业产业价值链更好惠及农民。樟树应在粮食产量稳增长、畜牧业稳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下,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的生产功能,实现“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的产业模式。
2.深入推进农业工厂化发展。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进一步要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进,也着力突出工厂化农业的发展布局。当前,樟树市“阁山农业两区”的现代化建设模式,就是走工厂化农业道路,但是新兴业态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将一、二、三产业发展充分融合,进而构建樟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坚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创设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政府在农业经济优化与调整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有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樟树市在全面部署、深化发展的进程中,一是要坚持理念创新,抓住供给侧改革的契机;二是坚持以政府为主要“推手”的作用发挥,创设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1.创新管理理念。樟树市应以创新发展为主导,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思维方式,突破僵化的理念束缚,着力于构建具有樟树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之路。一方面,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契机,从谋划部署、到政府决策推进,都应基于实际发展的需求,稳扎稳打;另一方面,强化政策的倾斜引导力,支持并鼓励农业企业的发展。
2.创设良好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一是要创设宽松的农业发展环境。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在政策给予扶持,并在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夯实发展的基础;二是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从“农业+观光”、“农业+工厂化”的发展模式着手,制定相应的农业经营制度,进而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
总而言之,农业经济的优化与调整,是基于供给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樟树市在全面谋划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紧扣鲜有农村经济体系,着力于搭建三大支撑体系:一是构建以“产业+产品”的目标体系,盘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二是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强化农业产业链的效益辐射力度;三是坚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创设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科学谋划布局、全面深化发展,建设具有樟树县域经济特色的农村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钱纯海.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探析—以皖北为例[J].佳木斯大学学报,2016(05).
[2]赵川.乡村文化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以大香格里拉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2015(13).
[3]朱锡明.大力推动转型发展 支持供给侧改革[J].新金融,2016(13).
[4]杨解生.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与出路—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J].求实,2016(12).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农村经济发展 优化 调整
“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更是县域经济着眼国家经济战略发展,谋划“十三五”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樟树作为全国百强县,扎实的工业基础、牢固的农业发展,决定了樟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大力深化农村经济发展,是樟树市“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借力供给侧改革,优化与调整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从“产业+产品”的目标构建,到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再到政府推动力的形成,一系列组合拳的出击,让樟树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具有樟树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2016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56.33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33.16亿元。在笔者看来,供给侧改革下优化与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过程,内外条件的创设、发展基礎的夯实,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以“产业+产品”的目标体系,盘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樟树是全国粮食种植大县,依托粮食产区发展潜力,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农业发展体系,一直是樟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布局。2016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1.67万亩,总产53.82万吨。坚持以“产业+产品”作为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就是要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农业农品经济效益的不断扩大,走“中高端”农产品的供给路线,走“绿色发展”的产业道路,将会是盘活樟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着力点。
1.制定农业经济产业发展路线。传统单一、零散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显然无法适应“供给侧”改革下的市场经济环境。制定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的路线,就是要以“绿色经济”为主线,“特色经济”为色调,依托农业经济发展资源,构建具有樟树特色的农村经济产业。通过山林、田湖的资源优势,提高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活力;通过转变传统粗放式发展,构建以休闲旅游、新型农村合作经营为主体的农村经济主体,更适合当前樟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比如日益发展起来的阁山镇黄家巷三层楼农家乐和阁山的爱农湖生态主题乐园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铺设产品价值效益化道路。农产品的价值构建,是提高农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樟树市传统种植、养殖业的产品价值效益低端化,进而难以在市场中形成有力竞争。为此,铺设产品价值效益最大化的道路,就是要通过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提高农业发展科技含量的过程,提高“中高端”农产品供给,提高樟树农业的竞争力。
二、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强化农业产业链的效益辐射力度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全国范围内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调。但如何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在供给侧改革下的优化与调整。樟树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以“阁山农业两区”为核心,投资20亿,建设江枳壳农业发展项目、蓝莓有机农业发展项目、中药材植物园、广来健康有机水稻、圣果农业果园谷,逐步建立起了具有樟树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1.拓展农业产业发展纵深。传统农业产业拘囿于田间,尚未形成产业链条向纵深发展。樟树应在“农业两区”建设的推进之下, 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全覆盖,强化农业产业价值链更好惠及农民。樟树应在粮食产量稳增长、畜牧业稳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下,完善现代农业产业的生产功能,实现“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的产业模式。
2.深入推进农业工厂化发展。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进一步要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进,也着力突出工厂化农业的发展布局。当前,樟树市“阁山农业两区”的现代化建设模式,就是走工厂化农业道路,但是新兴业态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将一、二、三产业发展充分融合,进而构建樟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坚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创设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政府在农业经济优化与调整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有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樟树市在全面部署、深化发展的进程中,一是要坚持理念创新,抓住供给侧改革的契机;二是坚持以政府为主要“推手”的作用发挥,创设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1.创新管理理念。樟树市应以创新发展为主导,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思维方式,突破僵化的理念束缚,着力于构建具有樟树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之路。一方面,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契机,从谋划部署、到政府决策推进,都应基于实际发展的需求,稳扎稳打;另一方面,强化政策的倾斜引导力,支持并鼓励农业企业的发展。
2.创设良好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一是要创设宽松的农业发展环境。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在政策给予扶持,并在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夯实发展的基础;二是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从“农业+观光”、“农业+工厂化”的发展模式着手,制定相应的农业经营制度,进而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
总而言之,农业经济的优化与调整,是基于供给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樟树市在全面谋划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紧扣鲜有农村经济体系,着力于搭建三大支撑体系:一是构建以“产业+产品”的目标体系,盘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二是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强化农业产业链的效益辐射力度;三是坚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创设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科学谋划布局、全面深化发展,建设具有樟树县域经济特色的农村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钱纯海.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探析—以皖北为例[J].佳木斯大学学报,2016(05).
[2]赵川.乡村文化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以大香格里拉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2015(13).
[3]朱锡明.大力推动转型发展 支持供给侧改革[J].新金融,2016(13).
[4]杨解生.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与出路—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J].求实,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