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语文美点 培养审美观念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表明“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的突破口”,贯彻审美教育势在必行。语文要用美来吸引学生,现行的教材可以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绝大部分都与美有关。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鉴赏美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创造美:给学生创造一个审美的情境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句话就体现了无声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小视一句至理名言、一张名人画像、班级的黑板报。这些都能在感染和陶冶学生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所以别具一格的黑板报、每日一句至理名言、每天一个名人故事,这些在语文教学中都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审美心理。
  白居易也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也说明了审美教育应以美来感染人,用情来打动人。语文教育要用情感来叩击学生的心扉,所以每一堂新课前给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也很关键。或充满激情,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或充满悬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求知的欲望,带动学生进入课堂的学习。
  
  二、鉴赏美:欣赏作品中的美
  
  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表现。在语文中,只要留心会发现处处是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这些美呈现出来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着从人物形象的美、自然景物的美、社会生活的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收到不错的效果。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秀的品质无疑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部分教材,注重激活学生的思想情绪,使他们在产生共鸣的同时,明确美丑善恶的标准。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描写了一位普通的法国教师韩麦尔先生在国土即将沦丧之际,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课的情形。在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多处细节描写,如韩麦尔先生最后一堂课上的衣着、语言,下课时的动作、神情,所有的这些细节都有很强的感染力。让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他身上折射出来的爱国热情,韩麦尔先生在读者心目中已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教师,而是一位爱国志士。此时,学生的思想感情已深受韩麦尔先生崇高爱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深刻地认识到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对于这部分文章,应注重从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着手,这些写景的名篇中,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因此利用好这些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思想感情。如朱自清的《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它给我们呈现了几幅春天的美景图:春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勃勃的生命力,让人振奋。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在阳光下“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斑斓的色彩如在面前,仿佛还能嗅到花的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密、绵长、晶亮脱然而出。所有这些都给我们以无限的美感,而这美景之中又无不渗透着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赞美。情景交融,在描绘自然美景中表达感情,令读者在美的陶醉中接受美的理想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审美,对词中的景物描绘进行分析。
  此外,文艺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但是文艺作品又高于现实生活,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因而,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美对于人们的感染和熏陶更为强烈。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文学作品是反映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师应用这部分教材,着力培养学生美的欣赏力、美的感受力。如孙犁的作品《芦花荡》虽然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但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与作者的创作风格有关,但在教授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明白,这一切也缘于芦花荡人民那种坚忍不拔、顽强向上的精神。
  
  三、发现美: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诚然,美的范围是很广的,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更广的美。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放假看书、听音乐、看戏、旅游等,增长知识、见闻,拓宽眼界。当然,这些都应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这些在头脑中储存的感性的东西,在内心情感的驱动下,化为鲜活的文字呈现出来。形式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杂感、仿句、续篇、改写、扩写、缩写、编写课本剧等,不一而足。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办黑板报、布置自己的居室、美化教室、文艺汇演等方面做美的创造,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当然,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地、大力地、灵活多样地贯彻审美教育,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美育新天地。■
其他文献
在《边城》中沈从文用轻盈的笔法、牧歌的形式描写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表现心中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文中的翠翠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如湛蓝的天空下刚刚长出青枝翠叶的嫩竹,美丽、纯洁、天真无邪而又稚态可掬。她在和风、丽日、关爱中长大,与青山、绿水、渡船为伴,心灵上没有沾染一丝尘埃。然而就像汪曾祺所说:“这是一部温暖的作品,但却包含着深深的孤寂。”这种孤寂色彩不管是从文中的情节还是从文中的人物
期刊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清晰地勾画了“孔乙己时代”的芸芸众生相,通过一系列对比,揭示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将可悲的世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短衣帮”与“穿长衫的”的对比    小说一开始就勾画了清代末年江南小镇的社会风情。“短衣帮”和“穿长衫的”服饰不同,喝酒的方式不同,喝酒的具体处所也不同。一“短”一“长”、一“站”一“坐”、一“外
期刊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但是,令人忧心的是现在的口语交际课上,很多学生不敢说或者不想说,渐渐对口语交际课失去了兴趣,仔细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心理,没有使口语交际课成为一个充满快乐的、能让学生展现自我的课堂。怎样让口语交际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呢?我想:应该从呵护童心,快乐交际开始。    一、画幅没有框的画——减少儿童的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字词。  能力目标:  1.细品香菱学诗、谈读诗体会和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情感目标:学习香菱学诗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2.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香菱这一人
期刊
战国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邻家之子时写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个邻家之子究竟有多高、肤色究竟如何、到底有多美,这一切从语言文字上无从得知。汉乐府《陌上桑》中写罗敷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标准来体会琢磨罗敷的美。那她究竟有多美,肯定是
期刊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终身的大事。阅读教学是高考复习重点,散文阅读是高考中的高频点,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要作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教以方法、启发思维、寻找程式、获取感悟、传播快乐、愉悦人生。探究阅读方法,研讨阅读理论,提出个中思考。  关键词:三步阅读 划关键句 形成思路 传播快乐     阅读理解题是高考一大难点,更是一大重点,尤其是散文阅读,具有广泛的审美教育功能。散文阅读往往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阅
期刊
我们都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可怎么让小学生明白小说三要素的特点呢?在高中小说教学目标中提到:“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整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我想,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小学。下面就以林莘老师所上《凡卡》一课为例谈谈小说的教学。    一、抓住描写,分析人物    师: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
期刊
一、挖掘课文的时代价值,激发阅读兴趣    课本枯燥,内容陈旧,学生没有兴趣,老师没有动力。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只有把握这些切入点,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激情。  如,在教学《包身工》一文时,我看到网络上登载的报道:山西16岁的张徐波被非法骗到山西永济一砖场打工导致双脚脱落,温总理曾亲自对此案作过批示。我就告诉学生这种当代奴工,也不只存
期刊
口语交际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明显了。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本专题通过演讲、问答、辩论这三种形式引导我们学习如何提高口语技巧。    一、切合情境,了解对象    演讲是在特定情境之下,因某种需要而向公众发表自己的意见,或阐说某一事理的社会活动。演讲时必须清楚演讲的情境、了解听众的身份和立场,这样才能运用恰当的语气,进行合乎实际的演讲。  如:马丁
期刊
笔者有幸参加了在连云港举办的第三届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研讨会,聆听了几位专家型的特级教师的语文课和专业讲座。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教授所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下面我想结合所听过的几节课着重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科学有效    “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言概括了课堂教学的重要
期刊