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人最重要的不是头脑,而是指导头脑的东西。”所谓指导头脑的东西就是人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的本质,更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核心素养是提升数学学习质量的核心要素。如果把数学课程当作海洋,那么数学课堂就是船儿,学生是一个个船员,数学核心素养犹如船桨,帮助学生将船儿划向远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数学教学的一种导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炼出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等十大核心素养,推理能力便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核心素养。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推理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然而,许多数学教师对学生推理能力的价值认识不足,在教学中不够注重推理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注重结果而轻视推理过程。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能够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推理能力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叫醒学生的多种器官,开启“四动”策略,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中唤醒和激励学生自主发展推理能力,孕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动眼观察,黙察洞悉,素材感知比较中催生推理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种学习活动过程之中,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中得来。”观察,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最为基本且直接的活动方式,是开启学生推理活动的窗口。
“在观察中寻找奥秘,在奥秘中寻找快乐。”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时,多数观察只是停留于浅表层次的观看,学生的观察浮光掠影,观察活动不够深入深刻,不注重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我在数学教学中组织观察活动时,不但解放学生双眼,让学生自主观察,还注意引导学生转换观察角度,拓宽观察视野,在默察洞悉中开展推理活动,通过素材的感知与比较,催生学生一种积极的推理意识。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一课,是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对物体排列现象的后续排列情况做出判断,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推理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我在出示了情景图后,让学生自由观察图中的物体,学生充分观察后进行汇报,有的学生说:“图中的景物真漂亮。”有的说:“美丽的盆花排列得整整齐齐。”还有的学生说:“彩旗招展,好有气派。”学生的回答告诉我们:他们观察的视角偏离了学习目标中心,于是,我就引导学生重新确立观察的角度,请他们观察物体的排列有何共同特点?当学生发现图中的物体摆放都有一定的规律后,我就问:“如果让你接着这些物体摆下去,你该摆放哪一种颜色的物体?”学生听后都纷纷沉思,“要判断接下去摆放哪一种颜色物体,我们该怎么办?”我稍作提示说。“我们得先找出各种物体摆放的规律,然后再根据规律进行推理,从而推导出接下去所要摆放物体的颜色。”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明晰了思路方向,激发了推理意识。“那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我将观察推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中的洞察力,引导他们在细致地观察中抽丝剥茧,剔除无关要素,把握实质性特征,在对丰富的素材感知中去粗留精、去伪存真,通过经历推理过程,感悟推理价值,萌生推理意识。
二、动脑猜想,纵横想象,联想类比归纳中催发合情推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多经历“以合情推理做出猜想,以演绎推理做出证明”的过程。推理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推理形式,它是从特殊现象中发现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方式。思维合情推理离不开猜想,猜想是发展合情推理的助燃剂,猜想与合情推理是创造的喷泉。
“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激活学生大脑,鼓励学生猜想,让他们在自由想象中将事物之间纵横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联通桥梁,通过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等方法,让思维驰骋于想象的天空,不断催发学生的合情推理。猜想虽然是一种或然性推理,但猜想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有理有据的科学幻想,我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猜想,掌握猜想的方法和推理的思路,懂得根据合情推理做出猜想。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通过演示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张正方形白纸,边表演边提问:“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其中的一份用什么分数表示?”“二分之一。”学生很快做出回答,我接着问道:“继续将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得到一个与二分之一相等的分数是多少?”“四分之二。”我边折边展示给学生观看验证,在学生观察检验后,我引导学生猜想:“将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与二分之一相等?”“请大家展开想象,你还能猜想到哪些分数与二分之一相等,这些分数之间有何联系?”孩子们根据前两次的现象进行联想,通过类比推理,依据前两次对折后得到的分数分母和分子间的变化做出猜想,得到八分之四、十六分之八等许多分数,为了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推理过程,我要求学生说说猜想的依据,在他们说出猜想理由后,我再引导他们对这些分数分别与二分之一作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后,为了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又引导学生联想“商不变的规律”,将其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纵横对比,寻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根据“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通过合情推理进一步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在联想类比中深刻认识和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卢梭说过:“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猜想是推理的有力翅膀,它会带着学生的思维自由翱翔于无边的数学天空。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动脑猜想,激活学生想象思维,激引学生在类比归纳中合情推理。
三、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数据分析证明中催长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常应用于数学证明,演绎推理主要是对假说做出推论,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假设。演绎推理这种严格的逻辑推理使人的思维具有更强的严密性,演绎推理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
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实验中得来。”实验是检验真理的一种实践性活动,是验证演绎推理正确性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操作,在实验中搜集数据,通过对客观真实数据的分析,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并进一步催长演绎推理思维,在反思总结中积累推理经验,提升演绎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中,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预测是一种推理,由于事件发展具有随机性,因而推理就显得较为困难,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安排了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手实验来验证假设,在实验中完成推理的过程。例如:教学“在袋中放入一个红球与一个黄球,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摸出哪种颜色的球?”虽然学生都能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出:“因为袋中有两种颜色的球,所以可能摸出的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摸到红球与黄球的可能性相等。”但在没有经过实验验证之前,只能算是一种假设,要想知道假设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于是,我就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摸球实验,并记录下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在实验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搜集到的数据,通过实验数据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在接下去的扑克牌游戏中,我先组织学生根据摸球实验以及生活经验进行假设:“第一种摸牌游戏中可能出现4种结果。”“第二种游戏中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在学生假设性推理后,我让学生玩摸牌游戏,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搜集数据,记录下每种牌的次数,最终根据科学的统计结果证明了假设是正确的。
“在没有得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推理的,那样的话,只能是误入歧途。”实践出真知,丰富的操作性实验活动为演绎推理的验证提供了可靠的证明数据,还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深化了推理活动,提升了演绎推理能力。
四、动口表达,踊跃展示,回放思考过程中催化推理能力
“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重要目标。推理是一种隐性的思维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必须将其推理过程显性化,分析掌握其逻辑推理的程序,以利于帮助梳理和指导学生推理的方法和路径,助推学生推理能力的提升。
为了了解学生的推理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提高推理能力,我在教学中解放学生的口,为学生搭建了思维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动口表达,踊跃展示,在畅所欲言中回放思考过程,在回顾提炼中催化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时,我在出示了例题中的表格后,直接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观察比较表格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在学生完成了该活动后,我重点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展示自己的想法。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他们的表述中发现有些推理不够严密,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商不变。”我让其他学生对该表述予以讨论,在大家的讨论中补充完善了商不变的规律,使得推理过程更加科学严谨。在学生认识了商不变的规律后,我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写出几组算式进一步来验证规律,在学生展示交流时,我让他们充分阐述思考过程,并组织学生回顾提炼两次活动,使他们懂得第一次活动属于归纳推理,第二次活动则是演绎推理,再次提升了他们对两类推理方式的理解与应用。
口头表达是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的最佳途径,愿教师莫当学生的代言人,让我们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动口展示推理的过程,催化学生推理能力的拔节。
推理是一项严密的思维活动,需要多种器官的协同配合,让我们启动学生的多种器官,让他们亲历感知、猜想、验证、表达过程,涵养推理能力,丰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一、动眼观察,黙察洞悉,素材感知比较中催生推理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种学习活动过程之中,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中得来。”观察,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最为基本且直接的活动方式,是开启学生推理活动的窗口。
“在观察中寻找奥秘,在奥秘中寻找快乐。”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时,多数观察只是停留于浅表层次的观看,学生的观察浮光掠影,观察活动不够深入深刻,不注重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我在数学教学中组织观察活动时,不但解放学生双眼,让学生自主观察,还注意引导学生转换观察角度,拓宽观察视野,在默察洞悉中开展推理活动,通过素材的感知与比较,催生学生一种积极的推理意识。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一课,是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对物体排列现象的后续排列情况做出判断,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推理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我在出示了情景图后,让学生自由观察图中的物体,学生充分观察后进行汇报,有的学生说:“图中的景物真漂亮。”有的说:“美丽的盆花排列得整整齐齐。”还有的学生说:“彩旗招展,好有气派。”学生的回答告诉我们:他们观察的视角偏离了学习目标中心,于是,我就引导学生重新确立观察的角度,请他们观察物体的排列有何共同特点?当学生发现图中的物体摆放都有一定的规律后,我就问:“如果让你接着这些物体摆下去,你该摆放哪一种颜色的物体?”学生听后都纷纷沉思,“要判断接下去摆放哪一种颜色物体,我们该怎么办?”我稍作提示说。“我们得先找出各种物体摆放的规律,然后再根据规律进行推理,从而推导出接下去所要摆放物体的颜色。”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明晰了思路方向,激发了推理意识。“那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我将观察推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中的洞察力,引导他们在细致地观察中抽丝剥茧,剔除无关要素,把握实质性特征,在对丰富的素材感知中去粗留精、去伪存真,通过经历推理过程,感悟推理价值,萌生推理意识。
二、动脑猜想,纵横想象,联想类比归纳中催发合情推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多经历“以合情推理做出猜想,以演绎推理做出证明”的过程。推理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推理形式,它是从特殊现象中发现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方式。思维合情推理离不开猜想,猜想是发展合情推理的助燃剂,猜想与合情推理是创造的喷泉。
“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激活学生大脑,鼓励学生猜想,让他们在自由想象中将事物之间纵横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联通桥梁,通过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等方法,让思维驰骋于想象的天空,不断催发学生的合情推理。猜想虽然是一种或然性推理,但猜想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是一种有理有据的科学幻想,我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猜想,掌握猜想的方法和推理的思路,懂得根据合情推理做出猜想。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通过演示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张正方形白纸,边表演边提问:“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其中的一份用什么分数表示?”“二分之一。”学生很快做出回答,我接着问道:“继续将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得到一个与二分之一相等的分数是多少?”“四分之二。”我边折边展示给学生观看验证,在学生观察检验后,我引导学生猜想:“将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与二分之一相等?”“请大家展开想象,你还能猜想到哪些分数与二分之一相等,这些分数之间有何联系?”孩子们根据前两次的现象进行联想,通过类比推理,依据前两次对折后得到的分数分母和分子间的变化做出猜想,得到八分之四、十六分之八等许多分数,为了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推理过程,我要求学生说说猜想的依据,在他们说出猜想理由后,我再引导他们对这些分数分别与二分之一作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归纳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后,为了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又引导学生联想“商不变的规律”,将其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纵横对比,寻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根据“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通过合情推理进一步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在联想类比中深刻认识和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卢梭说过:“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猜想是推理的有力翅膀,它会带着学生的思维自由翱翔于无边的数学天空。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动脑猜想,激活学生想象思维,激引学生在类比归纳中合情推理。
三、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数据分析证明中催长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常应用于数学证明,演绎推理主要是对假说做出推论,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假设。演绎推理这种严格的逻辑推理使人的思维具有更强的严密性,演绎推理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
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实验中得来。”实验是检验真理的一种实践性活动,是验证演绎推理正确性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操作,在实验中搜集数据,通过对客观真实数据的分析,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并进一步催长演绎推理思维,在反思总结中积累推理经验,提升演绎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中,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预测是一种推理,由于事件发展具有随机性,因而推理就显得较为困难,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安排了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手实验来验证假设,在实验中完成推理的过程。例如:教学“在袋中放入一个红球与一个黄球,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摸出哪种颜色的球?”虽然学生都能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出:“因为袋中有两种颜色的球,所以可能摸出的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摸到红球与黄球的可能性相等。”但在没有经过实验验证之前,只能算是一种假设,要想知道假设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于是,我就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摸球实验,并记录下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在实验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搜集到的数据,通过实验数据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在接下去的扑克牌游戏中,我先组织学生根据摸球实验以及生活经验进行假设:“第一种摸牌游戏中可能出现4种结果。”“第二种游戏中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在学生假设性推理后,我让学生玩摸牌游戏,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搜集数据,记录下每种牌的次数,最终根据科学的统计结果证明了假设是正确的。
“在没有得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推理的,那样的话,只能是误入歧途。”实践出真知,丰富的操作性实验活动为演绎推理的验证提供了可靠的证明数据,还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深化了推理活动,提升了演绎推理能力。
四、动口表达,踊跃展示,回放思考过程中催化推理能力
“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重要目标。推理是一种隐性的思维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必须将其推理过程显性化,分析掌握其逻辑推理的程序,以利于帮助梳理和指导学生推理的方法和路径,助推学生推理能力的提升。
为了了解学生的推理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提高推理能力,我在教学中解放学生的口,为学生搭建了思维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动口表达,踊跃展示,在畅所欲言中回放思考过程,在回顾提炼中催化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时,我在出示了例题中的表格后,直接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观察比较表格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在学生完成了该活动后,我重点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展示自己的想法。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他们的表述中发现有些推理不够严密,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商不变。”我让其他学生对该表述予以讨论,在大家的讨论中补充完善了商不变的规律,使得推理过程更加科学严谨。在学生认识了商不变的规律后,我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写出几组算式进一步来验证规律,在学生展示交流时,我让他们充分阐述思考过程,并组织学生回顾提炼两次活动,使他们懂得第一次活动属于归纳推理,第二次活动则是演绎推理,再次提升了他们对两类推理方式的理解与应用。
口头表达是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的最佳途径,愿教师莫当学生的代言人,让我们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动口展示推理的过程,催化学生推理能力的拔节。
推理是一项严密的思维活动,需要多种器官的协同配合,让我们启动学生的多种器官,让他们亲历感知、猜想、验证、表达过程,涵养推理能力,丰润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