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思路构建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DS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教育当中语文教育重要性较高,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但是,就目前而言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培养效果比较差。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水平,本文详细分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思路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听说训练;思路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88-02
  引言
  初中语文教育当中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的教育当中主要是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同时四种能力本身也有着高度关联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的难度比较高。在语文教育当中开展听说训练必须根据学生的现状着手,针对学生的偶遇表达、书面表达等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一、根据学生情况,设置教学方式与目标
  因为初中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身心阶段都属于发展过程,每一个阶段中所可能表现出来的生理、心理都会有不同的特征,再加上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所以在实际学习能力、情况等方面均会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希望借助统一性的方式进行教学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无法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在能力方面的需求。对此,教师需要在实际训练当中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等因素给予不同的教学引导。
  因为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知识认知能力的不同以及接受知识的习惯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一般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优、中、差)[1]。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与层次性,听说教育目标必然是面对所有学生且从浅至深的,起初题目难度应当比较简单,同时随着的进展难度会不断的提高,只有在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之后才可以理解。对此,听说教育目标的设计不仅需要包含基础性的题目,同时也需要包含一些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题目。在听说教育目标布置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写出自己无法理解或难以解答的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同时可以更利于教师在课堂前的备课,更好的解决学生在中所呈现的问题,提高教育效率。
  二、突出朗读训练,培养听说情感体验
  朗读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听与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在语文教学当中会涉及到多种文化、艺术类型以及特征,具备延伸、发展、现代、国家、历史等多种特征,其中唐诗宋词也属于文章中的一种。对于古诗词而言,其属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宣传、弘扬最佳的体系,对于学生的素养、个人甚至是气质都会形成一定的影响作用。另外,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理解文章,可以在课堂当中进行延伸。在课堂教育当中,教师如果过度的强调课本当中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所能够起到的干预作用并不会非常突出,大多数都认为只需要掌握教材当中的知识点,能够应付考试便可以,这一种教学结果便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会逐渐下降,同时精神品质也无任何改变[2]。对此,需要杜绝以往简单、枯燥的教学方式,借助文章的加入培养学生的品质,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当中形成先关的习惯,例如一些經典的故事,如“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等[3]。
  例如,在《示儿》这一诗词的教育中,在作者陆游描绘之下表达出了他对于中原人民、土地的热爱,虽然当时已经被女真族所霸占,但是也非常期望祖国的复盛与统一。在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情感,教师可以采取反复朗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于祖国被霸占的无奈情感,另一方面感受作者在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感。促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学习中也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国家领土、民族的热爱、保护情绪,对于学生的爱国情怀有明显的教育作用。
  三、合理改进课程,培养“说”能力
  语文教师要正确的指导学生的“说”,要了解学生的文字表达特点以及文字的表达动向,对此需要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文字的表达状况,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扩宽学生的知识[4]。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借助外来力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说”的做法,例如教师经常带学生参加一些教育局或国家举办的作文“说”训练课程,多参加一些有关的专家教育讲座,让学生从中获取一些经验,为学生的“说”能力奠定一些基础。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设计教案,要根据学生判断分析进行设计,在作文“说”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情景教学,情境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例如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篇课文时,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被景色所陶醉,通过课文中丰富的物产感到惊讶。此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想念起自己的家乡以及丰富的物产,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情感,产生一种喜爱自己家乡作文的欲望,教师可抓住这一机会对其进行让学生“说”,这样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在情景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包含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能从中受益匪浅。
  四、总结
  综上所述,听说训练对于初中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影响较大,教师需要在这一方面的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度,并不断的进行训练。听说训练在初中教育阶段属于庞大性的任务,教师需要给予较大的耐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因材施教,保障教学方式本身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推动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双双.基于听说训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路构建方案[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15(6):11-11.
  [2]唐秀芬.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思路构建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21(7):30-30.
  [3]李菊霞.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思路构建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23):102-102.
  [4]葛萍.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思路构建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3(27):233-23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75-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一切教育活动应当从兴趣开始。”其充分肯定了兴趣对当代学生教育的重要性。语文老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枯燥烦琐的知识记忆上,这与语文教学的初衷是相悖的,造成学生普遍厌恶语文学习。  一、学
出于对体制内部门进行金融支持与补贴的需要,将利率管制至较低水平是整个改革的内在要求;而改革中制度环境的不健全,也使得金融交易中具有特殊内涵的定价行为无法通过市场形
在现实中,政府规制制度总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和延续性,这表明规制均衡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这种规制均衡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均衡论,并对施蒂格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表述为:任何物体若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继续保持其静止的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这是由伽利略发现由牛顿把它总结成的惯性定律.它结束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力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的自我超越中,新实践美学提出了“实践-创造的自由论”,对实践美学作了切实的开拓与完善。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实践概念新论、实践功能新论和美学范畴新
【摘要】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永远具有不完美性。新教材拼音和识字是同步进行的,多年教学,发现该会认的生字很多学生还不会认。如何在拼音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兴趣 培养能力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141-02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显然比较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