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问答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198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2月25日发布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对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为进一步贯彻、宣传《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不久前对银行、个人在实际业务办理过程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问: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及境外永久居留证的个人是按境内个人还是按境外个人进行管理?
  答:对于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及境外永久居留证的个人按境外个人进行管理。银行在为其办理结售汇业务时,在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中“国别”栏选择“中国”,“护照号”栏输入护照号码,同时在信息录入页面“备注”栏中输入永久居留证号码。对于仅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个人,不能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
  问:标有身份证号码的户口簿、临时身份证是否可以作为境内个人有效身份证件?
  答:可以。
  问:银行在为个人办理结售汇业务时,哪些情况下可以不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
  答:(1) 对于通过外汇储蓄账户发生的结售汇业务,银行按规定录入相关身份信息后,不再需要复印其身份证件留存;(2)对于未通过外汇储蓄账户的个人结售汇业务,单笔在等值1万美元(含)以下的,银行按规定录入相关身份信息后,不再需要复印其身份证件留存。
  问:对于境外个人姓名太长,无法完全录入姓名栏的情况,如何处理?
  答:银行可在“姓名”栏录入姓名简称,在信息录入页面“备注”栏中录入全名。
  问:境外个人购汇是否录入个人结售汇系统?
  答:境外个人购汇目前暂不纳入个人结售汇系统管理,银行为其办理业务不需将相关交易信息录入系统。但外汇局今年将把境外个人购汇纳入个人结售汇系统,届时应通过系统办理境外个人购汇。
  问:如何理解个人旅行支票按照外币现钞有关规定办理?
  答:旅行支票购买按《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币旅行支票代售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4]15号)执行;旅行支票兑换外币现钞按提钞规定办理,提钞超过等值1万美元,需向外汇局事前报备;旅行支票可以直接存入外汇储蓄账户,暂不需提供海关申报单。
  问: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个体工商户通过外汇结算账户办理的经常项目项下经营性外汇购结汇,是否应纳入个人结售汇系统?
  答: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个体工商户经常项目项下经营性外汇购结汇,应通过其外汇结算账户办理,外汇结算账户统一纳入外汇账户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对通过外汇结算账户发生的结汇、购汇,不纳入个人结售汇系统。
  问:境内个人经常项目项下非经营性购汇超过年度总额的都有哪些凭证要求?
  答:境内个人经常项目项下非经营性购汇超过年度总额的,按《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下发〈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和境内居民个人购汇操作规程〉的通知》汇综发[2006]32号办理。
  问:境外个人在境内取得的经常项目合法人民币收入如何办理购汇?
  答:(1)境外个人经常项目合法人民币收入按规定无需纳税的,购汇可以不提供税务凭证。(2) 境外个人在境内取得的经常项目合法人民币收入购汇,可以汇出、可以存入本人外汇储蓄账户,也可以按规定携出境外。
  问:境外个人原兑换未用完的人民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原兑换未用完的人民币指外币现钞、信用卡、旅行支票结汇后未用完的人民币。
  问:境内个人与境外个人账户间的资金划转按跨境交易进行管理如何理解?
  答:个人外汇储蓄账户资金境内划转,仅限于本人账户之间、个人与直系亲属账户之间的划转;如划转账户属于同一主体类别的,按《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二十八条第(一)、(二)款要求办理;如划转账户分属于境内个人、境外个人,还需符合《细则》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账户内资金汇出规定。
  问:个人办理与其直系亲属外汇储蓄账户间资金划转时,如两人分别在不同城市,直系亲属的身份证件是否可以为复印件?
  答:可以。
  問:外汇账户间资金跨行划转,汇入行如何识别汇出行账户交易性质?
  答:为确认账户交易性质,跨行账户资金划转,汇出行应标注账户交易性质(个人外汇储蓄账户或个人外汇结算账户)。
  问:外汇局开具的《提取外币现钞备案表》有效期多长?
  答:外汇局开具的《提取外币现钞备案表》自签发之日起30天内一次使用有效,逾期作废。
  问:境内个人可否直接投资境外金融市场?
  答:目前境内个人可以通过经批准的金融机构(见附表1)投资境外金融市场,我们正在研究在年度总额内允许境内个人直接从事境外金融投资的有关问题。
  问:境外个人是否可以购买境内商业银行发行的外币或人民币理财产品?
  答:在境内工作、居住满1年的境外个人,可以用来源于境内的收入购买商业银行发行的外币或人民币理财产品。
其他文献
9月,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在青岛崂山和佛山三水举行“2007年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平台新品发布暨4A战略大联盟共识会”(以下简称:联盟会议)。联盟会议上,好帮手公司发布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个市场战略调整——与各地商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让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市场。并与全国各地的800多家汽车电子渠道商达成了“资源共享、品牌共创、渠道共建、未来共赢”4A战略联盟的共识。好帮手公
期刊
本刊讯 9月18日至20日,一年一度的《大经贸》通联会在广州从化逸泉国际大酒店举行。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所(广东省WTO事务咨询服务中心)、广东进出口商会、广东省企业联合会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广东省各市、县(区)外经贸局有关负责人和特约记者约100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首先由大经贸杂志社主持工作的徐玉堂副社长作通联工作报告。他说,过去的一年,在广东省出版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和省
期刊
日本增加13个蜂产品兽药进口检查项目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8月21日增加了13项对进口蜂产品兽药残留的检查项目。该省称,增加这些项目是參照其他国家对蜂产品检出的问题作出的决定。日本市场的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蜂产品主要从我国进口,占日本进口量的八至九成。  这13个项目分别为:  SULFAQUINOXALINE、SULFACHLORPYRIDAZINE、SULFADIAZINE、SULFADI
期刊
每年21000亿美元的国际服务贸易量令商务部备加关注。为此,已经拥有30个职能机构的中国商务部专设了新的职能机构——服务贸易司。    作为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之一,富裕的迪拜正掀起一阵阵建设热潮。  为打造阿联酋标志性建筑,迪拜酋长国王储等联合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欲兴建一个约16平方公里的大型建筑——阿联酋棕榈II岛,该工程建成后将是人类在月球上除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等又一个能够看到的人工建筑物。
期刊
或许,中国钢材企业在极力扩大出口的忙碌中已经无暇意识到“贸易壁垒已悄然而至”;然而,在旁观者看来,这种反倾销“大棒”的到来似乎也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之势。    中国持续增长的钢材出口态势,显然已经触动了海外钢材市场的敏感神经。1月23日,业界有消息称,欧洲钢铁联盟已决定对中国钢材提起大规模的反倾销诉讼,具体时间将取决于2006年12月和2007年1月的进口许可证数量。    缘起,中国钢材出口激增
期刊
王佳芬卸任光明乳业总经理    近日,光明董事会已同意王佳芬董事长提出辞去本公司总经理职务的申请,经王佳芬提名,公司副总裁郭本恒博士将接任总经理一职。王佳芬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  光明乳业的前身是上海市牛奶公司,现年55岁的王佳芬于1992年出任上海牛奶公司总经理,随后在1996年开始对光明乳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其任期内,王佳芬主要完成了两件重要工作,首先是通过三次股权改革,将光明乳业由一个
期刊
2006年,一场席卷高端市场的LG中国“蓝海风暴”渐行渐疾,其布局者正是被称为“LG电子海外开拓第一人”的禹南均。    也曾大打价格战    LG品牌在中国的过去几年内,长期是本土价格,国际品牌的感觉,有很多LG的产品价格打得很低。包括像微波炉产品,LG是最早降价的之一,这样LG品牌就一直有低端的感觉。  其实,早在2005年即在全球提出“蓝海战略”的LG电子,迫切需要在中国这一世界电子产品制造
期刊
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现象被称之为产业内贸易,即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外国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传统计量,通常是指以SITC三位数或四位数贸易数据为基础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中国和东盟的汽车产业内贸易就是基于上述的理论进行的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汽车业迸发出惊人的发展态
期刊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化便成为众多企业发展壮大的另一条途径,甚至成为一部分企业维持生存的“救命稻草”;当然,如何实现国际化则是众多企业关心的问题。在这里,TCL的越南之路或许会给予那些准备国际化的企业一些经验与启发。      如今,无论从经营架构还是业务营收构成来看,TCL都已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了。然而,作为TCL国际化的首站,越南留下了TCL太多的印记与酸甜苦辣。    练兵场的选
期刊
海关总署于2006年11月30日发布了2006年第70号公告,公布了《2007年1月1日起新增加的香港享受零关税货物原产地标准表》和《2007年1月1日起新增加的澳门享受零关税货物原产地标准表》,进一步扩大了已确定原产地标准的CEPA享受零关税优惠货物范围。本文将从今年CEPA新政策的变化情况,CEPA的进口情况,以及海关为确保CEPA顺利实施所提供的便利措施及工作保障等方面对CEPA新政策进行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