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最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评价模式下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本文主要研究了发展性评价在中学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分析了发展性评价的理论探索,中学政治课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研究了中学政治课中发展性评价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中学政治;主要问题;策略
发展性评价是19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它是借鉴和引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等国的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例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引入中国后在中国的教学实践中加入了中国的元素,使它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教学实际。发展性评价是课程改革实践中取得的积极成果之一,为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点,尤其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许多行动层面的探索。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性评价的理论探索
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系统的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性评价是以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为重点,以关注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要改变传统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让学生了解自身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找到自己的问题和症结所在,寻找并总结相应的对策和改进的办法,增强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德育功能,学生的品德行为用一张试卷是难以评价完整的,需要把他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结合起来,把他在考试中和实际的思想品德行为结合起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政治课本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加了许多贴近生活的内容,而且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探究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走访、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完成。基于课本内容的调整,政治课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手段就要作相应的调整,更应该强调评价的日常化。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性评价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的目的:过分注重甄别和选拔,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校所在的地区,由于政治是中考和高考的必考科目,所以选拔性的功能很强。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月考这些鉴定性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尽管在试卷的题目设置上尽量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尽量的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因为是考试,最终又掉入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达不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
2.评价的重心:过分关注知识的掌握,忽略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导致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僵化,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过度的注重书面测试(纸笔测试),忽视其他测试手段。过分注重分数名次,忽略学生的起点与进步,既增长评价。这种评价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容易埋没杰出人才。
3.评价的内容:过于狭窄和片面。中学思想政治课考察的大部分是理论知识,比如法律和政治常识,有些品德方面的知识,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反而占的比重少。新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注重评价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从评价的内容上,必须从狭窄和片面走向全面和综合。
4.评价的形式:形式单一,以考试为主。传统的政治课评价中,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手段,书面测试时以知识记忆为主,脱离学生实际,忽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思想活动难以评价,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忽略基本技能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考试试题的编排上,应尽量多提供一些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似的生活场景和开放性试题,允许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色做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回答。
5.评价的主体:教师是主要的评价主体。在评价中,教师占据了主动和有利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师生之间是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能否客观公正的对学生做出评价,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很难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只是被动的接受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很难认同,往往失去了评价的实效性。
三、发展性评价在中学政治课堂应用的策略
1.政治教师自身要转变评价观念,加强命题能力,让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学生、教材、教师三大教学资源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情资源的开发,教材文本资源的开发,还要注重自身资源的开发,转换价值,从注重知识的教学到育人的教学,转换功能,从结果的评价到过程的评价,把知识目标的考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察结合起来。把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分数名次,还要注意学生的增长评价,不能单纯的看学生的单次、单科考试成绩,要关注学生的原有起点与进步幅度。
政治课品德评价本质上是一种把握品德现象价值的判断活动,本身就具有教育性,因此必须与教育目标相结合。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当我们把品德目标(例如诚信,孝敬父母等)确立了以后,学生就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然后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考核评价时应联系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而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结果。
政治教师在命题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在主观题里尽量不要设置唯一固定的答案,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本身就充满着反思、超越,本身就是发展、建树的过程,也是挑战相对权威,相对真理的过程。
2.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认知评价与行为评价相结合。
(1)分层考试;(2)研究性课题;(3)采用开闭卷相结合的考试形式。
3.在政治课中设置个人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道德奖惩约束机制。在学生初一或高一入学时,由政治老师负责设立,把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道德品质,奖惩情况等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运用测评系统,通过学生自评、同学评议、小组评议、家长评价、社会评价,定期汇总,到期末或毕业时在给每位同学最终的评价总结。通过经常性的评价反思,学生不断地把道德认识转化到实践中,好的品德潜移默化的得到形成。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政治课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让评价发挥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后记:2012年4月4日—4月14日,本人很荣幸的参加了呼市教育局,呼市职业学院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学文综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受益匪浅,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地折服了我们这些学员。我也决心以这些老师为榜样,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同时也要做一些理论研究。本文是通过学习后有感而发所作,受工作时间和资料所限,文章有很多不足,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斌华. 《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J].上海华东师大
[2]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上海华东师大
[3]张秀国,王立慧.《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新策略》[M].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中学政治;主要问题;策略
发展性评价是19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它是借鉴和引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等国的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例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引入中国后在中国的教学实践中加入了中国的元素,使它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教学实际。发展性评价是课程改革实践中取得的积极成果之一,为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点,尤其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许多行动层面的探索。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性评价的理论探索
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系统的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性评价是以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为重点,以关注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要改变传统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让学生了解自身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找到自己的问题和症结所在,寻找并总结相应的对策和改进的办法,增强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德育功能,学生的品德行为用一张试卷是难以评价完整的,需要把他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结合起来,把他在考试中和实际的思想品德行为结合起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政治课本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加了许多贴近生活的内容,而且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探究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走访、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完成。基于课本内容的调整,政治课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手段就要作相应的调整,更应该强调评价的日常化。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性评价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的目的:过分注重甄别和选拔,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校所在的地区,由于政治是中考和高考的必考科目,所以选拔性的功能很强。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月考这些鉴定性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尽管在试卷的题目设置上尽量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尽量的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因为是考试,最终又掉入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达不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
2.评价的重心:过分关注知识的掌握,忽略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导致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僵化,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过度的注重书面测试(纸笔测试),忽视其他测试手段。过分注重分数名次,忽略学生的起点与进步,既增长评价。这种评价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容易埋没杰出人才。
3.评价的内容:过于狭窄和片面。中学思想政治课考察的大部分是理论知识,比如法律和政治常识,有些品德方面的知识,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反而占的比重少。新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注重评价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从评价的内容上,必须从狭窄和片面走向全面和综合。
4.评价的形式:形式单一,以考试为主。传统的政治课评价中,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手段,书面测试时以知识记忆为主,脱离学生实际,忽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思想活动难以评价,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忽略基本技能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考试试题的编排上,应尽量多提供一些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似的生活场景和开放性试题,允许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色做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回答。
5.评价的主体:教师是主要的评价主体。在评价中,教师占据了主动和有利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师生之间是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能否客观公正的对学生做出评价,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很难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只是被动的接受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很难认同,往往失去了评价的实效性。
三、发展性评价在中学政治课堂应用的策略
1.政治教师自身要转变评价观念,加强命题能力,让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学生、教材、教师三大教学资源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情资源的开发,教材文本资源的开发,还要注重自身资源的开发,转换价值,从注重知识的教学到育人的教学,转换功能,从结果的评价到过程的评价,把知识目标的考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察结合起来。把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分数名次,还要注意学生的增长评价,不能单纯的看学生的单次、单科考试成绩,要关注学生的原有起点与进步幅度。
政治课品德评价本质上是一种把握品德现象价值的判断活动,本身就具有教育性,因此必须与教育目标相结合。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当我们把品德目标(例如诚信,孝敬父母等)确立了以后,学生就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然后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考核评价时应联系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而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结果。
政治教师在命题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在主观题里尽量不要设置唯一固定的答案,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本身就充满着反思、超越,本身就是发展、建树的过程,也是挑战相对权威,相对真理的过程。
2.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认知评价与行为评价相结合。
(1)分层考试;(2)研究性课题;(3)采用开闭卷相结合的考试形式。
3.在政治课中设置个人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道德奖惩约束机制。在学生初一或高一入学时,由政治老师负责设立,把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道德品质,奖惩情况等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运用测评系统,通过学生自评、同学评议、小组评议、家长评价、社会评价,定期汇总,到期末或毕业时在给每位同学最终的评价总结。通过经常性的评价反思,学生不断地把道德认识转化到实践中,好的品德潜移默化的得到形成。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政治课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让评价发挥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后记:2012年4月4日—4月14日,本人很荣幸的参加了呼市教育局,呼市职业学院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学文综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受益匪浅,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地折服了我们这些学员。我也决心以这些老师为榜样,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同时也要做一些理论研究。本文是通过学习后有感而发所作,受工作时间和资料所限,文章有很多不足,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斌华. 《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J].上海华东师大
[2]叶澜.《新基础教育论》[M].上海华东师大
[3]张秀国,王立慧.《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新策略》[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