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内科皮肠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两年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内科皮肠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脾肠病症效果确切,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内科脾肠病症 中医 临床研究
脾肠病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状是腹部疼痛、腹胀、食欲不振、嗳气、呕吐等。根据有关中医知识可知,该病症属于“胃脘痛”、“胃痞”。西医治疗主要是根据症状给予西药,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只治标不治本,效果不太明显。
本文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两年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内科皮肠病患者100例,作为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西医西药治疗和中医内科辨证治疗,现将详细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两年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内科皮肠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29到76岁,平均年龄为(54.6±3.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8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4.5)岁。根据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这些资料都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患者上腹部反复或者持续出现的疼痛、反胃和恶心[1]。这种病症持续了4个月以上。经过胸透、CT检查,患者其他的器官质性没有明显的病变[2]。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西医西药治疗,选取吗丁啉,服用方法是3次1天,每次10mg;雷尼替丁,2次/天,150mg一次;维生素B,3次一天,120mg一次。都采用口服的方式,30天一个疗程。
1.3.2 观察组
采用中医内科辨证治疗的方法,中药的配方为槟郎15g,云木香8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厚朴15克,白术22克、枳实20克、炙甘草12克、干姜8克、豆芽22克[3]。所有的药材都加水煎熬,每天服用1剂。同时,还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使用气海、中脘、足三里,配合行针阴陵泉,每天1个疗程,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
患者痊愈的症状是:临床腹痛腹胀症状有所缓解,患者在2个月内都没有复发,治疗有效的症状是患者部分疼痛症状消失,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的症状是临床腹胀腹痛症状没有减轻,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经过试验,得到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14.0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概率采用(%)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脾肠病症为消化系统常见病,比较容易复发。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知识,脾肠病症的病因主要是肝脏失去平衡,外邪侵入,心情郁闷,内伤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引起的。中医治疗主要采用中药方法,效果明显,但是采用西药治疗效果不太明显。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主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嗳气不爽、胃痞隐痛、厌食呕吐等,胃部表现均为阳明燥土,由于外部因素的入侵,饮食不规律,患者的心情起伏比较大,都会对胃部造成永久性的伤害,长久下去会导致气虚胃弱,容易引发胃酸和胃痛。
本研究中使用的中药药材主要成分为党参,药性比较平和,味道甘甜但是带点微酸。根据《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中期胃弱的患者可以采用党参进行调补,这种中药可以有效治疗胃虚和气弱。白术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药材,药性比较温和,味道甘甜和苦涩。《本草纲目》中记载白术可以健脾健胃,消除食欲不振的症状,长期服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腹胀腹痛症。炙甘草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药材,这类药材药性平和,是一种使药。槟榔可消食积,云术香可以促进气血通畅,行气缓解疼痛。还可以健脾,促进肠胃中食物的消化。茯苓可以促进脾胃的通畅,缓和肠胃,促进患者更好地入睡。使用厚朴这种比较性凉的药材,可以消除胀气,行气消滞、降逆平喘。白术可以促进脾胃的通畅,缓解燥热的空气,有利于给患者体内补充水分。炙甘草可补脾和胃;麦芽可健脾开胃。综合使用这些药材,可以滋补脾性,促进患者体内血液的流通。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3%,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中医治疗脾肠病症效果很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使用中药治疗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因此,采用中药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覃崇宁. 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4,15:109-110.
[2]闫翌辉. 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3:222-223.
[3]赵志环. 中医治疗脾肠病症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5,02:88-89.
【关键词】 内科脾肠病症 中医 临床研究
脾肠病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状是腹部疼痛、腹胀、食欲不振、嗳气、呕吐等。根据有关中医知识可知,该病症属于“胃脘痛”、“胃痞”。西医治疗主要是根据症状给予西药,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只治标不治本,效果不太明显。
本文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两年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内科皮肠病患者100例,作为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西医西药治疗和中医内科辨证治疗,现将详细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两年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内科皮肠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29到76岁,平均年龄为(54.6±3.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8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4.5)岁。根据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这些资料都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患者上腹部反复或者持续出现的疼痛、反胃和恶心[1]。这种病症持续了4个月以上。经过胸透、CT检查,患者其他的器官质性没有明显的病变[2]。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西医西药治疗,选取吗丁啉,服用方法是3次1天,每次10mg;雷尼替丁,2次/天,150mg一次;维生素B,3次一天,120mg一次。都采用口服的方式,30天一个疗程。
1.3.2 观察组
采用中医内科辨证治疗的方法,中药的配方为槟郎15g,云木香8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厚朴15克,白术22克、枳实20克、炙甘草12克、干姜8克、豆芽22克[3]。所有的药材都加水煎熬,每天服用1剂。同时,还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使用气海、中脘、足三里,配合行针阴陵泉,每天1个疗程,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
患者痊愈的症状是:临床腹痛腹胀症状有所缓解,患者在2个月内都没有复发,治疗有效的症状是患者部分疼痛症状消失,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的症状是临床腹胀腹痛症状没有减轻,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经过试验,得到的所有数据都采用了SPSS14.0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概率采用(%)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脾肠病症为消化系统常见病,比较容易复发。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知识,脾肠病症的病因主要是肝脏失去平衡,外邪侵入,心情郁闷,内伤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引起的。中医治疗主要采用中药方法,效果明显,但是采用西药治疗效果不太明显。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主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嗳气不爽、胃痞隐痛、厌食呕吐等,胃部表现均为阳明燥土,由于外部因素的入侵,饮食不规律,患者的心情起伏比较大,都会对胃部造成永久性的伤害,长久下去会导致气虚胃弱,容易引发胃酸和胃痛。
本研究中使用的中药药材主要成分为党参,药性比较平和,味道甘甜但是带点微酸。根据《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中期胃弱的患者可以采用党参进行调补,这种中药可以有效治疗胃虚和气弱。白术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药材,药性比较温和,味道甘甜和苦涩。《本草纲目》中记载白术可以健脾健胃,消除食欲不振的症状,长期服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腹胀腹痛症。炙甘草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药材,这类药材药性平和,是一种使药。槟榔可消食积,云术香可以促进气血通畅,行气缓解疼痛。还可以健脾,促进肠胃中食物的消化。茯苓可以促进脾胃的通畅,缓和肠胃,促进患者更好地入睡。使用厚朴这种比较性凉的药材,可以消除胀气,行气消滞、降逆平喘。白术可以促进脾胃的通畅,缓解燥热的空气,有利于给患者体内补充水分。炙甘草可补脾和胃;麦芽可健脾开胃。综合使用这些药材,可以滋补脾性,促进患者体内血液的流通。
综上所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3%,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中医治疗脾肠病症效果很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使用中药治疗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因此,采用中药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覃崇宁. 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4,15:109-110.
[2]闫翌辉. 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3:222-223.
[3]赵志环. 中医治疗脾肠病症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5,0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