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旭是个重组家庭的女孩,9岁,上二年级,平时看着挺懂事的。但开学没多久,我接到她同桌桐家长的电话,说是旭向桐借了2元钱,不还,还老是欺负桐。孩子家长说了钱就不要了,但别老欺负孩子了。我当时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很不好意思,也怪自己平时粗心,没留意到这个情况,并承诺一定会处理好这件事,请家长放心。
事后我深入地了解了旭的家庭背景,旭6岁那年父亲病逝,妈妈带着她改嫁。继父也是再婚人士,父母之间因为钱财经常产生摩擦,家里人对她要求也很严厉,教育经常是用打骂的方式,包括他爸爸对待他妈妈也是如此,使她养成了固执、偏激的性格,办事我行我素,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这也导致了旭平时的行为表现:
1、平时学习课堂表现较好,有一定的主动性,但回家的复习和预习有时完不成,还找借口搪塞。
2、做事情绪化,缺乏自制力,易激动,经常欺负同桌的小男孩。
3、好攀比,有些自卑,借人钱物不及时归还。
二、案例主题
针对她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她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她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长大,处事不冷静,欺负同学等
种种情况都情有可原,还得用爱心去感化。
2、生活中,爱攀比,虚荣心强,缺乏是非观念,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发展下去后果严重。面对这一现象要怀有一颗包容之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她,引导她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三、采取的方法和教育过程
1、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新学期开学没多久,我接到旭同桌桐的家长的电话(案例开始的一幕)。之后找旭谈心,我说:“旭,你看你平时穿的衣服不是名牌,但总是干干净净的,梳的头发比老师梳的都好,对人有礼貌,一看就特别惹人喜爱,怎么能做借钱不还和欺负同学的事呢?开始桐的妈妈说,我都不信呢!现在你自己承认了我才信。桐的妈妈们说了,钱就不用还了,以后别欺负同学就行了。你看这事怎么办呢?”旭抽吧着小脸说:“老师,钱我还,等我把这两天的零花钱省下就还,以后我也不欺负同学了。但求您一件事,就是千万别告诉我爸爸妈妈!”我一口答应了旭的要求,为了让她知道老师是尊重她,并会保护她的隐私的,我还告诉她,这件事就我们三个人知道,桐和老师都不会说出去的,她放心地点了点头。我想我会找个合适的时机把这件事以及我们的谈话告诉她的家长的。
2、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她是会有改变的。
有一天,小组长告诉我说旭没完成预习,我找旭简单说了几句,心想,孩子偶尔忘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在这过后不几天,旭又没完成作业,我很生气,老师同学这么信任她,她却不长进。刚要批评她时,我发现她的额头上有一个小划痕,我细问她原因,她才说是爸爸妈妈吵架,妈妈甩笤帚时碰上的,当时我的心一下子酸了,多可怜的孩子,我得多关心她才是。我没说什么,只是搂了她一下,让她把作业补好交给小组长。
这件事之后,我决心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在孩子面前要做好表率作用。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沟通,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行为上也进步很大,不完成作业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3、宽容对待学生,冷静处理问题
学生犯错误,学生不能冷静,教师应该绝对地冷静。每次对于出问题的时候,我都耐心指导,认真帮助她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
在还钱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旭的表现还不错。有一天,午休时,
她的前桌同学新买的卡通橡皮不见了,怀疑是旭拿去了(旭以前犯过这样的错误),旭生气地说着自己没拿,还抱怨大家不信任她。后来橡皮在桌椅之间的缝隙找到了,这下旭捉住理了,脾气更大了,好像全世界都欠她的。学生跑来办公室告诉我这一情况。我针对她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了这一点早已心中有数。没有当即批评她,而是和她真诚平等地沟通,结合她本人“2元钱”事件,同桌及其妈妈宽容的态度,让她换位思考,感受风平浪静,海阔天空的美好。并借此机会在班级开了一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真诚、宽容待人”的主题班会,收到较好效果。
4、给孩子创造机会,发现进步及优点,及时表扬巩固。
以后的日子在和旭妈妈的交流中,我也得知旭这孩子挺懂事的,
心思重,每天看见妈妈累了,都给妈妈打洗脚水,捶背什么的,我就告诉旭的妈妈说,给孩子营造个好的环境,多关心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多鼓励她,及时表扬她,帮孩子树立自信她一定能行。课堂上,旭每次回答对了,我都着重给予肯定,遇到精彩的回答时,我还示意同学们报以掌声鼓励,并刻意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卑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慢慢地,班级里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劳动时她抢着干,饭不够了,她抢着去食堂打饭,我发现旭在慢慢地改变,变得愿意帮助别人,遇事也不斤斤计较了,作业也完成得特别认真。
四、教育效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学期的了解及教育,旭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她对老师信任了,对同学宽容了,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能明白是非,不再拿别人的东西了,对在集体中的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待人真诚。但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尤其是孩子,他的性格还很有可能出现反复,要彻底改变是要今后长时间的努力。
五、反思与评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要以尊重为前提,我们教师不能走进“爱生”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一个善于爱学生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尊严得到了保护,必能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旭是个重组家庭的女孩,9岁,上二年级,平时看着挺懂事的。但开学没多久,我接到她同桌桐家长的电话,说是旭向桐借了2元钱,不还,还老是欺负桐。孩子家长说了钱就不要了,但别老欺负孩子了。我当时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很不好意思,也怪自己平时粗心,没留意到这个情况,并承诺一定会处理好这件事,请家长放心。
事后我深入地了解了旭的家庭背景,旭6岁那年父亲病逝,妈妈带着她改嫁。继父也是再婚人士,父母之间因为钱财经常产生摩擦,家里人对她要求也很严厉,教育经常是用打骂的方式,包括他爸爸对待他妈妈也是如此,使她养成了固执、偏激的性格,办事我行我素,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这也导致了旭平时的行为表现:
1、平时学习课堂表现较好,有一定的主动性,但回家的复习和预习有时完不成,还找借口搪塞。
2、做事情绪化,缺乏自制力,易激动,经常欺负同桌的小男孩。
3、好攀比,有些自卑,借人钱物不及时归还。
二、案例主题
针对她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她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她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长大,处事不冷静,欺负同学等
种种情况都情有可原,还得用爱心去感化。
2、生活中,爱攀比,虚荣心强,缺乏是非观念,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发展下去后果严重。面对这一现象要怀有一颗包容之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她,引导她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三、采取的方法和教育过程
1、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新学期开学没多久,我接到旭同桌桐的家长的电话(案例开始的一幕)。之后找旭谈心,我说:“旭,你看你平时穿的衣服不是名牌,但总是干干净净的,梳的头发比老师梳的都好,对人有礼貌,一看就特别惹人喜爱,怎么能做借钱不还和欺负同学的事呢?开始桐的妈妈说,我都不信呢!现在你自己承认了我才信。桐的妈妈们说了,钱就不用还了,以后别欺负同学就行了。你看这事怎么办呢?”旭抽吧着小脸说:“老师,钱我还,等我把这两天的零花钱省下就还,以后我也不欺负同学了。但求您一件事,就是千万别告诉我爸爸妈妈!”我一口答应了旭的要求,为了让她知道老师是尊重她,并会保护她的隐私的,我还告诉她,这件事就我们三个人知道,桐和老师都不会说出去的,她放心地点了点头。我想我会找个合适的时机把这件事以及我们的谈话告诉她的家长的。
2、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她是会有改变的。
有一天,小组长告诉我说旭没完成预习,我找旭简单说了几句,心想,孩子偶尔忘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在这过后不几天,旭又没完成作业,我很生气,老师同学这么信任她,她却不长进。刚要批评她时,我发现她的额头上有一个小划痕,我细问她原因,她才说是爸爸妈妈吵架,妈妈甩笤帚时碰上的,当时我的心一下子酸了,多可怜的孩子,我得多关心她才是。我没说什么,只是搂了她一下,让她把作业补好交给小组长。
这件事之后,我决心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在孩子面前要做好表率作用。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沟通,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行为上也进步很大,不完成作业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3、宽容对待学生,冷静处理问题
学生犯错误,学生不能冷静,教师应该绝对地冷静。每次对于出问题的时候,我都耐心指导,认真帮助她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
在还钱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旭的表现还不错。有一天,午休时,
她的前桌同学新买的卡通橡皮不见了,怀疑是旭拿去了(旭以前犯过这样的错误),旭生气地说着自己没拿,还抱怨大家不信任她。后来橡皮在桌椅之间的缝隙找到了,这下旭捉住理了,脾气更大了,好像全世界都欠她的。学生跑来办公室告诉我这一情况。我针对她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了这一点早已心中有数。没有当即批评她,而是和她真诚平等地沟通,结合她本人“2元钱”事件,同桌及其妈妈宽容的态度,让她换位思考,感受风平浪静,海阔天空的美好。并借此机会在班级开了一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真诚、宽容待人”的主题班会,收到较好效果。
4、给孩子创造机会,发现进步及优点,及时表扬巩固。
以后的日子在和旭妈妈的交流中,我也得知旭这孩子挺懂事的,
心思重,每天看见妈妈累了,都给妈妈打洗脚水,捶背什么的,我就告诉旭的妈妈说,给孩子营造个好的环境,多关心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多鼓励她,及时表扬她,帮孩子树立自信她一定能行。课堂上,旭每次回答对了,我都着重给予肯定,遇到精彩的回答时,我还示意同学们报以掌声鼓励,并刻意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卑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慢慢地,班级里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劳动时她抢着干,饭不够了,她抢着去食堂打饭,我发现旭在慢慢地改变,变得愿意帮助别人,遇事也不斤斤计较了,作业也完成得特别认真。
四、教育效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学期的了解及教育,旭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她对老师信任了,对同学宽容了,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能明白是非,不再拿别人的东西了,对在集体中的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待人真诚。但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尤其是孩子,他的性格还很有可能出现反复,要彻底改变是要今后长时间的努力。
五、反思与评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要以尊重为前提,我们教师不能走进“爱生”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一个善于爱学生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尊严得到了保护,必能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