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在于亲近自然休闲旅游生活,享受自然。南园村庄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区的边缘,水城旅游区的南侧、以及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和山林资源,适合建设休闲旅游体验型、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文化体验型、商务会展型和花园客栈型农家乐等综合项目。
关键词:南园村庄;规划;现状;原则
前言
新型城镇化是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为目标。因此不仅要创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更应该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解决好包括农村发展在内的三农问题。2011年,《宜兴“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深入实施“旅游振兴”战略,抓住宁杭高铁建成投运的契机,整合旅游特色资源,使旅游业成为宜兴经济的支柱和新增长点,推动宜兴旅游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文化体验型、商务会展型提升,建成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通过产业规划,打造具有“迷人景观风貌”“丰富文化内涵”和“多样水上生活”的水上城市家园。要求东氿南岸以休闲度假为主导功能,发展水上旅游区,引导开发高尔夫球场、疗养会所、高级商务、休闲度假等综合项目。
1南园村庄现状概况
南园村位于宜城街道的东南边,东氿的南侧,蠡河的西岸,全村辖区面积为:5.54平方公里。村庄在龙背山山脉的东边,村内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8.6%。现状主要以农林用地为主,包括茶园、果树、苗木、杂树林等,占总面积的64.0%。现状建设用地主要有,工业用地、村庄建设用地、以及公用设施用地等,占总面积的24.5%。村域现状主要通过宜浦路与外界联系,内部道路主要有氿滨路、浦中路。西侧山林地,修建了一条环形的沥青道路,路面状况好,交通便捷。南园村内部村庄分布比较零散,沿主要道路两侧的村庄大多已整治过,还有部分村庄需要整治。总体来看,村庄住宅建筑质量较好,以村民自建的二、三层住宅为主,村庄环境好,景观植被丰富。
南园村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地方,繁忙工作之后,两两一组,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垂钓、烧烤、采摘、观赏、游览等等,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也是村庄发展动力之一。中心城区周边的旅游配套服务,主要以餐饮为主,多集中在山林地里,环境好。周边有南园片区、梅园片区、南中及陶都路一带、水北片区、南岳山庄、林场片区等。
南园村内部村庄分布图
2南园村庄产业发展策略
2.1农业提升策略
南园村现状拥有大量山林地资源,目前高效农业已经有一定规模化经营,百果园、杜鹃花、茶园已逐渐步入正轨,并逐步引导一产与旅游服务业相辅相成发展。
(1)土地规模化经营,引入品牌产品开发
以农民组织承包或合作社组织带动形式,以特色的种植品种和相应的市场需求为核心,通过农业科技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结合地区现有资源和意向引进项目,拓宽杜鹃、果品、茶业等的种植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形成集种植、观赏、教育、科研、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2)引入旅游项目,提升农业层次
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特色,发展旅游活动,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吸引游客,形成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型休闲产业带动。
2.2休闲服务业提升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锻炼健身的意识逐渐加强,南园村向城区市民及外来游客打造民宿餐饮、休闲健身、养生度假为主的多元化产品转变,逐渐培育旅游服务业为村庄支柱产业。
3南园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发功能
规划时结合南园高低起伏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的景观资源、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以及周边高端定位的旅游用地等,把村域划分为三大功能分区。在功能定位时,把握南园的生态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南园主要策划以生态休闲为主。在村域西侧山林地和果树林,策划为山地、果林生态休闲区;南侧以花卉苗木种植为主,策划为花卉、苗木生态休闲区;在村庄内部逐步完善大树的生活配套,集中安置周边的零散村落、把大树打造以旅游服务为主导的村庄型农家乐,力求“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四农”为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宜浦路一侧的安置区,以及蠡河东侧的张泽集镇区,主要以生活为主的居住片区。
4南园村庄道路系统规划
4.1对外交通组织分析
宜浦路是主要对外交通道路,范蠡大道是过境道路,与村庄内部道路有三个互通口。
村庄对外交通组织,北侧宜浦路上有三个出入口,东西方向与陶都路,以及张蜀路,各有一个出入口。与市区和丁蜀镇区连接便捷,对外交通方便。
4.2道路结构分析
宜浦路和范蠡大道是对外交通道路,连接宜兴市区和丁蜀镇区。村域内部主干路以环状构成骨架,组织与外部交通联系。次干道是连接各个村庄居住点的道路,以及联系各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用地。支路一般为居住点内部道路。
4.3健康步道与绿道规划
健康步道主要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散步,徒步健身的道路。步道主要集中在村庄的西侧,地形起伏多变的山林地里,结合周边的植被景观和利用现状道路,综合选择步道的线路。
绿道(自行车道路)规划主要是组织次干道和支路,选择坡度适中,景观丰富植被多样的地段,如山林地、果林、茶园、河流、村庄内,有目的的引导市民骑骑自行车。
道路系统规划分布图
5南园村庄分片区引导与项目策划
(1)山地果林生态休闲区
开发主题:山地果林生态休闲区,主要利用山体地形和景观植被营造两大休闲片区,靠近宜浦路一侧为休闲活动区,包括健身步道、自行车绿道、采摘园、开心农场等。另外一处为养生度假区,有山林木屋,养生馆、休闲服务、农家乐等。
(2)花卉苗木生态休闲区 开发主题:花卉、苗木基地在为村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游览观赏。范蠡大道以东以四季草花为主。该区域主要策划项目有:自行车绿道、健康步道、、湖畔宿营、垂钓烧烤等。
6南园村庄的建设规划原则及环境整治
6.1南园村庄的建设规划原则
南园村内部村团的建设规划,目的是引导农户向保留村庄集中,加强保留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居住环境,同时加强农村农户建房的规划和用地管理,优化镇村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保护农村农户的合法权益,推进新农村建设。本次整治规划,要落实2014年《宜兴市农村农户建房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严格控制改建和新建住宅的宅基地面积和建筑基地面积。
整治规划时主要注意一下几点原则:
(1)集约建设的原则
村庄整治时对原有住宅的改建,宜尽量选择村庄内的零散闲置用地;对撤并过来的村庄,宜选择村庄周边边角、零星地块,避免占用相对完整的农业用地。
(2)规范指标的原则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原则上以120平方米为上限控制。现状人均用地指标不超过的,可按照上限增加建设用地;现状人均用地指标超过的(不包括有撤并村庄的),原则上维持现状用地范围,现状范围内没有闲置用地的,可在周边适当考虑一定的建设用地。改建或新建的每户住宅宅基地面积不超过135平方米,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超过为94.5平方米,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10米,建筑外观样式应符合村庄详细规划的相关要求。
(3)规划预留的原则
考虑到村庄人口的自然和机械增长,以及其他分户等情况,可适当预留一定的住宅建设用地,其预留的住宅数量原则上不超过现状户数的10%。根据村庄具体情况,因道路建设或绿线控制等原因,需要远期拆迁部分农户的,应在村庄周边考虑安置用地。
(4)完善配套的原则
根据村庄的区位、形态、人口以及现状配套情况等,合理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包括老年活动室、卫生服务站、绿地(健身场地)、厕所等。
6.2南园村庄环境整治的规划
近期对南园村的村庄环境整治,主要强化村庄规划引导,从解决村民最迫切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环境问题入手,实施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具体从道路硬化及排水、电力电信杆线、路灯照明、环卫设施、绿化、河道整治等几个方面实施整治:
道路及排水:完善道路系统,对现状不能满足通行需求的路段进行拓宽,对破损情况路面进行修缮。设置雨水排水沟,并对村民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
电力电信杆线及路灯照明:对现状杆位和线路进行规整,根据需要进行杆位补拆。如严重影响村容的,应考虑重新立杆架线。照明采用独臂式路灯方式,尽量结合电线杆布置。
环卫设施:规划重点对垃圾箱、垃圾房进行布置。为保证村民使用便捷性垃圾箱、垃圾房,按照服务半径50米布局。在布局上既要方便使用,又不能影响沿路美观。宜布置在居民住宅的屋后,并留有足够的距离,防止气味及视线的影响,并距
离道路有一定距离,方便清扫。
绿化:强调村庄绿化的乡土特点,注重见缝插绿,选择乡土树种及适生经济树种,加强树边、路边、宅边、塘边及庭院绿化种植。
河道:对村庄内的河道、鱼塘经行清淤,驳岸绿化美化以生态岸线为主。对村庄外围沿山坡一侧,考虑防洪沟的修建,使高处雨水能顺利排到泄洪沟,并清理现状沟渠,和对驳岸的护理,美化环境。
7规划实施保障
(1)规划保障
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按照村庄建设发展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各项目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指引,逐步推进乡镇企业搬迁进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政策保障
在东氿南岸湿地生态区范围内,对乡村旅游业及投资、农业生产及农业科技在税收、金融、技术引进、设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支持、优先发展,改善投资环境。
(3)资金保障
坚持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道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其中,前期的企业搬迁清障、基础设施建设等由政府资金投入;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农业产业合作社的方式由村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运营;休闲旅游类经营项目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运营,形成内外良性互动模式。
(4)资源保障
保持原生态本色,突出山林自然资源特色,保护南园老街和张泽古桥。坚持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坚决制止随意建设,盲目开发。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5)惠民保障
产业引导、村庄建设、设施配套、拆迁安置等方面充分尊重村民意见,强化公众参与;充分调动居民在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上的积极性,包括加强宣传、参与决策等;鼓励村民资金投资入股和利用宅基地置换入股,参与产业发展,真正做到富民、惠民。
8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是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断紧密的结合起来,统一协调,详细的调查,做周密规划,以发展的眼光重点解决农村规划发展存在的问题。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土地管理制度无疑是综合利用土地入手去做好农村的发展、村庄规划可“落地”的问题。村庄规划除了要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的现状,明晰用地功能权属、提高公众参及用地决策的有效使用,才能更好的做好村庄的统筹规划。
关键词:南园村庄;规划;现状;原则
前言
新型城镇化是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为目标。因此不仅要创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更应该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解决好包括农村发展在内的三农问题。2011年,《宜兴“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深入实施“旅游振兴”战略,抓住宁杭高铁建成投运的契机,整合旅游特色资源,使旅游业成为宜兴经济的支柱和新增长点,推动宜兴旅游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文化体验型、商务会展型提升,建成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通过产业规划,打造具有“迷人景观风貌”“丰富文化内涵”和“多样水上生活”的水上城市家园。要求东氿南岸以休闲度假为主导功能,发展水上旅游区,引导开发高尔夫球场、疗养会所、高级商务、休闲度假等综合项目。
1南园村庄现状概况
南园村位于宜城街道的东南边,东氿的南侧,蠡河的西岸,全村辖区面积为:5.54平方公里。村庄在龙背山山脉的东边,村内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8.6%。现状主要以农林用地为主,包括茶园、果树、苗木、杂树林等,占总面积的64.0%。现状建设用地主要有,工业用地、村庄建设用地、以及公用设施用地等,占总面积的24.5%。村域现状主要通过宜浦路与外界联系,内部道路主要有氿滨路、浦中路。西侧山林地,修建了一条环形的沥青道路,路面状况好,交通便捷。南园村内部村庄分布比较零散,沿主要道路两侧的村庄大多已整治过,还有部分村庄需要整治。总体来看,村庄住宅建筑质量较好,以村民自建的二、三层住宅为主,村庄环境好,景观植被丰富。
南园村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地方,繁忙工作之后,两两一组,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垂钓、烧烤、采摘、观赏、游览等等,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也是村庄发展动力之一。中心城区周边的旅游配套服务,主要以餐饮为主,多集中在山林地里,环境好。周边有南园片区、梅园片区、南中及陶都路一带、水北片区、南岳山庄、林场片区等。
南园村内部村庄分布图
2南园村庄产业发展策略
2.1农业提升策略
南园村现状拥有大量山林地资源,目前高效农业已经有一定规模化经营,百果园、杜鹃花、茶园已逐渐步入正轨,并逐步引导一产与旅游服务业相辅相成发展。
(1)土地规模化经营,引入品牌产品开发
以农民组织承包或合作社组织带动形式,以特色的种植品种和相应的市场需求为核心,通过农业科技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结合地区现有资源和意向引进项目,拓宽杜鹃、果品、茶业等的种植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形成集种植、观赏、教育、科研、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2)引入旅游项目,提升农业层次
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特色,发展旅游活动,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吸引游客,形成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型休闲产业带动。
2.2休闲服务业提升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锻炼健身的意识逐渐加强,南园村向城区市民及外来游客打造民宿餐饮、休闲健身、养生度假为主的多元化产品转变,逐渐培育旅游服务业为村庄支柱产业。
3南园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发功能
规划时结合南园高低起伏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的景观资源、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以及周边高端定位的旅游用地等,把村域划分为三大功能分区。在功能定位时,把握南园的生态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南园主要策划以生态休闲为主。在村域西侧山林地和果树林,策划为山地、果林生态休闲区;南侧以花卉苗木种植为主,策划为花卉、苗木生态休闲区;在村庄内部逐步完善大树的生活配套,集中安置周边的零散村落、把大树打造以旅游服务为主导的村庄型农家乐,力求“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四农”为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宜浦路一侧的安置区,以及蠡河东侧的张泽集镇区,主要以生活为主的居住片区。
4南园村庄道路系统规划
4.1对外交通组织分析
宜浦路是主要对外交通道路,范蠡大道是过境道路,与村庄内部道路有三个互通口。
村庄对外交通组织,北侧宜浦路上有三个出入口,东西方向与陶都路,以及张蜀路,各有一个出入口。与市区和丁蜀镇区连接便捷,对外交通方便。
4.2道路结构分析
宜浦路和范蠡大道是对外交通道路,连接宜兴市区和丁蜀镇区。村域内部主干路以环状构成骨架,组织与外部交通联系。次干道是连接各个村庄居住点的道路,以及联系各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用地。支路一般为居住点内部道路。
4.3健康步道与绿道规划
健康步道主要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散步,徒步健身的道路。步道主要集中在村庄的西侧,地形起伏多变的山林地里,结合周边的植被景观和利用现状道路,综合选择步道的线路。
绿道(自行车道路)规划主要是组织次干道和支路,选择坡度适中,景观丰富植被多样的地段,如山林地、果林、茶园、河流、村庄内,有目的的引导市民骑骑自行车。
道路系统规划分布图
5南园村庄分片区引导与项目策划
(1)山地果林生态休闲区
开发主题:山地果林生态休闲区,主要利用山体地形和景观植被营造两大休闲片区,靠近宜浦路一侧为休闲活动区,包括健身步道、自行车绿道、采摘园、开心农场等。另外一处为养生度假区,有山林木屋,养生馆、休闲服务、农家乐等。
(2)花卉苗木生态休闲区 开发主题:花卉、苗木基地在为村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游览观赏。范蠡大道以东以四季草花为主。该区域主要策划项目有:自行车绿道、健康步道、、湖畔宿营、垂钓烧烤等。
6南园村庄的建设规划原则及环境整治
6.1南园村庄的建设规划原则
南园村内部村团的建设规划,目的是引导农户向保留村庄集中,加强保留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居住环境,同时加强农村农户建房的规划和用地管理,优化镇村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保护农村农户的合法权益,推进新农村建设。本次整治规划,要落实2014年《宜兴市农村农户建房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严格控制改建和新建住宅的宅基地面积和建筑基地面积。
整治规划时主要注意一下几点原则:
(1)集约建设的原则
村庄整治时对原有住宅的改建,宜尽量选择村庄内的零散闲置用地;对撤并过来的村庄,宜选择村庄周边边角、零星地块,避免占用相对完整的农业用地。
(2)规范指标的原则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原则上以120平方米为上限控制。现状人均用地指标不超过的,可按照上限增加建设用地;现状人均用地指标超过的(不包括有撤并村庄的),原则上维持现状用地范围,现状范围内没有闲置用地的,可在周边适当考虑一定的建设用地。改建或新建的每户住宅宅基地面积不超过135平方米,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超过为94.5平方米,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10米,建筑外观样式应符合村庄详细规划的相关要求。
(3)规划预留的原则
考虑到村庄人口的自然和机械增长,以及其他分户等情况,可适当预留一定的住宅建设用地,其预留的住宅数量原则上不超过现状户数的10%。根据村庄具体情况,因道路建设或绿线控制等原因,需要远期拆迁部分农户的,应在村庄周边考虑安置用地。
(4)完善配套的原则
根据村庄的区位、形态、人口以及现状配套情况等,合理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包括老年活动室、卫生服务站、绿地(健身场地)、厕所等。
6.2南园村庄环境整治的规划
近期对南园村的村庄环境整治,主要强化村庄规划引导,从解决村民最迫切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环境问题入手,实施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具体从道路硬化及排水、电力电信杆线、路灯照明、环卫设施、绿化、河道整治等几个方面实施整治:
道路及排水:完善道路系统,对现状不能满足通行需求的路段进行拓宽,对破损情况路面进行修缮。设置雨水排水沟,并对村民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
电力电信杆线及路灯照明:对现状杆位和线路进行规整,根据需要进行杆位补拆。如严重影响村容的,应考虑重新立杆架线。照明采用独臂式路灯方式,尽量结合电线杆布置。
环卫设施:规划重点对垃圾箱、垃圾房进行布置。为保证村民使用便捷性垃圾箱、垃圾房,按照服务半径50米布局。在布局上既要方便使用,又不能影响沿路美观。宜布置在居民住宅的屋后,并留有足够的距离,防止气味及视线的影响,并距
离道路有一定距离,方便清扫。
绿化:强调村庄绿化的乡土特点,注重见缝插绿,选择乡土树种及适生经济树种,加强树边、路边、宅边、塘边及庭院绿化种植。
河道:对村庄内的河道、鱼塘经行清淤,驳岸绿化美化以生态岸线为主。对村庄外围沿山坡一侧,考虑防洪沟的修建,使高处雨水能顺利排到泄洪沟,并清理现状沟渠,和对驳岸的护理,美化环境。
7规划实施保障
(1)规划保障
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按照村庄建设发展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各项目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指引,逐步推进乡镇企业搬迁进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政策保障
在东氿南岸湿地生态区范围内,对乡村旅游业及投资、农业生产及农业科技在税收、金融、技术引进、设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支持、优先发展,改善投资环境。
(3)资金保障
坚持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道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其中,前期的企业搬迁清障、基础设施建设等由政府资金投入;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农业产业合作社的方式由村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运营;休闲旅游类经营项目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运营,形成内外良性互动模式。
(4)资源保障
保持原生态本色,突出山林自然资源特色,保护南园老街和张泽古桥。坚持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坚决制止随意建设,盲目开发。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5)惠民保障
产业引导、村庄建设、设施配套、拆迁安置等方面充分尊重村民意见,强化公众参与;充分调动居民在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上的积极性,包括加强宣传、参与决策等;鼓励村民资金投资入股和利用宅基地置换入股,参与产业发展,真正做到富民、惠民。
8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是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断紧密的结合起来,统一协调,详细的调查,做周密规划,以发展的眼光重点解决农村规划发展存在的问题。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土地管理制度无疑是综合利用土地入手去做好农村的发展、村庄规划可“落地”的问题。村庄规划除了要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的现状,明晰用地功能权属、提高公众参及用地决策的有效使用,才能更好的做好村庄的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