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要牢固坚持这一导向性因素,关键在于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平民化的馬克思主义和通俗化的方法才能更容易被广大人民接受,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晓认同马克思主义并自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信仰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构建
  
  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Belief cu Education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hen Ling
  【Abstuact】Marxism is the soul of socialist cone valre system. The lcey point of keeping this orientayion factor is to faith in Marxism. But only the Marxism of common beopte cam be easily accepted, the simple way can used to make more people understand it .then the people would volunteer to take Marxist theory as a guide to action.
  【Keywords】MarxistThe education of belief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Construction
  
  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整个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顺利维持的基本精神寄托。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对于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坚实的基石。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是从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深刻提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历史的进步指明了方向,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以与时俱进的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160年来,不断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吸收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创新中前进,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共进。实践已经证明并已形成了党和人民的共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活力。马克思主义将继续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
  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马克思主义作为高居“庙堂”的东西,离百姓太远,普通百姓无从知晓马克思主义的面貌,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此,更让人难以接受的另一个事实是一些人台上大谈马克思主义,台下不知何为马克思主义;一些人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自己确不信马克思主义;更有甚者,口头上高喊马克思主义,实际中确干违背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勾当。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不知者是需要认识的问题;知之者是信不信的问题,即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才是根本所在。
  
  二
  天下之乱源于人,人之乱源于心,心之乱源于信,即信仰的缺失。何为信仰,根据辞典的释义,指“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并以之为行动准则”。[1]根据这一释义,马克思主义信仰应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基本精神的极度信服,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既是一个主观的信念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客观的实践问题,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在实践中真正的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不只是一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灌输问题,而是在此基础上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人们不懈的追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行动的准则。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奠基性的作用。
  这里,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了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否则,本身就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2]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由于坚持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才实现历史性的理论飞跃,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新成果。正是在这一系列的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成就,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因此,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同自身实际实现真正的结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动摇;就是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并以创新了的马克思主义切实作为自己实践的行动指南。
  
  三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行之有效的信仰教育,有效的教育要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平民化。信是信仰的核心,要信,前提是要知晓。马克思主义平民化就是要被平民群众所接受、知晓和认同,这本身是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所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代表先进队伍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主要力量,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这一事业的成败,不能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高素质的领导人,也不能仅仅依靠少数的社会精英,而是要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自觉性和科学水平,把精神力量变化为物质力量,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早在建党初期和民族民主革命战爭年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刘少奇、彭湃等一大批共产党人深入工厂、农村、学校,深入工农群众和进步青年中,以朴素的方式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人心,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认同,广大人民群众把马克思主义融入自身实际中并运用得淋漓尽致,留下了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的诸多佳话。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断坚持理论创新。但不可否认的在马克思主义平民化问题上重视和推进得不够,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成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多元文化的碰撞等因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似乎成了党政机关、高校及部分社会团体的专利。因此,要让马克思主义从神秘的殿堂中走出来,走入平常百姓之中,真正成为广大群众所知晓、所接受、所拥有的东西。
  其次,要实现教育方法的通俗化。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平民化,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只有使方法贴近广大群众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贴近广大群众所关心关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才为群众自觉接受并使之成为自身实践的指南。因此,在方法上来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随着社会的深刻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人们越来越看重现实利益,空洞的口号和说教不再会引起人们的激情,相反会产生广大群众心理的逆反。要贴近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实际,不能回避群众的现实利益和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如果游离于广大群众所关注的实际问题之外,不管方法如何严密完整,都会失去说服力而达不到目的。要采取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要做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就必须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广大群众受教育的程度,风格简明朴实,深入浅出,通俗直白。如动辄高谈阔论、牵强附会的抽象说教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还要采取生动感人、幽默的语言,用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语言是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最有力和最直接的工具,生动感人、诙谐幽默的语言最容易感染人,最能有效地传递信息,把需要宣教的内容转化为群众接受的东西。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核心是理想信念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直接决定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把握核心价值体系方向性因素的基础,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明确要求。
  
  注释
  1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的课改形势下,个人与小组利益捆绑教学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个人与小组利益捆绑教学就是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得分。小组的得分高低主要取决于小组中每个人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情况。通过捆绑式评价,调动了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学们对历史课的兴趣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个人与小组 利益捆绑 组
期刊
【摘要】文章从GIS基本功能、构成特点出发归纳、总结GIS应用的几个方面,并详细举例说明GIS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测绘数据 数学模型     1.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及国内外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围绕着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的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质疑、想象等数学学习情境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养成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情境 培养 创新意识    Create the condi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
期刊
【摘要】文章指出:当前的英语朗读教学具有一定的不足,如认识不足、重分析、重形式、重新教法等。朗读有利于培养语感,有利于积累语言,有利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因此要重审它的地位。同时,笔者提出了朗读教学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朗读教学 不足 地位 对策    Think about teaching of reading aloud English   Zhang Lijuan   【
期刊
【摘要】自1999年以来,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转变,取消中师层次。然而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小学教师的质量并不理想。本文从小学教师培养的现状、质量下降的原因、改善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师 师范教育    Rethink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raining  Li Yunfang  【Abstra
期刊
【摘要】对于一个贫困大学生来说,拥有一个健康心态对于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是尤为重要的。现代社会既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素质,身体素质,也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从容对待人生的良好心态。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向着走众化迈进的过程中,随着高校扩招,走学生数量在急速增长,贫困大学生的人数也在增多,约占大学生总数的10%~15%,社会,经济、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使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日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
期刊
【摘要】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能较好地激发青少年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加强各种知识的联系,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本文探讨了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意义;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课的具体形式、内容、方法和一般过程。  【关键词】物理 课外实践探究活动 组织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精神和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将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更好的融入物理学习中,笔者通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究式教学,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扮演。学生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教师的“主”“客”关系不能够颠倒。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发挥好教学的引导性作用,要组织好学生进行创新性探究,要注重全方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探究式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中学物理 探究 教学 多维空间    Brief
期刊
【摘要】中国社会转型,使我国目前处于一个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不仅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社会转型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原则    Discussion on how to develop the ideolog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