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深刻认识到,思维辨析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贵在“锻炼”,应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指导、锻炼和提炼,促进和提升中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
【关键词】中学教学 思辨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241-01
一、思辨的背景
现在的中学生仿佛什么道理都懂,老师家长们的批评刚开个头,他那里已经知道你要说什么了,检查写起来快捷流畅,但过后没有半点悔改,在他看来,那只是应付老师家长的一种方式而已。
还有的学生犯了错,老师刚要开口,他已经烦不胜烦,甚至顶撞起来了……有的家长还为孩子“维权”,老师怕“吃黄牌”,也就不敢批评学生了。
教師“批评权”遇到了中国式困局。但是,如果不批评,只表扬,又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放纵。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班主任的“权力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很多班级管理问题顾虑重重、无可奈何;另一方面是对班主任德育理念和策略的反思,只有通过改变自己的惯性思维和简单做法,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思辨的形式
采用大学生辩论赛的形式,全班同学分为正方、反方; “思辩”题目,本着“细小与广博并重”的原则,上至国内国际热点、社会关注问题,下至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共性问题,均由全班同学集思广益提出,写在黑板上投票,最后由班委会决定。班主任只是根据学生的想法,因势利导,将“话语权”完全交给学生。
辩论赛结束后,由班级宣传部组织通讯员撰写“班级快讯”,报导赛况,布置黑板报,加强班级的文化宣传。展出结束后,照片和资料放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中。
以前,思辨的素材,是由教师提供并呈现;渗透的道理,也是教师娓娓道来;最终的结论,由教师一语中的……现在,素材由学生来搜集,事物的两面性由学生来呈现,利弊得失由学生来比较,何去何从,由学生来判定……
可别小看了这巨大的结构调整。要知道,硬度很低的石墨和坚硬无比的金刚石同样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只因为碳原子的排列结构不同,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
三、思辨的案例
本学期我班共举办了9期思辩赛。
(一)学生自律类:
1.《我们的个性是否应该张扬》
学生领悟到“张扬个性,需把握好分寸为佳”。
2.《苦学VS乐学》
以“乐学是一种生活的境界,苦学是一种极其投入的奋斗状态”作为结束。
(二)班级自治类:
1.《网络的利与弊》
全班同学愉快地达成一致,共同拟定了《关于科学上网的班级管理条例》。
2.《批评让我进步 VS 批评让我退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客观地、正确地面对批评,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然后改进自己的不足,会让我们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3.《改变自我,适应环境VS坚持自我,改变环境》
(三)社会热点类:
1.《“以德报怨”的事情多VS“以怨报怨”的事情多》
“将相和”、 诸葛亮七擒孟获、哈利波特……典故多多,我们应该“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2.《老人倒了应不应该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会及时拨打120请求援助,绝不会置之不理的。
(四)成长困惑类
1.《我们是否应该上课外补习班》——减负政策、升学压力
学生感悟:学习还是要靠积极主动的自我反思才会有飞速提高,所以要恰当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能主次颠倒,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
2.《成大事者是否拘小节》
“细节决定成败”,应该关注细节,但也要高瞻远瞩,免得被琐碎小事绊住了手脚。
四、结语
思辨大大增加了学生说的机会、交流的机会、思维碰撞的机会、表现的机会、锻炼的机会,感悟的机会。
学生心语——
李宏伟:“上初三以来,我们的生活变枯燥,但在我们班里却十分快乐,因为我们每星期有一次辩论会。……我们要多关心生活中的事。我太喜欢辩论赛了,为紧张的学习注入了快乐、新鲜的活力。”
刘春麟:“这个学期班里开展了辩论会,我很喜欢!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使劲儿说话、又不会受批评,反而还会得到表扬的平台。哈哈!辩论会完了可真是心情舒畅。”
王帅:“每一次辩论会的题目都会从我们身边所发现的问题选起,经过我们自己的争辩、切磋,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平时所不能发现的问题,使我们用更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平时所面临的问题,为我们今后成长之路做好铺垫。”
……
“思辨”让学生知道:其实每一种选择都会有各自的利弊,那么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想法,然后还要认真倾听不同的声音,尽可能全方位地观察,充分考虑每一种选择的后果,然后再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看待问题要具有包容性,避免“非此即彼”的偏执性。
回顾9次思辨会,我找到了作为班主任的恰当位置,那就是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让他们在“本我”和“超我”之间来回体验,最终找到“自我”,“唤醒孩子内心的觉醒!”才是做重要的,否则,一切的教育活动都是失败的。
【关键词】中学教学 思辨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241-01
一、思辨的背景
现在的中学生仿佛什么道理都懂,老师家长们的批评刚开个头,他那里已经知道你要说什么了,检查写起来快捷流畅,但过后没有半点悔改,在他看来,那只是应付老师家长的一种方式而已。
还有的学生犯了错,老师刚要开口,他已经烦不胜烦,甚至顶撞起来了……有的家长还为孩子“维权”,老师怕“吃黄牌”,也就不敢批评学生了。
教師“批评权”遇到了中国式困局。但是,如果不批评,只表扬,又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放纵。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班主任的“权力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很多班级管理问题顾虑重重、无可奈何;另一方面是对班主任德育理念和策略的反思,只有通过改变自己的惯性思维和简单做法,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思辨的形式
采用大学生辩论赛的形式,全班同学分为正方、反方; “思辩”题目,本着“细小与广博并重”的原则,上至国内国际热点、社会关注问题,下至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共性问题,均由全班同学集思广益提出,写在黑板上投票,最后由班委会决定。班主任只是根据学生的想法,因势利导,将“话语权”完全交给学生。
辩论赛结束后,由班级宣传部组织通讯员撰写“班级快讯”,报导赛况,布置黑板报,加强班级的文化宣传。展出结束后,照片和资料放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中。
以前,思辨的素材,是由教师提供并呈现;渗透的道理,也是教师娓娓道来;最终的结论,由教师一语中的……现在,素材由学生来搜集,事物的两面性由学生来呈现,利弊得失由学生来比较,何去何从,由学生来判定……
可别小看了这巨大的结构调整。要知道,硬度很低的石墨和坚硬无比的金刚石同样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只因为碳原子的排列结构不同,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
三、思辨的案例
本学期我班共举办了9期思辩赛。
(一)学生自律类:
1.《我们的个性是否应该张扬》
学生领悟到“张扬个性,需把握好分寸为佳”。
2.《苦学VS乐学》
以“乐学是一种生活的境界,苦学是一种极其投入的奋斗状态”作为结束。
(二)班级自治类:
1.《网络的利与弊》
全班同学愉快地达成一致,共同拟定了《关于科学上网的班级管理条例》。
2.《批评让我进步 VS 批评让我退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客观地、正确地面对批评,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然后改进自己的不足,会让我们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3.《改变自我,适应环境VS坚持自我,改变环境》
(三)社会热点类:
1.《“以德报怨”的事情多VS“以怨报怨”的事情多》
“将相和”、 诸葛亮七擒孟获、哈利波特……典故多多,我们应该“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2.《老人倒了应不应该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会及时拨打120请求援助,绝不会置之不理的。
(四)成长困惑类
1.《我们是否应该上课外补习班》——减负政策、升学压力
学生感悟:学习还是要靠积极主动的自我反思才会有飞速提高,所以要恰当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能主次颠倒,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
2.《成大事者是否拘小节》
“细节决定成败”,应该关注细节,但也要高瞻远瞩,免得被琐碎小事绊住了手脚。
四、结语
思辨大大增加了学生说的机会、交流的机会、思维碰撞的机会、表现的机会、锻炼的机会,感悟的机会。
学生心语——
李宏伟:“上初三以来,我们的生活变枯燥,但在我们班里却十分快乐,因为我们每星期有一次辩论会。……我们要多关心生活中的事。我太喜欢辩论赛了,为紧张的学习注入了快乐、新鲜的活力。”
刘春麟:“这个学期班里开展了辩论会,我很喜欢!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使劲儿说话、又不会受批评,反而还会得到表扬的平台。哈哈!辩论会完了可真是心情舒畅。”
王帅:“每一次辩论会的题目都会从我们身边所发现的问题选起,经过我们自己的争辩、切磋,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平时所不能发现的问题,使我们用更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平时所面临的问题,为我们今后成长之路做好铺垫。”
……
“思辨”让学生知道:其实每一种选择都会有各自的利弊,那么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想法,然后还要认真倾听不同的声音,尽可能全方位地观察,充分考虑每一种选择的后果,然后再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看待问题要具有包容性,避免“非此即彼”的偏执性。
回顾9次思辨会,我找到了作为班主任的恰当位置,那就是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让他们在“本我”和“超我”之间来回体验,最终找到“自我”,“唤醒孩子内心的觉醒!”才是做重要的,否则,一切的教育活动都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