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实际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保持密切的联系,使得其共存共荣,这将是地域文化事业发展的趋势。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在其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对二者文化共融模式及途径的研究及实践,结成更加紧密的共生共荣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更广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具有积极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地域文化 融合研究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文化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发扬光大。对于地域来说,要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作为原动力,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更好吸引并留住人才、企业、游客等,才能真正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高品质的地域人居环境。一个城市是高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城市所在地域的文化内涵深刻地影响着高校的建设发展,是高校实现内涵发展、人文进步的重要基础。高校具有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是知识创新的发源地、先进文化的播种机,为地域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养分。高校与所在地在文化建设发展中相融互动的关系,决定了高校将自身文化建设融入地域文化发展之中,主动担当文化主体的责任和使命,促进高校自身与地域文化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一、乐山地域文化建设的战略分析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根本。现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高校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实际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发展只有立足于深化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才能保证其持续健康地科学发展。高校与地方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使得其共存共荣,这将是未来乐山市文化事业发展的趋向。乐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唯一拥有三处世界遗产的城市(乐山大佛景区、峨眉山景区、东风堰),有着郭沫若等一批巨大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人文传承悠远、山水风光秀美。乐山目前有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乐山师范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校,学生5万余人,高校校园文化是乐山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为乐山“转型升级、美丽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二、高校校园文化对乐山地域文化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当地高校发展,加大对高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大力推动当地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内涵建设,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地域文化水平,使之真正成为繁荣和发展地域文化的主力军。
一是对地域文化建设发展的提升作用。比如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师100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及博士、硕士学历教师已占教师总数87.5%,在校生近2万人,已为社会培养毕业生6万余名,为乐山企事业单位输送毕业生数千名,为提高乐山的竞争力提供了人才保障、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知识贡献。学院建有智能化的图书馆、标准化的体育馆、大型室内外活动场所和省级科普基地等,有效地弥补城市文化实施的不足。学院以建设国家级生态型、园林式大学校园为平台,精心营造和谐、舒适、绿色校园,彰显环境育人特色,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四川省园林式单位”等荣誉,成为乐山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的一张名片,为乐山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对地域文化建设发展的助推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对地域文化建设发展有着较强的辐射作用,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术学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成立“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和“核工程与高新技术研究所”等研发平台,与地方大中型企业积极对接项目。与乐山市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公共监测服务平台”、“成乐高新区技术转移中心”、“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商务乐支付平台”、“国际电商城”及各类学科专业研究所等,为乐山市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学院还积极安排学生在当地企事业单位实习、挂职锻炼,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志愿活动,积极组织志愿书者服务于当地承办的国内国际赛事、大型会议活动等,并根据地方实际和高校特色开展各类科技文体竞赛等高雅文化活动等,促进了地域文化发展,提升了群众、居民的人文素养,为地域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是对地域文化建设发展的引领作用。高校汇聚了高素质的青年师生,高校校园文化有融汇八方、深化地域的特色和优势,比其他群体的文化更具有创新性和引领作用,为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影响力,深化城市的内涵和品牌有着积极的作用。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将乐山独有的自然与文化底蕴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并秉承了中国核工业“两弹一艇”“四个一切”和成都理工大学“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精神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立足地域,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品牌活动等各种文化阵地,凝练地域文化精神,并通过学校的报刊、宣传册、橱窗、展板标语等传统媒体及学校网站、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着力宣传乐山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美食文化、传统文化等,使校内外师生、家长、游客更深入了解乐山、认同乐山,提升地域文化竞争力,引领地域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乐山地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互融的模式及路径的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对地域文化有着提升、辐射、凝练、助推和引领等积极作用,地域文化又反哺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地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发展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一是深化地域特色、加强统筹规划。乐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政府要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对文化建设进行大力引导和扶持,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深化一批具有乐山实际和乐山特色的文化品牌,塑造乐山地域的文化形象,为乐山高校校园文化提供更好的环境、氛围和资源。政府要把高校校园文化纳入城市文化发展整体规划部署,以苏稽新区建设乐山大学城为契机,把大学城建设和地域文化建设发展统筹考虑,完善基础设施,构建校地深度有机融合机制,推进校地在教育、科技、人才、研发、产业的深入融合,实现地域文化与高校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把高校的科教、人才等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使大学城真正成为乐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品牌、新引擎,
二是建设文化产业、开展宣传活动。文化产业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对地域文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幸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地方要根据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制定好乐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把高校文化建设纳入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地域发展的特征和需要,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点,利用项目推动,促进校地文化互动发展,促进地方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实现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乐山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同时,加强政策的监督和引导,推动社会力量逐步成为文化产业投资主体。政府和高校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市民和高校师生文化意识,正确把握好地域和校园文化发展方向。
三是发挥高校优势、提升文化品质。在乐高校除要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引领地域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还应积极结合地方实际,主动融入地域文化建设发展。根据乐山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展需求,打造地域特色学科专业,在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交流,使特色学科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展。发挥科研优势,实现与地方的“产、学、研”有机结合,为地方重点科技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积極探索各高校图书馆、体育运动场馆、博物馆、科技文化展览馆、重点实验室、文艺演出场馆等对外开放模式,加大开放力度,形成校地联盟机制,实现高校资源与地方资源的共享,使之成为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在乐高校要积极参与乐山文化艺术创作、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市场的开发等地方文化建设发展工作和乐山市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各项工作,增强地方文化产业实力,提高乐山市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水平,提升地域文化品质,实现文化强市,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松峰.城市的文化融合及其未来实践路径[J].城市学刊,2015(9).
[2]李继兵.宁德鹏.城市文化与高校文化互动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3]鞠国帅.大庆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2013(6).
[4]曹毓民.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构建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2010(8).
[5]刘茂灿.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提升作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6]陈志强.高校文化资源与青岛城市文化建设[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院报,2008(3).
[7]马忠石,王洪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9).
[8]吴秋凤,黄冠兰.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4).
[9]王春林.南宁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探讨[J].创新,2012(3).
[10]杨培.试析地方高校对城市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8).
[11]李捷.天津高校在城市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与途径[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系会,编.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
[12]王春梅.以地域文化的交融糅合推动高校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3(14).
本文为“2016年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项目(编号:SKL2016C32)成果”。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地域文化 融合研究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文化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发扬光大。对于地域来说,要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作为原动力,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更好吸引并留住人才、企业、游客等,才能真正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高品质的地域人居环境。一个城市是高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城市所在地域的文化内涵深刻地影响着高校的建设发展,是高校实现内涵发展、人文进步的重要基础。高校具有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是知识创新的发源地、先进文化的播种机,为地域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养分。高校与所在地在文化建设发展中相融互动的关系,决定了高校将自身文化建设融入地域文化发展之中,主动担当文化主体的责任和使命,促进高校自身与地域文化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一、乐山地域文化建设的战略分析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根本。现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高校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实际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发展只有立足于深化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才能保证其持续健康地科学发展。高校与地方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使得其共存共荣,这将是未来乐山市文化事业发展的趋向。乐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唯一拥有三处世界遗产的城市(乐山大佛景区、峨眉山景区、东风堰),有着郭沫若等一批巨大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人文传承悠远、山水风光秀美。乐山目前有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乐山师范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校,学生5万余人,高校校园文化是乐山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为乐山“转型升级、美丽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二、高校校园文化对乐山地域文化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当地高校发展,加大对高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大力推动当地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内涵建设,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地域文化水平,使之真正成为繁荣和发展地域文化的主力军。
一是对地域文化建设发展的提升作用。比如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师100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及博士、硕士学历教师已占教师总数87.5%,在校生近2万人,已为社会培养毕业生6万余名,为乐山企事业单位输送毕业生数千名,为提高乐山的竞争力提供了人才保障、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和知识贡献。学院建有智能化的图书馆、标准化的体育馆、大型室内外活动场所和省级科普基地等,有效地弥补城市文化实施的不足。学院以建设国家级生态型、园林式大学校园为平台,精心营造和谐、舒适、绿色校园,彰显环境育人特色,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四川省园林式单位”等荣誉,成为乐山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的一张名片,为乐山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对地域文化建设发展的助推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对地域文化建设发展有着较强的辐射作用,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术学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成立“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和“核工程与高新技术研究所”等研发平台,与地方大中型企业积极对接项目。与乐山市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公共监测服务平台”、“成乐高新区技术转移中心”、“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商务乐支付平台”、“国际电商城”及各类学科专业研究所等,为乐山市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学院还积极安排学生在当地企事业单位实习、挂职锻炼,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志愿活动,积极组织志愿书者服务于当地承办的国内国际赛事、大型会议活动等,并根据地方实际和高校特色开展各类科技文体竞赛等高雅文化活动等,促进了地域文化发展,提升了群众、居民的人文素养,为地域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是对地域文化建设发展的引领作用。高校汇聚了高素质的青年师生,高校校园文化有融汇八方、深化地域的特色和优势,比其他群体的文化更具有创新性和引领作用,为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影响力,深化城市的内涵和品牌有着积极的作用。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将乐山独有的自然与文化底蕴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并秉承了中国核工业“两弹一艇”“四个一切”和成都理工大学“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精神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立足地域,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品牌活动等各种文化阵地,凝练地域文化精神,并通过学校的报刊、宣传册、橱窗、展板标语等传统媒体及学校网站、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着力宣传乐山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美食文化、传统文化等,使校内外师生、家长、游客更深入了解乐山、认同乐山,提升地域文化竞争力,引领地域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乐山地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互融的模式及路径的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对地域文化有着提升、辐射、凝练、助推和引领等积极作用,地域文化又反哺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地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发展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一是深化地域特色、加强统筹规划。乐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政府要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对文化建设进行大力引导和扶持,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深化一批具有乐山实际和乐山特色的文化品牌,塑造乐山地域的文化形象,为乐山高校校园文化提供更好的环境、氛围和资源。政府要把高校校园文化纳入城市文化发展整体规划部署,以苏稽新区建设乐山大学城为契机,把大学城建设和地域文化建设发展统筹考虑,完善基础设施,构建校地深度有机融合机制,推进校地在教育、科技、人才、研发、产业的深入融合,实现地域文化与高校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把高校的科教、人才等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使大学城真正成为乐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品牌、新引擎,
二是建设文化产业、开展宣传活动。文化产业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对地域文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幸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地方要根据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制定好乐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把高校文化建设纳入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地域发展的特征和需要,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点,利用项目推动,促进校地文化互动发展,促进地方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实现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乐山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同时,加强政策的监督和引导,推动社会力量逐步成为文化产业投资主体。政府和高校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市民和高校师生文化意识,正确把握好地域和校园文化发展方向。
三是发挥高校优势、提升文化品质。在乐高校除要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引领地域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还应积极结合地方实际,主动融入地域文化建设发展。根据乐山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展需求,打造地域特色学科专业,在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交流,使特色学科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发展。发挥科研优势,实现与地方的“产、学、研”有机结合,为地方重点科技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积極探索各高校图书馆、体育运动场馆、博物馆、科技文化展览馆、重点实验室、文艺演出场馆等对外开放模式,加大开放力度,形成校地联盟机制,实现高校资源与地方资源的共享,使之成为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在乐高校要积极参与乐山文化艺术创作、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市场的开发等地方文化建设发展工作和乐山市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各项工作,增强地方文化产业实力,提高乐山市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水平,提升地域文化品质,实现文化强市,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松峰.城市的文化融合及其未来实践路径[J].城市学刊,2015(9).
[2]李继兵.宁德鹏.城市文化与高校文化互动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3]鞠国帅.大庆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2013(6).
[4]曹毓民.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构建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2010(8).
[5]刘茂灿.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提升作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6]陈志强.高校文化资源与青岛城市文化建设[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院报,2008(3).
[7]马忠石,王洪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9).
[8]吴秋凤,黄冠兰.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4).
[9]王春林.南宁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探讨[J].创新,2012(3).
[10]杨培.试析地方高校对城市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8).
[11]李捷.天津高校在城市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与途径[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系会,编.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
[12]王春梅.以地域文化的交融糅合推动高校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3(14).
本文为“2016年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项目(编号:SKL2016C3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