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文化类公共建筑呼唤“场所精神”

来源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众对唐山文化类公共建筑的关注和需求也在逐日剧增,而日新月异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严重问题隐患。本文将通过唐山文化类公共建筑场所精神的唤醒,营造公众在环境中的安全感、存在感和认知感,重新搭建起当代文化类公共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发挥当代文化类公共建筑的文化媒介作用,延续城市的文化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 文化类公共建筑;场所精神;城市特质
  唐山文化类公共建筑不仅仅是城市的窗户,同时是城市的容器,里面应该充满了文化氛围、生活氛围、休闲氛围,给人们提供证实自己和与他人交往的社交空间。让人感受到身处何处,身为何人,享受城市的美好与活力。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类公共建筑外部环境的无场所性,形成人、城市环境、建筑之间的关系危机。
  列为斯特劳斯曾著写的《野性的思维》目的就在于打破某种文化的中心地位。同理,传统文化类建筑以内部环境为设计重心,以如何更好地展示展品、传递信息为目的,忽略了小范围空间中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大范围空间中与城市的关联。与共生秩序下追求多元化、创建中间圣域背道而驰。真正的能让唐山当代文化类公共建筑持续的生存下去,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凸显出唐山文化类公共建筑作为文化载体与城市文化本体的关联,当建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协调,营造适宜的场所精神。
  本文将通过不同方面阐述唐山文化类公共建筑呼唤“场所精神”。
  一、全球语境中共生秩序的兴起
  35年前,共生思想被提出。它主要源自于黑川纪章先生在中学时代学习的椎尾先生的“共生佛教”,根源于印度4世纪的唯识思想。如今,共生思想理念应用于自然、科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艺术与科学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传统与尖端技术的共生、地域性与全球性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不同内涵、层级和领域的共生等等,是一个不断地通过新陈代谢,周而复始的循环保持着同一性和差异性,显现着生命的生生不息。
  共生可以基于两个相互对立的关系之中,建立二者之间相互尊重的中间圣域,塑造全新而独特的关系,其中二者既对立又赋予对方于理解。这样,例如“对”或是“不对”;“真”或是“假”……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数次地陷入二元次艰难尴尬的抉择迎刃而解;最初的计算机时代,人们用0或1来进行运算推理,后来通过寻求中间更多的圣域来延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互对立的双方共存往往会形成新的希望与方向。如今,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几乎荡然无存,并且伴随着全球化的急速蔓延,网络信息的高速共享,类似于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线性经济发展阶段学说似乎也成了不可实现的理论,日益被打破的理论模式不断地向人类发出警示、请求指引。原有现象、理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的打破预示着21世纪是一个跨越二元论,追求中间和更多暧昧领域,一个整体共存的生命结构时代。”
  而当下,欧洲中心主义引领之下所兴起的国际风格,以均质、模式化的运作为标准的时代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价值观、思维结构的的转变,带来将是在满足物质条件之后,对精神层面更高的要求。诚然,人们更愿付出高于同类型产品的价格去购买产品背后所富有的多元文化、多元体验等所特有的产品附加值。
  二、当下环境设计中场所精神重要性的凸显
  新华文摘曾转载过美国人大卫·威尔逊的一篇文章:论全球城市的绅士化。意指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时代中,城市空间“绅士化”更新现象背后的庸俗化。当今,我们在快节奏的步调中生活,在狭小而约束的空间中工作,在拥挤而陌生的各类场所中穿梭,人的感知被文件里重重的规定所束缚。在文化类公共建筑设计领域,进行状态下的文化类公共建筑设计被计算机数据所量化,二维图纸上的数字和墨迹主宰着设计师的工作过程,甚至被人所信赖和推崇到了令人恐惧的境地。然而最令人信赖的三维实体—“人”,却被人忽视在了角落,对其熟视无睹。我们走到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感受不到我们自身的存在,感受不到此城市的特质究竟是什么,感受不到幸福究竟是什么。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公众首先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证明了自己的身份,感知自己栖居的环境,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遐想,幸福的关键在于自身设立了标尺。那么在城市如此大的环境中,则需要给予城市和公众一个更大的标尺证明城市及城市中市民的幸福感。
  犹太人博物馆、王澍的宁波博物馆、唐山规划博物馆等等一个个优秀案例也在证明:设计师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于美好生存环境的追求,对于城市特质的传播。当人类最初自发的从地表环境中介入人为因素开始的场所精神,到西欧理性主义下的国际风格影响下,场所塑造价值观念的改变,再到现在场所精神的关注,一切不可能在今天的趋势影响下也渐渐地成为了人们的诉求。
  在城市建设论坛中,北京设计院院长张宇提出当代文化类公共建筑设计不再是一为地追求城市地标性的作用,应该认同“场所建筑”理念。当代文化类公共建筑是城市的窗户,凸显着城市所具有的文化,同时也向人们传播着如何解读和感受城市的文化以及生活、如何证明自身的存在价值,如何更好地给公众提供社会交往的场所,使公众在城市环境之中意识不到孤独与彷徨。
  三、当代文化类公共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文化类公共建筑设计也从最初标准化的枷锁中挣脱,百花争艳。基于不同的定位,文化类公共建筑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显现出不同的风格:或是体态特异;或是过于强调功能,形态简单;或是与环境相分离,独立地存在……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规划设计师各自坚守着领域内的原则,独领风骚。结果,在追求异质文化共存的时代中,呈现出混乱无章的状态,失去了和城市环境的友好联系。
  当代文化类公共建筑蜂拥而起,标榜了政府对于文化事业建设的关注,公众对于业余生活追求的精神化;正如皇帝的新装,光鲜的现象背后是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文化“馆”或者说是“商业”馆,严重蒙蔽了文化类公共建筑本应呈现的真正价值。同时新馆的建立并没有给人们提供多元化的体验和精神的享受,反而阻拦了公众前往文化类公共建筑的脚步,从而带来了资金投入和场地占有的浪费。刘克成教授曾在文化类公共建筑高峰论坛中强调当代文化类公共建筑不单单是一个供众人欣赏价值连城藏品、相对封闭的空间,而是一个个结构、氛围各异的城市和人们差异化的生活状态,是相对开放的空间。公众在当代文化类公共建筑中能够感受和认知城市。
  文化类公共建筑外部环境场所精神的呼唤,意在营造文化类公共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存,缓解主体市民与客体城市环境的关系。在人本主义时代浪潮的影響下,关注文化类公共建筑外部环境场所精神的塑造,给人们创造一个富有安全感、存在感、认知感的场所,使公众能够在文化类公共建筑环境中观察和享受人间万象,对人性的这一发现使设计师意识到应将当代文化类公共建筑和城市环境融合的必要性,营造一个让人性得以回归和解放的场所。同时文化类公共建筑外部环境的整体性设计,从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学的来说,是对文化类公共建筑环境的再创造,是环境和人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时空过程,一个结构模式。通过当代文化类公共建筑外部环境的整合实现共存,不仅有利于塑造环境品质,实现人的存在价值和场所精神的再生,而且能够更好地营造城市的独特性,实现城市品牌特色,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甚至激化城市的经济飞跃,社会的进步,以点带面的效应。
  参考文献:
  [1](日)黑川纪章.编著.覃利、杨熹微等译.共生思想.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乐嘉龙.外部空间与建筑环境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1,4。
  [3]朱建军,吴建平.生态环境心理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75。
  [4](日)诺伯舒兹.编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想象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5](美)凯文·林奇.编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6]海德格尔.编著.丹明子主编.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
  [7](丹麦)扬·盖尔.编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
  此文为“河北联合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S201319)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发展。本文通过对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期望能促进我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建筑;环境;和谐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是一种境界,二者互为独立又互为依存。如果只有环境而没有建筑,或只有建筑而没有环境,会显得单一乏味,缺少生机。就像人离不开自然,自然有人的存在而更加生机勃勃一样,和谐共生是生活中最为美好
期刊
【摘 要】 隨着市政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工程质量事故给市政工程建设敲响了强化质量管理的警钟。本文对当前市政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有效控制市政工程质量的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对同行从业者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有效控制措施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满足
期刊
【摘 要】 本文围绕“十一五”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开展对尾矿水、高噪音、锅炉除尘等多项高耗能设备及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环境治理技术水平,通过运行污染源达到有效治理。  【关键词】 煤炭;环保;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贸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的要求日趋严格。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煤炭企业通常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又是污染控制的责任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
期刊
【摘 要】 调兵山市西部钼矿床找矿前景,主要是通过研究调兵山市西部区域地质背景及分析钼矿床的成矿条件,对钼矿床的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提出找矿工作的技术路线。  辽宁省调兵山市为丘陵地貌,标高为115.5~290.6m,大部分地区山顶浑圆,冲沟浅而宽。气候环境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调兵山市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炭为主,其它还包括煤层气、硅灰
期刊
【摘 要】 为了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切实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土地利用布局的优化,本文提出不确定性因素主要为大环境不确定性、政策不确定性、区域发展趋势不确定性以及其他偶发性不确定性,并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完善、方案优化和法律地位增强等3方面探索减小不确定性因素的方法,以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好地指导实践。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确定性  1、土地
期刊
【摘 要】 随着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机电安装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然而,在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安装中的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严重威胁了整体的工程质量及机电安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分析了机电安装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  【关键词】 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作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当中机电设备的安装,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物的整体
期刊
【摘 要】 对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是一项具有技巧性的复杂工作,应该从制度、机制、合同等方面入手,通过积极干预切实提高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本文主要对土建工程中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土建工程;施工进度;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引言:  加强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和建设工作的基本需要,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是实现建筑行业发展的有利措施。
期刊
【摘 要】 行为金融学是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与传统金融学理论一起,两者构成了金融学的理论体系。文章分析其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其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 金融学;新理论;应用;发展  一、宏观金融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科学抽象法  科学抽象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逐次形成概念、范畴、规律及一般原理的认识过程,是从经验到理论,从旧理论到新理论的必由之路。科学抽象的进程可分为
期刊
【摘 要】 煤矿属高危行业,要想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真正落到实处,煤矿管理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煤矿个别管理干部中存在安全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和工作作风浮漂的现象,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了增强煤矿管理干部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切实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应在以下方面予以提高。  【关键词】 管理干部;安全生产;作用  1、煤矿管理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
期刊
【摘 要】 园林工程预算管理就是将整个工程的支出以及收入进行预先的规划,对立项、投资、招投标和施工等整个项目过程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园林工程预算是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项目成本、签订施工合同和指定施工规划的重要根据。本文主要对园林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园林工程;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近年来园林绿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较少的投人生产最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