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是一门基于探索的基础学科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科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规范操作习惯和细致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演示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并且演示实验只是为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服务,教师不能为实验而实验,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科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文章首先分析了演示实验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然后阐明可以进行演示实验的合适时机,最后总结了演示实验的形式。
关键词:科学课堂;演示实验;规范操作;应用时机;应用形式
科学是一门基于探索的基础学科课程,探究活动是科学课程区别于其他科目的最大特点。在科学课堂教学上往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做实验也是科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除了学生的实验以外,还经常有教师的演示实验。接下来,笔者就科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演示实验的作用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注意力较难集中,上课时较难进入状态。如果用实验引入课题,会马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精神集中地进行思考、观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蜡烛能燃烧多久》时,刚上课,笔者就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一只烧杯罩住一长一短两根正在燃烧的蜡烛,让学生猜一猜哪根先灭,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其中的原因。学生一听,马上聚精会神地盯着蜡烛,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认真地思考,课堂的气氛也马上活跃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科学课上的实验很多,且有许多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要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这些实验,必须切实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以免发生事故。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的习惯和能力。由于科学课课时不多,教师往往没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实验规范的教学。因此,这些实验的规范教学大多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而演示实验则是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的良好机会。在进行演示实验时,笔者除了注意自己规范操作外,还会边演示边进行解说,在解说的过程中把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和一些实验的常规要求告诉学生,这样一来,当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时就会注意按规范的要求去做,保证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三)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许多学生都认为,所谓观察就只是看到的现象。其实,观察是综合运用人的所有感观所进行的体验,既包括看到的,也包括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等等。由于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其他科目往往只侧重其中一个侧面的观察。而在科学课的实验中,可让学生同时运用所有的感官进行观察,不但观察物体的形态,还可以观察其变化,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不同的材料》时,有一个内容需要区别不同的布料的防水性和吸水性,在演示实验前笔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往不同的布料喷水时发生的现象。学生不但能够看到水珠,更看到了水珠的变化:尼龙上的水珠不断变大,棉料上的水珠变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变大了,而逐渐渗进布料当中,而丝绸上则基本看不到有水珠形成。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得出尼龙防水性最好,棉料的吸水性好,而丝绸的透水性最强,从而得知不同的布料有不同的用途是因为其特性不同。这个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演示实验的应用时机
科学教材中出现的实验数量相当多,如果每一个实验都进行演示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地应用演示实验,也就是要注重演示实验的应用时机。那么什么时候该进行实验的演示呢?一般说来,在以下的几种情况可以选择应用演示实验:
1. 引入课题。在引入课题环节进行演示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如在教学《给冷水加热》一课时,一开始笔者将一袋冷水放进一盆热水里,然后提问:为什么这袋冷水沉下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激烈。
2. 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六年级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等,通过直观的演示,直观地让学生看到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相互位置的不断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都是地球和月球等天体运动造成的。
3. 无法进行小组实验时。有的实验危险性较大,不适合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或实验材料较难准备,无法让学生进行实验,这时就可以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进行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需要加热铜球。而小学生十分调皮,有可能会出现因不小心发生烫伤事故。这时候进行演示实验,既能让学生观察到固体的膨胀现象,又能避免学生意外受伤。
4. 实验中需要操作新的实验仪器或设备时,教师的演示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如在学生刚开始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使用酒精灯加热、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或霉菌等时,教师应该切实做好实验的演示操作,以帮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
三、演示实验的应用形式
随着电教技术的发展,演示实验的展示方式越来越多。以下是课堂中演示实验常用的几种形式。
(一)教师演示实验
这是传统的演示实验的形式,由教师进行操作,学生被动观察。这种形式好在比较省时,但学生对实验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效果不一样。
(二)学生演示实验
对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交给学生来做。例如,在教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一课时,让学生用一根装上不同磁极的棒子去推动或拉动一辆同样安装有不同磁极的小车子。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现学生操作不规范的地方,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
(三)微视频演示实验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演示实验会采用微视频的方式完成。由于微视频需要提前做好,因此可以多次反复拍摄获得最佳效果,避免由于课堂上操作的失误导致实验出现较大的误差甚至失败。对于实验中的细微部分,微视频可以进行放大,反复展示,因此提高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例如进行温度计的使用教学时,温度计本身就比较细小,座位较远的学生观察起来会比较困难,而应用微视频进行演示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決这个问题。并且微视频可以重复演示教学,更可以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总之,做好科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事半功倍之效,是值得任课教师继续认真探讨的课题。演示实验只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教师不能为实验而实验。短小而精悍的演示实验,能够在科学课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徐文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探寻伪探究的成因[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Z1).
[2]张海艳.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作用[J].学周刊,2011(21).
[3]王德龙.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浅析[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8).
[4]张丽敏.擦亮你的眼睛,发现科学之美——浅谈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9(15).
[5]岳艳琴.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17).
关键词:科学课堂;演示实验;规范操作;应用时机;应用形式
科学是一门基于探索的基础学科课程,探究活动是科学课程区别于其他科目的最大特点。在科学课堂教学上往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做实验也是科学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除了学生的实验以外,还经常有教师的演示实验。接下来,笔者就科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演示实验的作用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注意力较难集中,上课时较难进入状态。如果用实验引入课题,会马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精神集中地进行思考、观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蜡烛能燃烧多久》时,刚上课,笔者就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一只烧杯罩住一长一短两根正在燃烧的蜡烛,让学生猜一猜哪根先灭,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其中的原因。学生一听,马上聚精会神地盯着蜡烛,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认真地思考,课堂的气氛也马上活跃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规范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科学课上的实验很多,且有许多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要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这些实验,必须切实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以免发生事故。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的习惯和能力。由于科学课课时不多,教师往往没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实验规范的教学。因此,这些实验的规范教学大多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而演示实验则是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的良好机会。在进行演示实验时,笔者除了注意自己规范操作外,还会边演示边进行解说,在解说的过程中把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和一些实验的常规要求告诉学生,这样一来,当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时就会注意按规范的要求去做,保证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三)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许多学生都认为,所谓观察就只是看到的现象。其实,观察是综合运用人的所有感观所进行的体验,既包括看到的,也包括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等等。由于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其他科目往往只侧重其中一个侧面的观察。而在科学课的实验中,可让学生同时运用所有的感官进行观察,不但观察物体的形态,还可以观察其变化,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不同的材料》时,有一个内容需要区别不同的布料的防水性和吸水性,在演示实验前笔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往不同的布料喷水时发生的现象。学生不但能够看到水珠,更看到了水珠的变化:尼龙上的水珠不断变大,棉料上的水珠变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变大了,而逐渐渗进布料当中,而丝绸上则基本看不到有水珠形成。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得出尼龙防水性最好,棉料的吸水性好,而丝绸的透水性最强,从而得知不同的布料有不同的用途是因为其特性不同。这个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演示实验的应用时机
科学教材中出现的实验数量相当多,如果每一个实验都进行演示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地应用演示实验,也就是要注重演示实验的应用时机。那么什么时候该进行实验的演示呢?一般说来,在以下的几种情况可以选择应用演示实验:
1. 引入课题。在引入课题环节进行演示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如在教学《给冷水加热》一课时,一开始笔者将一袋冷水放进一盆热水里,然后提问:为什么这袋冷水沉下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激烈。
2. 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六年级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等,通过直观的演示,直观地让学生看到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相互位置的不断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都是地球和月球等天体运动造成的。
3. 无法进行小组实验时。有的实验危险性较大,不适合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或实验材料较难准备,无法让学生进行实验,这时就可以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进行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需要加热铜球。而小学生十分调皮,有可能会出现因不小心发生烫伤事故。这时候进行演示实验,既能让学生观察到固体的膨胀现象,又能避免学生意外受伤。
4. 实验中需要操作新的实验仪器或设备时,教师的演示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如在学生刚开始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使用酒精灯加热、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或霉菌等时,教师应该切实做好实验的演示操作,以帮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
三、演示实验的应用形式
随着电教技术的发展,演示实验的展示方式越来越多。以下是课堂中演示实验常用的几种形式。
(一)教师演示实验
这是传统的演示实验的形式,由教师进行操作,学生被动观察。这种形式好在比较省时,但学生对实验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效果不一样。
(二)学生演示实验
对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交给学生来做。例如,在教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一课时,让学生用一根装上不同磁极的棒子去推动或拉动一辆同样安装有不同磁极的小车子。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现学生操作不规范的地方,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
(三)微视频演示实验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演示实验会采用微视频的方式完成。由于微视频需要提前做好,因此可以多次反复拍摄获得最佳效果,避免由于课堂上操作的失误导致实验出现较大的误差甚至失败。对于实验中的细微部分,微视频可以进行放大,反复展示,因此提高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例如进行温度计的使用教学时,温度计本身就比较细小,座位较远的学生观察起来会比较困难,而应用微视频进行演示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決这个问题。并且微视频可以重复演示教学,更可以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总之,做好科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事半功倍之效,是值得任课教师继续认真探讨的课题。演示实验只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教师不能为实验而实验。短小而精悍的演示实验,能够在科学课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徐文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探寻伪探究的成因[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Z1).
[2]张海艳.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作用[J].学周刊,2011(21).
[3]王德龙.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浅析[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8).
[4]张丽敏.擦亮你的眼睛,发现科学之美——浅谈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9(15).
[5]岳艳琴.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