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美凝练流播千古的古典诗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文学品位,又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更可以刷新学生的人生底色。故此,教学时,我们应该采用下列诸多方法引导学生诵读品鉴古典诗词:一、激兴趣,常记诵;二、观其人,诵其诗;三、读百遍,现其意;四、知古今,辨异同;五、会其意,感其情。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古典诗词教学;技巧;文学修养
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古典诗词,既是一曲曲婉转动听的歌曲,也是一幅幅多彩绚丽的图画,更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其精湛凝练的语言,丰富深远的内涵,高远优美的意境,富含哲理流播千古的名言佳句等,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宝藏。
一、激兴趣,常记诵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所有知识的源驱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与品鉴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我曾采取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比如,教学《清平乐?村居》(辛弃疾)等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古典诗词时,我引导学生根据其内容启动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对其情节加以合情合理的补充,然后将之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教学《泊船瓜洲》(王安石)等意境优美、画面美丽的古典诗词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诗配乐朗诵或者给其配画。此外,还定期举行古典诗词接力赛、古典诗词默写比赛等活动。通过采用上述一系列教学方式及开展上述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诵读、品鉴古典诗词的兴趣大增,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的古典诗词诵读竞赛和默写比赛中,我班派出的选手均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观其人,诵其诗
即在指导学生诵读品鉴古典诗词之前,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作者及古典诗词的写作背景。因为“诗言志”。也就是说,古典诗词是作者行之于文的有感而发,其间有的借物抒怀,有的触景生情,有的直抒胸臆。故此,教学古典诗词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等,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长相思》(纳兰性德)时,我曾将下列与作者和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运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康熙20年平定了三藩之乱。康熙21年三月,作者纳兰性德扈从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途中,生长于关内京城的纳兰性德看到关外千山万水中皑皑的冰雪,感觉甚为寂寞与荒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学生了解了上述相关信息,在诵读《长相思》的过程中,很快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并深刻感受到了词中塑造的那位羁旅怀乡的艺术形象。
三、读百遍,现其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古典诗词亦然。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篇幅短小精悍,内容言简意赅,既有古典诗词特有的内在的音韵节律美,又有古典诗词特有的外在的文学韵律美等。故此,非常适合引导学生遵循古典诗词的音韵节律规律反复诵读。因为反复诵读古典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欣赏古典诗词美的旋律与意境的过程:学生在反复诵读古典诗词的过程中,会整体感知古典诗词的丰富内涵,会培养优美的语感,会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同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还会深刻体味出作者寄予于古典诗词中的丰富情感与深远思绪,并将之化为心中之本。教学《泊船瓜洲》(王安石)时,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既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品出了形容词“绿”字的精妙之处:和煦的温暖湿润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使大江南北呈现出一片充满生命力的绿色等,又感知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知古今,辨异同
我国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诗人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随着几千年来的岁月变迁,我国古代诗人的语言表达方式等与当代文人的语言表达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一),语言高度凝练,且言简意赅。以《秋思》(张籍)为例。这首诗寓情于事,仅仅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寄家书的片断,就细腻地表达出了一位羁旅之人的思亲念家之情。(二)古今词意的变迁。还以《秋思》为例,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 “行人”一词,并非现代汉语中所指的“路上行走之人”之意,而是指替作者捎信之人。再以《清平乐?村居》(辛弃疾)为例,诗中“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 “无赖”, 意为顽皮可爱之态,与现代汉语中所指的“蛮不讲理之人”语义差别很大。教学时,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以此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古典诗词文本的意义。
五、会其意,感其情
我国古典诗词与世界文学宝库中许许多多文学艺术作品一样,常常给读者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体验。故此,教学时,我们无需强求学生刻意逐字逐句地理解古典诗词文本的含义,只需理解作者蕴含于其中的丰富思想与丰富情感即可。因为那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审美体验往往能够给学生留下最美的感受,而我们用现代汉语勉强诠释的古典诗词意蕴往往造成其原意的失真。以教学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讲述与好朋友分别时的心情与故事等,来深刻感知朋友离别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再以教学童真童趣诗《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时的种种趣事,以此体味诗歌中表现的童趣与童真……如此,学生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古典诗词文本的深刻理解,加深对蕴含于古典诗词文本中的丰富意蕴与丰富情感的体味。
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词人苏东坡曾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读诗使人灵秀。”可见,优美凝练流播千古的古典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文学品位,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以刷新学生的人生底色。故此,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手把诗书,或浅吟低唱,或高声疾诵,心驰神游于唐诗宋词的天地里,沐浴我国古典诗词永不磨灭的光辉。
参考文献:
[1]俞敬,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思考[J].好家长,2015年1月。
[2]冯亚娜,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古典诗词的研讨[J].新课程(小学),2015年1月。
[3]季冬云,中小学生古典诗词鉴赏与学习迁移能力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5年2月。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古典诗词教学;技巧;文学修养
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古典诗词,既是一曲曲婉转动听的歌曲,也是一幅幅多彩绚丽的图画,更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其精湛凝练的语言,丰富深远的内涵,高远优美的意境,富含哲理流播千古的名言佳句等,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宝藏。
一、激兴趣,常记诵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所有知识的源驱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与品鉴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我曾采取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比如,教学《清平乐?村居》(辛弃疾)等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古典诗词时,我引导学生根据其内容启动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对其情节加以合情合理的补充,然后将之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教学《泊船瓜洲》(王安石)等意境优美、画面美丽的古典诗词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诗配乐朗诵或者给其配画。此外,还定期举行古典诗词接力赛、古典诗词默写比赛等活动。通过采用上述一系列教学方式及开展上述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诵读、品鉴古典诗词的兴趣大增,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的古典诗词诵读竞赛和默写比赛中,我班派出的选手均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观其人,诵其诗
即在指导学生诵读品鉴古典诗词之前,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作者及古典诗词的写作背景。因为“诗言志”。也就是说,古典诗词是作者行之于文的有感而发,其间有的借物抒怀,有的触景生情,有的直抒胸臆。故此,教学古典诗词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等,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长相思》(纳兰性德)时,我曾将下列与作者和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运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康熙20年平定了三藩之乱。康熙21年三月,作者纳兰性德扈从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途中,生长于关内京城的纳兰性德看到关外千山万水中皑皑的冰雪,感觉甚为寂寞与荒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学生了解了上述相关信息,在诵读《长相思》的过程中,很快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并深刻感受到了词中塑造的那位羁旅怀乡的艺术形象。
三、读百遍,现其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古典诗词亦然。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篇幅短小精悍,内容言简意赅,既有古典诗词特有的内在的音韵节律美,又有古典诗词特有的外在的文学韵律美等。故此,非常适合引导学生遵循古典诗词的音韵节律规律反复诵读。因为反复诵读古典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欣赏古典诗词美的旋律与意境的过程:学生在反复诵读古典诗词的过程中,会整体感知古典诗词的丰富内涵,会培养优美的语感,会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同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还会深刻体味出作者寄予于古典诗词中的丰富情感与深远思绪,并将之化为心中之本。教学《泊船瓜洲》(王安石)时,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既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品出了形容词“绿”字的精妙之处:和煦的温暖湿润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使大江南北呈现出一片充满生命力的绿色等,又感知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知古今,辨异同
我国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诗人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随着几千年来的岁月变迁,我国古代诗人的语言表达方式等与当代文人的语言表达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一),语言高度凝练,且言简意赅。以《秋思》(张籍)为例。这首诗寓情于事,仅仅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寄家书的片断,就细腻地表达出了一位羁旅之人的思亲念家之情。(二)古今词意的变迁。还以《秋思》为例,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 “行人”一词,并非现代汉语中所指的“路上行走之人”之意,而是指替作者捎信之人。再以《清平乐?村居》(辛弃疾)为例,诗中“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 “无赖”, 意为顽皮可爱之态,与现代汉语中所指的“蛮不讲理之人”语义差别很大。教学时,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以此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古典诗词文本的意义。
五、会其意,感其情
我国古典诗词与世界文学宝库中许许多多文学艺术作品一样,常常给读者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体验。故此,教学时,我们无需强求学生刻意逐字逐句地理解古典诗词文本的含义,只需理解作者蕴含于其中的丰富思想与丰富情感即可。因为那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审美体验往往能够给学生留下最美的感受,而我们用现代汉语勉强诠释的古典诗词意蕴往往造成其原意的失真。以教学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讲述与好朋友分别时的心情与故事等,来深刻感知朋友离别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再以教学童真童趣诗《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时的种种趣事,以此体味诗歌中表现的童趣与童真……如此,学生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古典诗词文本的深刻理解,加深对蕴含于古典诗词文本中的丰富意蕴与丰富情感的体味。
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词人苏东坡曾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读诗使人灵秀。”可见,优美凝练流播千古的古典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文学品位,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以刷新学生的人生底色。故此,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手把诗书,或浅吟低唱,或高声疾诵,心驰神游于唐诗宋词的天地里,沐浴我国古典诗词永不磨灭的光辉。
参考文献:
[1]俞敬,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思考[J].好家长,2015年1月。
[2]冯亚娜,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古典诗词的研讨[J].新课程(小学),2015年1月。
[3]季冬云,中小学生古典诗词鉴赏与学习迁移能力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