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靓丽的航天飞机组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u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5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任务代号STS-131。机上乘有7名航天员,其中包括3位女性(美国2人,日本1人),这是有史以来航天飞机首次搭载有3位女性机组成员的任务。
  这也是美国航天飞机今年第2次升空。此次飞行后,1981年开始服役的航天飞机在年底退役前总共只有3次飞行任务要执行。
  “发现”号的升空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繁忙建设正在继续。4月2日,载有3名航天员的联盟TMA-18号宇宙飞船刚刚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飞往国际空间站。飞船于4月4日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乘有2名俄罗斯和1名美国航天员。他们进站后成为国际空间站第23宇航组的成员,使站上长驻机组人数重回6人的最高水平。6人分别来自俄、美、日三国。
  在“发现”号此行的7名机组人员中,有3名女性,几乎占据半边天,这也是航天飞机单次机组有史以来女性最多的一次。4月7日,“发现”号与空间站对接,加上先期到站的美国女航天员特蕾西‘戴森,太空中的女航天员数量首次达到创纪录的4名。
  “发现”号机组3名女航天员分别是多萝西·梅特卡夫-林登伯格、斯蒂芬妮威尔逊和日本的山崎直子,她们均在此行担任任务专家。另4位是指令长阿兰·波因德克特尔,驾驶员詹姆斯·杜顿和任务专家克雷顿‘安德森和瑞克·马斯特克里奥。
  在2004年被美国航宇局选为任务专家前,梅特卡夫-林登伯格是一名高中教师,曾教授过地球科学、天文学等课程。“发现”号此行是她的首次太空飞行,其主要任务是协调航天员们的太空行走,并操纵航天飞机机械臂。
  作为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威尔逊1996年就已被选为航天员。加入美国航宇局后,她曾在该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等机构工作,并参与过木星探测器等项目。威尔逊此前已有过2次太空飞行经验,其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操纵机械臂,并在航天飞机与空间站对接和脱离过程中,进行相关操控。
  山崎直子1970年出生于日本的千叶县,是向井千秋之后第2名进入太空的日本女航天员。在东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山崎直子进入了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工作。她于1999年被选为候补航天员,并在2001年成为正式航天员。山崎直子擅长机械臂操作,她于2006年获得美国航宇局的“任务专家资格认证”。
  在前往太空之前,山崎请日本时装设计大师为她的太空之行设计了一套工作服,即一件修身的淡蓝色开衫,下身搭配一条海蓝色的短裤。山崎还将一个“微缩版”的日本筝带上了国际空间站,去年12月22日到站的日本同伴野口聪一则带了一个日本横笛。这个微缩版的日本筝是山崎专门请日本一家乐器工厂制作的,为的是符合航天飞机机舱行李体积的标准。日本航天员向来喜欢太空娱乐。去年,航天员若田光一在太空中进行了一系列的零重力表演,包括测试“飞毯”、在国际空间站折叠衣物和滴眼药水,这些表演视频都被放到了网上。山崎和野口在站上相遇,创造了国际空间站上同时有两名日本航天员工作的历史。
  
  漫长的太空行走
  
  在这次飞行中,“发现”号及其机组要向空间站运送近8吨货物,包括供站上人员用的备用铺位、一个大型氨冷却剂储罐和7个装有科学实验件的支架。所运设备中包括一个用于保存血液、尿液、唾液、植物或微生物等微重力实验样本的冰柜。机上还装载了一台用于研究微重力对人体肌肉骨骼系统影响的锻炼器材。补给品、支架和其它设备装在由意大利建造的“莱昂纳多”增压舱内。
  4月7日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对接期间,发现号的任务飞行专家美国航天员克雷顿安德森和瑞克’马斯特克里奥在4月9日、11日和13日分别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他们不但完成了用新运去的氨储罐替换站上已用空的一个储罐这一主要任务,还取回了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内的一个试验设备,拆下了一些过时的设备。氨用于站上的致冷系统。至此,美国航天员共进行了236次太空行走。为组装和维护国际空间站,各国航天员共进行了143次太空行走,时间总计893小时33分钟。从空间站方面来说,以空间站为基地共进行了115次太空行走,时间总计706小时18分钟。
  对接期间,航天员们还把莱昂纳多舱从轨道器货舱内挪走,对接到站上,把其装载的所有物资运到站上。返航时,该舱又装满了站上的“多余物”,由发现号带回地球。
  
  俄总统与航天员天地对话
  
  4月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国际空间站上的3位航天员通了电话。这一天是俄罗斯宇航日,1962年的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成为太空第一人,人类从此进人载人航天时代。两名日本航天员山崎直子和野口聪一与日本学生以及主管日本航天政策的官员分别通话。美国航天员也在当天晚些时候回答了地面媒体的提问。
  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了肯尼迪航天中心。他在服役30载的航天飞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际,为美国航天勾画出一幅新图画。他宣布,美国要在30年内把航天员送上火星。
  15日这天第一次有两名航天员在站上同时度过生日。俄罗斯航天员米哈伊尔和日本航天员野口聪一在当天迎来了他们50岁和45岁的生日。
  按照惯例,在这一天,国际空间站搭起了一个小型的“就餐桌”,其他的航天員用密封的果汁饮料向寿星表示祝贺,在远离家园的太空,这样的场面可谓其乐融融。但酒精饮料在这里是绝对不允许的米哈伊尔与另外两名同伴一起在4月4日飞抵国际空间站,而野口聪一则已经和其他两名美国航天员一起在国际空间站工作数月。
  
  迟到的分离
  
  在对接10天5小时8分钟后,美国当地时间17日“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分离,,驾驶员杜顿驾驶“发现”号绕空间站飞行一周,其间两者相距约150米,绕飞期间“发现”号上的航天员对空间站用摄像机和相机记录下了空间站的状态。
  4月10日,美国航宇局宣布要在对接期间对航天飞机的隔热系统进行例行检查,“发现”号返航时间比原计划推迟24小时,其在太空停留的时间从原来的13天延长到14天。这种检查通常是在航天飞机与空间站分离后、再人大气层之前进行的,目的是确认隔热瓦未被太空碎片或小陨石撞坏。再人时,隔热瓦要承受高达1500℃的高温,如果受损,后果不堪设想。对接期间,地面控制人员还注意到站上的一个烟雾报警器响个不停,经查发现是误报。
  4月19日,“发现”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美国下一次航天飞机飞行将由“阿特兰蒂斯”号完成,时间暂定于5月14日。
  国际空间站于1998年开建,耗资约1000亿美元,有16个国家参与,主要由美国出资。美国总统奥巴马2月份提交的 2011财年预算案提出把该站的使用时间至少延长到2020年。航天飞机停用后,在新的载人运输系统于2015年前后投入使用前,美将依赖俄联盟号飞船来向空间站运送人员。
  
  相关链接
  
  奥巴马说:美国下一站是火星
  “我们将在历史上首次向小行星运送航天员。到本世纪30年代。我相信我们可以将人类运往火星轨道,并可以让他们安全返回地球。随后,我们将开始登陆火星,”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面对在场的近200位议员、科学家及太空专家,宣布美国航天新政策,表示美国将放弃旨在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而将火星作为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目的地。
  “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切,”奥巴马说。
  美国将投资30亿美元研发新型大运载火箭,以便美国航天员能向近地轨道之外的空间进发。他期待,到2025年,美国能对太阳系进行深入探索;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具有运送航天员平安往返火星轨道的能力。
  为缓解外界批评,奥巴马当天还宣布保留压缩版“奥赖恩”载人航天器,将这种原本用于登月的运输工具改造为航天员的紧急逃生设备。并在今后几年内将它送至国际空间站。此举可确保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发生意外时不必依赖俄罗斯飞船逃生。
  今年2月初提交新预算报告时,奥巴马政府曾建议完全放弃“星座计划”及其三大支柱——“战神”系列火箭, “猎户座”载人航天器及“牵牛星”月球登陆器的研发工作。
  在谈及为何放弃重返月球计划时,奥巴马说,“我们以前已经到过那里,眼下有更广阔的太空等待探索”。
  自建议放弃“星座计划”以来,奥巴马政府受到外界广泛批评,太空专家担心,此举将使美国丧失太空探索领先地位并严重影响相关就业。对此,奥巴马表示,美国应“面向未来”,而不能“因循守旧”,新太空计划将创造约2500个就业岗位。
  根据奥巴马的计划,美国航天局今后5年的预算将增加60亿美元,用于鼓励私营企业开发运送航天员前往国际空间站的飞船和火箭。奥巴马公布的计划还有待国会批准。当天的访问是奥巴马上任以来首次造访美国航天飞机的母港——肯尼迪航天中心,也是12年来美国在任总统首次访问肯尼迪航天中心。
  肯尼迪航天中心是美國航天局进行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重要场所,也是美国唯一可以进行载人航天发射的航天中心。
其他文献
要闻    波兰部署爱国者反导系统等  波兰国防部发言人于4月22日表示,首批美国爱国者反导系统5月底运抵波兰部署。部署站点为波兰莫龙格军事基地,位于华沙北部250千米,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边境仅有60千米的距离。  2008年美国与波兰政府就在波兰建立反导系统达成协议,承诺向波方提供爱国者反导系统。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后,为修补与俄关系,提出在波兰部署中、短程移动反导系统,取代先前的远程反导系统部署
期刊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周年纪念日,我院研制生产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为卫星的成功发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光飞逝,但当年研制、攻关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作为当时的技术指挥者,在这特殊纪念日到来的时刻,对当年研制、交付和发射时的情景作些回忆,以飨读者。    固体发动机的“头生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在建院初期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
期刊
2010年1月17日零点1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0年宇航发射取得了开门红。按照总体规划,2012年前后,预计将有10颗以上的组网卫星完成为亚太地区提供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到2020年左右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及有关航天单位为这次航天任务制发了纪念邮品,用它记录下北斗导航卫星的组网和推进的步伐
期刊
马兴瑞会见基辛格    3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一行。  马兴瑞对基辛格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其为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钦佩和感谢。他向基辛格一行简要介绍了集团公司的发展情况,并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中美在商业发射服务领域开展良好合作的经历。  马兴瑞说,在去年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中美两国元首本着透明、
期刊
美国白宫罗斯厅,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月17日5点20分  奥巴马总统:嗨,各位。  指令长赞姆卡:这是来自国际空间站和“奋进号”航天飞机的问候,早上好,总统先生。  奥巴马总统:非常愉快能够同你们通话。我们这儿除了有一群非常兴奋的学生和同样兴奋的老师,还有一名工程师、一名国会议员和媒体人士。另外,还有一位总统,一群漂亮的杂牌军。我们都为你们正在完成的“宁静号”节点舱上的工作感到骄傲。这里的每个人都为
期刊
2009年12月9日,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一架美国空军的B-52轰炸机左翼下吊挂着一枚奇怪的东西起飞了。这个奇怪的东西分为两级,第一级是一个圆柱形;第二级是一个楔形体,下面挂了一个长方形斜开口的进气道。这个奇怪的东西就是美国正在研制的X-51A型高超音速飞行器。  对于这次飞行,x-51A研制团队异常激动。空军研究实验室的x-51A项目经理查理·布林克表示: “这是最伟大的一天。”。国内媒体对
期刊
今年是俄罗斯航天员培训中心成立50周年,为配合一系列纪念活动,这个位于莫斯科东郊的“航天员摇篮”近日掀开神秘的面纱,搞了一个“媒体开放日”。  加加林航天员培训中心是俄罗斯航天员的选拔及培训基地,位于莫斯科以东约20千米的一片密林深处。该中心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此后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独立小城,并以水泥墙与外界隔绝,人们给小城取名为“星城”。由于涉及载人航天领域的大量国家机密,“星城”一直披
期刊
相关背景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一声轰鸣,将“亚洲一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中国成为继法国、美国之后,第三个步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 “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成功,震惊了国际航天界。有外电评论: “中国这次成功发射的意义,绝不亚于当年的原子弹爆炸,”  从那时至今,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作为长征火箭发射服务商,先后进行了30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36颗商业卫星,完成了6次搭载
期刊
俄航天最高领导人盘点2009年成就:    按照惯例,俄罗斯《航天新闻》杂志(本刊的战略合作伙伴)每年第二期都刊登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航天领导人对前一年度航天活动的总结 本文是《航天新闻》总编马里宁对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和俄罗斯航天兵司令奥斯塔宾科少将的专访。    马里宁:安纳托利亚尼古拉耶维奇,请给我们介绍一下2009年俄罗斯航天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以及联邦航天计划的进展情况? 
期刊
作为第八期中国一新加坡青少年航天科普交流活動暨“复旦万科杯”火箭模型国际友谊赛活动的组成部分,由上海市宇航学会主办接待的新加坡青少年赴上海航天科普访问团近日来沪。在沪期间,新加坡青少年通过各种参观活动和科普互动,不仅增加了对航天科普知识的了解,更加深了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理解,同时对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感到异常兴奋。  (游本凤 撰文摄影)  杨格尔的中程导弹在1962年加勒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