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谈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地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数学演练,从而忽视了教学的人文因素、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及学生创新实践的体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机械化,只能凭借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的、直觉的操作活动。然而,新课程改革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及适应终身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育必须转向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使学生获取对未来至关重要的知识。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有主动性和探究合作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采取师生互动的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
1.科学分组
目前大多数老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存在着主观性太强,如把成绩好的学生分配在同一个组,或者把让学生自主分组。即使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了分组,在选小组组长时也是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既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公平又遏制了学生特长的发挥。因此,在进行建组时,在考虑组间同质的前提下,更应该注意组内的异质及学生之间任务的合理分配。
2.技能培养
合作技能的培养是目前合作学习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事情。因此,课堂上许多学生把合作学习当成是相互聊天,或者大声喧哗。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补充、学会辩论、学会评价、学会参与合作。
3.合理评价
教学重视评价,但要避免评价过多、过乱、不公平的现象,适时、适度地运用好合作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成功的小组要及时的给予表扬,给他们成就感,督促他们以后更加努力,对于落后的小组,要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发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亲自体会揭露结论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探究教学模式
探究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并培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探究数学不是先将数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实验、调查、收集资料、猜想、论证等,自己得出数学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对数学的新的认识,并培养数学探究的能力。通过数学探究教学,可以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知识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解题为主,学生主要通过记忆方式而掌握大量的既定解题方法来应对数学问题,很少有创新意识。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数学学习就变成了单纯解题的机械过程,而有了创新意识,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主动探索、发现新知的激励性过程。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主要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这种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
高中数学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干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运用具体生动的方式。为此,教师可以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适当加入对数学家奇闻异事的举例,插入数学重大发现的发现故事,引申数学的哲学内涵,讲解数学的形式美感,陈述数学在人类文明历史上发挥过的重大实际作用,以辅助对数学的理解,最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比较明确的观察题目和具体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观察,独立探索发现,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积极运用各种评价工具对学生所得出的观察结论做出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察。
3.培养发散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一题多解就是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用一题多解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去剖析数学关系,纵横沟通,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解题思路会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高中数学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明,徐晓刚.《新课标数学教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张玉霞.关于新课程理念下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考试周刊,2011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远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地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数学演练,从而忽视了教学的人文因素、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及学生创新实践的体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机械化,只能凭借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的、直觉的操作活动。然而,新课程改革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及适应终身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育必须转向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使学生获取对未来至关重要的知识。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有主动性和探究合作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采取师生互动的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
1.科学分组
目前大多数老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存在着主观性太强,如把成绩好的学生分配在同一个组,或者把让学生自主分组。即使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了分组,在选小组组长时也是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既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公平又遏制了学生特长的发挥。因此,在进行建组时,在考虑组间同质的前提下,更应该注意组内的异质及学生之间任务的合理分配。
2.技能培养
合作技能的培养是目前合作学习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事情。因此,课堂上许多学生把合作学习当成是相互聊天,或者大声喧哗。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补充、学会辩论、学会评价、学会参与合作。
3.合理评价
教学重视评价,但要避免评价过多、过乱、不公平的现象,适时、适度地运用好合作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成功的小组要及时的给予表扬,给他们成就感,督促他们以后更加努力,对于落后的小组,要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发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亲自体会揭露结论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探究教学模式
探究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并培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探究数学不是先将数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实验、调查、收集资料、猜想、论证等,自己得出数学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对数学的新的认识,并培养数学探究的能力。通过数学探究教学,可以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知识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解题为主,学生主要通过记忆方式而掌握大量的既定解题方法来应对数学问题,很少有创新意识。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数学学习就变成了单纯解题的机械过程,而有了创新意识,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主动探索、发现新知的激励性过程。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要主要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这种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
高中数学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干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运用具体生动的方式。为此,教师可以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适当加入对数学家奇闻异事的举例,插入数学重大发现的发现故事,引申数学的哲学内涵,讲解数学的形式美感,陈述数学在人类文明历史上发挥过的重大实际作用,以辅助对数学的理解,最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比较明确的观察题目和具体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观察,独立探索发现,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积极运用各种评价工具对学生所得出的观察结论做出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察。
3.培养发散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一题多解就是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用一题多解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去剖析数学关系,纵横沟通,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解题思路会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高中数学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明,徐晓刚.《新课标数学教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张玉霞.关于新课程理念下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考试周刊,2011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远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