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和观点要貌合神契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鼐和桐城派提出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的观点对现在学术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而高中生在学习议论文写作时,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显得尤为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学生的一个薄弱之处。下面,就一次考场作文进行探讨。
   作文材料是这样的:
   一家视觉工作室,请五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向摄影师们描述了这个拍摄对象的身份:他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百万富翁,他是一名救生员,他是一个出狱的囚犯,他是一个职业渔民,他是一个成功戒酒的酒鬼。之后,五张肖像照,挂在了一起。每一张照片,都准确、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肖像照主人的身份。但事实上,这五个身份都与他无关。可是,当他被作为囚犯、救生员、渔民、百万富翁、酒鬼之后,摄影师们居然将他拍出了这五张迥然不同的臉。
   生活中,常有先入不主的现象。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确保文章观点正确且不被转换
   阅完作文,感受颇多。要使材料与观点统一,有个前提就是观点准确且不被转换。如,这个学生的作文开头:
   “一个人,只因被给予的不同身份而拥有了五个不同的角色。可见,在先入为主的怪圈中,摄影师们已把真正的主角迷失,陷入了自我的罗网。
   或许有人会反驳:这个社会不就是套路遍地开花吗?这五位专业摄影师正因此而突显出他们的专业和成熟。对此,我的观点是:要知套路而辟新径。”
   文段的关键词依次为:先入为主→真正的主角→自我→套路→知套路辟新径 。可以看到思路慢慢由驳斥“先入为主”转换成“知套路而辟新径”了,概念就这样被偷偷换了,概念都换了,那就根本谈不上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了。
   二、论证观点的材料要恰切
   如,另一个学生的作文《莫让万物着我色彩》,标题鲜明地表达了旨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先入为主来认知世界,但在论证过程中却发生了偏移。如下文:
   “曾有一视觉工作室,聘请五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照相,唯一的区别是分别告诉摄影师们他们将要拍摄的那个人是百万富翁、是渔民……出人意料的是,五位摄影师拍摄的同一个人却展现出了相应的迥异的特征。历史上还有个著名的‘路西法实验’,心理学家让不同的人分别扮演监狱长、囚犯——这多像我们先入为主对他人的主观印象——他们一个星期后或许还能保持理智,但两周、三周……那里彻底变成了监狱,专家不得不提前结束实验,我们的或刻薄、或殷勤、或怜惜的态度都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社会之风气,杀许多之天才’,英才或许会被埋设,同样的,对一个人良好的态度也可能成就天才。”
   从段落内容可以概括出关键词:先入为主、心理暗示及态度。非常明了:先入为主、心理暗示两个词的内涵差别很大。心理暗示更强调主观上竭力靠近自己或他人的意愿,和先入为主有一定的交叉,细细推敲,材料并不是那么恰切,不恰切的材料根本起不到论证的作用。
   三、材料论证观点要有层次
   文章具有逻辑性,是作者思维严密的反映。如,另一个学生的作文《拨得云霏见日出》的观点层次是:拨开云霏,破除先入为主的思维→洞察事物的真相,见得日出→先入为主引发的悲剧→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平等客观是绕不开的命题→摒弃先入为主,立足实践,实事求是。
   不难发现,层次可以进行调整。首先应该指出悲剧重演的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只有用平等的齐物视角看世界,用客观的方法认知世界,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才能洞察事物真相,拨开云霏,见得日出。这样调整更符合人们认知世界的规律,便于掌握方法论。层次是思维清晰的表现,也是认知事物的顺序,是论证力量的所在,在论证观点时,尽量使用清晰的或并列、或递进、或总分的层次。
   四、自觉追求观点和材料的完美融合
   在学习过程中,要反复强调自我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追求材料与观点的完美融合。教师的修改有时不痛不痒,况且看事物的角度不一,学生并不一定认同教师的修改,只有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认真思考修改自己的文章,才能获得新的认知,就能真正提高写作的水平。
   如,有个学生的作文是《先入莫为主》,论证的主要内容是:打破常规才能避免思维定式,探究事物的本质。修改后,标题改为“参云破雾,显真知”,论证内容改为:先入为主的本质是思维定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摆脱定式束缚,只有登高望远,才能高处立,远处望,宽处行。学生一旦形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其他文献
月若流金,有人看见了满地的六便士,有人却抬头望月。   我不知六便士是否磨脚,但却透过月色,看见斯特里克兰迈着大步向前,甘愿忍受穷困潦倒,甘愿忍受妻离子散,甘愿忍受万夫所指,将六便士踩得叮当作响。远方,皎皎一轮明月。他不是在谋生,他是在活着。   执着于谋生的人将月亮视作黑夜里的另一盏灯,照亮满地的六便士。他们以财富名利来武装自己,全副武装便行其所能,纵情于一切物质上的奢侈,而步履蹒跚之际便只
期刊
你我之梦,中国之梦   十八年前,庚辰龙年,我随新千年来到人世间走这一遭;十八年后,戊戌狗年,你接过火炬来到人世间走这一遭。有缘相逢,请你打开时光瓶,它已漂过了又一个十八年。   2018年,我在时光这头,你在时光那头,我望着你。我的梦,也是你的梦。   我有幸与新世纪同生,更有幸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许是注定,我见证了这十八年来祖国的日新月异。有道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两千年前,中
期刊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传统作文教学大多一味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写作。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多灌输,少感染,多说教,少陶冶,结果学生的作文思维狭窄、题材雷同、语言无味,千人一腔,缺失了个性与真情。时代呼唤作文教学的创新!   一、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兴趣   基础教育作文教学改革在翻新花样上做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由于小學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概括文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要想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教给他们阅读概括的一些具体方法。   一、抓住文章题目概括   一篇课文的课题常常是这篇课文的眼目,教师可以通
期刊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经典美文,这些古代经典诗文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融会了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兼容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比如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笠翁对韵》《弟子规》《声律启蒙》等,也有很多很多经典的古诗词,思想性很强,有强烈的爱国情《出塞》《满江红》,有充满哲理的《陋室铭》《爱莲说》,有
期刊
假期研修观看了几节优质课,其中不少精品课例,我收获良多,也感触很深。在我看来,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一方面要追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产生共鸣从而达成共识,或实现个性化的解读;另一方面,课堂也必须富有创新, 接地气,更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让学生学后有所触动和启发。以《套中人》为例:   一、教学设计新颖   在常规的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之后,周老师设计让记者采访别里科夫的环节
期刊
沿着缓流的碧水,听着酥软的吴语,嗅到了园林特有的清新,我在拙政园一隅邂逅了一座小轩。   月色穿过轩窗,投影到团蒲上,正好将这扇形小室分为一明一暗。此轩名为“与谁同坐”,取自苏轼“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之意。我独坐轩中,忽想到人生种种亦如这轩。光明处便是那些意气风发之时,千金散尽还复来;暗影处便是坠入低谷之际,呼天怆地而不应。但若看透光与影,便可如苏轼一样与清风明月融为一境,求得最真实的自我。 
期刊
阅读在初中语文中所占地位可谓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点之一。每一个初中学生都应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这不但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书本的知识,提高初中生的阅讀能力,就可以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初中语文老师选择怎样的方式去帮助初中生提高阅读能力是我们接下来准备探讨的。   一、研究阅读教材,选择适合
期刊
带着对诗词教学的困惑,我研读了肖培东老师的课堂实录——《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觉得肖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独具匠心的诗词教学妙法。   独辟蹊径的思路。按照常规教学模式,教学诗词不是从题目导入,就是从结尾反推。而肖老师却独辟蹊径,先将词上阕的后两句和下阕的前两句抽出来品味、把玩。肖老师让学生将这首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句子找出来诵读。这样的开头设计表面看起来违背常理,实际上是有考量与讲究的。教者
期刊
其实,每个孩子的独特行为背后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给予宽容、理解和支持,孩子就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案例背景:   他们喜欢画画,已拥有一定的技能,但在绘画中缺少想象力、创造力。他们不仅课下调皮、吃饭挑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高兴了,甚至还会撒个小谎……,他们的存在有时会让整个班级秩序大乱,让我们这些老师备感无奈,甚至于束手无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