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安:教子读书话身教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全家都爱书,家中都是书,搬家多次最害怕的就是搬书。”以前家中连饭桌上都堆满书。他和自己的儿女也常常互相“交换”读过的好书,并且分享当前最大的新闻是什么。他认为,身教重于言教,要让孩子喜欢阅读,父母得以身作则才行。
  
  陈履安先生现任陈诚文教基金会董事长。他常说,21世纪是个“学习心法”的世纪,就像文化人南方朔先生说的“我们该学的,不是修辞,是修心”。他认为:为求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人类一直不遗余力地从事外在开发,因此忽略了对内心世界开发的重要性。过去几百年来,当科技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后,更是任心灵的花朵枯萎而不浇灌。可是科技是什么?它的来龙去脉究竟如何?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佛法讲求“自觉觉他”,“像我以前一点所学,也只能做到‘如如半不动,了了半分明’,但还是和大家一样,愿意为‘弘扬心法’尽一份心力。”为此,他写了一本《谈心与生命》,透过一个学科学者的敏锐眼光与思想,解读哈佛大学等一流学府的顶尖科学家们对诸如此类问题的探讨研究,以及他个人对开发这块园地的见解。陈履安说,这些科学家最近几年来所接触这一块在西方犹为处女地,其实却是东方原本就有的——内心世界。
  谈起教育态度,陈履安说,上一代人强调“身教重于言教”,觉得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比考试前几名还要重要,只要品格教育基础打好,就算孩子不在身边,也能很放心。他比喻说,清朝当时,父母为女儿裹小脚,从不管她怎么痛、怎么叫,因为心中相信,这样女儿才可以嫁到好人家。“现在做父母的,表面上不为女儿裹小脚,但心里面却拼命为子女裹小脚。”父母若想方设法要子女按照自己期望走,就是在心里跟小孩子比武,两个人在斗,最后一定会有人受伤。
  不为子女裹小脚,也是挣扎过后的体会,他说,子女不是父母的“家产”,父母只是忠心良善的好“管家”,“我们只能灌溉、施肥、除草,至于这棵树要结什么果子,是他的生命,也是他的责任。”他认为,现今社会有许多价值盲点,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他说:“在电视上,我们看到什么叫成功的男人:他是开着一部高级轿车,身边携着一个漂亮的太太,带着两个可爱的孩子,最好是一男一女,车子开向海边。”但现在的生活哪是这样的画面!他叹渭地表示:“真实的情况是买了一辆轿车,卡在拥挤的路上,伴着丑老婆,带着两个讨厌的孩子……”
  他感慨,在台湾,父母告诉小孩,从小要进学校,而且是进最好的学校,这些尚且不够,学校还订出一套成就的标准,成绩好的就是资优儿童?“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也误导了人的价值观……”他说大家也不会真正地思考这些事情,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成功的定义就是:有名有利,不必上班,可以享受生活,也没什么不对,“但关键是,这是不是你自己深思之后,真正对人生的追求?真正知道自己要享受的,是怎样的生活?还是只是采用了别人的想法,活在别人的模式里?”
  他更鼓励子女读书。读书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他说在麻省理工学院求学时,一位教授教他一个方法,是个非常有效的读书方法,他一直用到现在,这个方法是,先将整本书的所有章节作成标题:
  第一步是“根”——理论基础,也就是从表面的文字阅读,进而是内在的共鸣,如何超越心,超越脑再者是感应相对性,让读者有所心得。
  第二步是“道”——读书的方法,首先要找到平衡点,先单纯地安住;再安住在对境上;最后是要面对念头与情绪,将读书的方法、时间与地点定下来。
  第三步是“果”——成果,须注意问题与可能性、内部作业、向前迈进,转换成问题来问自己。譬如,你可以将“心灵交响曲”改成“什么是心灵”?“心不在头脑里”改成“我们的心在不在头脑里”?
  陈履安对孩子十分开明,不怕孩子荒废学业,鼓励儿女看武侠小说,只为让孩子学侠义精神。他自己喜欢看武侠小说,十多岁起便看还珠楼主的作品,金庸的作品同样是他的至爱。他女儿陈宇慧开始读书时,甫懂得认字,陈履安已介绍她看金庸的作品。陈宇慧的三个兄长,同样是金迷。女儿的个性这些都像他,“思考方式理性又有逻辑”,因此陈履安跟她很谈得来。
  陈宇慧不仅是金融业高阶主管,还是新一代“武林盟主”,两年前她以郑丰为笔名,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天观双侠》,就获得港台大陆读者的好评,勇夺“全球华文新武侠小说大赛”的首奖。对女儿写武侠小说有成,陈履安既欣慰又骄傲地说:“以前在国外读书,大家都看金庸的‘手抄本’小说,里头英雄出少年的角色很能鼓励人心,当时根本没想到,自己的女儿竟会走上这条武侠小说之路!”陈宇慧的《天观双侠》和《灵剑》,都是等到出书后才送给父亲过目的。“他是反应最多的读者”,陈宇慧说,“每次看到一个有感触段落或是语句,父亲都会打电话来讨论。”
  “我们全家都爱书,家中都是书,搬家多次最害怕的就是搬书。”以前家中连饭桌上都堆满书。他和自己的儿女也常常互相“交换”读过的好书,并且分享当前最大的新闻是什么。他认为,身教重于言教,要让孩子喜欢阅读,父母得以身作则才行。
  他害怕儿女忘本,在教育儿女时要求孩子的中文要好。“中文不好学,小时候不学,长大要懂得方块字就不容易,尤其中文电脑如此发达,中文是必备条件,若不会讲中文、或是看不懂中文的文件,会很弱势。何况对中文陌生,就容易跟中华文化脱节,很难从英文中去学习历史传承。”
  陈履安也鼓励孩子下棋,鼓励下棋是为了让儿女学会“输得起”,他常跟孩子说:“输了不打紧,重要的是,你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输。”他个人兴趣很广,也鼓励孩子多学习,找到喜欢的领域,丰富自己的人生。像是从小秀气的女儿陈宇慧,小时候跆拳道还有黑带实力,她还跟着哥哥学日本剑道、游泳。他认为,现在父母的心魔是“输不起”。他不干涉孩子的成长自由,五名子女个个出身哈佛、麻省名校,结果后来出家、经商、拍广告片、写武侠小说……样子全不一样,他完全让子女适性发展。
  如今他已过古稀之年,但仍勇于接受新事物,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在笔者采访他时,就见到他还戴上眼镜,在刚买来的最新型中文手写式电脑前勤敲键盘,还不时地向笔者作示范,以专家的架势解说它的优缺点。
  最后,他还不忘告诫笔者:“中文是世界人类共同的宝藏,永远不会被淘汰!要努力学好中文!”
  
  陈履安
  七十二岁,浙江青田人,台湾政治人物,被称为台湾政坛四公子之一。早年在美国受高等教育,为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学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数学硕士,并获数学系博士学位,笃信藏传佛教。曾任纽约市立大学教授,1970年返台,任明志工专校长、台湾工业技术学院第一任校长;尔后历任台湾政府多项要职。退出政界后,加入志工行列,于大陆从事创投事业。
其他文献
1949年大批大陆女作家抵台,作品题材多元。她们不只写心里思念的故乡、眼里看到的台湾,也写各人走南闯北特殊经历。其中一位文笔极好的主妇作家,来台前曾随丈夫在新疆短暂停留。初来物资匮乏的台湾,料理家务之余她埋头写作,以稿费贴补家用。抗战时期她是重庆中央大学文科高材生,遍读中外名著。此番厨台边写作,小说频获大奖。以后数十年担任儿童丛书主编,成果优异扬名书市,大家却淡忘她早期小说的亮丽成绩──看官一定好
期刊
有一本书叫做《他们其实没那么伟大》,副标“26个历史人物现形记”,它前阵子上市了。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嗯哼,它是我的译作来着。  作者威尔·柯皮在这本书中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历史是一门瞎猜的学问。”做史学研究最讲究的不就是严谨的考据吗?既然一本人物史传的作者会说出这种话,你就知道他有多皮。既然作者很皮,这本书就无法正经八百地谈历史,比方,向来被视为人类伟大建筑工程的金字塔,它是这么说的: 
期刊
两岸书业界的交流已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两岸书业界你来我往,进行了无数次的交流,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但仍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交流仍局限于民间和业内人士,许多交流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或是应付差事,并没有做一些深层次的探讨。有些交流组织不错,内容也很充实,但因为没有官方参与,会议结束了,交流也就完事了。许多问题业界有共识,但无法转化为成果。所以问题是年年谈,但年年都没进展。这其中根本原因是两岸长期处于敌
期刊
2009年的海峡论坛上,我有幸认识了丽文文化事业机构的执行长苏清足女士,不由感动于丽文文化三十数载专注于校园图书出版与经营的精神。当喊她“苏执行长”的时候,苏清足女士只是微笑地说,喊她“苏阿姨”即可,这种亲切感也顿时拉近了一个出版初涉者和出版资深业者之间的距离,于是更产生了走进丽文文化的念头。    丽文文化的前身是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由杨丽源、苏清足夫妇共同创办,创办的初衷是引进大陆文学大师的作
期刊
冯雪峰、巴人、严文井、楼适夷、韦君宜、聂绀弩……这些耳熟能详的大编辑家,透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网络,穿过几十年的风尘,朝我们看过来,他们目光如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家文学出版社,他们,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领路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在今人的努力下,人民文学出版社迎来了巴金、王蒙、李国文、宗璞、铁凝、阿来、王树增、毕淑敏、海岩等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光环属于他们,而他们又属于人民
期刊
2003年7月25日,微风徐徐的夏日黄昏,我横穿过信义路新光三越广场,走向新舞台剧院。今天剧院演出的戏目是由一群慈济志工所演出的音乐手语剧《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天色将暗前的商圈广场,是一块吸力强劲的吸铁,这里开始聚集许多下班的青年男女、放学的学生,他们欢悦地在这具时尚感的生活圈约会、聊天,或准备去看一场电影。而我,却犹如那几棵悠然伫立在广场边上的树,只影穿风而行,走入刚刚亮起的灯火里。  走进
期刊
我们都是瘦金体  个个仙风道骨    有时  我们像一片云  有时  我们像一片雪  也有时  我们像一群  插秧的农夫农妇    我们没有固定住所  过的是吉普赛的生活    舒兰  本名戴书训,1931年生。美国东北密大艺术硕士。曾任军职、编辑、记者、中小学教师,《路》文艺月刊、《布谷鸟》儿童诗学季刊主编。创作以诗为主,对搜集新诗史料不遗余力。著有论述《中国新诗史话》;诗集《抒情集》、《乡色酒
期刊
那么,我们不得不来谈谈青春文学的现状。以下是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台湾诚品的两份销售排行表:    从以上的表格,再结合当今青春文学的出版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青春文学大体出现以下五种类型(谨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第一:网络文学型  网络文学从一开始,就带着流行的色彩,它依附于网络,快速便捷地传播,聚集了大量的网络写手和读者,而这些写手和读者又大多来自于伴随网络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大量
期刊
以下好书推荐由  博客来网路书店(www.books.com.tw)  诚品书店(http://www.eslite.com/)  金石堂书店《出版情报》(http://www.kingstone.com.tw)    世界真的变了  作者:刘必荣  出版社:先觉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21世纪伊始,历经“911”恐怖攻击、美伊战争、全球金融风暴……回过头一看,国际情势已发生巨大而深
期刊
许倬云是近年来在大陆非常流行的台湾历史学家,他的大部分历史专业著作和普及著作都陆陆续续在大陆出版。这样的待遇,是台湾地区其他历史学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在他的诸多作品中,他的“从历史看xx”系列最有意思,这一系列先后出过《从历史看组织》、《从历史看管理》、《从历史看领导》、《从历史看时代转移》、《从历史看人物》。  单从书名看,在这样一个风雨苍黄的历史关口,《从历史看时代转移》无疑最有现实感,它关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