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路易斯这个名字也许很多读者都熟悉,因为本刊曾多次刊登过他的文章。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会连续推出“路易斯谈摄影”这个栏目,把照片欣赏和拍摄技巧结合在一起,让大家在欣赏照片的同时体会到作者拍摄每一幅照片时的艰辛与快乐。路易斯先生不懂中文,但他却深深理解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中国话的内在涵义,他认为摄影是一门很具个人创造性的艺术,如果只是以“鹦鹉学舌”的方法去学习摄影,那是没有意义的。这种思想在他的文章中时时会有所体现。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玛雅金字塔
每年的春分,在玛雅金字塔的两边,每当太阳落山的时候人们都能看见从塔的底部到顶部的影子形成一条蛇体的形状,当地流传这条蛇就是玛雅神,人类的起源。我设想,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春分时期,那么同样的景象应该在有月亮的晚上也会出现。于是,我想办法能在这个时间到达那里,不过,公园的门在这个时间已经关了。但“想去就一定能想出办法”,于是当我想去的时候便设法到了那里。我的设想被证明是对的,在我面前,在朦胧的月光下,我们能看见与日落时分同样的景象,不过这是由朦胧的月光而不是太阳光形成的。
我预计到拍摄这样的照片准确曝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我事先带了一个感光度为1600度的胶卷和一个50mm,f/1的镜头。不过,想要捕捉蛇体状的塔的阴影和体现夜空中几颗星星的细节都需要几分钟的长时间曝光,这时候使用一个三脚架是必需的。
我使用的是徕卡M6相机。
在这个彩色摄影的年代,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你还要拍摄黑白的风景照片呢?每每我都以个人的喜好为由避免具体地谈论这个问题。如果您对我真实的想法感兴趣,那我可以谈谈我的理由。
黑白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不象彩色照片那样以丰富的色彩来表达它自己,它只有两个基本元素:黑和白,但就是在这简单的黑与白之间,却能形成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灰阶,通过不同的灰阶可以表达出丰富的世界。
我的目标是根据我所看到的风景以及我的判断拍摄出最符合我思想的照片,这就是我外出时常常喜欢带两个相机的原因:一个装黑白胶卷,另一个装彩色胶片。我不喜欢简单地评判到底是黑白好还是彩色好,我觉得这是一个无聊的话题。各种形式的摄影我都喜欢,对我而言,摄影既包括黑白也包括彩色。也许这个场景适合彩色而那个场景却适合黑白,这完全依据你的视角,你的意图,你的想象。
如今,可以用数码相机拍照片,我用的数码相机可以设置成黑白拍摄模式,我不需到暗房操作就可以从液晶显示屏上直接看到结果了,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的,相当方便、快捷,但另一方面,在传统暗房中忙碌时的乐趣我们也因此失去了。自己冲洗黑白照片的时候,看着一张拍摄的负片渐渐转变成一张黑白照片,真是其乐无穷。虽然,我们现在可以用打印机或者扩印机输出照片,但输出的黑白照片远远不是那种传统银盐胶片冲扩出来的感觉。
要想鉴赏一瓶好酒,首先你必须品尝它,然后把它跟别的酒做个比较,你才会体会到其中的香甜与甘醇。这里,我也想邀请我的读者做这同样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品尝以下几幅黑白风景照片,所有的快乐和惊喜都在你的细细体会和实践中。
印尼爪哇的Bromo山
回忆起我所到过的地方,Bromo山是其中最壮观的风景之一,就算是在漆黑的夜晚在崎岖的路上行驶四个多小时,也是值得的。我们在凌晨1点半从旅馆出发,必须要在太阳出山之前到达那里。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的导游是真正的行家,当我们到达的时候,大概是5点半,天刚刚开始亮,一缕微弱的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不久后,太阳完全升起了,这时候,光线最好。到8点半的时候,由于升起了浓浓的雾,整个现场光线比较暗,虽然画面比较惊险,但缺乏一些生动的东西来增加画面的美感。
令人惊奇的是,每隔10分钟,Bromo山就向外射出一股烟雾,清晰而美丽,是很典型的自然力量的体现。那么,怎样把眼前发生的所有的美丽景色捕捉到一个单一的画面里呢?这是我所面临的挑战。那天早上有很浓的雾,天空有些黯淡,我同时拍摄了彩色反转片和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很漂亮,因为那个地方的景色本身很惊险。但我认为真正的摄影作品应该是这张黑白照片。
为了体现细节,我用了感光度为50度的胶卷,并加了偏振镜以消除雾的影响,但从视觉上看,还是不够生动。最后,我决定使用红色和橙色的滤光镜结合偏振镜。为了能够做到最好,我试了不同的曝光组合,用了不同的曝光补偿。我不得不加快我的速度,因为随着太阳的升起,光线在不停地改变,另外我还要考虑因为风而随时变换的云的形状。
我发现我已经捕获了一系列不同状态的景象,于是我选取了其中符合我脑海里想象的那一幅,按下快门。
我所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照片的放大。试了几次后我发现,在放大机上做一个简单的曝光是不行的,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前后试了10次不同的曝光,比较总结后,我选取了最让我满意的一个曝光参数,最终制作出了这样一幅令我满意的作品。这张照片用的是徕卡R7相机和一个35-70mm变焦镜头拍摄的。
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公园的火洞河
每当看见火洞河的急流我都会被这里河水的流速所吸引,但我过去一般都采用的是白天常用的快门速度(一般来说是1/60秒到1/250秒)去拍摄,这样拍摄的结果使得河水看起来是凝固的,静止的、完全失去了河水原有的那种真实的动感,这让我很沮丧。这次我想采用相反的方法来体现水的动感。我试用了几组不同的快门组合,因为对于流水而言没有一个固定的快门速度组合,快门的速度得依流水速度而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不同的快门速度将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于是我试了几次,最后发现1/15秒的速度刚好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
速度确定之后接下来的事情相对容易一点,不过在照片放大的时候也需要多次的试验,因为在明亮的浪花与阴暗的河岸之间,反差比较单一。场景的反差比较大,同一个画面中曝光也会不同,为了减少因画面反差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部位的曝光差异,我选择阴天来拍摄,如果是晴朗的天气来拍摄将得不到这样的效果。使用哈苏503C/X相机,仙娜150mm f/4镜头。
美国华盛顿的圣海伦山
圣海伦山是北美地区仅有的几座活火山之一,1980年3月18日,确切地说是在早上8点32分,这座自1857年以来就一直沉睡着的火山猛烈地爆发了,山顶被掀掉了。这次爆发相当于在山的正下方发生一次5.1级的地震,数百英里范围内的地方都受到了影响,它产生的气浪以每小时70-150英里的速度和350度的高温摧毁了230平方公里的区域,并形成一个向西北延伸17英里的深坑。爆发时释放了2400万吨的能量。连续数周22000平方英里的广大区域都被烟尘笼罩着。被摧毁的不仅是树木,冲击波和火山喷出的岩浆还摧毁了27座桥梁,大约200套住宅,185英里的高速公路和15英里的铁路。当我到达那里已经是10年之后的事了,当时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火山附近曾经富饶浓密的森林由于冲击波的摧毁,成千上万棵粗细不均的树木都朝同一个方向倒在地上。这相当于一个能产40亿英尺木材(足够盖大约30万个两居室的住房)的森林长不出任何东西了。
这已经是一个死亡之地,没有草,没有树木,剩下的只有光秃秃的被太阳晒得发白得木桩,仿佛战场上残留的人的尸体。这个景象非常怪异而且也很难把它们捕获到一个画面里面。如果使用135相机,把我四周躺倒的木桩的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到是困难的,幸亏我随身携带了中画幅相机,我使用了一个广角50mm镜头,并且使用了三脚架,目的是想把我眼前呈现的所有景象在这个慢速胶片上一一体现出来。
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中的以撒湖
黄石公园建于1872年3月1日,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古老的国家公园。之后,许多其他国家也仿效这样的做法,保护大片的自然美景,供子孙后代分享。这个公园在美国不仅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大的公园,也是我非常喜爱的公园。无论什么时候到这里,我都会花几周的时间来此旅行,然后拍摄大量风光照片。这里的很多风景区是很有名的,象那个古老的“老忠实泉”,或是黄石河上有着两个美丽瀑布的大峡谷,另外还有许多其它的美景虽然不是那么宏伟和著名,比如那个小巧而美丽的“以撒”湖,我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就被它平静的气氛所陶醉。我看到那些水花,心想我如果能用红外摄影将它们拍摄下来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很多年前我读过一个西班牙作家写的一句话:一个有经验的旅行家不惜再次回到曾经去过的地方。事后证明这是对的,因为当我第二次返回这里的时候,我首先来到以撒湖拍摄曾经用普通的黑白胶片拍摄过的风景,我原来的猜想是对的,红外线拍摄的照片的确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用徕卡R45相机,柯达高速红外线胶卷,以及常用的红色滤色镜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