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优质的物理情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静态的教学变为开放式动态教学,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
关键词:创设情境;内驱力;科学思维;创新
创设情境就是通过设置处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疑难,构成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生活、社会、科学、技术、物理实验……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情境素材,它们是物理教学的情境来源。
如何创设学生熟悉又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物理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无疑是实施新课程所要面临的课题。下面是笔者在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创设物理情境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构建物理现场情境,激发学习“内驱力”
“新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去体验情境,通过观察、实验和思索,触发学生的探索意向,形成自觉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围绕一定问题,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实验,诱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亲自成为“发现者”,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讲授“机械运动”的知识时,问大家在雨天骑车上学的感受,大家就会七嘴八舌地叙说各自的感受,这时会有疑问:只要骑车,好像无论刮什么风,雨都是从前面打来,而且是骑得越快,雨打在脸上就越疼。这时教师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疏导,因为雨在竖直方向有速度,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骑车的人有逆着行驶的方向的速度,这样对人而言雨就好像从斜着迎面方向而来的,并且骑速越快,其倾斜度越大。这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从理论上得到答案。从而达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
二、设置探索验证情境,激活科学思维
美国华盛顿大学内的一条幅上写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牢;只有动手做,才理解得深”。接受性学习是要学生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接受下来,然后内化成自身的素质,然而在内化过程由于缺少自身的经验体系,故在形成自身的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可能会造成联系障碍,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需要学生从情景中认识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实验验证,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这些都得内化成学生的自身经验体系,因此探索验证是探究性学习模式中的核心环节。
此外,探索验证过程创设类似科学家的研究情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假设为基本方法,以质疑验证为基本手段,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网络,直至问题的最后解决,其中既有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又有抽象思维;既有聚合式思维,又有发散式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学到物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受到科学作风的熏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
三、创设设问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教育所传递的内容应该有这样三个层次:第一,应该让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客观的人;第二,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有理性的人;第三,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一个善于提问、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而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局限于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与社会相联系实际问题和与现代科技发展相联系的问题。
在创设新情境问题过程中,要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科技与社会,体现现代物理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思想、新观念,可涉及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在不削弱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破坏物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情况下,敢于突破物理学的框架体系,综合其他学科的内容,用联系的观点将学习内容综合化、实践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把最新科技问题转化为自然问题,在素材的选择上要注意:一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最新科技成果。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要有利于开拓视野,启迪思维。如在某一物理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有关的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往往会取得“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兴趣。
例如:《磁生电》一课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的磁效应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什么是电流的磁效应?
2.启发思考: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利用磁场能否产生电流?
3.引导小结:(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能产生电流,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2)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法拉第生平事迹的演示文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创设丰富多彩的物理情境,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双向互动过程。从某种角度来看,物理课堂教学是多彩物理情境到实现物理课程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如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这就要求每一位物理教师要做好架好这座桥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廖伯琴.物理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施明莉.物理教學中有关问题设计.考试周刊,2007
关键词:创设情境;内驱力;科学思维;创新
创设情境就是通过设置处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疑难,构成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生活、社会、科学、技术、物理实验……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情境素材,它们是物理教学的情境来源。
如何创设学生熟悉又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物理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无疑是实施新课程所要面临的课题。下面是笔者在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创设物理情境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构建物理现场情境,激发学习“内驱力”
“新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去体验情境,通过观察、实验和思索,触发学生的探索意向,形成自觉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围绕一定问题,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观察实验,诱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亲自成为“发现者”,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讲授“机械运动”的知识时,问大家在雨天骑车上学的感受,大家就会七嘴八舌地叙说各自的感受,这时会有疑问:只要骑车,好像无论刮什么风,雨都是从前面打来,而且是骑得越快,雨打在脸上就越疼。这时教师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疏导,因为雨在竖直方向有速度,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骑车的人有逆着行驶的方向的速度,这样对人而言雨就好像从斜着迎面方向而来的,并且骑速越快,其倾斜度越大。这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从理论上得到答案。从而达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
二、设置探索验证情境,激活科学思维
美国华盛顿大学内的一条幅上写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牢;只有动手做,才理解得深”。接受性学习是要学生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接受下来,然后内化成自身的素质,然而在内化过程由于缺少自身的经验体系,故在形成自身的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可能会造成联系障碍,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需要学生从情景中认识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实验验证,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这些都得内化成学生的自身经验体系,因此探索验证是探究性学习模式中的核心环节。
此外,探索验证过程创设类似科学家的研究情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假设为基本方法,以质疑验证为基本手段,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网络,直至问题的最后解决,其中既有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又有抽象思维;既有聚合式思维,又有发散式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学到物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受到科学作风的熏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
三、创设设问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教育所传递的内容应该有这样三个层次:第一,应该让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客观的人;第二,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有理性的人;第三,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一个善于提问、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而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局限于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与社会相联系实际问题和与现代科技发展相联系的问题。
在创设新情境问题过程中,要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科技与社会,体现现代物理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思想、新观念,可涉及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在不削弱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破坏物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情况下,敢于突破物理学的框架体系,综合其他学科的内容,用联系的观点将学习内容综合化、实践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把最新科技问题转化为自然问题,在素材的选择上要注意:一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最新科技成果。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要有利于开拓视野,启迪思维。如在某一物理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有关的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往往会取得“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兴趣。
例如:《磁生电》一课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的磁效应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什么是电流的磁效应?
2.启发思考: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利用磁场能否产生电流?
3.引导小结:(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能产生电流,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2)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法拉第生平事迹的演示文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创设丰富多彩的物理情境,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双向互动过程。从某种角度来看,物理课堂教学是多彩物理情境到实现物理课程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如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这就要求每一位物理教师要做好架好这座桥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廖伯琴.物理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施明莉.物理教學中有关问题设计.考试周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