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1~2006年科共收治艾滋病患者16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最小的患者年龄21岁,最大的患者年龄52岁,平均年龄39.1岁。职业有工人、农民、无业人员。通过输血感染所致疾病的9例,其余是由于不良性接触而导致感染的7例。患者入院时都是艾滋病期,主要有发热、咳嗽、腹泻等机会感染的表现。
艾滋病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由于艾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传染途径特殊,患者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存在很大顾虑并担心社会的歧视,怕感染他人等,因此100%的艾滋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①焦虑恐惧:当被确诊或被怀疑为艾滋病时,由于其担心疾病治疗和预后及社会的歧视等,容易导致焦虑、恐惧、绝望、羞愧、罪恶、束手无策等不愉快情绪,也呆出现烦躁不安,失眠等。这种心态不仅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影響治疗效果。②失落感。艾滋病感染者在生活和志向、身体诱惑力和能力、性关系、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稳定等方面均有失落感。③害怕孤独:患者对艾滋病这一病症了解甚少,当知道自己患病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害怕心理,害怕死亡,害怕孤独和亲人分离,怕给别人增加负担,害怕各种治疗对自己不利,怕受到冷落、鄙视,敏感多疑,有孤独感,亟盼亲人陪伴,总担心自己病会加重,无法治好。④悲观抑郁: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很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产生悲观情绪,出现言寡行独,厌恶交往,抑郁苦闷,常常被失望、无援、孤立及凄凉的感情所包围,对事业及人生失去信心,对生活缺乏乐趣。⑤报复心理有的艾滋病病人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的,感染以后,社会环境、地位、角色以及家庭的改变,使病人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感到委屈、愤怒,以致产生报复心理。
护理
建立信赖协调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护士要有热情,有信心,治疗前询问病情,治疗中仔细观察,熟练操作并主动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适时地关心、同情、安慰、鼓励患者,在结合个体调查结果给予心理支持。通过一些形体语言诸如点头、手势等达到心理支持的目的。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病痛,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住院的艾滋病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和不适应,会产生失控感,由此引发紧张、焦虚、困惑无助的感觉。这时护士应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介绍主要的医务人员,重建新的人际关系,调动他们的正性情感,使之主动地接受治疗、配合治疗。树立信心去应对困难并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减轻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的心理负担:由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歧视与“谈艾色变”,使艾滋病患者担心患此病会失去工作、亲人、朋友以及被他人知道会受歧视甚至被抛弃,以及无法治愈的现状等,这使他们孤独,不知所措与绝望。此时护士同患者交谈时要有耐心,态度要亲切和蔼,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给患者提供感情支持,帮助患者表达内心顾虑、恐惧、感受和期望,对患者表示理解和接受,避免虚假的保证,提供患者发泄的场所与机会,鼓励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与其家人或最好的朋友联系,对他们进行卫生宣教,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艾滋病,希望他们能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告诉他们这些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如此给患者一个宽松、正常的生活、工作、治疗、休养的空间及环境,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
通过健康教育,针对患者认知偏差进行心理护理:要战胜心理上的情绪障碍,以及由此引起的躯体上的不适,从根本上调整患者对艾滋病的认识是很重要的。护士利用护理患者的有利时机,提供艾滋病正面信息(如既往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情况介绍)。在与他们沟通时,一方面了解其患病情况及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找出患者对疾病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对患者以期通过认真分析,引导患者多方式、多角度考虑问题,转变其疾病观,使患者对艾滋病有全面健康地认识。
情绪疗法,帮助患者认识消极的态度是不利于健康的:护士首先要接受患者的消极心理反应,了解到任何人出于这种状况,都难免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因此要积极分析对策,耐心说服。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多种心理学技术,鼓励患者改变不良情绪。对症状及检查结果,即使是轻微的好转都要告诉患者,并与其分享快乐,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缓解心理困扰。
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对健康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社会支持。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住院的患者往往都体验到被遗弃的感觉,他们非常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对于患者而言,忽视本身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支持,护士用诚恳的语言及精湛的技术来对待患者,使他们身处绝境仍然保持信心和希望;还应主动传达社会各界对患者的关注和理解,给予患者间接的心理支持;护士还要积极与其家属、朋友联系,劝导他他正确对待艾滋病,抽出时间陪伴、探视患者,使其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朋友的友情,最大限度的让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效果:经过护士悉心照料、劝导、启发、宣泄不良情绪等方式,提高了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增强了自身应对能力,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于复查时仍有心理问题的康复者,继续随访,并通过面谈及电话等形式为他们实施心理护理,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艾滋病康复者建议他们去作专门的心理咨询。
讨论
由于艾滋病的不治性、传染性,以及性传播为主的传播途径是其比以往任何一种疾病在患者及周围人群中引起更为强烈的情感问题和心理反应,引发的心理问题是相当复杂的。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期,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艾滋病患者复杂的心理问题令我们体会到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它的不可替代性,护士要通过培养自己过硬的心理素质及敏锐地观察能力、熟练的业务技术、礼貌的行为举止等良好素质,通过更新知识来提高自身心理护理的质量,更好的为艾滋病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2001~2006年科共收治艾滋病患者16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最小的患者年龄21岁,最大的患者年龄52岁,平均年龄39.1岁。职业有工人、农民、无业人员。通过输血感染所致疾病的9例,其余是由于不良性接触而导致感染的7例。患者入院时都是艾滋病期,主要有发热、咳嗽、腹泻等机会感染的表现。
艾滋病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由于艾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传染途径特殊,患者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存在很大顾虑并担心社会的歧视,怕感染他人等,因此100%的艾滋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①焦虑恐惧:当被确诊或被怀疑为艾滋病时,由于其担心疾病治疗和预后及社会的歧视等,容易导致焦虑、恐惧、绝望、羞愧、罪恶、束手无策等不愉快情绪,也呆出现烦躁不安,失眠等。这种心态不仅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影響治疗效果。②失落感。艾滋病感染者在生活和志向、身体诱惑力和能力、性关系、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稳定等方面均有失落感。③害怕孤独:患者对艾滋病这一病症了解甚少,当知道自己患病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害怕心理,害怕死亡,害怕孤独和亲人分离,怕给别人增加负担,害怕各种治疗对自己不利,怕受到冷落、鄙视,敏感多疑,有孤独感,亟盼亲人陪伴,总担心自己病会加重,无法治好。④悲观抑郁: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很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产生悲观情绪,出现言寡行独,厌恶交往,抑郁苦闷,常常被失望、无援、孤立及凄凉的感情所包围,对事业及人生失去信心,对生活缺乏乐趣。⑤报复心理有的艾滋病病人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的,感染以后,社会环境、地位、角色以及家庭的改变,使病人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感到委屈、愤怒,以致产生报复心理。
护理
建立信赖协调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护士要有热情,有信心,治疗前询问病情,治疗中仔细观察,熟练操作并主动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适时地关心、同情、安慰、鼓励患者,在结合个体调查结果给予心理支持。通过一些形体语言诸如点头、手势等达到心理支持的目的。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病痛,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住院的艾滋病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和不适应,会产生失控感,由此引发紧张、焦虚、困惑无助的感觉。这时护士应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介绍主要的医务人员,重建新的人际关系,调动他们的正性情感,使之主动地接受治疗、配合治疗。树立信心去应对困难并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减轻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的心理负担:由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歧视与“谈艾色变”,使艾滋病患者担心患此病会失去工作、亲人、朋友以及被他人知道会受歧视甚至被抛弃,以及无法治愈的现状等,这使他们孤独,不知所措与绝望。此时护士同患者交谈时要有耐心,态度要亲切和蔼,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给患者提供感情支持,帮助患者表达内心顾虑、恐惧、感受和期望,对患者表示理解和接受,避免虚假的保证,提供患者发泄的场所与机会,鼓励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与其家人或最好的朋友联系,对他们进行卫生宣教,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艾滋病,希望他们能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告诉他们这些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如此给患者一个宽松、正常的生活、工作、治疗、休养的空间及环境,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
通过健康教育,针对患者认知偏差进行心理护理:要战胜心理上的情绪障碍,以及由此引起的躯体上的不适,从根本上调整患者对艾滋病的认识是很重要的。护士利用护理患者的有利时机,提供艾滋病正面信息(如既往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情况介绍)。在与他们沟通时,一方面了解其患病情况及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找出患者对疾病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对患者以期通过认真分析,引导患者多方式、多角度考虑问题,转变其疾病观,使患者对艾滋病有全面健康地认识。
情绪疗法,帮助患者认识消极的态度是不利于健康的:护士首先要接受患者的消极心理反应,了解到任何人出于这种状况,都难免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因此要积极分析对策,耐心说服。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多种心理学技术,鼓励患者改变不良情绪。对症状及检查结果,即使是轻微的好转都要告诉患者,并与其分享快乐,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缓解心理困扰。
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对健康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社会支持。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住院的患者往往都体验到被遗弃的感觉,他们非常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对于患者而言,忽视本身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支持,护士用诚恳的语言及精湛的技术来对待患者,使他们身处绝境仍然保持信心和希望;还应主动传达社会各界对患者的关注和理解,给予患者间接的心理支持;护士还要积极与其家属、朋友联系,劝导他他正确对待艾滋病,抽出时间陪伴、探视患者,使其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朋友的友情,最大限度的让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效果:经过护士悉心照料、劝导、启发、宣泄不良情绪等方式,提高了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增强了自身应对能力,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于复查时仍有心理问题的康复者,继续随访,并通过面谈及电话等形式为他们实施心理护理,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艾滋病康复者建议他们去作专门的心理咨询。
讨论
由于艾滋病的不治性、传染性,以及性传播为主的传播途径是其比以往任何一种疾病在患者及周围人群中引起更为强烈的情感问题和心理反应,引发的心理问题是相当复杂的。我们必须积极主动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期,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艾滋病患者复杂的心理问题令我们体会到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它的不可替代性,护士要通过培养自己过硬的心理素质及敏锐地观察能力、熟练的业务技术、礼貌的行为举止等良好素质,通过更新知识来提高自身心理护理的质量,更好的为艾滋病患者做好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